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 论文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论文:远期信用证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

国际贸易论文:远期信用证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

国际贸易论文:远期信用证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国际贸易论文:远期信用证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第 1 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呈发展趋势。

截至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伴随经济发展,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进出口贸易中,随着交易规模的变大,使得在物权变动的时刻,难以实现银货两清。

这种情况下,进出口贸易的支付手段随之发展,信用证业务应时而生。

信用证业务是通过银行信誉作为保障,所以在国际进出口贸易结算中受到进出口企业的重视和青睐。

目前,信用证已是进出口贸易中重要结算方式之一。

以信用证为基础,远期信用证兼有结算与融资的功能随之诞生。

远期信用证业务使资金周转能够更加便利,在结算业务中得到认可和应用。

随着远期信用证业务扩张,远期信用证的风险也逐渐显现。

国内外已经发生了因远期信用证业务使进、出口方或银行蒙受经济损失的案例。

国际上,纵观信用证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以下简称 UCP600)是在信用证领域全球公认度最高的惯例。

但是,UCP600 不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不具有强制性。

因此,UCP600 虽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当事人的职能,但是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了挑战。

1.1.2 研究意义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重要支付方式,远期信用证及其存在的风险已受到商业界、银行界及法律界的广泛关注。

远期信用证具有较长的承付期限,付款时严格遵循国际贸易统一惯例和票据法。

在此基础上,加之远期信用证自身的融资属性,使得远期信用证风险呈复杂化。

近年来,发生多起因远期信用证使用不当带给贸易双方巨大损失的案例。

同时,银行也有因远期信用证业务被动垫资增加外汇不良资产及受到贸易双方合伙骗资的现象。

因此,研究远期信用证风险的特性与成因,找到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建立规范的贸易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多种远期信用证的特点及其使用规则,分析远期信用证的风险内容及其成因,结合贸易买方、卖方、开证行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并结合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最终达到降低远期信用证使用风险的目的。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内容摘要: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经贸活动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

虽为广泛应用但并不意味着最安全。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证结算给进出口双方带来的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信用证结算进口方出口方风险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经济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

由于其属于银行信用,对双方来讲都具有安全保证作用,所以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结算方式。

但实际上无论对出口商、还是对进口商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分析出口方面临的风险进口方伪造信用证进口方窃取银行已印好的空白格式信用证,或与已倒闭或濒临破产银行的职员恶意串通开出信用证,或将过期失效的信用证恶意涂改等,引诱出口方发货,以骗取货物,使出口方货款两空,损失惨重。

进口方从一些资信不良的小银行开出信用证在外经贸实际业务中,不法进口方往往与一些信用较差的小银行勾结,故意开出内容叙述纷繁复杂、条款含糊不清的信用证,致使出口方收汇困难,或造成单据不符而被迫主动降价的结局。

进口方不按合同规定开立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根据进口方的要求或指示开立的,信用证的条款应与合同条款一致。

但在实际业务中,进口方不依照合同开证,从而使合同的执行发生困难,或使出口方违反合同规定,遭致额外损失。

进口方开出有“陷阱”的信用证在实际业务中,常见的“陷阱”有:信用证中有出口方无法办到的要求。

按照信用证的特点,出口方必须提交与信用证规定完全相符的单据,银行才保证付款。

但如果信用证上规定的某种单据是信用证受益人(出口方)无法出具的(比如买方领事签证);或是由开证申请人(进口方)或其指定的人出具的,而其又故意不提供或不及时提供该单据时,实际上信用证受益人就无法满足开证行的单据要求,银行就可以拒绝付款。

买方指定检验机构。

若信用证上明确规定由买方指定检验机构,则受益人很可能会受到该检验机构的限制,该检验机构有可能会对受益人进行为难挑剔,使受益人因此遭受任人摆布的危险。

论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规避

论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规避

论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规避引言信用证是一种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保障双方交易安全的机制。

然而,信用证结算方式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并提出一些规避这些风险的方法。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1. 银行风险信用证的结算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因此银行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银行可能由于内部操作错误、经营不善或政治经济因素等原因引发的风险。

一旦发生此类风险,可能会导致交易双方的资金、货物等受到损失。

2. 操作风险信用证结算过程中的操作环节繁多,需要双方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但是,由于操作人员经验不足、操作失误、信息交流不畅等原因,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出现。

