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二.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的水势
1.概念
μ w-μ
w
0
Δμ
w
ψ w=
Vw
=
Vw
是不能用于做 束缚能(bound energy)
物质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有用功的能量。 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能够作功的那部分能量。
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μ)
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S)
分子量为25~30KDa、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 水分子的膜水通道蛋白称为水通道蛋白或水孔 蛋白(aquaporins)。 水孔蛋白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 谢物通过,半径大于水分子(0.15nm),小于 最小溶质分子半径0.2nm。
膜内在蛋白 ,几乎都含有六个跨膜区段,分别 由五个环相连。
四、测定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指标
(一)水分占鲜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鲜重 干重 ×100% 鲜重
鲜重 干重 (二)水分占干重的百分比:含水量= ×100% 干重
(三)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实际含水量 RWC = ×100% 饱和含水量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作用:水分子(其他溶剂分子) 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渗透装置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渗 透 装 置
图 2-1由渗 透作用引起 的水分运转 a.烧杯中的 纯水和漏斗 内液面相平; b.由于渗透 作用使烧杯 内水面降低 而漏斗内液 面升高
图1-1 渗透现象
1.实验开始时
2.由于渗透作用纯水通过 选择透性膜向糖溶液移动, 使糖溶液液面上升。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汇总

水的迁移过程
(2)扩散(diffusion)是物质分子(包括气体 分子、水分子、溶质分子等)从高浓度(高 化学势)区域向低浓度(低化学势)区域转 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1); T:绝对温度(K); C:质量摩尔浓度 (mol·kg-1); i:溶质的解离系数。
1.2.2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
植物细胞与一个开放的溶液体系有所不 同,它外有细胞壁,内有大液泡,液泡 中有溶质,细胞中还有多种亲水衬质, 这些都会对细胞水势产生影响。因此植 物细胞水势比纯溶液的水势要复杂得多, 至少要受到三个组分的影响,即溶质势 ψs、压力势ψp和衬质势ψm。
1.2.1水势概念和水的迁移过程
[1]自由能、化学能与水势 [2]含水体系的水势组成 [3]水的迁移过程
[1]自由能、化学能与水势
<1>自由能与化学势 (1)自由能(G)的含义 (2)用自由能的变化值(△G)判断系统反应
能否自发进行 (3)化学势 <2>水的化学势与水势
(1)自由能(G)的含义
d.纯水的化学势最大(=0),其他溶液化学势均 为负值。
B.水的水势
B1.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 化学势差
w = (μw –μ 0 w) / V w,m= △μ w / V w,m
B2.为什么要除以V ?这主要是使化学势的能量单位转
变成水势的压力单位,这样不但可避免测量活度(a)所 带来的麻烦,使测量简便(测定压力变化比测定能量变 化方便得多),而且能使水势概念与传统的吸水力(S) 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在数值上使ψ =-S。此外,这也能 使水势单位与土壤学、气象学中的压力单位相一致。
植物生理学第1章 水分代谢

3、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土壤水势>植物根水势>茎木质部水势>叶片水势>大气水势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迁移方式主要有两种:集流和扩散
(1)扩散:是物质分子(包括气体分子、水分子、 溶质分子等)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 到分布均匀的现象。水分子可以从高水势区域向低 水势区域扩散,但比较慢。 (2)集流: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大量水分子快速运 动的现象。如导管的输水作用。 ( 3)渗透作用(osmosis):是指液体通过半透膜进 行扩散的现象,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渗透作用( osmosis) :是指水分从水势高的系 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进行扩散的现象, 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图1.2 渗透作用示意图
稀溶液的渗透势可用范特· 霍 夫 ( Vant Hoff)计算渗透压的公式来计算: ψs=ψπ=-iCRT
式中 i为溶质的解离系数; C为溶质的体 积 摩 尔 浓 度 ( mol· L-1 ) ; R 为 气 体 常 数 (0.0083dm3· Mpa· mol-1· K-1) ; T 为绝对温度 (K) 。 对于一个开放系统来说,在常温常压下, 溶液的水势就等于其渗透势。
土壤中的水分是以集流的方式向根部移
动。水分移动的速率与土质有关。
农业的节水灌溉
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 将灌溉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 作物根际附近。微灌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与地面灌溉相比, 可节水 80%~ 85 % .(2) 同时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 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 充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 (3) 微灌可 以使土壤疏松、保持颗粒状。( 4)微灌使地表干燥, 不利于杂草生长。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cell水势、溶质势、压力势/MPa
1.5 1.0 0.5 0 -0.5 -1.0 -1.5 -2.0 -2.5
0.9 1.0 1.1 1.2 1.3 1.4 1.5 相对体积
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 说明原生质层是半透膜 √ 判断细胞死活 √ 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 观察物质通过细胞的速率。
一、植物含水量(Water content) 1、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2、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含水量不同 3、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不同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和作用
1、水分存在状态
(1)束缚水(Bound water) (2)自由水(Free water)
自由水/束缚水
蛋白质
自由水 束缚水
自由水和束缚水分布示意图
