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生理学基础课件
合集下载
内分泌系统(生理ppt)

2.胺类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类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属胆固醇的 衍生物。
(三)固醇类激素 维生素 D3 25-羟维生素D3 1,25-二羟维生素D3
(四)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㈠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将信息传递给 “靶” 细胞
㈡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通过特异的受体起作用
㈢ 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引发细胞内系列酶促反应,形成生物放大系统。
㈣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3.允许作用
㈤ 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激素的分泌具有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有日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激素的受体 1. 受体的分类 (1)细胞膜受体:非脂溶性激素的受体
增加。
1.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
侏儒症: 幼儿时缺少 巨人症:幼儿时过多 肢端肥大症:成人后过多
(2)促进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
组织的脂肪量。 ③糖: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
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第三节 甲 状 腺 的 内 分 泌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的激素
第五节 肾 上 腺 的 内 分 泌
第六节 胰 岛 的 内 分 泌
第一节 概 述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重要的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 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二)类固醇(甾体)类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属胆固醇的 衍生物。
(三)固醇类激素 维生素 D3 25-羟维生素D3 1,25-二羟维生素D3
(四)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㈠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将信息传递给 “靶” 细胞
㈡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通过特异的受体起作用
㈢ 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引发细胞内系列酶促反应,形成生物放大系统。
㈣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3.允许作用
㈤ 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激素的分泌具有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有日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激素的受体 1. 受体的分类 (1)细胞膜受体:非脂溶性激素的受体
增加。
1.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
侏儒症: 幼儿时缺少 巨人症:幼儿时过多 肢端肥大症:成人后过多
(2)促进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
组织的脂肪量。 ③糖: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
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第三节 甲 状 腺 的 内 分 泌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的激素
第五节 肾 上 腺 的 内 分 泌
第六节 胰 岛 的 内 分 泌
第一节 概 述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重要的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 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生理学课件:第十一章 内分泌

(2)调节代谢:
① 蛋 白 质 : GH 能 促 进 氨 基 酸 进 入 细 胞 , 并 加 速 DNA和RNA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GH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 少组织特别是肢体的脂肪量。GH过量因脂肪酸氧化 ↑→抑糖氧化。
③糖: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 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病。
静 息 状 态 下 , 血 清 中 成 年 男 性 GH 浓 度 为 1 ~ 5μg/L(女性略高于男性)。GH的分泌呈脉冲节律性 (1~4h/脉冲),睡眠时分泌明显增加。肝肾是GH主 要的降解部位。
1.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生长素(GH)
注1: GH可有直接促生
长作用,也可通过IGF实
肝、肾、软骨、骨骼肌等的GH受 体
(第二信使)
⑶代谢产物:能供缺乏 ⑷睡眠:
腺垂体 G H
IG F
⑸运动、应激、性激素: (6)性别:
甲状腺素 雌激素 雄ຫໍສະໝຸດ 素(二)催乳素(prolaction PRL)
1.PRL的作用: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生
长发育,引起和维持成熟的乳腺泌乳;调节月经周期。
⑴对乳腺的作用: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依 靠雌激素(促进乳腺导管的发育)和孕激素(促进 乳腺小叶的发育)的作用。
三、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
(一)靶细胞的激素受体 1.受体的分类
(1)细胞内受体(脂Ⅰ溶组性激激素素): 与这类受体结合发挥作 用。这类受体分:胞浆受体与核受体。
当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后,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复 合物,然后进入核内→生物效应。
(2)细胞膜受体(Ⅱ非组脂激溶素性)激:素与这类受体结合发挥作 用。
激素的来源、种类繁多,按其化学结构分三类
① 蛋 白 质 : GH 能 促 进 氨 基 酸 进 入 细 胞 , 并 加 速 DNA和RNA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GH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 少组织特别是肢体的脂肪量。GH过量因脂肪酸氧化 ↑→抑糖氧化。
③糖: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 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病。
静 息 状 态 下 , 血 清 中 成 年 男 性 GH 浓 度 为 1 ~ 5μg/L(女性略高于男性)。GH的分泌呈脉冲节律性 (1~4h/脉冲),睡眠时分泌明显增加。肝肾是GH主 要的降解部位。
1.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生长素(GH)
注1: GH可有直接促生
长作用,也可通过IGF实
肝、肾、软骨、骨骼肌等的GH受 体
(第二信使)
⑶代谢产物:能供缺乏 ⑷睡眠:
腺垂体 G H
IG F
⑸运动、应激、性激素: (6)性别:
甲状腺素 雌激素 雄ຫໍສະໝຸດ 素(二)催乳素(prolaction PRL)
1.PRL的作用: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生
长发育,引起和维持成熟的乳腺泌乳;调节月经周期。
⑴对乳腺的作用: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依 靠雌激素(促进乳腺导管的发育)和孕激素(促进 乳腺小叶的发育)的作用。
三、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
(一)靶细胞的激素受体 1.受体的分类
(1)细胞内受体(脂Ⅰ溶组性激激素素): 与这类受体结合发挥作 用。这类受体分:胞浆受体与核受体。
当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后,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复 合物,然后进入核内→生物效应。
(2)细胞膜受体(Ⅱ非组脂激溶素性)激:素与这类受体结合发挥作 用。
激素的来源、种类繁多,按其化学结构分三类
生理学课件11.内分泌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影 响基因表达。
