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地理示意图与地理景观图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真题)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江苏省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A.山体格局B.水系结构C.农田分布D.村落布局2.该景观处于()A.石芽为主的时期B.石林为主的时期C.峰林为主的时期D.残丘为主的时期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B.3月1日C.4月1日D.5月1日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 B.12:00 C.18:00 D.24:005.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B.C.D.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

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千线位置移动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A.气压降低B.气温降低C.风向转变D.风速减小7.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A.稳定不变B.不断增强C.逐渐减弱D.波动变化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

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A.沉积层理清晰B.砾石大小混杂C.颗粒形状规整D.物质分选良好9.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A.暗河交织B.地形封闭C.面积狭小D.土壤肥沃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面积大小B.形态特征C.容量多少D.水体性质11.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A.畜牧业B.园艺业C.都市农业D.灌溉农业12.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金属冶炼B.生态旅游C.船舶制造D.盐湖化工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000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

高考地理专题—地质地貌

高考地理专题—地质地貌

B.6时41分
C.13时41分
D.23时41分
2.地震发生日,当地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B
C.昼夜等长
D.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3.本地为地震多发地带,主要位于( D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4.图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甲 B.乙 C.丙
B D.丁
10.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
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查时,
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乎”(如图4)。金
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华北地区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南藏北、带 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
南1北900麓-1;920
东南沿海
④1华921北-1地94区0 ,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
一11带994611、--11山9968东00 中部和渤海湾;
⑤1东981南-2沿00海0 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第3题。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地质构造属于背斜 B.该地经历过上升运动 C.该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岩浆活动、侵蚀作用
D.在该地岩石中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2.难以形成山脉的地质作用是 D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
C.火山喷发
D.风力侵蚀
读我国某地历代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回答1--2题。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一、地理示意图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

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1.常见的地理示意图类别(1)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见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突破16 自然景观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突破16 自然景观图-高考地理之地理图表完全解读(解析版)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实物景观图像。

与一般地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符号表示地理事物,而是用画面直接表示,常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事物特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正确评价能力。

地理景观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如下:(1)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且判断它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景观图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判读效果。

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I卷1—3题图(下图),图名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其主题是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考查了城市管理差异和区域自然带分布现象。

(2)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1—3题,用一幅以小桥、流水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下图),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空间定位应该为长江三角洲区域。

(3)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形成对景观图所在区域的整体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例如根据图乙中信息可以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特征。

(4)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内容,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例如2017年天津卷第3题图(下图),要求判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需提取图中的岩石与岩层信息分析完成。

考向1利用自然景观图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判断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

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塔黄”(颜色鲜艳、叶片贴于地面)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

据此完成回答1—3题。

1.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A.积雪冰川带B.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D.山地灌丛带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3.根据高山花卉“塔黄”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1.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材料中“如茵的低草”,结合材料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句带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流石滩中见不到草甸与灌丛,冰川分布的海拔在流石滩之上。

(全国通用)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题型冲刺练选择题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

(全国通用)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题型冲刺练选择题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

题型5 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1月1日16:00 B.3月1日6:00C.7月1日6:00 D. 8月1日16:002.此时( )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B.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C.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结合该时刻道路走向和树影关系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北,说明该季节昼长夜短,北京时间最可能是7月1日6:00。

第2题,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时在南半球是顺东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到达北半球是受季风影响也是顺风顺水。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3~4题。

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答案 B解析由图分析月牙泉位于古河道上,故可推测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应是古河道残遗而成。

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 D解析月牙泉四周是沙山和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其补给主要是地下水。

故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2013·上海地理)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回答5~7题。

5.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6.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7.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答案 5.C 6.B 7.D解析第5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2课件- (46张)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2课件- (46张)
(1)分析日本“豪雪地带”降 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4 分)
(2)从气候、地质、建筑原料 等方面简述形成“合掌造”民居 建筑特色地理原因。(8分)
解析:
(1)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带来大量水汽;白川乡位于山地迎风坡, 受地形抬升作用产生大量的降雪。
(2)“合掌造”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屋顶厚且坡度大, 雪不易堆积;当地冬寒夏热,屋顶的厚度大,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 热的作用;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 用强,不易倒塌;发生地震时木材和茅草对人员伤害小;当地植被茂 盛,稻草丰富,可以就地取材。
土家族的吊脚楼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吊脚楼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①、地形崎岖平地少,依山而建,节约土地; ②、气候湿润,上层居住,利于通风、防潮; ③、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④、当地森林丰富,就地取材,多为木楼
窑洞
吊脚楼
地域文化与房屋建筑景观
福建土楼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适应大家族聚居,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 共同承重的多层巨型居住建筑。它是客家民居最典型的代表,大土楼可住 同一家族上百户的数百人。土楼建筑用料简单,主要有黄土、石头、本材 等,但建造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多族人帮工。
建筑材料 结构布局 建筑风格 文化体现
中国园林建筑 木质
对称 布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含蓄
内向性和封闭性
欧洲园林建筑 石材
较多的_几__何__形__状_ 强调本身的雕塑美
整齐划一
外向性和开放性
课堂 小结
地域文化与地域 文化景观
乡村和城镇 内部的空间
结构
地域文化在乡村 景观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城市 景观中的体现
济南城市景观
城市空间布局 济南旧城池始建于汉,作为封建的内陆城市, 济南旧城带有强烈的封闭性。清代的济南城 就以城北珍珠泉边的巡抚衙门为中心,衙署、 住宅均按等级布置。

