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摘要: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进行系统整合是公共交通规划的一个重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包含两个层面:在公交线网层面上对所有公交模式与线路的整合;在给定的公交方式内部(如地铁或公共汽车)或给定的线路内进行整合。做好这两个层面的整合,可以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同时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最终能够增加公共交通使用者的数量并提高使用者的满意程度。每个层面的整合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规划设计元素,公共交通规划必须对这些元素的规划设计进行协调和配合,从而实现整个线路和线网的整合与优化。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show that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 normally has two di-mensions:integration across the network among all routes,irrespec-tive of mode and route;integration within a given mode,for exam-ple,metro or bus,or a given route.High quality integration at these two dimensions will provide a more customer-friendly experience and make the system more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which eventu-ally would help maximize public transportation ridership and in-crease customer satisfaction.Each dimension of the integration con-sists of some key planning elements.Publ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needs to carefully address these elements and ensur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se elements are coordinated and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in order to achie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 optimiza-tion and system integration.

关键词:交通规划;公共交通;公交服务与运营;系统整合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public transportation;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nd operations;system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U491.1+

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在整个公交线网内所有线路之间的整合。不论这些线路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公共汽(电)车,还是长途公交,都应在整个公交线网层面上进行整合。实践较好的城市包括新加坡、柏林、伦敦等。二是指在给定的公交方式内部(如地铁或公共汽车)或给定的线路内对该种公交方式(或线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比较好的实例包括多伦多的地铁、波哥大的BRT 、伦敦的巴士等。

城市在编制公共交通规划时,必须考虑上述两个层面的整合问题。首先,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可以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交通乘客数量和乘客满意度;其次,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也会增强整个公交系统运营效率,对公交管理者和运营者来说,将有助于改善公交投资的成本-效益率。

1规划设计要素

从乘客角度出发,对公交服务和硬件设施进行整合,需要在规划设计

收稿日期:2010-07-26

作者简介:方可(1971—),男,湖南衡阳人,博士,东亚与太平洋区高级城市交通专家,城市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发展政策、战略及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土地开发规划与设计。E-mail:k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d9415421.html,

方可

(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特区20433)

FANG Ke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 DC 20433,USA)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 Optimization and System Integration

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方可: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中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步行。

不论使用何种公共交通方式,一次出行通常包括若干段步行:步行至车站或步行离开车站,如果需要换乘,往往还需要增加一段步行。许多城市的调研结果显示,出行过程中的步行对居民是否使用公共交通以及使用公共交通的满意程度影响很大。公共交通乘客以及不愿使用公交的其他出行者的顾虑主要包括:步行距离和步行时间有多长,步行环境如何,有无连续的人行道,人行道是否总被停车占用导致行人必须在机动车道行走,人行道是否在下雨天总积满泥水等。

2)等候。

与步行一样,等候也发生在乘车时间之外,等候体验的好坏对出行者是否使用公共交通以及对公共交通的满意程度有很大影响。乘客对等候的顾虑主要包括:等候的时间有多长;等候的环境如何;有无遮雨/遮阳设施;有无干净舒适的供休息的坐椅等。

3)换乘。

出行者在决定是否使用公共交通时往往都会考虑换乘因素。例如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如果使用公交是否需要换乘、换乘几次、每次换乘需要多少时间、换乘环境如何等。

4)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交通安全(traffic safety)和人身安全(security)。交通安全包括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步行和等候过程是否安全。例如,公交乘客在上车前或下车后能否安全过街,乘客能否从安全的车站平台直接上车还是需要穿过行驶的车流至道路中央上车。人身安全也是许多出行者特别是女性经常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银行在很多国家的调研显示,人身安全是造成很多女性不愿使用公共交通而选择使用摩托车或出租汽车出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她们列举的不安全内容包括:车站至家的人行道上没有照明,晚上下车回家需要走一段暗路;车站的站棚/站台很封闭,缺少照明或光线不足;公共汽车在运行中驾驶人总将灯熄灭,导致晚上单独等车或乘车时有不安全感等。

5)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感)。

交通服务的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感)对居民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出行影响很大。不确定性包括交通服务是否及时,是否能够准时到达目的地等。同小汽车出行点对点的形式相比,公交出行在出发地至目的地过程中包括其他一些环节(如步行、等候、换乘等),因而容易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感)。因此,只有合理设计和整合整个公交出行过程(包括公交线路、车站和换乘站,公交线路信息、指示、标志等),减少公交出行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感),才能提高公交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Transport Research Laboratory, TRL)对乘客出行的心理与行为情况的研究发现,对不同的出行方式和出行目的而言,乘客心理上的步行时间、等候时间、换乘时间存在差异。例如,乘客从家至乘车地点需要步行一段时间,每增加1min步行时间,对于小汽车出行者而言,心理上感觉多开车1.37min;对巴士出行者而言,心理上感觉整个出行增加了1.67min(相当于在巴士上多坐1.67min);对轨道交通乘客来说,则相当于整个出行增加了近2min。这主要是因为小汽车停车泊位往往比较多、灵活且离家较近,而巴士车站则较少且固定分布(例如每300~500m设置一个车站),轨道交通车站更少,同时还需要上下台阶才能到达站台,因此,乘客在心理上对步行的反应就不一样。但一个共同结论是,无论采取何种出行方式,乘客心理上的出行时间都比实际时间长,这表明出行者不喜欢步行,特别是不喜欢上下楼梯(对轨道交通而言)。相对而言,这种心理反应对地铁/轻轨的影响最大,公共汽车次之,小汽车最小,见表1[1]。