激素与受体结合具有选择性,只 有特定的激素才能与特定的受体 结合。
01
02
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触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03
04
不同的激素与不同的受体结合, 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
激素对靶细胞的生理效应
促进细胞生长与分化
瘤体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由视上部、结节部、乳头 体部和后叶控制部组成。
3 下丘脑的分泌物质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由视上部、结节部、乳头 体部和后叶控制部组成。
4 下丘脑在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由视上部、结节部、乳头 体部和后叶控制部组成。
垂体腺
垂体的结构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为 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肾上腺在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
肾上腺通过分泌各种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代谢和心血管 等生理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性腺
性腺的结构
男性性腺为睾丸,女性性腺为 卵巢。
性腺的功能
男性睾丸主要分泌雄激素,包 括睾酮、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 酮等;女性卵巢主要分泌雌激 素、孕激素和少量的雄激素。
性腺的分泌物质
某些激素可刺激靶细胞增殖和分化,如生长 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调节物质代谢
激素可调节各种器官的功能活动,如肾上腺 素可增强心脏收缩力。
影响器官功能
激素可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 与分解代谢,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调节生殖功能
激素在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促性腺 激素和性激素。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资料PPT课件

1、生长素(GH)
生长素有较强的种属差异,除猴生长素 外,其余动物的生长素对人无效。
生长素化学结构与催乳素近似,所以有 弱的催乳素作用,催乳素有弱的生长素作用。 GH的分泌呈脉冲节律性,睡眠时分泌明显增 加。
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主要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但对
脑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分泌异常所致疾病: 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 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 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
(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神经肽或肽 类激素,称为肽能神经元。主要位于视上核、 视旁核和促垂体区的核团。视上核、视旁核 产生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促垂体区的核团 产生下丘脑调节肽(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 激素)
二、垂体 (一)垂体的分部 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 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
2、催乳素
(1)对乳腺的作用: 引起和维持泌乳。雌 激素、孕激素可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 (2)对性腺的作用 :与黄体生成素配合, 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孕激素的分泌。小量 的催乳素对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有促 进作用,大量的则有抑制作用。 (3)参与应激反应
催乳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分泌催乳素释放因子和催乳素释 放抑制因子分别可促进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2)吸吮乳头可反射引起催乳素释放,导致
第一节 概述
一、内分泌的概念
1、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 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信 息传递系统。
2、内分泌腺:是内分泌细胞集中存在形成 的具有独立形态结构的腺体。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 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腺的分布
生长素有较强的种属差异,除猴生长素 外,其余动物的生长素对人无效。
生长素化学结构与催乳素近似,所以有 弱的催乳素作用,催乳素有弱的生长素作用。 GH的分泌呈脉冲节律性,睡眠时分泌明显增 加。
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主要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但对
脑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分泌异常所致疾病: 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 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 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
(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神经肽或肽 类激素,称为肽能神经元。主要位于视上核、 视旁核和促垂体区的核团。视上核、视旁核 产生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促垂体区的核团 产生下丘脑调节肽(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 激素)
二、垂体 (一)垂体的分部 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 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
2、催乳素
(1)对乳腺的作用: 引起和维持泌乳。雌 激素、孕激素可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 (2)对性腺的作用 :与黄体生成素配合, 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孕激素的分泌。小量 的催乳素对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有促 进作用,大量的则有抑制作用。 (3)参与应激反应
催乳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分泌催乳素释放因子和催乳素释 放抑制因子分别可促进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2)吸吮乳头可反射引起催乳素释放,导致
第一节 概述
一、内分泌的概念
1、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 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信 息传递系统。
2、内分泌腺:是内分泌细胞集中存在形成 的具有独立形态结构的腺体。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 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腺的分布
内分泌生理课件

高血压
思考题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 引起高血压的疾病
27
第五节
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分泌胰岛素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胰岛素(促合成代谢)
胰高血糖素(促分解代谢)
生 降血糖 (促糖原合成,糖利用, 升血糖
理 转化;抑糖原分解,糖异生)
作 促蛋白合成; 抑蛋白分解 促蛋白分解; 抑蛋白合成
用 促脂肪合成;抑脂肪分解 促脂肪分解;抑脂肪合成
促小肠吸收钙
钠,氯
分 不足: 低血钙,手足抽动
泌 过多: 骨质疏松;泌尿系结石
29
30
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为主:肾上腺髓质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交感神经(- ) 肾上腺髓质分泌减少
二 以血中某物质浓度调节为主
