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乾卦详解
《周易-乾卦》原文翻译及解读

《周易-乾卦》原文翻译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周易-乾卦》原文翻译及解读【导语】:乾卦 (乾为天)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
易经第九卦白话全解

易经第九卦白话全解一、乾卦概述乾卦是八卦之首,象征天,代表创始和刚健。
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阳为刚,代表强大的力量和行动的动力。
乾卦的卦象为九个阴爻,象征天空,代表无限的空间和无穷的可能性。
二、乾卦的象征意义乾卦代表天,象征着天道和天命。
乾卦的形象是一个向上的直线,象征着追求卓越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乾卦的象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创始和刚健乾卦代表着创始和刚健的力量。
创始意味着开始和开创,刚健则表示坚强和有力。
乾卦的出现意味着事物的开始和发展,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目标。
2. 天道和天命乾卦象征着天道和天命。
天道是宇宙的规律和道义,天命是人的使命和命运。
乾卦提醒我们要顺应天道,遵循宇宙的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和实现自己的命运。
3. 无穷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乾卦的形象是一个向上的直线,象征着无穷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
乾卦的出现意味着事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我们努力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三、乾卦的卦辞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这句卦辞的含义是:乾卦具有创始和刚健的特征,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但是,要谨慎行事,不要过于急躁和冲动。
四、乾卦的爻辞乾卦的爻辞有六个,分别是:1. 初爻:潜龙勿用初爻是乾卦的第一个爻,象征着事物的开始和创始。
初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意思是刚刚开始的事物需要潜藏和隐藏,不要过早地暴露出来。
2. 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二爻是乾卦的第二个爻,象征着事物的发展和成长。
二爻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看到龙在田野中,有利于与贵人见面。
这个爻辞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寻找机会和与贵人合作。
3. 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三爻是乾卦的第三个爻,象征着事物的稳定和持久。
三爻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意思是君子整天都在行动,晚上也要保持警惕。
这个爻辞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保持警惕,才能获得成功。
4. 四爻:或跃在渊,无咎四爻是乾卦的第四个爻,象征着事物的转折和突破。
周易第1卦_乾卦(乾为天)_乾上乾下_周易六十卦详解

周易第1卦_乾卦(乾为天)_乾上乾下_周易六十卦详解周易第1卦_乾卦(乾为天)_乾上乾下周易第1卦详解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
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文解释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象辞》说:天道刚健,运行不已。
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以天为法,自强不息。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刚健旺盛,发育之功;完事顺利,谨防太强。
吉:得此卦者,天行刚健,自强不息,名利双收之象,宜把握机会,争取成果。
女人得此卦则有过于刚直之嫌。
傅佩荣解卦手册时运:临事刚健,自强不息。
财运:施比受有福,不利买而利卖。
家宅:积善有余庆;女子过刚宜慎重。
身体:保健有恒。
传统解卦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