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也发现,没有人喜欢等候,特别是没有人喜欢换乘,见表2[1]和表3[1]。平均而言,乘客心理等候时间相当于实际等候时间的1.8倍。每一次换乘,对公共汽车乘客而言相当于增加20min车程,对地铁乘客而言则是17min。

2线网整合

公共交通服务整合的第一个层面是线网整合。线网整合的关键元素包括:线路结构、停靠

15

城市交通第8卷第5期2010年9月

车站和换乘车站(包括位置和设计)、时刻表、车票、信息提供等[2]。

1)线路结构。

线路结构优化是根据现在和未来的交通需求对线路结构进行反复推敲的过程,即通过反复测试不同的服务模式,努力减少乘客总的乘车时间和出行成本,减少步行、等候和换乘(次数、时间、不舒适等),并降低运营成本。

2)停靠车站和换乘车站。

在车站规划和设计中应合理选择车站位置和车站间距,以使乘客步行距离最小化,并应注意

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绕行和折返。对于换乘车站来说,站台标高改变应最小化,即尽可能在同一标高上进行换乘,尽量避免乘客上下楼梯进行换乘。若无法避免,则需细致设计换乘线路以减少由于标高改变带来的不舒适。图1是波哥大的一个BRT/公共汽车换乘车站。车站站台高度和两侧路面高度经过巧妙设计,从而确保乘客能在站台一侧无障碍进出高地板的BRT 车辆,在站台另一侧无障碍进出低地板的普通公共汽车。由于换乘距离短且在同一个站台平面上进行,加上车票和车辆时刻表整合,乘客换乘非常快捷和方便。

另外,车站设计还应考虑确保安全(例如提供空间和设施以确保乘客安全上下车和换乘,在车站处提供安全的过街通道等),提供安保设施(例如在车站内、车站周围以及车厢内提供充足照明,安置监视器等)以及防雨、遮阳措施等。

3)时刻表。

时刻表整合包括两方面:一是确保换乘线路在服务时间上一致,以免换乘乘客错过末班车。当然,不同服务类型、不同车站位置的服务时间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通勤快线与普线,市中心车站与郊区车站。二是统筹安排换乘线路时刻表,使乘客在换乘车站的等候时间降至最低。对于发车频率较低的线路,可以设置“定时换乘”时间,使各线路同时到达换乘站,所有需换乘乘客都可同时选择换乘线路。

4)车票。

公共交通使用者对于车票价格和车票购买次数很敏感。车票整合的目标是使每次出行的车票购买次数最小化,尤其是在主要的换乘车站(例如BRT 与地铁的换乘车站等)。对于乘客而言,成功的车票整合将缩短等待时间及其带来的不便;而对运营者而言,车票整合将缩短车辆停靠时间,减少对车辆数量和乘客等候空间(设施)的要求,减少成本或收入损失。

5)信息提供。

为乘客提供全面、充分和准确的信息对于减少乘客出行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感)非常重要。在提供信息时,从乘客角度出发,需考虑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应提供全面的服务信息,包括线路、车站、时刻表、票价和支付方式等;2)为乘客提供整个出行的信息,而不仅仅是单一线路的

16

工作1.371.671.99

休闲1.741.661.97

小汽车公共汽车轨道交通

出行方式其他1.552.021.37

表1出行者心理步行时间与实际乘车时间之比Tab.1Traveler's perception of walking time relative

to in-vehicle time 全目的2.11.61.21.8

小汽车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全方式

出行方式表2出行者心理等候时间与实际乘车时间的比值Tab.2Traveler's waiting time relative to in-vehicle time

相当于乘车时间/min

2017

公共汽车轨道交通

出行方式表3换乘对出行者心理的影响

Tab.3Traveler's perception of the effect of a transfer

in terms of in-vehicle

time

图1波哥大的一个BRT/公共汽车换乘车站Fig.1A BRT/Regular Bus Transfer Station in Bogota

方可: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信息。提供给乘客的信息应覆盖城市所有不同的公交服务(例如在一个同时拥有巴士和地铁的城市,给乘客提供的信息不应当只是地铁或巴士,而应当两者都包括);3)为方便乘客及时、方便地获取信息,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印刷品、电话、互联网等)发布信息,并应在不同地点(例如家中,车站内,车上)为使用者提供信息。

