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定义.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定义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定义会计准则是规定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和报告的原则和规则。
其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和收益的具有实物形态、价值较大的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
固定资产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的资产,通常在一年以上。
这意味着固定资产不包括短期性的资产,如原材料、库存等。
其次,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即具有明确的物理存在,可以触摸和感知。
例如,一座建筑物、生产设备等。
再次,固定资产具有较高的价值。
此处的价值指的是其购买成本或者获取成本,包括购置该资产所支付的金额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费用。
固定资产在会计准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处理规定。
首先,固定资产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即按照购置或获取时的金额记录,不得随意调整。
其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净值的变化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例如,固定资产可以按照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预计使用寿命内逐年分摊到不同会计期间。
此外,如果固定资产存在使用价值丧失、损坏或报废等情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披露。
固定资产在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和处理规定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明确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并明确了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其次,确保了企业在计量和披露固定资产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此外,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重估和报废等处理方法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成本、评估资产价值和控制固定资产的使用风险。
总之,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处理规定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指导意义。
通过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和特征,规定了固定资产计量和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理解和应用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处理要求,提高财务会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为企业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定义、分类和计价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定义、分类和计价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定义1. 固定资产是指国有企业长期使用、经营的生产设备、工具、场地、建筑等具有形体的资产。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是不易变现和持续使用的资产,通常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占有较大比重。
2. 固定资产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一次性使用上,而是通过多年的使用,产生长期的价值和效益。
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固定资产在企业内部使用;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再次,用以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租赁或者经营管理等。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1.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房屋及构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工具及家具、土地、自然资源、固定资产清理等。
2. 另外,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和管理性固定资产。
3. 生产性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固定资产,包括生产设备、生产场地等;经营性固定资产是用于经营管理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办公用房等;管理性固定资产是用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固定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1. 计价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核算的过程,是企业管理和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对于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发生的实际成本来计价。
实际成本包括购物价、安装调试费、运输费、试制费等。
3. 对于已经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价应当考虑折旧和减值。
(1)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因使用和流逝而造成的价值减少,企业在管理和会计上需要通过折旧费用来逐年核销固定资产的价值。
(2) 减值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场价值下降或者发生损坏、过期、报废等原因造成的价值减少,企业需要在会计核算上及时进行减值准备。
4. 对于固定资产的计价,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定义1. 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价值相对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的物品和不动产,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
固定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长期使用:固定资产在企业中通常会被长期使用,其使用寿命一般超过一年以上。
•高价值:固定资产的价值相对较高,通常是企业的重要投资之一。
•非流动性: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来说,其流动性较低,不容易变现。
常见的固定资产包括厂房、设备、机械、土地、房屋等。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2. 固定资产的分类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1 不动产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的物体,包括土地和固定在土地上的建筑物。
不动产一般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价值,是企业重要的固定资产之一。
不动产的价值常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2.2 设备和机械设备和机械是指用于生产和加工的各种设备和机械设备,例如生产线、机床、生产设备等。
这些固定资产一般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对企业的生产和加工起着重要作用。
2.3 车辆车辆是指企业用于运输和交通的各种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车辆作为固定资产,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对于企业的物流和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其他固定资产除了以上几类固定资产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固定资产,例如办公设备、电子设备、仓库、货架等。