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
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表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大象:天行刚健,自强不息。
运势:飞龙在天,名利双收之象,宜把握机会,争取成果。
事业: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自有天佑,春风得意,事业如日中天。
但阳气已达顶点,盛极必衰,务须提高警惕,小心谨慎。
力戒骄傲,冷静处世,心境平和,如是则能充分发挥才智,保证事业成功。
经商:十分顺利,有发展向上的大好机会。
但切勿操之过急,宜冷静分析形势,把握时机,坚持商业道德,冷静对待中途出现的困难,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求名:潜在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只要进一步努力,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进业修德,以渊博学识和高尚品质,成君子之名。
婚恋:阳盛阴衰,但刚柔可相济,形成美满结果。
女性温柔者更佳。
决策:可成就大的事业。
坚持此卦的刚健、正直、公允的实质,修养德行,积累知识,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必能克服困难,消除灾难。
台湾张铭仁解卦天:表示极阳之象,为纯卦、六冲卦,是大好、大坏的卦象。
对事一般为吉象,为主管、负责任,可以任用担当大事,或开业当老板,得此卦都属吉象,只是必须有一个好的助理更佳,升官、考试、升迁都较有利。
易经中的乾卦原文与解析

易经中的乾卦原文与解析乾卦,是易经八卦中的第一卦,也是最顶尖的卦象之一。
它由六个阳爻组成,阳爻代表刚健、积极、进取,因此乾卦象征着天和创造力。
乾卦原文为“乾”,意为天。
乾卦在易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象征着天的属性和特征。
在易经中,天被视为宇宙的最高道德力量,代表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
因此,乾卦被视为所有卦之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乾卦的原文“乾”,是由一个“一”字和一个“九”字组成。
其中,“一”代表阳爻,“九”象征九天,表示了乾卦的无限性和广阔性。
这一组合形成了乾卦的原始形态,直观地展现了乾卦所代表的天之力量和特征。
乾卦的解析:乾卦的上下两个卦爻为“☰”,也被称为“乾卦的互卦”。
它们分别为乾卦的初六和上九两个爻辞。
初六爻辞:“潜龙勿用。
”潜龙是指蛰伏在深海之中的巨龙,它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力量。
这句爻辞暗示着在创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谨慎,不要过早地表露自己的力量,而是应该隐忍等待合适的时机。
它提醒人们要有耐心和智慧,谨慎行动。
上九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句爻辞揭示了潜龙的出现,象征着阳刚之力的显露。
它意味着创造性的力量得以释放,带来了成功和利益。
同时,“大人”也代表着智慧和高尚的品质,暗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德高望重的人寻求指导。
乾卦所表达的意义:乾卦象征着天和创造力,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具体而言,乾卦所蕴含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天的力量和特征:乾卦是以天为象征,代表宇宙间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鼓励人们发挥天赋,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和完美。
2. 提醒人们谨慎行动:乾卦的初六爻辞告诫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不要急于表露自己的力量。
谦虚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3. 释放创造性的力量:乾卦的上九爻辞揭示了阳刚之力的显露,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创造性的力量可以得到释放,并带来丰富的利益。
4. 寻求智慧和指导:上九爻辞中的“大人”象征着智慧和高尚的品质。
它提醒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可以向德高望重的人寻求指导和建议。
易经61卦详解

易经61卦详解《易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包含了 61 卦,每卦都有深刻的寓意和解释。