3公交方式(线路)内部的整合

公交方式(线路)内部的整合包括4个主要要素:车站、车辆、运行车道、售票和检票[3]。对这些要素的设计,一方面应当由交通需求和营运计划决定其设计标准;另一方面,各个要素之间在设计上要相互协调和匹配,见图2。总之,对公交方式(线路)内部的整合是在交通需求和服务计划的背景下协调公交系统内所有元素的规划与设计。

1)车站。

公交车站的整合需要解决以下问题:车站数量,候车亭大小,站台长度、宽度和高度,在终点站是否需要预留车辆的停车空间和驾驶人休息室,车站位于道路横断面的位置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等候的乘客数量,线路和换乘车站的数量、种类、频率,车票购买和收检方法(车外还是车内售、检票),车门的数量、位置(左、右,两侧,前、中、后),是否有超车道以及超车道的位置等。

2)车辆。

公交车辆整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车辆大小,门的宽度、数量、位置和方向,车身内部格局(座位和站位空间),地板高度。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车辆容量的需求,乘客流量,旅程长度,服务形式,站台的高度及长度,车站位于道路横断面的位置,以及车票购买与收检方法等。

3)运行车道。

公交运行车道的整合,在设计中需要决定:专用车道的数量和长度,车站和专用车道的路面设计,如何对道路交叉口进行交通管理等。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考虑:运行车道通行能力,使用的车辆类型,公交的服务类型(是否有站站停的慢线、只停大站的快线、点对点的专线等)。

4)售票和检票。

车票购买和收检的整合,在设计上需要决定:车上还是车下购买及收检,车票形式(现金、票据、公交卡),售票地点等。设计依据包括:乘客需求,车站处售、检票窗口的数量,车票类型,放置人工或自动售、检票设备的空间,车门数量等。

4结语

公交线网、公交方式(线路)的整合,对改善乘客体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等非常重要。因此,对公交服务进行最大化的整合应成为公交规划和设计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公交系统各个要素的规划和设计都是相互关联的,公交服务、车站、车辆、运行车道以及车票销售与收检,在设计中应相互协调和匹配。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Balcombe R,Mackett R,Paulley N,et al.The

Demand for Public Transit:A Practical Guide[R].

UK:TRL,2004.

[2]Kittelson&Association,Inc.,Orlando,FL,KFH

Group,INC..TCRP Report100:Transit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nual(2nd Edition)[M].

Washington DC:TRB,2003.

[3]Kittelson&Association,Inc.,Orlando,FL.TCRP

Report118:Bus Rapid Transit Practitioner's Guide [M].Washington DC:TRB,2007.

17

图2公交方式(线路)内部整合概念示意图

Fig.2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within a given mode or route 市场服务计划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材料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一?年四月 1、鉴定大纲 2、计划任务书 3、工作报告 4、技术研究报告 5、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6、用户使用报告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大纲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一0年四月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大纲 一、鉴定条件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项目是临沂矿业集团公司2010 年度科技计划,由山东省邱集煤矿研究实施,经过应用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目前,技术文件已经齐全,应用后效果明显才,具备了鉴定条件。特申请鉴定。 二、项目名称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三、项目来源及编号 临沂矿业集团公司2010年度科技计划 四、鉴定目的 通过专家评议做出结论,以便进行推广应用。 五、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 六、鉴定内容 1、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正确、统一。 2、评价系统是否科学、合理、先进。 3、审查改造后的系统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七、鉴定资料文件 1、计划任务书; 2、工作报告; 3、技术研究报告; 4、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用户使用报告。

八、鉴定程序 1、成立鉴定委员会; 2、讨论并通过鉴定大纲; 3、项目完成单位向鉴定委员会汇报研究开发情况; 4、专家质疑; 5、专家评议,通过鉴定意见; 6、专家、评委签字。 鉴定委员会二0—0年四月

编号 类另U 二O一O年科学技术项目 计划任务书 项目名称:矿井诵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负责单位: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起止年限:2006 年5月?2010 年4月

1、公交线网优化

1、公交线网优化 公交优先项目提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骨干线网优化方案,同时对天府新区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规划。 成都市常规公交目前已初步形成“环形+放射状”的“快、干、支、微”四级线网体系。 城市公交骨架线路是在公交网络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线路,它衔接区域内公交客流需求较大的枢纽点,主要满足直达客流的需要,以实现乘客快速、便捷的转移。公交骨架线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网络运行效率。 成都市公交线网概念骨架图 按照城市任何两个公交服务区之间均应提供快速公交服务的理念,构筑抽象的理想快线网络。通过网络拟合,筛选可行网络,考虑对策略发展区快线支持,补充得到近期快线实施网络。以实施网络为基础,对现有线网进行改造,得到近期快线方案,如下图。

成都市近期公交快线网络规划图 线网优化实例图 随着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发展;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