血糖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血糖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血钙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促激素
促性腺激素
7、黄体生成素(LH) 11
1. 生长素(GH):
(1)促进生长发育 幼年缺少: 侏儒症
(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过多: 巨人症 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
(2)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减 少
分解
生理剂量时加强糖的
12
2、催乳素(PRL) 促进妊娠期乳腺发育,使乳腺开始泌乳并维持泌乳
血钙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31
三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
下丘脑 (-)
调节性多肽 腺垂体 (-)
促激素 靶腺
靶腺 甲状腺激素 激素 糖皮质激素
性激素 32
思考题 1. 简述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发生机制
2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 激素, 不能骤然停用 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109页PPT文档资料

激素的作用 1.调节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维持代谢稳
定,为机体提供能量; 2.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确保器官、组织
正常发育、成熟和生长,并影响衰老; 3.影响CNS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 4.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节包括
受精、受精卵运行、着床及泌乳等生殖过 程。
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类激素 1. 肽类: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CT、 胃肠激素。 2. 蛋白激素:胰岛素、PTH、腺垂体激素。 3.胺类激素:儿茶酚胺、甲状腺激素 一般不能口服,但甲状腺激素例外
(二)反馈调节 上述调节轴中存在长反馈、短反馈、超短反 馈;大多数激素存在负反馈,少部分激素存 在正反馈(分娩时,催产素的分泌;排卵前, 雌激素 GnRH LH的分泌调节)
(三)神经调节:直接或间接调节 (四)其它:生物节律、相互调节、自身调节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图) 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密切,下丘脑能把神经信息
妊娠期不泌乳的原因
图
(2)对性腺的作用:PRL与卵巢中的PRL受体结合, 剌激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排卵、 黄体生成及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小剂量的PRL 对卵巢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促进作用,大剂量 PRL则有抑制作用。
闭经益乳综合征:高PRL→GnRH↓→FSH、LH↓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细胞内受体:胞浆受体
核受体
受体调节:
指对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调控与影响。 上调(增量调节):激素与受体结合时,
使该受体或其它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 下调(减量调节);激素与受体结合时,
使该受体或其它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减少。 受体内化:受体与其相应的激素结合后,
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的入胞过程。下调与 受体内化有关。
第十一章内分泌《生理学》课件共48张PPT

性腺疾病
性早熟、性腺功能减退等,表 现为性发育异常。
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 肿瘤、控制感染等。
激素替代治疗
补充缺乏的激素,如甲状腺功能 减退者补充甲状腺激素。
抑制激素合成和释放
使用药物抑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抑制剂 用于治疗库欣综合征。
调节免疫功能
要点三
生理作用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 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抑制糖异生,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胰高血糖素 则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 糖,维持血糖浓度。
糖尿病类型及临床表现
类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其中1型糖尿病多 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2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成年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 足。
主要分泌褪黑素,还分泌 多种肽类激素。
生理作用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 周期,维持昼夜节律;肽 类激素具有抗促性腺激素 作用,抑制性腺发育。
胸腺结构、激素及生理作用
胸腺结构
01
位于胸骨柄后方的前纵隔上部,腺体后面附于心包及大血管前
面。
胸腺激素
02
主要分泌胸腺素和多种肽类激素。
生理作用
03
胸腺素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参与机体
生理作用
PTH的主要靶器官是肾和骨,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平衡。PTH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重吸收钙,减少钙的排泄;同时抑制近端小管重吸收磷,增加磷的排泄。
甲状腺激素与钙磷代谢关系
甲状腺激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骨基质蛋白质分解,使骨钙、磷释放 入血,导致血钙、血磷浓度升高。同时,甲状腺激素还 可增强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进一步增加血钙、血 磷浓度。
生理学第十一章内分泌ppt课件

作用最强。③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雌
激素和睾酮均能促进精分选pp泌t 。
27
生长素分泌的调节:
精选ppt
IGF-I
28
(二)催乳素(PRL) 1.PRL的作用:促进乳腺和性腺的发育与分 泌,参与免疫调节。 ⑴对乳腺的作用:
促进乳腺的发育: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依
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还有生长素、甲状 腺素等也起重要作用。
学结构与人催乳素近似、故二者有微弱交叉
作用。
静息状态下,血清中成年男性GH浓度为 1~5μg/L,女性略高于男性,可达10μg/L。
GH的分泌呈脉冲式节律(脉冲/1~4h), 人体在睡眠时GH分泌明显增加,约60分钟 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60岁以后, GH生成速率仅为青年期的1/2。
精选ppt
精选ppt
35
三、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不含内分泌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是贮存和释放激素的部位。
精选ppt
36
(一) 血管升压素(VP): 1.抗利尿作用: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上的V1受体结合,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
2.缩血管作用:ADH大剂量时(机体脱水 或大失血时),与血管平滑肌的V2受体结合,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升高血压(又称为血管升 压素)。
(2)营养乳腺,维持哺乳期乳腺丰满。
(3)射乳反射的同时,可引起下丘脑多巴胺 能神经元兴奋,抑制下丘脑GnRH释放,使 腺垂体FSH和LH分泌减少,导致哺乳期妇女 月经暂停。
2.对子宫的作用:对妊娠子宫有强烈收缩作 用;对非孕子宫的收缩作用较小。缩宫素并不 是发动分娩子宫收缩的决定因素,在分娩过 程中,胎儿刺激子宫颈可引起缩宫素的释放, 使子宫进一步收缩,有助于催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循环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 ,只有极少量呈游离状态。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一)对代谢的影响 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增加耗氧量和产热量,提高基础代 谢率。