这些固定资产虽然价值较小,但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评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它涉及到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存放、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管理。
一个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固定资产的评估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估计。
固定资产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资产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常见的固定资产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等。
4. 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摊销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价值的减少,这种价值减少的过程称为折旧。
新准则下固定资产定义

新准则下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持有、用于生产经营或出租赁的可用于预期多年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其成本或估值超过一定金额的资产。
这些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电子设备、专利权、商标等。
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强调了固定资产的持有期限和用途,以便更好地反映资产的实质。
在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定义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界定:
1. 长期持有: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持有、使用的资产,其持有
期限通常超过一年以上。
2. 用于生产经营或出租赁:固定资产是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或出
租赁的资产,而非用于短期交易或出售的资产。
3. 可用于预期多年:固定资产是企业预期能够持续使用多年的
资产,其使用寿命通常超过一年以上。
4. 超过一定金额:固定资产是成本或估值超过一定金额的资产。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确定资产的成本或估值。
新准则下的固定资产定义,旨在更加精准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质,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进行,确保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披露准确无误。
- 1 -。
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定义固产资产是指预计使用期限超过3年且单位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等资产,以及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但单位价值在5,000元以上,并且预计使用期限超过3年的物品。
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不是为了出售目的。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定义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类型分为:1.房屋建筑物类:如生产用房、办公用房、仓库用房及附属建筑物等;2.机器设备类:如加工中心、线割机、火花机、注塑机、车床、磨床、电力设备、测量设备等;3.运输设备类:如轿车、客车、货车、吊装设备等;4.电子设备类:如中央空调、门禁系统、通讯设备、计算机及接口设备、投影仪等;5.其它类:如家具、工具、仪器等。
6.不随固定资产单独购入的软件是属于无形资产,比照固定资产归入其它类。
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它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若执行上述规则,固定资产的识别关键标准是:①单位价值是否符合,②预计使用期限是否符合,③持有目的不是为了出售。
关于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例如,为某项资产增加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配套件,这配套件属于该固定资产专有的需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使用与原固定资产同一编码(这个希望SAP帮到可以在原资产基础上增加价值),如这配套件不属于该固定资产专有的,独立编制固定资产号码管理。
至于使用较长的年限,但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属于低值易耗品,会计上是一次性摊销入费用,实物管理应是有关部门管理数量及使用人,如行政类的由行政部,计算机及周边由IT部,生产类的由生产部。
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定义

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定
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拥有、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并且预期在多年内获得经济利益的有形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长期使用:固定资产应当具有长期使用价值,通常表示至少使用一年以上或按照预定计划超过一年的期限。
2. 拥有权:企业应当拥有该资产的控制权,即具有支配和支配资产所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3. 为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固定资产应当用于企业的生产、销售、租赁或管理等经营活动中,为企业创造收益。
4. 预期获得经济利益:固定资产应具有预期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这些经济利益可能来自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出租或出售等形式。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尚未完工并投入使用的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为了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在建工程的核算要求如下:
1. 在建工程的界定: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并且资金来源已经确保,但尚未完工投入使用的工程项目。
2. 成本核算: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材料成本,以及适用的利息费用等,确认在建工程的成本。
在建工程的成本应当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借款利息等。
3. 会计处理:在建工程应当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期核算。
在建工程完工以前,应当以成本减值测试为基础,将预计的减
值损失计入损益;在建工程完成后,应当将在建工程的成本转入固定资产账户,并计提相应的折旧费用。
通过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规定,企业能够准确核算和判断其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在建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提供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准确反映和决策依据。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固定资产的定义(一)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二)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3、根据公司规定,将单位价值2500元以上且符合上述标准的定义为固定资产(低于2500元的电子设备,是否需要列入固定资产由企业业务财务自行判断)。
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一)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包括企业自建、外购、融资租赁等。
(二)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经董事会审批同意实施的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开展资产新增及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购置工作。
(三)按照《长期资产购置审批流程》执行固定资产购置审批。