以下是对易经 61 卦的详解:1. 乾卦 (qing 卦)乾卦是《易经》第一卦,象征着天。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意为“天道初始,阳刚之气充沛,亨通发达,坚守正道则吉祥”。
乾卦的象征是天,代表着强大、刚健和行动的力量。
乾卦的爻辞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特别是第一爻和第三爻。
第一爻是阳爻 (表示行动),第三爻是阴爻 (表示谨慎和保守)。
这两个爻辞提醒人们在行动时要果断,但也要保持谨慎和保守。
乾卦对应的象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表达了乾卦所代表的强大力量和不断前进的精神,也提醒人们在生命中保持自强和奋斗的精神。
2. 坤卦 (kun 卦)坤卦是《易经》的第二卦,象征着地。
坤卦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意为“天道初始,阳刚之气充沛,亨通发达,坚守正道则吉祥”。
坤卦的象征是地,代表着包容、柔顺和稳定的力量。
坤卦的爻辞强调了柔顺的重要性,特别是第二爻和第四爻。
第二爻是阴爻 (表示柔顺),第四爻是阳爻 (表示扩张和力量)。
这两个爻辞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柔顺,但在必要时也要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扩张。
坤卦对应的象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表达了坤卦所代表的包容和稳定的精神,也提醒人们在生命中保持宽容和包容的心态。
3. 屯卦 (TUN 卦)屯卦是《易经》的第三卦,象征着初生。
屯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卦的象征是初生,代表着希望、困难和挑战。
屯卦的爻辞强调了希望和奋斗的重要性,特别是第一爻和第三爻。
第一爻是阳爻 (表示希望和行动),第三爻是阴爻 (表示困难和谨慎)。
这两个爻辞提醒人们在开始时要有希望和勇气,但也要谨慎和谦虚。
屯卦对应的象辞是“雷出地奋,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表达了屯卦所代表的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提醒人们在生命中要保持自我激励和奋斗的精神。
4. 蒙卦 (MO 卦)蒙卦是《易经》的第四卦,象征着启蒙。
易经第一卦《乾卦》

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伟大呵,乾元!万物就是因为有了它才开始,故而本于天。
云气流行,雨水布施,众物周流而各自成形,阳光运行于(乾卦)终始,六爻得时而形成,时乘(《乾》卦六爻)的六龙,以驾御天道。
(本于天的)乾道在变化,(万物)各自正定其本性与命理,保全住太和之气,才能“利贞”。
始出众物,万国皆得安宁。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
“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解读】艾薇你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
从古至今,你的才能越大,得到重用的机会就越小,小人物用你,可能你看不上他,大人物用你,又怕你功高盖主,所以宁可不用。
你想一跃飞天,条件还没具备,时机远不成熟,先忍着吧!潜龙勿用就是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机会,利用低潮充实自己,早晚能大展宏图。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解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博观约取,现在差不多到了展露你才华的时候了,但还达不到厚积薄发那一刻。
现在你的只是崭露头角,一两年的社会经历让你有了一些成长,懂得了更多的社会规则,你可以适时的做一些让领导眼前一亮的事,如果你做不出来,那说明你火候还不够。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2009-10-16 11:24易经六十四卦详解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上上卦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
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
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上上卦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
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