例如,信用证的文字要求被误解或遗漏,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3. 法律风险国际贸易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信用证结算也不例外。

法律风险包括涉及的法律适用、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等问题。

一旦发生争议,涉及的法律程序复杂且成本高昂。

4. 不可控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如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等。

这些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货物的运输和交付,从而导致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

规避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1. 慎重选择信用证银行在选择信用证银行时,应注意选择有良好声誉、资金充足、服务专业的银行。

可以通过调查该银行的历史业绩、财务状况和客户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其风险。

2. 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双方应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双方可以通过演练、培训、合同明确等方式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谨慎审查信用证在收到信用证后,应认真审查信用证的内容,确保没有漏洞和错误。

如果发现任何疑点或问题,应及时与对方沟通,以避免后续的纠纷风险。

4. 分散风险在进行大额交易时,可以考虑分散风险的方式,例如使用多个信用证分担风险,或者选择其他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5. 了解国际贸易法律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了解相关国际贸易法律是必要的。

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

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

论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的风险与防范摘要:信用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结算方式,对于进出口双方来讲都降低了交易风险。

但这并不是说信用证业务就没有风险, 同样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会造成当事人的重大损失。

如何正确把握结算业务中信用证所存在的风险, 对于减少国际贸易纠纷和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信用证国际结算风险防范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支付领域一项成熟的商业制度,从其产生至今一直在该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UCP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信用证(LETTER OFCREDIT)泛指一项约定,是由银行(开证行)根据该约定主动或应客户(开证申请人)邀请并循其指示承诺,在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的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他被指定方( 如付款行、保兑行或议付行等) 付款、兑付或议付。

一、信用证的基础认识。

(一)信用证的起源。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主要的支付方式,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早在12 世纪,信用证就为欧洲教皇、王公和其他统治者在其使臣出国执行任务时使用。

几个世纪后的今天,信用证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受青睐的一种支付方式。

信用证起源于古罗马法,该法明确了商品与货币交换过程中可采用文字书写的信用证件,以表示交换双方的商业信誉。

(二)信用证的概念。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是指一家银行(开证行)按照其客户(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向另一方(受益人)所签发的一种书面约定,根据这一约定,如果受益人满足了约定的条件,开证行将向受益人支付信用证中约定的金额。

信用证在本质上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是现代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是指一项约定,不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由一家银行(开证行)依照客户(申请人,通常是进口商即买方)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名义,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自己或授权另一家银行向第三人(受益人,通常是出口商即卖方)或其指定人付款或承兑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

浅析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与控制

浅析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与控制
F I E I  ̄ F F I B E I O r l : I : I L [ F a O e l国 际贸 易
浅析信 用证结算的风险 与控制
肖翔 郑 州 大 学西 亚 斯 国际 学 院 河 南新 郑 4 5 1 1 5 0
摘要 : 在 国际 贸易 中, 信用证 结算是 最 为常 见的贷 款结 算方 式之一 。信 用证 支付 方 式对 国际 贸易 的开展 带来 了便 利, 熟悉 国际惯例 在 国际商务 中的应 用 , 提 高警觉 , 防范各 式各 样欺 诈手段 和 方法 , 以确保 交 易安 全。使 企业规避 不
7 . 密切关注货物的动向, 防止担保提货。 总之 , 信用证作为 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 给了买卖双方更大的安 和约金 , 尽可能对大宗出 口 商品采用分批交货的办法分散风险。在 要清醒地认识到信用证 中可 签约时具体规定信用证 的开证行 , 并尽可能要求由开证行 以外的另 全保 障。但在具体信用证业务操作 中,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着重预防 , 使进 出口贸易得 以顺 家银行对该开证行 的责任加以保兑 。同时开户银行必须仔细审 能存在 的风险 , 查信用证的表面真实性 , 校对密押和 印签 , 一发现印签不符马上对外 利完 成, 避 免不 必要的 损失。四 查询 , 通知受益人不能草率发货。 由于 国内信用证项下运输单据性质 的特歹 朱 , 银行难以控制信 用证项下物权。因此 , 一是可要求开证 申请人在货物运输单据收货 人一栏 中 填写 以开证行为收货人或收货人 “ 凭开证行指示” , 保证 申请人在 向银行交足货款后才可得到货物 。二是对于金额较大的 货物 , 银行可要求分批交货 。最后, 防范信用证诈骗犯罪。银行要严 格审查业务的真实性 , 谨防诈骗案件的发生 。
信用证的要求。 4 . 应对策略是远期的信用证的风险 , 主要存在于开证行破产。 因此 , 防范这种风险的办法就是 , 开证行要求是较大的知名银行; 或 者, 找另外一家银行作保兑 , 这样就会非常保险。 5 . 信用证就是开证行以其 自身的信用为担保 , 做 出的有条件的 付款承诺。因此, 信用证业务 中最大的风险 , 实际上就是开证行的信 用风险, 如果开证行的资信差 , 受益人的所有权益就都得不到保证 。 因此 , 在订立合 同时 , 可要求 申请人通过与我方银行有业务往来 , 资 信情况较好的银行开立信用证 。同时要重视对开证行的资信调查 , 对资信较差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不予接受 , 或要求加具保兑 。 6 . 强化外贸企业内部管理 , 提高外贸业务员素质。