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地理图像的表达与分析方法

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 地理图像的表达与分析方法

据区域图建构景观图像及时空特征
—-地图对思维水平要求较高,主动建构景观图可增强画面感,提升感性认

“漂浮菜园” 景观
地势:河流下游,地势低平 气候:季风气候 河流:河网密布,水位变化大 灾害:易洪孟涝加拉
低纬度、热带;临印度洋
福建省长汀县三洲镇山林景色
建构困难
植被分层结构明显,截留降水效果 更好; 地表植被覆盖率更丰富,减缓地表 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 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 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目标:读图—析图—用图
地图三要素
为什么要重视地图三要素?
关键信息点
36(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 富的原因。
海陆兼备
斯洛文尼亚西南地区年降水量达 1000~1500 毫米。 17(1)若在雷卡河修建一座水电站, 请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
喀斯特地貌区
泃河流域地跨京津冀三地。某 校中学生到该流域进行野外研学。 图9为泃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成因
景观
物质
水、泥沙
黄龙入海
能量
运动过程
时间变化
空间联系
二、地理图像的表达与分析
统计图
3.统计图的阅读与分析 类型、数据特征、传递了哪些信息?
图表转换
类型、数据特征、传递了哪些信息?
北纬27°
图表转换
统计图类型、数据特征、传递了哪些信息?
统计图是指利用几何图形或 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地图等形 式来表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 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图形。
区域 景观要素
自然
高山 森林 水系 ……
影响 人文
梯田
种植 灌溉 ……
村落
分布 规模 ……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好题练习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A.生物残体B.河流挟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

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

据此完成4~5题。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历年ꞏ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

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历年ꞏ山东青岛一模)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

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
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C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选项与图3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例2 雪灾是由于大量降雪与积雪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 和损失的一种气象灾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灾害链。读图并将下列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与图中数码相应的空格内。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B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读以下甲、乙两个国家的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甲国为德国,乙国为日本。 (2分); 等级和分布特点: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2分);分布比较均匀 (2分)。日本以大中城市为主,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多(2分); 城市主要分布在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沿海平原(2分),中部山 地和北部(或北海道)城市少(2分)。
①把握该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②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想到课本中所学的知识,然后再进行 推理、分析和判断; ③做这类题的时候,如需要填空,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先填出来, 剩余空格越少就越好填。 ④最后要养成验证的习惯,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2010年江苏高考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 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双选)
7.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
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C
A.风化一侵蚀作用 C.侵蚀一搬运作用
B.搬运一堆积作用 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方法归纳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阅读关键
①读图审题,了解题意。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 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②回忆知识点,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 之相关的地理原理。 ③紧扣题意,准确答题。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
二、地理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多为地理景物素描图,包括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如地形、矿物、植物、动物等素 描图为自然景观图;人种、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 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素描图为人文景观图。
读下景观图,完成12题
12、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A.冲积平原 B.
C
C.流域
D.低地
方法归纳四:地理景观图的阅读关键
2、关联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 具有因果关系的图形。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a表示冰川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B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地震 D.土地荒漠化
方法归纳二:关联图的阅读关键
①注意图名,提取与主题有关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所迷惑。 ②分析景观与所在空间自然、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或将几幅 景观图相互对照、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例: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
(1)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D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
读世界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 C )
A.喜高温多雨
B.喜阴冷潮湿
C.耐高温干旱
D.耐低温干旱
11.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
主要因素是( D )
A.纬度位置 B.洋流 C.海陆轮廓 D.地形
(10年浙江文综第5题)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
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B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读下图,回答:
1.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江苏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 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 示意图。回答ll题。
11、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 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
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 响,狂风暴雨
B.6月和l0月主要受暖锋影 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 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 控制,寒冷干燥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4,回答
7.图中 D
A.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C. 专题复习 地理示意图、景观图
一、地理示意图
1、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太阳光照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 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 斜向斜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滑坡
喀斯特地貌 地质构造
A.雪灾 B.低温 C.垮堤坝 D.生物冻害 E.大气污染 ①___C____,②___A____,③___E___,④___B___,⑤___D___。
3、区域分布图的阅读
读某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0题。
10.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
类型,正确的是 A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方法归纳三:区域分布图的阅读关键
①读清图名、图例等信息。 ②利用区域定位法确定图示的区域,回顾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和人文地理特征,再结合题意分析、推理。 ③明确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分析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如 果是填空或简答,要简明扼要地归纳其分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