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
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
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下下卦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
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
“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
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中下卦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
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
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中上卦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
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中下卦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
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
易经第一卦的白话全解

易经第一卦的白话全解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第一卦也被称为“乾卦”。
乾卦是天的象征,也被称为“元”,同时也是易经八卦中的第一卦。
下面我们来全解乾卦。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
” “元”指的是天,是最高的象征,代表天行健、君子所向无敌;“亨”表示事情顺利发展,吉祥如意;“利”意味着能够为人服务,使人们受益;“贞”指的是正直坚定,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在乾卦中,第一爻表示创造之初,上天的旨意;第二爻代表行动的开端,所做的一切会有收获;第三爻意味着行动的成功与成就,是一种难得的喜悦;第四爻表示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切顺利无阻;第五爻代表是贵人相助,帮助人们实现目标和获得成功;第六爻则表示成果丰硕,但需要保持谨慎,避免骄傲自满,依然要谨守中庸之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乾卦与人的成长和成功息息相关。
在提高自我素质以及达成自我价值方面,乾卦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南。
它教导我们遵循天道,像天空一样开阔自己的眼界,避免局限自己的思维,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并获得成功。
此外,乾卦还告诫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不要忘记初心,不要放弃对自我的要求和追求。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功、财富和荣誉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并持守中庸之道,才能保持成功的长久。
综上所述,在乾卦中,我们不仅可以理解天地万物的伟大,也可以探寻到人生、事业、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
在人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中,乾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路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乾卦详解作者:大成之道国学院张成院长易经一书。
自分数类。
曰卦、曰辞、曰传、曰图。
合之曰易经。
实则卦与爻辞为经。
余则传也。
图说也。
卦与辞又非同类。
卦象在前。
文辞在后。
文辞亦有所别。
有属原辞。
传于口者。
有属后人推衍成文者。
有从他易续纂其言者。
有合古今占候明着其义者。
故易有数体。
而皆以卦爻为主。
卦爻自古迄今末有异也。
虽因序有先天后天之殊。
其卦末变也。
因占有连山归藏之别。
其象末易也。
故伏羲文王易有异。
而卦无异。
用有殊。
而象不殊。
则以卦皆此卦。
象皆同象也。
卦用无尽。
则其辞无尽。
卦象不易。
则其意不易。
学者欲通其变。
先求其常。
欲究其用。
先索其意。
卦六十四。
爻三百八十四。
皆其常数。
乾上坤下。
水润火炎。
皆其定义。
学者当就是以求之。
则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
及其彖象之辞。
位时之义。