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因此,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连通作为公交快线布设的重要因素,同时兼顾天府新区内部各核心组团(天府新城、成都科学城、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的连通性,规划布局多条公交干线。 天府新区新增/调整快线布局

天府新区公交干线布局 2、交通集成模型数据库 交通模型数据库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多个预测模型和各项交通指标数据库,使得成都在机动化快速发展中的交通模式向智慧出行、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数据库建设一览表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 王建明,靳文舟,郝小妮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阐述了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了系统的运行思路;针对公交预测子系统,提出了基于IC卡的基础公交数据的获取及分层配流思想;针对网络运营评价子系统, 提出了以政府、企业和乘客三方主体为目标的评价方法;针对网络运营优化子系统,提出了逐层实 现公交线网优化的“分层配流优化”思想;基于组件ArcEngine等软件,设计了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优化系统,实现对优化结果的图形化显示,为规划部门及企业提供决策信息。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开发;网络运营优化;网络运营评价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68(2010)02-0033-03 3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11Z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089) 随着中国城市道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 土地利用日益紧张,道路供给远远低于需求,交通拥 堵问题愈演愈烈,于是,优先发展运量大、占地少的 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 但公共交通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 伐,主要有以下原因:1)政府、企业在运营模式上 缺乏对构建一体化公交体系的深入思考;2)公共交 通便捷、经济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3)公共交通网 络运营优化技术理论还未形成可操作、成熟、完备的 体系;4)国际上流行的软件和模型很难适应中国的 实际交通状况。而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实 现是解决线网优化和运营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交通的网络运营优化技术,运用 综合交通网规划思想,建立一套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优化系统尤为重要。 1 系统架构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 所示,主要由基础数据、公交预测、网络运营优化和 网络运营评价等子系统组成。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运行思路:针对 铁路与公路客运站、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基础数 据及社会经济情况、城市规划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 等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计算公交需求 预测数据,把得到的预测数据分配到公交线网上,对 公交网络运营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 优化目标与模型,对公交网络运营进行优化调整;再 在调整后的公交线网上进行公交需求预测,通过预 测结果进行线网的再次评价。这样通过根据实际网 络营运状况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客流数据与公 交网络的动态调整平衡,最终使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总体趋向最优化 。 图1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功能结构 2 系统设计 建立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目的是调整 网络运营配置、整合各种公交方式以发挥网络运营 的最佳总体效率,为动态公交网络调整和运营策略 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其设计目标:1)为公 交企业及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的辅助手段;2) 提供便捷的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建立、维护、分析方法 33 公 路 与 汽 运  总第137期 H i g hw ays&A utomoti ve A p plications

浅谈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技术

浅谈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技术 摘要: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具体问题,如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研究、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工况优化研究、矿井通风系统测量平差优化等进行阐述,并指出具体技术措施。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 0 引言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生产系统,同时又制约着生产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灾害防治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矿井通风系统的不合理,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矿井的抗灾能力,导致矿井经济效益的严重滑坡。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稳产和高产,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最终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通风系统必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因此,建立完善、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益的基本保证。而实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正是为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它是通风管理工作和矿井设计过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和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生产矿井由于生产布局的变化、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生产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 2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问题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类: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研究、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工况优化研究矿井通风系统测量平差优化。2.1矿井通风系统阻力优化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技术措施的研究对于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矿井通风优化设计还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都要尽力降低矿井通风阻力,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矿井通风阻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2.1.1风量对阻力的影响 (1)根据通风阻力定律2 h RQ =可知:通风阻力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当矿井总风阻不变,矿井总风量增加时,通风总阻力按风量的平方的倍数增加;同理,各个分支风量增加时,分支的阻力也相应地随风量的增加按风量平方的倍数增加。 (2)各个分支通过的风量(包括用风地点需风量)越接近自然分风风量,矿井通风阻力越小,各个分支的阻力就越接近平衡。 2.1.2分支风阻对通风阻力的影响 巷道风阻()7/ R kg m取决于巷道的长度() L m、断面积()2 S m、周长() U m、支护形式等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3 LU R m α =