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 率升高,患者喜凉怕热,极易出汗;
这些促激素分别与下丘脑和外周靶腺之间形成3个联系密 切的功能调控轴系统,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肾 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分别促进其靶腺组织的增 生和分泌相应激素,最终由靶腺激素调节全身组织细胞的活动 。
三、神 经 垂 体
(一)抗利尿激素
生理条件下主要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 用,对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和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失血、脱水等 情况下,血管升压素的释放明显增多,导致皮肤、肌肉、尤其是内脏 的血管收缩,则对维持血压有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产热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 患者喜热恶寒。
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增强肾上
腺素等激素的生糖作用,升高血糖;但同时加强外周组织对 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糖常升高,有时甚至出现糖尿。
(2)蛋白质代谢:生理水平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分泌过多时 加速蛋白质分解。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促进 甲状腺增生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与分泌。
(四)激素间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3.允许作用
是指某种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 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 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如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类激素具有允许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含氮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没有直接的 神经联系,二者主要通过特殊的血管 系统—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 构成了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有着直接的 神经联系。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的大细胞神经元轴突,经垂体柄延 伸至神经垂体,即下丘脑-垂体束, 形成了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明显障碍,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即克汀 病)。
(三)其他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增加心排血量,但组织耗氧量增加而使血管舒张。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可增进食欲。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 腺轴的调节
2.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释放的生长激素释放
激素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的双重调节,前者促进生 长激素分泌,后者则抑制其分泌。此外,生长激素的分 泌可受睡眠、激素和代谢因素的影响。
(二)催乳素
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乳腺泌乳。
(三)促激素
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 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均有各自相应的外周靶腺,通过调节靶腺的 活动而发挥作用,统称为“促激素”。
(二)催产素
能促进乳汁排出和子宫收缩。
第三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
1.甲状腺激素以碘为主要原料合成。 2.碘80%~90%来源于食物,其余则来源于饮水和 空气,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3.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先主动摄取和聚集碘;在甲 状腺过氧化酶催化下,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被碘 化;酪氨酸残基耦联生成T4或T3;合成后以胶质形式 在腺泡腔内贮存。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将导致侏儒症;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将导致巨人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
(2)促进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加速脂肪分解,使肢体等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减少,
为机体提供能量; ③糖:生理水平的生长激素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的利
用;但过量的生长激素则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葡萄糖的消耗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二)信息传递作用 内分泌系统在对机体功能调节的过程中,调
节信息是以激素这种化学方式传递给靶细胞的。
(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生理状态下,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一
般在每升纳摩尔(nmol/L),甚至在皮摩尔( pmol/L)数量级,但其作用显著,如1mg甲状腺 激素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约4 200kJ。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杨黎辉
学习要点
•垂体释放的激素 •生长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一、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垂体激素、甲状
旁腺激素、降钙素、胰岛素和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类固醇激素: 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以及1,
25-双羟维生素D3。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相对特异性 激素进入血液后被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个
部位,尽管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 ,却只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特定的靶器官、靶组 织和(或)靶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
二、腺垂体
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由不同 的腺细胞分泌多种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 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 素(PRL)。
(一)生长激素 1.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机体生长:尤其是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引起黏液性水肿。
(3)脂肪代谢:对脂肪、胆固醇的作用分解大于合成。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总体脂减少而消瘦,血清胆固醇含量 低于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脂比例增大,血清胆固醇含 量高于正常,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和脑。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合成不足时,脑和骨的发育有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一)对代谢的影响 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增加耗氧量和产热量,提高基础代 谢率。