毕业论文--我国出口贸易中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毕业论文--我国出口贸易中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学院毕业论文我国出口贸易中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系部外国语言文学系年级 -------专业商务英语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 职称国贸老师二O一二年三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信用证结算方式介绍 (1)(一)含义 (1)(二)特点 (1)二.我国出口贸易中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 (2)(一)进口商所在国的政治经济风险 (2)(二)进口商伪造信用证欺诈 (2)(三)开证行资信不佳的风险 (3)(四)单证不符,单单不一,证同不符,证货不一的风险 (4)三.存在风险的原因 (5)(一)信用证本身造成的原因 (5)(二)我国出口贸易的出口方们自我意识薄弱 (5)四 .防范措施 (5)(一)加强对开证行的资信调查 (5)(二)加强外贸设岗人员的培训,强化外贸企业内部管理 (6)(三)加强对进口方的资信了解 (6)结论 (6)参考文献 (7)我国出口贸易中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摘要】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渐渐地,信用证结算方式也成为我国外贸企业中最主要的一种贸易结算方式。

虽然一直以来,信用证被视为一种较稳妥的结算方式,但其仍存在着弊端及风险。

本文将阐述我国出口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风险,并提出积极的措施,希望可以对我国出口贸易在选择信用证结算方式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用证;结算方式;出口贸易;风险;措施在这个经济贸易迅猛发展的时代,信用证支付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一种结算方式。

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着。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信用证是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在全球贸易中占90%,在我国国际贸易支付中约占80%。

纵使信用证结算以银行为信用,相对稳当,但是这种结算方式仍然有无法避免的问题和一些不足之处,其风险也是会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信用证结算方式介绍(一)含义信用证是指由银行(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的书面文件。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浅论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浅论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

XX工商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班级:2009级国际贸易实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论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作者: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5月摘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结算采用信用证方式都已占很大比重。

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的50%以上采用信用证方式。

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加重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世界各国不时有信用证欺诈案的发生,发展中国家更成为信用证欺诈的多发地区。

信用证欺诈案数额巨大,危害严重,教训深刻。

因此,有必要对信用证欺诈的原因、危害与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文主要阐明信用证的概念和自身特点,以及针对信用证业务中的软条款等及其对进出口的影响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其应防范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信用证软条款;欺诈防范AbstractWhether developed country or developing country, settle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which brings into use the way of credit card accounts for largish. In China, a half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ettlement introduce to the way of credit card. But the business of the credit card increases difficulty of risk prevention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by itself of complexity and independent abstract drifted away from the prime contract. Letters of credit fraud often happen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eveloping country is the most serious to letters of credit fraud. Letters of credit fraud’s feature include high quota, severely impair and profound lessons. Thereby to the reason, endanger and eateries and needs to be explored in depth.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credit card. In addition to risk prevention and Request countermeasures if needed.Keywords Letters of credit fraud; The soft clause of the credit card; Fraud prevention目录一信用证的概念和特点 (1)(一)信用证的概念 (1)(二)信用证的特点 (1)1.独立抽象性 (1)2.信用证处理的是单据的买卖 (2)3.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 (2)二信用证的欺诈 (2)(一)信用证欺诈的原因 (2)(二)信用证欺诈的种类 (3)1.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附随的单据、文件的 (3)2.使用作废的信用证 (3)3.骗取信用证 (3)4.利用软条款进行欺诈 (4)5.以保函换取倒签提单、预借提单及清洁提单 (4)(三)信用证欺诈的特点 (4)1.国际性 (4)2.复杂性 (5)3.多重非法性 (5)三信用证的风险 (6)(一)进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 (6)1.进口商不开证 (6)2.进口商提供假信用证骗取出口货物 (6)3.“软条款”信用证 (6)(二)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6)1.出口货物品质难以保证 (6)2.因合同与信用证有关货物描述不一致遭拒付 (7)(三)银行方面的风险 (7)1.开证行可能审单不严造成损失 (7)2.进口商的权益受到限制 (7)四信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 (7)(一)慎重选择贸易伙伴,深入进行资信调查 (7)(二)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8)(三)信用证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单据对整笔业务完成的重要性 (8)(四)开证行应认真审查开证申请人的付款能力,严格控制授信额度 (8)五结论 (9)参考文献 (10)正文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基本的支付方式有汇付,托收,信用证3种,使用托收和汇付方式,进出口方都将面临一定风险。