公共交通服务优化和系统整合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公共交通服务优化和系统整合 Samuel Zimmerman(塞缪尔·泽默尔曼)和方可 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 摘要:当城市公共交通按照无缝衔接和系统一体化的原则来规划和运营时,它才会吸引人,它的运行效率才能最高。这一点在中国、印度等高速发展经济体的城市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些国家的城市中,城市公共交通必须不管一日中什么时间,一周中哪一天,都要和门到门、“一座式”的私家车交通方式竞争,而且竞争日益激烈。 国际经验表明,公共交通规划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两个层面的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即:一、综合公共交通网络中所有交通方式之间、所有交通路线之间的协同整合;二、每种特定交通方式和服务中,如地铁(或者公交车),它的各种设施和运营要素之间的协同整合。公共交通在两个层面上的成功整合,将能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促进更为高效、成本效益更好的公共交通运营,促进公共交通客流量和运营收入的最大化,提升乘客满意度,降低运营费和财政补贴,为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阐述了第一个层面,即多种交通方式之间进行整合的若干内部和外部问题,并探讨了应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介绍了良好实践的做法。 引言 改善公共交通的整合情况可以给公共交通用户和运营企业双方都带来好处。首先,通过让让公共交通的使用更容易、更方便,可以为乘客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特别是在和摩托车、私家车和出租车等个体交通方式竞争的情况下。其次,有效整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路线重复和冗余,通过吸引更多客流增加收入,所以可以改善公共交通经营的财务可持续性。 公共交通一体化要完成若干层面上的整合,有:一、综合公共交通网络中所有交通方式之间、交通路线之间的协同整合;二、每种相应交通方式和服务,如地铁、公交车的设施和运营要素的有机整合。因为后者偏重于工程,本文的重点是服务规划,因而着重探讨综合公共交通网络中包括地铁、轻轨、快速公交、城市公交车、长途车和客运列车等在内的所有交通方式之间和公共交通路线之间的协同整合。 主要服务规划和设计问题 从一个公共交通乘客的角度,出行是从实际的起点开始,到最终的目的地结束,通常牵涉很多离散时间段,每一段的感受方式不同,这需要在公共交通规划和设计中加以考虑。 1) 步行时段无论乘坐哪种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出行一定 有步行,需要从实际出行起点或小汽车或公 交车停车场开始,步行到第一个公交车站或 地铁站,再从最后下车的公交车站或地铁站 步行到实际的目的地。如果需要换乘,还有 从开始乘坐的公共交通下,再步行到下段公 共交通的换乘地点。 世界各地的出行研究一致显示,出行者认为 步行时间要比车内乘坐时间漫长和艰难得多,人们在出行决策时所考虑的步行时间最 长可能是车内时间的两倍,依具体情形而定。 (TRL)《公共交通需求 分析实践指南》,2004年 表I所示数值通过公共交通出行中步行时间和 实际车内乘坐时间弹性的对比,比较了公共 交通需求的弹性(公共交通需求变化百分比 和时间变化百分比的比率),形象地说明了 步行要素在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中其方方面面 的重要性。对于所有出行目的和交通方式, 相应的比率都明显地大于1,这说明使用公共 交通的人(和其他出行者)在决定出行、选 择交通方式时,对步行环节的慎重考虑。所 反映出的担心有: 95322

DVent在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3DVent在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戴晓江、陈日辉、王丽红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云锡老厂矿13-8#矿群的通风系统是大型复杂系统。本文通过介绍3DVent 通风软件在该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对这类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及3DVent通风软件的优越性 关键词:矿井通风通风系统设计 3DVent通风软件云锡老厂矿 1 引言 3DVent是3DMine矿业软件的专业通风解算与模拟软件包。3DVent依托3DMine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在完成通风巷道单线图的三维模型建立后,即可快速生成通风巷道关联的数据库。通过三维图形和表格交互的操作界面,可在数据库中直观方便地输入通风系统解算的基础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的数据准备效率和准确性。 在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方面,3DVent提供了完善的系统功能。如多级机站复杂通风网络解算、风机自动选型、特殊分支巷道的风量调节、计算风窗面积并确定安装位置,自动选择辅扇,计算出辅扇的工作参数、通风巷道风速三维动画模拟等。应用于矿井通风设计,可以显着地提高通风设计工作的效率,降低的通风网络分析计算的技术难度。本文拟结合云南锡业公司老厂分矿13-8#矿群通风设计的实例,介绍3DVent作为专业通风设计软件的先进性与优越性。 2 矿山概况 老厂锡矿是云南锡业公司下属的大型矿山,已经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正在开采设计中的13-8#矿体群位于老厂矿田白龙井矿段,主要赋存标高为1360~1560m,是老厂锡矿深部重要资源接替区之一。因地处矿区腹地深部,13-8#矿群距离地表最近的巷道距离超过了8km。 13-8#矿群采区的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5万吨,选用无轨斜坡道开拓。依矿体厚度不同,分别采用人工间柱连续高效采矿法;切顶、护顶下向平行中深孔落矿连续高效采矿法;顶板剥离废石充填连续高效采矿法。采用2m3电动铲运机出矿、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公交优化问题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公交优化问题

1.引言 1.1 设计目的 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身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运用ISM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的过程,提高学生系统分析以及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强化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1.2设计的意义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结合。与此同时应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使设计者能很好地掌握以前没有掌握的各种知识,并且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能熟练准确地运用,以便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分配任务,使得设计者明确如何准确按时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及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1.3设计的内容 在明确问题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原有问题得以优化,达到设计的目的。同时对用到的方法加以详细的阐述,对方法解决问题时的步骤做以具体的安排。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对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简称ISM 方法)法对其进行优化更新,找到最优的方案。 1.4设计任务 在对实际问题实际调查过程中,明确现有问题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再通过手工或者计算机的编程计算找到最优的方案,使最终的方案在原始方案的基础上得以优化,更进一步的改进原始的方案,从而满足现实的需求,以节省成本,赢取利润.。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及可靠性评价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及可靠性评价Optimization and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2015年09月20日 September 20, 2015