凡关卦之所立。
意之所存者。
皆载于经。
可一一进而研习焉耳。
六十四卦乾坤为首。
明各卦皆自乾坤出。
而坤又在乾后。
明阴之生于阳。
故言卦必先乾坤。
而尤必先明乾卦。
乾为万物之始。
一切生化之本。
其位高。
其德全。
故能为万物之主。
今先就卦爻之象。
与彖象之辞。
分别释之。
乾之卦象、以爻成。
重之为。
凡六位。
此凡卦皆同也。
六位者以天地上下具六位也。
卦原三爻。
六位则为六爻。
以分配天地人而别其阴与阳也。
天曰阴阳。
地曰柔刚。
人曰仁义。
三者皆两故六。
六位立。
天地人之阴阳数皆见矣。
夫后天之中。
有阳有阴。
不独存也。
一刚一柔。
不独生也。
一善一恶。
不独行也。
故吉凶福祸。
顺逆利害。
正邪明暗。
消息进退。
莫不相倚而成。
相丽而名。
此天地人各有阴阳。
而卦爻乃有六位也。
乾之六位。
上乾下乾。
其象同。
其名一。
故为纯阳。
纯阳由爻言之。
非由位言之。
既有六位自含阴阳。
一三五阳位。
二四六阴位。
位自有阴阳。
非爻之阴阳也。
故三位之。
则可名阳。
若重之为六。
是已生化而合阴阳。
三属阳。
六属阴。
由阳生阴。
故其生必阳。
其成必阴。
此就卦爻言也。
若进而推之则阳生阴。
阴又生阳。
生化无穷。
阴阳至纷。
不可尽述。
此则以卦之六爻。
爻分阴阳言之耳。
乾卦虽因爻位而备阴阳。
然其体阳也。
卦本无体。
以爻为体。
爻之阳者、卦亦阳。
爻之阴者、卦亦阴。
或以爻之类言。
或以爻之数言。
皆别于位也。
故卦有阴阳。
爻有阴阳。
位有阴阳。
时有阴阳。
位者定方。
时者异宜。
有位则有时。
有时而后位可明也。
故六位有六时。
或因时见位。
或因位见时。
故曰六位时成。
苟无时。
则位无用也。
乾卦六位亦有时。
故纪爻之数。
一数其位。
一数其时。
一数其爻。
一数其类。
类者即阴阳也。
故有初与上二三四五之数。
九六之名。
初言时也。
上言位也。
二三四五亦时亦位也。
九六类也。
以六爻赅时位。
言时失位。
言位失时。
故时寓于初。
纪其始也。
位寓于上。
志其高也。
由时言之。
则为初中终。
由位言之。
则为上中下。
而二者并居不孛。
并行不疑。
用时。
则自初至上。
皆可以时数。
用位。
则自上至初。
皆可以定数。
而爻之所象不异。
故六位时成者。
位时皆于是见之也。
且爻六位分三才。
而卦则分内外。
虽一卦乃两卦也。
以其体只三位。
重之则合两卦。
故有内外之分。
或曰上下。
或曰往来。
亦一阴一阳也。
故卦必明云某上某下。
如乾曰乾上乾下。
坤曰坤上坤下。
实为一卦。
而分上下。
正以乾坤八卦而外。
皆由上下两卦合成。
八卦虽为本卦之重。
而仍必分内外言也。
虽一乾卦。
而成自两乾。
上之乾。
与下之乾。
异也。
以其髑用不同。
阴阳异数。
故也。
况上下之卦。
合则为备六位之体。
分则为独具三爻之体。
其生化之迹已着。
而阴阳之数亦加。
则其分合间。
对待中、各有所异。
其名虽同。
实不同。
故六位之卦。
为六十四卦中之卦。
已变者也。
三爻之卦。
为八卦中之卦。
末变者也。
如与。
一属八卦之乾。
一属六十四卦之乾。
六十四卦自八卦出。
如子与母。
其卦名同。
而用殊。
故八卦可名先天。
则六十四卦可名后天。
若名八卦为母。
则可名六十四卦为子。
若名八卦为纲。
则六十四卦为目。
若名八卦为本。
则六十四卦为用。
二者原不同也。
故在易卦。
必明其变易之迹。
由一个变而为。
其所变在重一也。
实非仅重一也。
盖细分之。
则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就六位之乾言。
则初二为地爻。
五上为天爻。
三四为人爻。
则实将八卦之。
重之为六。
分之为三成三耳。
故卦六爻。
由重卦言。
则分内外两卦。
由三才言。
则分天地人三部。
三才亦后天也。
故亦必备阴阳。
即由爻位明之之。
亦可知其各有阴与阳也。
不特此也。
卦以爻立。
爻以位明。
位以时定。
时以气行。
虽有初二三四五上六爻。
亦具终始上下义。
而其用不止是也。
则因气之不息耳。
气行不息。
终则复始。
内而出外。
外而入内。
上下往来。
循环不已。
则虽分卦、分才。
分位、分时。
犹末尽也。
盖气之行如环。
气之成如球。
本无间断。
则无终始。
自初至三。
自二至四。
自三至五。
自四至六。
自五至初。
自上至二。
皆可分别。
而为一卦。
以其气之环行无已、故曰周流六虚。
本六位时。
不曰位时,而曰虚者。
正以其非限于此位时也。
故卦之成。
非一卦也。
非二卦也。
乃各卦分合而成者。
其象固如是也。
卦一而用众。
爻六而变多。
故象者。
象其意也。
非指物而物之也。
爻者。
效其数也。
非定名而名之也。
如乾之。
为象简。
而所象无尽。
爻则六。
而所效之数。
不可纪述。
故曰易以变易为用者也。
卦虽分内外上下及交互。
旁通各卦。
而有其主用。
有其本世。
有其客应。
有其臣使。
有其机。
有其基。
有其门户。
有其道路。
有守有行。
有去有止。
故一卦有无穷象。
一爻有无尽义。
此皆变易之所见也。
乾之为卦。
六爻上下。
其体象天。
然非如目中苍苍之天。
乃统名之天。
其主曰神。
乃统名之神。
其用曰动。
乃元气之行。
其类曰阳。
乃元阳。
其精日玄。
乃元精。
其象包一切形神。
概天地万有。
通乎道器。
贯于上下者也。
然有其主用。
则在九五一爻。
以乾为阳。
阳数自左上。
一三五七九。
恰当五爻为九九为乾之大用。
五为乾之主位、且乾之六爻者、乃合内外二乾卦言。
内为体。
外为用。
以其阳气之动、必出也。
以外卦之三爻言。
九五为其中爻。
中为极位。
故主见焉。
此因卦而殊者也。
如坤则反在内。