信用证结算风险论文讲解

信用证结算风险论文讲解

题目:《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科目:国际贸易单证与结算老师:姓名:班级:学号:日期:摘要 (2)(一)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 (4)1.1拒付风险 (4)1.2信用证软条款风险 (4)1.3信用证伪造风险 (5)(二)进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 (5)2.1进口商获得的是虚假单据 (5)2.2进口商凭单据提取的货物与合同的规定不符 (5)2.3出口商获预支信用证下银行预支付款后延迟发货或潜逃 (5)(三)诈骗风险 (6)(四)被拒付的风险(或不符点风险) (6)(五)转让信用证风险 (6)(六) 单据风险 (7)(七) 银行风险 (7)(八) 国家风险 (7)结论 (8)摘要信用证为独立自主的契约,在国际贸易中给交易双方及银行提供巨大的便宜和安全感。

但同时由于信用证独立自主的特点,加之自身业务的复杂性,信用证在使用中也为贸易双方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加大了信用证的风险防范以及管理难度,一旦操作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贸易纠纷。

为规避此类风险,出口商可采取认真签订出口贸易合同,谨慎选择贸易伙伴等方式;对于进口商,可采取加强单据审核工作和选择信用良好的承运人等方式来降低信用证使用风险。

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方式有:信用证、托收、汇付。

信用证以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银行信用以及买卖双方责权对等的特点,牢牢占据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经济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只要提交了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开证银行就必须履行信用证项目下相应的付款责任。

由于其属于银行信用,对双方来讲都具有安全保证作用,所以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结算方式,保障了交易的正常进行。

然而,信用证的使用已日益显露出它的局限性,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贸易双方,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研究这些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对我国对外贸易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1.1拒付风险(1)开证行拒付开证行因为资信不良对受益人构成相应风险或者是开证行由于破产导致失去偿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科目:国际贸易单证与结算老师:姓名:班级:学号:日期:摘要 (2)(一)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 (4)1.1拒付风险 (4)1.2信用证软条款风险 (4)1.3信用证伪造风险 (5)(二)进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 (5)2.1进口商获得的是虚假单据 (5)2.2进口商凭单据提取的货物与合同的规定不符 (5)2.3出口商获预支信用证下银行预支付款后延迟发货或潜逃 (5)(三)诈骗风险 (6)(四)被拒付的风险(或不符点风险) (6)(五)转让信用证风险 (6)(六) 单据风险 (7)(七) 银行风险 (7)(八) 国家风险 (7)结论 (8)摘要信用证为独立自主的契约,在国际贸易中给交易双方及银行提供巨大的便宜和安全感。

但同时由于信用证独立自主的特点,加之自身业务的复杂性,信用证在使用中也为贸易双方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加大了信用证的风险防范以及管理难度,一旦操作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贸易纠纷。

为规避此类风险,出口商可采取认真签订出口贸易合同,谨慎选择贸易伙伴等方式;对于进口商,可采取加强单据审核工作和选择信用良好的承运人等方式来降低信用证使用风险。

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方式有:信用证、托收、汇付。

信用证以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银行信用以及买卖双方责权对等的特点,牢牢占据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经济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只要提交了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开证银行就必须履行信用证项目下相应的付款责任。