(四)日常固定资产的购置采购金额50万元以下,依据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制度执行;采购金额50万元(含)以上,依据招标管理制度执行。
(五)固定资产购置必须要与供应商签采购合同,且采购款项必须以公对公方式结算。
(六)各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履行交接验收程序,确保账卡物一致,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保管部门的购置资产信息一致。
(七)各企业自建工程,应及时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外购及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经办部门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填制固定资产验收报告,连同有关批准文件、合同、协议、发票等,发起审批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八)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验收管理(一)固定资产交付(送货供应商应备妥发票、产品质量保证书或保修卡、使用说明书、送货单等资料及拟采购的商品)或者完工时,应由申请购置部门会同业务财务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办理资产验收;在建工程等完工时,必须由公司其他专业部门会同工程部及申请购置部门办理资产验收;其他需要专门机构检测的设备,如有必要,可请相关部门协助进行检测后办理资产验收,资产验收项目包括:资产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附件资料及机器性能检测等;如需要调试方可办理验收的(调试一般指大型生产线或机械的组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检查、调整过程),申请部门及供应商调试成功后办理验收手续,验收完毕后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
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并长期占有的、不能在短期内被转化为现金的物质资产。
固定资产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 长期占有性:固定资产是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资资源,它们通常会长期保留在企业内部,并用于多个会计期间。
2. 不能轻易转化为现金:与流动资产不同,固定资产不具备快速变现的特点,它们不能在短期内变卖为现金。
3. 直接参与生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并为企业创造附加值。
固定资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土地与房屋: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厂房、办公楼、仓库等房产,它们是企业经营的物质空间基础。
2. 设备与机械:包括企业购置的生产设备、机器、车辆、工具等,它们是实施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工具。
3.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商标、软件等无形的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 投资性房地产:指企业用于出租或以资本增值为目的而持有的房地产。
固定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 增加生产能力:固定资产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 创造附加值:固定资产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为企业创造附加值,使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3. 提高企业竞争力:固定资产的持续投入和更新换代,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 保值增值: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具有保值增值的潜力,可以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经济利益。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是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并长期占有的、不能在短期内被转化为现金的物质资产,它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长期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定义
2017-07-25
固定资产定义
财政部颁发的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是这样对固定资产下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③单位价值较高。
”
符合固定资产条件
(1)按现行财会制度,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才能列为设备固定资产:①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②单价在规定限额以上(由企业定,上级批准)。
自制设备符合以上条件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
(2)凡不具备固定资产条件的劳动手段列为低值易耗品。
有些劳动手段虽具备固定资产的
条件,但由于更换频繁、变动性大、容易损坏等原因,也可以不列作固定资产。
企业对低值易耗品
应实行分类归口管理,仍应由设备管理部门建账管理。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一、通用设备部分折旧年限
1.机械设备10━14年
2.动力设备11━18年
3.传导设备15━28年
4.动输设备8━14年
5.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
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8━12年
电子计算机4━10年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7━12年
6. 工业窑炉7━13年
7.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9━14年
8.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
设备工具18━22年
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5━8年二、专用设备部分折旧年限
9.冶金工业专用设备9━15年
10.电力工业专用设备
发电及供热设备12━20年
输电线路30━35年
配电线路14━16年
变电配电设备18━22年
核能发电设备20━25年
11.机械工业专用设备8━12年
12.石油工业专用设备8━14年
13.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7━14年14.电子仪表电讯工业专用设备5━10年15.建材工业专用设备6━12年
16.纺织、轻工专用设备8━14年17.矿山、煤炭及森工专用设备7━15年18.造船工业专用设备15━22年
19.核工业专用设备20━25年
20.公用事业企业专用设备
自来水15━25年
燃气16━25年
三、房屋、建筑物部分折旧年限
21.房屋
生产用房30━40年
受腐蚀生产用房20━25年
受强腐蚀生产用房10━15年
非生产用房35━45年
简易房8━10年
22.建筑物
水电站大坝45━55年
其他建筑物15━25年
商业流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一、通用设备分类折旧年限
1.机械设备10━14年
2.动力设备11━18年
3.传导设备15━28年
4.动输设备8━14年
5.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8━12年电子计算机4━10年
空调器、空气压缩机、电气设备10━15年通用测试仪器设备7━12年
传真机、电传机、移动无线电话5━10年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5━8年
音响、录(摄)像机10━15年
二、专用设备分类折旧年限
1.营业柜台、货架3━6年
2.加工设备10━15年
3.油池、油罐4━14年
4.制冷设备10━15年
5.粮油原料整理筛选设备6━10年
6.小火车6━12年
7.烘干设备6━10年
8.酱油、醋、酱、腌菜腐蚀性严重的'
设备和废旧物资加工设备4━8年
9.库(厂)内铁路专用线10━14年
10.地磅7━12年
11.吊动机械设备8━14年
12.消防安全设备4━8年
13.其他经营用设备及器固定资产定义具15━20年三、房屋、建筑物分类折旧年限
1.经营用房、仓库
钢结构35━45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30━35年
钢筋混凝土砖结构25━30年
砖木结构20━30年
危险物品专用仓库20━25年
2.简易房8━10年
围墙4━8年
烘干塔12━17年
地坪、晒场、晒台、货场5━10年
3.其他建筑物10━20年
另外,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为:
房屋建筑物为20年;火车,轮船,机器设备,生产设备为10年;电子设备(电脑),火车轮船以外的及生产经营以外的设备为5年(器具,工具,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