摘要 作为煤矿生产中重要的一环,矿井通风系统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运行可靠性进行评价,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与整改,以期矿井通风系统达到最优的工作状态。分析了可靠性评价的主耍内容包括可靠性评判指标与评判方法、确定可靠性评价指标权重与建立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望对相关工作实施有所借鉴。 关键词:矿井通风;可靠性评价;优化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the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afe of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mine production ,so it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it,optimize and rect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working condition of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re analyzes,including reli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and assessment methods,determin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weight and construction of reliability system,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work. Keywords:Mine Ventilation;Reliability Assessment;Optimization

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摘要: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进行系统整合是公共交通规划的一个重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包含两个层面:在公交线网层面上对所有公交模式与线路的整合;在给定的公交方式内部(如地铁或公共汽车)或给定的线路内进行整合。做好这两个层面的整合,可以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同时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最终能够增加公共交通使用者的数量并提高使用者的满意程度。每个层面的整合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规划设计元素,公共交通规划必须对这些元素的规划设计进行协调和配合,从而实现整个线路和线网的整合与优化。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show that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 normally has two di-mensions:integration across the network among all routes,irrespec-tive of mode and route;integration within a given mode,for exam-ple,metro or bus,or a given route.High quality integration at these two dimensions will provide a more customer-friendly experience and make the system more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which eventu-ally would help maximize public transportation ridership and in-crease customer satisfaction.Each dimension of the integration con-sists of some key planning elements.Publ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needs to carefully address these elements and ensur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se elements are coordinated and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in order to achie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 optimiza-tion and system integration. 关键词:交通规划;公共交通;公交服务与运营;系统整合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public transportation;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nd operations;system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U491.1+ 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在整个公交线网内所有线路之间的整合。不论这些线路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公共汽(电)车,还是长途公交,都应在整个公交线网层面上进行整合。实践较好的城市包括新加坡、柏林、伦敦等。二是指在给定的公交方式内部(如地铁或公共汽车)或给定的线路内对该种公交方式(或线路)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比较好的实例包括多伦多的地铁、波哥大的BRT 、伦敦的巴士等。 城市在编制公共交通规划时,必须考虑上述两个层面的整合问题。首先,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可以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交通乘客数量和乘客满意度;其次,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也会增强整个公交系统运营效率,对公交管理者和运营者来说,将有助于改善公交投资的成本-效益率。 1规划设计要素 从乘客角度出发,对公交服务和硬件设施进行整合,需要在规划设计 收稿日期:2010-07-26 作者简介:方可(1971—),男,湖南衡阳人,博士,东亚与太平洋区高级城市交通专家,城市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发展政策、战略及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土地开发规划与设计。E-mail:k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d9415421.html, 方可 (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特区20433) FANG Ke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 DC 20433,USA)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 Optimization and System Integration 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与服务优化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范本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矿井基本简况5 第一节矿井简况4 一、井田简况4 二、煤层地质简况4 三、瓦斯简况5 四、水文简况5 五、煤尘、煤炭自燃简况5 六、通风简况5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可行性论证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背景8 一、矿井目前通风及生产能力情况8 二、矿井生产能力发展前景8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论证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的主要手段10

第四节通风系统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的选择10 第三章矿井通风参数计算14 第一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14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14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4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19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9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技术方案比较33 第四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35 第一节主要通风机选型35 一、设计依据35 二、通风设备选型35 第二节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要求38 第五章通风费用概算40 第六章矿井安全技术措施43

第一节粉尘灾害防治43 一、防尘措施43 二、防爆措施43 三、隔爆措施43 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44 第三节防灭火44 一、煤的自燃预防措施44 二、外因火灾防治44 第四节矿井防治水45 第五节井下其它灾害预防45 一、顶板灾害防治45 二、机电运输事故防治45 前言 矿井通风是一个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输送、调度空气在井下流动,维护矿井正常生产和劳动安全的动态过程。在生产期间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工作人员