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 率升高,患者喜凉怕热,极易出汗;
这些促激素分别与下丘脑和外周靶腺之间形成3个联系密 切的功能调控轴系统,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肾 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分别促进其靶腺组织的增 生和分泌相应激素,最终由靶腺激素调节全身组织细胞的活动 。
三、神 经 垂 体
(一)抗利尿激素
生理条件下主要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 用,对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和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失血、脱水等 情况下,血管升压素的释放明显增多,导致皮肤、肌肉、尤其是内脏 的血管收缩,则对维持血压有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产热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 患者喜热恶寒。
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增强肾上
腺素等激素的生糖作用,升高血糖;但同时加强外周组织对 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糖常升高,有时甚至出现糖尿。
(2)蛋白质代谢:生理水平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分泌过多时 加速蛋白质分解。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促进 甲状腺增生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与分泌。
(四)激素间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3.允许作用
是指某种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 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 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如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类激素具有允许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一)含氮激素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没有直接的 神经联系,二者主要通过特殊的血管 系统—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 构成了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有着直接的 神经联系。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的大细胞神经元轴突,经垂体柄延 伸至神经垂体,即下丘脑-垂体束, 形成了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明显障碍,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即克汀 病)。
(三)其他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增加心排血量,但组织耗氧量增加而使血管舒张。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可增进食欲。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 腺轴的调节
2.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释放的生长激素释放
激素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的双重调节,前者促进生 长激素分泌,后者则抑制其分泌。此外,生长激素的分 泌可受睡眠、激素和代谢因素的影响。
(二)催乳素
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乳腺泌乳。
(三)促激素
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 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均有各自相应的外周靶腺,通过调节靶腺的 活动而发挥作用,统称为“促激素”。
(二)催产素
能促进乳汁排出和子宫收缩。
第三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
1.甲状腺激素以碘为主要原料合成。 2.碘80%~90%来源于食物,其余则来源于饮水和 空气,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3.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先主动摄取和聚集碘;在甲 状腺过氧化酶催化下,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被碘 化;酪氨酸残基耦联生成T4或T3;合成后以胶质形式 在腺泡腔内贮存。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将导致侏儒症;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将导致巨人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
(2)促进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加速脂肪分解,使肢体等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减少,
为机体提供能量; ③糖:生理水平的生长激素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的利
用;但过量的生长激素则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葡萄糖的消耗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二)信息传递作用 内分泌系统在对机体功能调节的过程中,调
节信息是以激素这种化学方式传递给靶细胞的。
(三)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生理状态下,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一
般在每升纳摩尔(nmol/L),甚至在皮摩尔( pmol/L)数量级,但其作用显著,如1mg甲状腺 激素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约4 200kJ。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杨黎辉
学习要点
•垂体释放的激素 •生长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一、激素的分类
(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垂体激素、甲状
旁腺激素、降钙素、胰岛素和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类固醇激素: 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以及1,
25-双羟维生素D3。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相对特异性 激素进入血液后被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个
部位,尽管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 ,却只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特定的靶器官、靶组 织和(或)靶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
二、腺垂体
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由不同 的腺细胞分泌多种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 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 素(PRL)。
(一)生长激素 1.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机体生长:尤其是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引起黏液性水肿。
(3)脂肪代谢:对脂肪、胆固醇的作用分解大于合成。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总体脂减少而消瘦,血清胆固醇含量 低于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脂比例增大,血清胆固醇含 量高于正常,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和脑。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合成不足时,脑和骨的发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