由于其属于银行信用,对双方来讲都具有安全保证作用,所以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结算方式,保障了交易的正常进行。

然而,信用证的使用已日益显露出它的局限性,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贸易双方,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研究这些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对我国对外贸易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1.1拒付风险(1)开证行拒付开证行因为资信不良对受益人构成相应风险或者是开证行由于破产导致失去偿付能力。

信用证支付作为一种银行信用,信用证开立之后,开证行负有第一顺位的付款责任,所以开证行的信誉和支付能力首当其冲。

也许大家会很容易认为有银行做担保收款肯定没有问题,银行就是最好的保证,但是在世界各地的银行中,并不是每家都能开出令人放心的信用证。

对于外汇短缺国家的银行开出的信用证,受益人接受的话,可能面临收汇困难的风险。

(2)开证申请人拒付进口人资信不好或出口商提交的单证不符都可能会造成拒付的风险。

理论上说,信用证支付方式属于银行信用,只要受益人做到了相符交单就可以得到开证行的承付。

现实的情况表明,某些信用差的进口商在货物的市场行情对自身不利时,会要求开证行在单据中挑毛病,原因在于开证行付款条件是受益人提交的单据要和信用证要求一致,如果单证不符,开证行可以不保证付款义务,这样来降价、迟付甚至拒绝付款,导致出口商无法及时收汇1.2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软条款是指开证申请人在申请开立信用证时,故意设置一些隐形的“陷阱” 条款,导致受益人处于非常被动的不利地位,而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则以单据不符为由可以随时对抗受益人的支付请求。

换句话说,信用证的软条款相当于一颗遥控炸弹,而引爆按钮在开证申请人手中。

所以说软条款信用证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给了开证申请人或开证银行单方面解除付款责任的选择权。

常见的软条款大致可归纳为4 种:(1)变相可撤销的信用证条款:当某些条件无法兑现时(如未收到对方的汇款、信用证或保函等),开证银行随即根据条款单方面解除其保证付款责任。

(2)暂不生效条款:信用证开出后并不生效,要等开证行另行通知或接到修改书通知方可生效;(3)开证申请人说了算条款:信用证规定一些非经开证申请人指示而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的条款。

例如发货要等申请人通知,装运工具和始发港或目的港等,要等申请人确认等;(4)无金额信用证(zero 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开出时无金额,通过修改增额或只能记账,而实际的现汇支付并没有发生。

这种较典型的带有未生效条款的软条款信用证。

还可以用几个“不”字来概括。

即开证行不通知生效,不发修改书,开证人不出具证书或收据等,并经常附带要求出口商预先支付 5%或者更高的履约金的字样,其中有不少是在证外合同中早就规定好了的。

1.3信用证伪造风险一些不法进口商通过伪造信用证绕过通知行直接寄给出口商,欺骗出口商发货,从而骗取货物到手。

一些进口商申请开立不合格信用证,并拒绝或拖延修改,或者使用其他付款方式付款。

一些进口商盗取商业银行已经印好的空白格式的信用证或与已倒闭或即将破产的银行的职员相互串通开出信用证;把过期失效的信用证涂改变造,变更金额、受益人名称等;伪造保兑信用证,即在提供假信用证的基础上。

进口商为了获得出口商的信任,伪造国际银行的保兑函。

倘若出口商警惕性不高,贸然发货,就造成被欺诈的被动局面。

(二)进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信用证业务中,因为各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并不是实物商品,所以出口商如果提交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单据,开证行就必须付款。