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剖析历次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及扩大的原因,无不与矿井通风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既能满足日常生产需风,保证风向稳定、风质合格,在灾害时期又能保持通风设备运行可靠、稳定、能快速实现风流控制的通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设计基于郑兴义兴(新密)煤矿的现状,本着为矿井的长期发展,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总设计技术方案:维修扩大矿井东回风巷的断面,回收矿井西回风巷,对皮带巷进行扩修增大通风断面减小阻力,并经过矿井通风设施改造。通过风量、风阻等计算,选择出主要通风机以及配套的电机型号。通过各种论证,本设计可靠可行,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智能公交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9415421.html, 智能公交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作者:王志超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16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也逐渐变的拥堵、紧张,为了环节交通压力,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对交通系统的管理,并且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本文主要从公交线路静态调度优化以及公交线路动态调度优化两大方面来阐述智能公交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关键词】智能公交系统公交调度设计优化 1 公交线路静态调度优化研究 1.1 静态调度优化问题分析 (1)乘客利益分析:乘客对于公交出行主要关注的问题基本都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此,车辆要想运营合理,满足乘客的需求,减少车内的拥挤以及乘客等待的时间就必须要多安排一些车辆,并且公交线路的发车间隔要短,频率要高,但是从不同的环境限制、道路容量以及各企业运作的经济效益出发,公交调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乘客的利益需求。 (2)企业利益分析:现如今公交都是企业承包制,因此企业要承担公交日常的维修与保养费用,而且购置新车、能源的使用以及企业的管理也要占去公交企业收入的一部分,但是公交企业的收入来源除了政府的补助之外都是通过收取票款来获得的。公交作为大众的交通方式其票价都是按照最低标准制定的,而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了收取更多的票款之外还要减少车辆、以及人员的投入[1]。 (3)静态调度优化问题:上诉分析可见,乘客利益与企业利益是相互矛盾的,满足乘客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二者的利益也有一致之处,如果公交企业提高一定的公交服务,乘客出行变得方便、舒适,就会吸引更多的客流,这样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会增长。 1.2 公交路线静态调度优化模型 1.2.1 模型假设 (1)把线路单边的发车间隔作为其研究对象;(2)不同时间段车辆到达站点的乘客近似服从泊松分布;(3)公交能够不受堵车及意外事故影响准时到站、出战;(4)忽略车辆启动、停止花费的时间;(5)乘客没有在中途流失;(6)乘客按照顺序上车、下车;(7)候车的乘客能够全部上车。

某城市公交线路调度系统优化研究

某城市公交线路调度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 在分析Z路运营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优化目标和方法。采用跟车调查与驻站调查相结合,并运用不同站点时间平移的方法,对采集的分时段客流量进行了分析。此外,利用客流量数据求解出各站点出行到其它站点的客流数据,并进一步求解出该公交线路单元日均最大流量。依据满足最大客流要求的原则,对优化调度时刻和所需要车辆数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公交线路调度系统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运载量大、运送效率高、相对污染少、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但是不合理的公交系统,特别是公交调度不合理,对正常的城市交通会造成负面影响。好的公交车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市民出行状况、增加公交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市民对公交公司的满意度,都具有重要意义[1] [2]。本文以某市Z路公交线路为研究对象,对公交线路的调度问题进行探讨。 一、Z路公交线路运营状况 Z路公交线地处某市,运行线路和站点如表1、表2所示。Z路车早上在6:20发车,晚上21:00收车。公交车每运行完一圈耗时65min~70min。低谷期,发车间隔为10min~12min。高峰期为6min~7min。若高峰时段运力严重不足时,则调用其它线路中的车辆补充运力,在其余时段正常发车。 目前,常出现的问题有:第一、公交车到站不准时。有时会出现两辆公交车在极短的时间内先后到站,导致运力浪费;有时两辆公交车到站时间间隔过长,积累大量乘客,导致乘车拥挤或致使乘客滞留。第二、始发站发车间隔较长,使乘客等待时间较久。 二、Z路公交调度优化目标和方法的确定 公交线路优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研究课题,由于本文所研究的公交线路无法改变,故研究内容主要是对调度系统进行优化。合理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应兼顾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对乘客而言,等车的时间越短越好,而公交公司则希望在满足交通需要的条件下投入运营的车辆越少越好,投入车辆少则相邻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就越长。因此,公交车的调度方案实际可由相邻两班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确定。因此,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目标是在控制运营总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公交车运行准时、发车和到站时间间隔均匀、减少乘客等车时间的目标。在提高乘客对公交车的满意度的同时,提高公交公司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乘客、公司的双赢。 在现有Z路公交线路及相关线路(38路、29路等)调度运行现状的基础上,要求各线路的车辆调度方案满足各线路上日均客流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使之符合公交公司和乘客的利益要求。本文在各站点的出行人数的统计数据基础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 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 ?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选择通风设备; ?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2、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 ? 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 ? 通风系统简单,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 ? 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控制,人员便于撤出; ? 有符合规定的井下环境及安全监测系统或检测措施; ? 通风系统的基建投资省,营运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1) 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2)进风井囗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煤尘、灰尘、有害气体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输送机的井筒不应兼作进风井,如果兼作回风井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满足安全的要求。 4)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5)每一个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