而居六二。
乾坤相对。
一外一内。
既殊其类。
其主亦异。
故各卦主用之爻。
皆视卦而定也。
乾卦六爻三极。
分主与客。
有世与应。
凡卦皆然故六位不移。
而主客异地。
六爻不变。
而世应殊方。
则以其来自何乡。
当居何位。
按之本宫之数。
而定所居之方。
大抵皆以三爻距离为准。
恒视内外上下为呼应。
如八卦之对列也。
故初与四爻。
二与五爻。
三与上爻。
皆为其对应之位。
盖后天阴阳以偶行。
有主必有客也。
又六爻三极之中。
以三四人爻为重。
则以易教为人道立也。
天道非人不明。
地道非人不通。
所贵乎易者。
人之志也。
吉凶祸福。
因人而见。
顺逆动静。
因人而明。
神鬼之情。
因人而达。
动植之物。
因人而察。
故卦象以人爻为重。
而爻象以人事为则。
此三四两爻为占卦之主。
观象之枢。
非此不足以言卦情。
不足以致卦用。
而圣人之意、亦不可见。
天地之心、亦不可得。
故进退存亡之机。
升降消息之数。
动静之道。
顺逆之途皆从三四爻辨之。
此人为天地之主。
而万物之灵也。
观往知来。
察微知显。
皆人爻之着于象数者也。
是易为人道立。
而卦因人爻成。
苟舍中爻。
则失其主。
而昧其用。
故一卦之用。
必先自中爻发之。
而一卦之意。
亦自中爻得之也。
此三四中爻介乎天地之间。
立于终始之道。
兼乎内外之事。
通乎上下之情。
赅动静之行。
合幽明之德。
着天地之数。
而持之以一。
昭神鬼之灵。
而折之以中。
此至中和之基。
齐本末之门。
为全卦精神所存。
变化所秉。
其重要不可比拟。
故观象者先察焉。
夫卦象本乎爻。
爻象存于数。
数者实为易之灵。
如人之魂。
物之精也。
不识其数。
则握死物。
而无所用之。
虽熟覩爻象。
强记卦形。
终无所明。
以不得其所用也。
故一二三四五六之数。
与初上之辞、九六之用。
皆象之所寓。
而神之所行。
其上下升降之途。
来往多寡之迹。
皆由数中见焉。
诚以气行无形。
神至无影。
唯数足以纪之耳。
故阳奇阴偶。
一见而明。
左升右降。
循序而得。
先后天之同与。
顺逆之殊行。
分合之异致。
或见于外。
或潜于内。
或加、或减。
或乘、或除。
莫非数之所成。
亦即象之所示。
学者明其数矣。
则天地尚可指于掌。
日月尚可止于图。
今古之时。
明晦之地。
皆可推而得之。
数而验之。
故易逆数也。
重在数其数耳。
至六爻之情。
恒因内外上下卦而有同异。
则亦时之不同。
位之不一。
与数之别也。
二与四同功异位。
三与五同功异位。
其情即因之而判。
果以阴阳类言则同。
以时位数言则异。
故一则多惧。
一则多誉。
一则多凶。
一则多功。
其象之同而不同。
爻之异而又异。
不得以皆同类同位。
而谓之同情也。
故三与五为朋、而非朋。
二与四为隣而非隣。
实因数之差也。
观于河图之象。
天地生成之数。
则可见矣。
夫言情而必及终始。
言数而必兼本末。
此固卦象之所重。
然亦有取始而去终。
逐末而遗本者。
亦有重本而舍末。
求终而忘始者。
盖亦因时之殊。
位之异。
卦之德。
爻之情。
各不一也。
然在人道。
则未有取一遗一者。
此由卦象、不尽为象人事也。
人事在中、固有本末终始之全。
若在初、则无始。
在上则无终。
处上则舍本,。
处下则舍末。
各有中极。
而卦限于六爻。
故在两端。
必有一阙。
此因天地之内。
唯人得其全。
物则仅得其偏。
人得天地之中以生。
故全而居中。
物得天地之一以育。
故偏而居两端。
亦理势自然而然也。
故在初与上。
或则当位。
或则失位,或则得用。
或则不用。
而一卦之象亦因是而殊观。
要之、数之所成。
气之所行。
天地尚不得其全。
何况物乎。
故由入事言之。
则自二为始。
至五为终。
上下本末。
俱有余位。
而后不越不僭。
不卑不亢。
致乎中和之德。
行乎正大之门。
其所重多取二四三五四爻。
非无故也。
然天地有极。
人道有变。
或处之绝地。
或置之危枝。
或潜之深渊。
或远之辽野。
亦非绝无之事。
当为非常之观。
要以中道为常。
本位为当。
此则圣人立教之意。
明象之旨不可不知也。
是故卦象之所成。
必取圆度。
爻象之明。
必以环行。
以济其穷。
而通其变。
则偏者可止之于正。
失者可复之于全。
准天道之行。
定人事之则。
昭物情之化。
制性命之规。
则其不用不当之爻。
亦有宜时宜地之例。
此六爻不可偏废。
而三极仍有常道存也。
故卦象之观。
必先熟夫爻象之例。
欲因象以明意。
必先求其象之所成用。
象者简、而用则繁。
意者微、而数则显。
学者必先就其外而推其内。
因其粗以溯其精。
方可以通乎象。
而彰其意焉。
此言乾之卦象。
尚有多义。
因辞中有者则讲。
释时可申明之。
明象熟辞。
而后卦可通也。
苟舍其一。
不通其二。
则不过记诵之学。
终无解于易。
易初原不重辞。
止可求之于象。
后圣述辞与象相证。
其益学者多矣。
但辞为明象者也。
象有未明。
始求之辞可也。
若徒熟其辞。
而忘其象。
则何解于卦哉,故夫子先释象而后释辞。
使学者知所先后。
毋忘本末耳。
又曰中国圣人讲造化之数。
全由实验得来。
而外人不知。
以为虚玄莫考。
诚可笑也。
盖易明指出太极两仪。
四象八卦。
及河图洛书。
五行九宫之序。
皆由定数所变化者。
非故为其制也。
无论何物。
变化之数。
不出于此范围。
其所成物质名类。
不得异于此定序。
则天地之所自判。
人物之所自生。
下及一草一木。
一器一物。
莫不皆然。
以孚此而生化者。
是曰定序。
不独易与图书然也。
譬如一立方体木块。
以刀劈之。
自上而下。
必成两片。
再劈之必成四条。
更断之必成人立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