因此进口商获得单据后就可能面对巨大的风险。

2.1进口商获得的是虚假单据如果进口商拿到的是虚假单据,据此根本就拿不到货物。

出口商往往利用信用证的上述特征,伪造虚假单据来骗取开证行付款,最终进口商蒙受巨大损失。

伪造虚假单据,即单据不是由合法签发人签发,而由诈骗人或是委托他人伪造;或在合法签发人签发单据后进行篡改,篡改单据中相关内容,使之单证相符,进而骗取款项。

2.2进口商凭单据提取的货物与合同的规定不符这种情况是说,单据是由合法签发人签发的真实文件,然而单据的内容与单据中提到的货物实际情况不符。

交货不符。

卖方提供的单据表面符合信用证要求,但品质、精度、数量均不符。

这显示出口商利用信用证下银行付款仅凭单据,而不关心货物实际情况的特点,使得进口商可能获得低劣、低值甚至毫无价值的货物,从而蒙受很大损失。

2.3出口商获预支信用证下银行预支付款后延迟发货或潜逃出口商拿到预支信用证下银行的预付款之后推迟发货或挟款潜逃,导致进口商损失惨重。

预支信用证下银行对出口商的预支款项通常是获得进口商及开证行的指示之后进行的。

(三)诈骗风险由于信用证是一项独立文件,银行处理的只是单据,而对单据的真伪性、准确性以及单据所涉及的货物、合同等概不负责,这在客观上纵容了信用证诈骗行为的发生,使进出口双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有些进口商使用非法手段窃取银行的空白格式信用证,甚至伪造密押,制造假证,以开证行的名义寄给受益人。

这类信用证通常要求空运或受益人自寄部分物权凭证,如果受益人内部管理不严,未对信用证通知方式及其表面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而仅根据合同审证后即发货,结果会落个钱货两空。

进口商还往往通过在信用证中加列一些软条款来控制整笔交易,使受益人处于被动地位。

出口商的诈骗表现在通过提交伪造单据(不是由合法签发人签发,或合法签发人签发后加以篡改的单据),或欺诈性单据(由合法签发人签发,但单据内容与单据所代表的货物实际情况不符的单据),一般均涉及提单,来骗取银行和买方的款项,而所装运的货物不是信用证或合同所规定的合格货物,或根本无货,使进口商蒙受损失。

(四)被拒付的风险(或不符点风险)虽然信用证中的开证行以自身的信用承担独立的付款责任,但正是由于信用证运作的独立性,使一些进口商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只处理单据而不涉及货物的特点,当货物市场价格变化对自身不利时,在单据中挑毛病,以达到降价、减价、迟付、少付的目的。

资信欠佳的开证行也往往站在其客户的立场,挑剔单据,以非实质性问题拒付,帮助客户达到目的。

这时,出口商就会面临不能安全及时收汇的风险。

(五)转让信用证风险当货物的卖方不是实际的供货人或制造商时,可以利用可转让信用证将该证项下的权益全部或部分转让供货商(受让方)。

转让信用证的特点是转让行不承担独立验单付款责任(除非它又是保兑行),只有在得到开证行付款后才对受让方付款。

如果供货商在转让信用证下交单时作到了单证相符,但中间商换单时造成单证不符而被原始开证行拒付,基于以上特点,这一收汇风险实际上由供货商承担了。

从资金占用角度讲,由于转让行不承担独立验单付款责任,中间商与买方之间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商品资金占压实际上也由供货商承担了。

因此,转让信用证对供货方十分不利,它承担着收汇和资金占用双重风险。

(六) 单据风险由于信用证结算以信用证项下单据是否相符作为是否付款的唯一衡量标准,所以当客户风险存在时,单据风险即相伴而生。

在出口业务中,怀有不良企图的进口商在开立了软条款信用证后,迟迟不向出口商出具软条款所对应的单据,以种种方式诱骗出口方向银行交单后,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或少付贷款;也有为数不少的进口方在市场行情下跌后,在单据上挑剔,同样为达到拒付或少付货款的目的。

(七) 银行风险信用证结算并未因其是银行信用的产物而将银行风险排除在外,当客户风险诱发的单据风险出现时,我们深深感到,如果开证行是一家实力雄厚,资信卓著的银行,那么因纯属无理挑剔不符点而拒绝接受单据的情况就可避免,这家银行会以其恪守国际惯例的良好表现证明银行信用的可靠,反之则会使我们切实感受到银行风险的存在,此外,最为严重的银行风险当属银行倒闭。

(八) 国家风险在信用证结算中,国家风险并不经常存在,但一旦出现,情况将非常严重,大面积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

国家经济形势恶化,银行信用等级不断下降,都直接影响着贸易结算的安全度,信用证结算也不例外。

结论总之,国际贸易市场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信用证结算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更加复杂,由于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更要谨慎小心、周全考虑。

任何一种结算方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相对于其他的支付方式,信用证结算为方便跨国交易的进行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需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银贸双方密切配合,强化管理和资信调查,提高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就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把金融危机造成信用证结算风险降到最低,使之出口商能规避风险,确保安全收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