水信道的研究之所以热门,是因为它与体液的排出有关。特别 是肾脏,它每天都得从尿液中回收水份,以调节体内的含水量。体 液的滞留,可能会引起郁血性心脏衰竭,而许多遗传疾病也与 aquaporin的缺陷有关,例如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水信道的发现,可以说是为生物科技与医学界开启了 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
几种常见化合物的水势
溶液
Ψw /Mpa
纯水
0
Hoagland营养液
-0.05
海水
-2.50
1mol·L-1蔗糖
-2.69
1mol·L-1 KCl
-4.50
水势 1、判断水分移动方向。高 低 2、作为灌溉指标。
(3)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也称溶质势,用Ψπ表示
由于溶质的加入而降低的那一部分水势。 恒为负值。
植物生理学第1章

一、重点: 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 二、难点: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
第一节 植物细胞概述 一、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根据细胞的进化程度:
{ 真核(eukaryotic cell):除细菌和蓝藻以外的
低等和高等植物。
原核(prokaryotic cell):细菌、蓝藻等。
第四节
第三节 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液泡的主要生理功能:
渗透调节的作用 类似溶酶体的作用
代谢库的贮存所
一些生化反应的场所(ETH的生物合成等)
第五节
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遗传信息系统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控于 环境信号系统 遗传信息系统:核酸和蛋白质为主,决定了生长
发育的潜在模式;
(三)主要功能
1.稳定细胞形态,控制细胞生长扩大 2.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 3.防御功能 4.识别作用
二、胞间连丝
(一)定义
指贯穿细胞壁的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的原 生质细丝。
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结合在一起的原生质体
质外体:包括质膜以外的细胞壁、细胞间隙及死细胞的细胞腔。
(二)功能
1 物质运输 2 信息传递
植物细胞对水力学信号(水压的变化)也很敏感。 例如,玉米叶片木质部压力的微小变化就能迅速影响 叶片的气孔开度,木质部压力的降低几乎立即引起气 孔的开放,反之亦然。
(三)胞间信号的传递
当环境信号刺激的作用位点与效应位点在植物不同部位时, 胞间信号就要作长距离的传递。 高等植物胞间信号的长距离传递,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二)结构特点
典型的高等植物细胞壁是胞间层、初生壁、 次生壁所组成。
胞间层(中层):位于相邻细胞的细胞壁之间。主要成 分是果胶质,使相邻的细胞彼此粘连。
植物生理学第01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本章内容提要水是植物生命的基础。
植物水分代谢包括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
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和代谢性吸水,以渗透吸水为主。
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吸水的主要区域为根毛区,吸水的方式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其吸水动力分别为根压和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是植物主要的吸水动力。
水分在植物体内连续不断地运输是蒸腾拉力—内聚力克服水柱张力的结果。
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水分,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气孔蒸腾是植物叶片蒸腾的主要形式。
蒸腾速率与气孔的开闭关系很大。
气孔开闭可能是通过保卫细胞内K+的积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来调节的。
许多外界因子能调节气孔开闭。
作物需水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而论,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合理灌溉要综合考虑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
灌溉的生理指标能即使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是较为科学的。
第一节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含水量也有差异;在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也不同。
二、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1、原生质的主要组分。
原生质一般含水量在70%~90%以上,这样才可使原生质保持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进行。
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细胞生命活动大大减缓(例如休眠种子)。
2、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均有水的参与。
3、多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
植物体内绝大多数生化过程都是在水介质中进行的。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参与生化过程的反应物都溶于水,控制这些反应的酶类也是亲水性的。
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分配,以及无机离子的吸收和运输在水介质中完成的。
4、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因而使植物枝叶挺立、花朵开放等。
3、分裂和延伸生长都需要足够的水。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 ppt课件

i:溶质的解离常数 R: 气体常数(0 .082大气压/升. 摩尔. 度) T:绝对温度(273+t) C:摩尔浓度
(4)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 用Ψp 表示
具有一定刚性的细胞壁对细胞内容物施加 的压力而引起细胞内水势的变化值。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和作用
植物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 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
一、植物含水量(Water content) 1、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2、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含水量不同 3、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不同
水的自由能差。
用ψw表示 单位:大气压、巴、兆帕 1Mpa=10 bar, 1 大气压=1.013 巴 标准状况下,纯水的水势为零
Vw,m :偏摩尔体积,指在恒温恒压、 其它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加入1摩尔的水所 引起的体积增量。