6)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新鲜风流,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7)井下充电室必须单独的新鲜风流通风,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 2、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煤层自燃倾向性及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等条件,提出多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通过优化或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三、矿井风量计算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应该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式中:Qwi——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gwi——第i个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gw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取kgwi=1.2~1.6 炮采工作面取kgwi=1.4~2.0,水采工作面取kgwi=2.0~3.0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第12卷第32期2012年11月1671—1815(2012)32-8622-06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12No.32Nov.2012 2012Sci.Tech.Engrg.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徐小红 刘 炜 * 江铭杰 (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上饶33400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珠海519087) 摘要依据珠海市公交线网的拓扑特点及公交乘客O-D 量(起点、终点的客流量),提出了以直达乘客运输量最大为目标函 数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运用数学规划中求解指派问题和最短路问题的算法,对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公交线网规划方案。此外,还运用了线路客流分布均匀性检验方法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关键词 公交线网优化 指派问题 最短路问题 中图法分类号 O224; 文献标志码 A 2012年6月27日收到,7月20日修改 * 通信作者简介:刘炜,男(197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 数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与算法。E-mail :li-uwei1949@https://www.360docs.net/doc/4d9415421.html, 。 城市的公交线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市民的出行息息相关。它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一个运行顺畅的城市公交线网,是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交线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公交乘客O-D 量为依据,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在规划与设计公交线网时,必须考虑如下目标: (1)线路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方向相一致,以满足乘客乘车需要; (2)尽可能组织直接运输,使全服务区乘客总换乘次数最少; (3)尽可能按最短距离布设路线,使乘客总乘行距离最短; (4)使线路上的客流分布均匀,以充分发挥运载公交的运能。 可见,公交线网规划实质上是一个优化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公交线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 [1—5] 。通常是将公交线网优化归纳为一个非 线性规划或二次规划问题。但由于维数太大,求解往往不可能,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解。本文运用数学规划中的“指派问题”求解思想对珠海市公交线网 进行优化。 1拟设线路起讫点的优化配对 要确定公交路线,必须先确定拟设的线路起点 与终点。通常,在确定线路起讫点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公交客流量。在公交客流发生量或吸引量比较集中的场所,需设置起讫点站,流量特别大的交通区,可设置多个起讫点站。 (2)实际需要。对某些特殊地点,如车站、码头、风景区、居民点等,即使其流量不是很大,但为了方便居民也需设置站点。 由于公交线路通常为双向线路,若某点为某线路的起点站,则它必为另一方向线路的终点站,故起点站、 终点站的个数应为偶数,以便形成双向线路,而双向线路的条数为起点站或终点站个数的一半。 观察表1(数据来源于珠海市巴士公交公司技术部),发现A 、C 、D 、E 有较大的吸引量,而F 、I 、G 为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一些居民生活必需的基本设施所在分区;并且在城市的边缘,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必须将它们设置为拟设线路起讫点。又A 、C 、D 三个区域的人流量较多,所以应设置为2个起点、终点。又因为公交线路通常是双向的,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起点和终点都设置成同一点。

上海市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天津市公共汽车线网优化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2019年9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新辟线路 (6) 5 公交线路调整 (8) 6 公交线路撤销 (10) 7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程序 (11) 8 附则 (14)

1 总则 1.0.1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车线网(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特制订《天津市公共汽车线网优化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2 公交线网优化应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构建快、干、普、支四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安全、便捷、经济的公交服务。 1.0.3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车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撤销。

2 术语 2.0.1 公交线路 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规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公共汽车线路。 2.0.2 公交快线 主要为城市组团间和跨组团客流提供快速运输服务,具有线路长、站点少、速度快、直达性强的特点。 2.0.3 公交干线 主要为城市相邻组团或组团内主要客流走廊提供稳定、可靠的中速运输服务,具有客流量大、直达性强等特点。 2.0.4 公交普线 主要服务于区内出行或相邻区域短程连接服务,辅助承担跨区出行,具有站点间距均匀、站点覆盖广的特点。 2.0.5 公交支线 服务于居住社区、商务区等局部区域,通过与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枢纽以及周边的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商场等公共活动区域相连接,填补公交线网空白或服务不便区域,满足居住社区、商务区乘客换乘或生活、通勤出行需求,主要承担短距离出行。

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要点

JIANGSU UNIVERSITY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仙林大学城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专业名称:工业工程 班级学号:2011级 学生姓名:杨雅琼 指导教师:周富林

仙林大学城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 摘要 城市交通拥挤和由此带来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已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和发展一种既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又经济合理,且能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线路网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以至于在公交线路网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某些公交路线过长或过短,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位置选择不合理,公交线路选择不合理等。使得公交出现一些公交盲点,还有公交的服务水平普遍不够高。 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公交站点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除此而外,公交的服务水平也是制约公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公交服务水平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ources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resulting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affects the city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life. In this situat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asonable i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city transport mode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ity bus line network and did not receive adequate attention, so that the bus line network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some bus line too long or too short, near the intersection of bus stop location choice is not reasonable, unreasonable choice of bus lines. The transit bus appeared some blind spots, and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are generally not high enough The bus as a subsystem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bear the passenger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and comfort are greatly affects th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bus stop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efficiency, and the impact of road traffic qualit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In additio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is also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Keywords: bus lines, bus station public transit ,service lev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