如:纯水的摩尔体积是18cm3,将其 加入极大体系的80%乙醇中,最终体积 是16cm3,水的偏摩尔体积是多少? (16cm3)
一般情况下,压力势为正值; 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 剧烈蒸腾时,压力势为负值。
2、细胞的水势构成:
Ψw=Ψπ + Ψp + Ψg
⑴重力势:水分因重力下移于相反力量相等时 的力量。
⑵细胞体积和Ψw、Ψπ、Ψp的关系
①初始质壁分离时,V=1.0,
Ψp= 0, Ψw = Ψs = -2.0MPa
②充分膨胀时,V=1.5,
三、渗透作用 1、细胞和土壤溶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1)渗透系统(Osmotic system) 用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溶液分开
植物生理学

質膜表面有三種類型受體:
1、G蛋白偶聯受體 (G-protein-linked receptor) 2、 酶聯受體 (enzyme -linked receptor)
3、離子通道偶聯受體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B、物理信號(physical signals)︰ 指細胞感受環境刺激後產生的具有傳遞 訊息功能的物理因子,如︰電波、水力 學信號等。
胞間物理信號電波長距離傳遞途徑 是維管束,短距離傳遞則透過共質體及 質外體。敏感植物動作電波的傳播速度 可達200 mm‧s-1 。
2、跨膜信號轉換
(1)受體(receptor)︰
圖1-14. 表皮細胞覆蓋初級植物體.
圖1-15. 豌豆屬葉下表皮細胞之氣孔電顯圖.
圖1-16. 次生細胞璧是由木質部第一次形成細胞組成,經
常以環狀及螺旋型堆積著.
圖1-17. 木本開花植物在光學顯微鏡下放射假導管及導管(85倍).
圖1-18. 菸草植物篩版構造類細胞璧分子合成模式是由雙醣重複組成
B、肌醇磷脂信號系統 質膜中有三種肌醇磷脂︰磷脂 肌醇(PI)、磷脂酰肌醇 – 4 –磷酸 (PIP)、磷脂酰肌醇 – 4,5 – 二磷酸 (PIP2)。
刺激信號與膜受體結合 受體激活 信號傳遞給G蛋白 磷脂酶C (PLC)水解PIP2產生肌醇三磷酸 (IP3)和二酰甘油(DG) IP3通過 調節Ca2+傳遞信息 DG 通過激活蛋 白激酶C(PKC)傳遞信息。
其分子途徑分為三個階段︰
1、 胞外刺激信號傳遞
2、 膜上信號轉換
3、胞內信號傳遞及蛋白質可逆磷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分)问答题:典型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最主要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对植物生理活动有什么影响?回答:1、大液泡、叶绿体、细胞壁2、大液泡能够让植物细胞有质壁分离的能力3、叶绿体能够让植物细胞有光合作用的能力4、细胞壁起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防御与抗性、物质合成识别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典型的植物细胞中存在大液泡和质体,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这些都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这些结构特点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给予评分:(满分5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得分指导:例如大液泡的存在使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调节细胞的吸水机能,维持细胞的挺度,另外液泡也是吸收和积累各种物质的场所。
请给予评分:(满分4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得分指导:质体中的叶绿体使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淀粉体能合成并贮藏淀粉。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细胞壁不仅使植物细胞维持了固有的形态,而且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抗逆防病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2(9分)问答题: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与其生理代谢有什么联系?回答:当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时,粘性较小,代谢活跃,生长旺盛,但抗逆性较弱;当原生质呈凝胶状态时,细胞生理活性降低,但对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有利于植物度过逆境。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原生质胶体的两种状态,即溶胶态与凝胶态。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当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时,粘性较小,细胞代谢活跃,分裂与生长旺盛,但抗逆性较弱。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当原生质呈凝胶状态时,细胞生理活性降低,但对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有利于植物度过逆境。
在植物进入休眠时,原生质胶体从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3(15分)问答题: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回答:1、膜系统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即形成多种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生命活动分室进行。
2、生物膜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有序进行的场所,如光合作用的光能吸收、电子与质子的传递、同化力的形成、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过程分别在叶绿体的光合膜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3、生物膜为能量转换提供场所4、生物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能控制膜内外的物质交换。
5、膜糖的残基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好似“触角”,能够识别外界的某种物质,并将外界的某种刺激转换为胞内信使,诱导细胞反应。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膜中脂类大多为极性分子,其疏水尾部向内,亲水头部向外,组成双脂层,蛋白质镶嵌在膜中或分布在膜的表面。
请给予评分:(满分5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得分指导:脂性的膜不仅把细胞与外界隔开,而且把细胞内的空间区域化,从而使细胞的代谢活动有条不紊地“按室分工”。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膜上的蛋白质有的是酶,有的是载体或通道,还有的是能感应刺激的受体,因而生物膜具有进行代谢反应、控制物质进出以及传导信息等功能。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膜中蛋白质和脂类的比值因膜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功能多而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以及与脂类的比值大,反之,膜的功能简单,其所含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少。
请给予评分:(满分4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点评答题者可见4(15分)问答题:从细胞壁中的蛋白和酶的发现,谈谈对细胞壁功能的认识。
回答:伸展蛋白除了作为结构成分外,还有防病抗逆的功能。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长期以来细胞壁被认为是界定原生质体的僵死的“木头盒子”,只起被动的防御作用。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蛋白质尤其是几十种酶蛋白在细胞壁中被发现,人们改变了传统观念,认识到细胞壁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细胞壁至少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这不仅有保护原生质体的作用,而且维持了器官与植株的固有形态。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2)运输物质与传递信息细胞壁涉及了物质运输,参与植物水势调节,另外细胞壁也是化学信号(激素等)、物理信号(电波、压力等)传递的介质与通路。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3)代谢功能细胞壁中的酶类广泛参与细胞壁高分子的合成、转移与水解等生化反应。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得分指导:(4)防御与抗性细胞壁中的寡糖素能诱导植物抗毒素的形成;壁中的伸展蛋白除了作为结构成分外,还有防御和抗病抗逆的功能。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5(10分)问答题:细胞内部的区域化对其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回答: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即形成多种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生命活动分室进行。
膜系统又将各个细胞器联系起来,共同完成各种连续的生理生化反应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细胞内的区域化是指由生物膜把细胞内的空间分隔,形成各种细胞器,这样不仅使各区域内具有的pH值、电位、离子强度、酶系和反应物不同,而且能使细胞的代谢活动“按室进行”,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
请给予评分:(满分5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得分指导:同时由于内膜系统的存在又将多种细胞器联系起来,使得各细胞器之间能协调地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与信息传递,有序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请给予评分:(满分5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点评答题者可见6(12分)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哪些功能?回答:共质体(symplast)——将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的体系质外体(apoplast)——将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空间。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一是进行物质交换,相邻细胞的原生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换,使可溶性物质(如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蛋白核酸复合物)甚至细胞核发生胞间运输。
请给予评分:(满分6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得分指导:二是进行信号传递,物理信号(电、压力)和化学信号(生长调节剂)都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共质体传递。
请给予评分:(满分6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点评答题者可见7(3分)名词解释:原生质体回答:原生质体表示植物细胞壁内的原生质,即指细胞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除细胞壁以外的细胞部分。
包括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及其外围的细胞质膜。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8(3分)名词解释:生物膜回答:生物膜:是指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即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它由脂类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9(3分)名词解释:共质体回答:共质体,是指植物原生质体间通过胞间连丝连接而成的连续体。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包含质膜。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10(3分)名词解释:胞间连丝回答: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
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其通道可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11(3分)名词解释:细胞全能性回答:任何一个植物细胞都能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能力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都具有能形成一个新个体的能力。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12(3分)名词解释:细胞程序化死亡回答:细胞经过产生、发育、生长、死亡的正常死亡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细胞为了自身发育及抵抗不良环境的需要而主动地结束细胞生命。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13(3分)问答题:细胞周期回答: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形成子细胞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形成新的子细胞所经历的时期。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14(3分)名词解释:内质网回答:内质网(ER)是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层系统,通常可占细胞膜系统的一半左右。
互评模块 (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得分指导: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层系统,内与细胞核外被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并通过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的内质网相连。
请给予评分:(满分3分)0分 1分 2分 3分点评答题者可见返回互评列表保存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