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反思: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探讨

反思: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探讨

面 的能力也相对 比较差 。因此 , 培养学生反思 能力 , 是 教师教学过程 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 ,具有很大 的现实意
义。

二 、 中数学学习反思“ 初 三个原则” 1 尊重学生差异的原则 。在教育学生反思 的过程 . 中, 由于学 生的个体差 异 , 反思 ” 其“ 的效果 也会不尽相 同 , 师必须尊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 教 并允许学生尽情 展示 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我们教 师应 根据学生在其 巾 表现出来 的个性 ,采取适 当的方 法激发学生潜 在的灵 感 和机智 , 尽力使得每个学生 的特 点得 到发挥 , 每个 使
维 敏捷性 , 且 , 并 学生的 自我认识 和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 得到了相应的反应 , 以说 , 思是培养学生思维能 所 反 力的有效途径 。 2“ . 反思”可以锻炼学 生的逻辑 推理 能力 。众所周 知, 数学可 以锻炼学生 的逻辑思 维” 的主体 , 其有 自主选择 和 自由发 挥 的权利 。 教师不能将 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学生身上 , 引 起学生的反感 或者厌倦 。在学生“ 反思 ” 的过程 中 , 教师 的角色更 多的是督促 和引导 ,并帮助学生解 决碰到 的 困难 , 吸引学生的兴趣 , 让其主动进行“ 反思” 学习。 3 当激励学生 的原则 。数学学习反思过程 中 , . 适 教 师应重视创设数 学学习环境 ,设计各种诱 发学生兴趣 的数学学 习活动 , 断 向学 生提供 适 当的引导 、 不 建议 、 帮助 , 进行恰 当的激励 。 4建设高效 的学 习反思环境。 . 在进行“ 反思” 学习过 程中, 教师应该重视反思环境 的高效性 。应尽量提供丰 富多彩的反思环境 , 为学生提供更 多的反思机会 , 学 让 生在这种环境下 , 尽最大肯能 的激 发 自己的潜能 , 高效 的完成反思学习 。比如 , 实际教学过程 中 , 以通过 在 可 学生 自己反思 、 组成小组进行相 互交流反思 、 班学生 全 进行互动进行反思等形式 。只有多方面 的开展 反思活 动, 才能发现每个学生 的内在潜 力和个性特 长 , 从而更 好 的促成其反思活动的高效性 。 三、 学生学 习反思策 略研究 1 . 让其对反思感兴趣 。在进行反思活动之前 , 可以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 2 ] 沈 山剑 . 反 省 思 维 与数 学教 学 [ J ] . 数 学通 报 , 2 0 1 0 ( 9 ) .
图形所给信 息迅速选择解题的方法。对于学生 而言对解题 策略的
( 作 者 单位
河 北省丰 宁 满族 自治县 选将 营 中学 )
来说, 游戏不只是游戏 , 也是一种学 习的方式 , 通过游戏可 以提 高 的 内容 , 在这个过程 中 , 教师 或家长的作用也是 不可忽视 的, 对幼
2 O 1 3 一 O 4
课 堂 内 外
初 中数 学 龌 堂 中学 反 思 僻 力 的 培 养
文/ 刘雨 石

要: “ 学而不思则罔” , 学生的学 习离不开教师 的有效指导, 但是真正知识 的获得却来源于学生 自己对知识 的深刻思考。反思能
力培养 的意义还在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 位, 使他们 自觉的形成 自我学 习的态度 , 不完全依赖教 师的习惯。 关键词 : 初 中; 数学课 堂; 反思能力 ; 培养
二、 学 生对 解 题 策 略进 行 反 思
进 一 步衔 接 。
“ 问渠那 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 初 中数学课堂中强调学
客观 、 冷静 的学习态度是数学学科独有 的特点 , 在数学 的思维 生 的反 思 能 力 意 义 就 在 于 ,通 过不 断思 考 学 生 可 以发 现 和 总结 学 模式 中有准确答案 , 但解题的方法却不 唯一 ,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对 习数 学 的规 律 , 整 体 提 高数 学 成 绩 。 解题策略进行反思 , 能够抓住问题 的关键和实质 , 从不同的方向入 手, 寻找问题解决 的不同方法并积 累相应 的经验 , 以便再次出现类
孔子日 : “ 学 而时习之 , 可以为师矣 。 ” 对于初 中数学学习而言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探讨了反思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针对现阶段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包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研究、定义、重要性、影响、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展望未来、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反思能力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审查和思考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经验和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学生通常只被要求记住公式和方法,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急需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1.2 研究意义数目前是180。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而反思能力作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发展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反思能力,只会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和遇到困难时无法灵活应对。

研究如何有效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为数学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撑。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初 中数 学 教 学 中学 生 反思 能 力 的培养
25 2 江 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 中学 118 钱 月娟
【 摘
要 】 当前如 火如荼的课 改实验 中, 在 存在着一些偏 重于对教 学方法、 学模式的研 究, 教 注重学生大容量获取 数学知识 的
同时却 忽视 了对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培养 的现 象。学生在数 学教学 中反 思能力的培养也显得更迫切 , 因此本文在这 种现状 下探 讨 了初 中数 学教学 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
【 关键词 】 中数 学 反思能力 反思意识 反 思习惯 初
“ 然 后 知 不 足 , 然 后 知 困 。知 不 足 , 后 能 自反也 ; 学 教 然 知 困, 然后能 自强也 。 《 ” 学记 》 中的这段话从学习方面提 出了反 思 在 学 习活 动 中 的作 用 。 一 个 学 生 , 论 其 学 习 能 力 起 点 如 不 何, 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 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但是 , 在 当前 如 火 如 荼 的课 改 实 验 中 , 还存 在 着 一 些 偏 重 于 对 教 学 方 法 、 学模 式 的研 究 , 重 学 生 大 容量 获 取 数 学 知识 的 同 时 却 教 注 忽视 了对 学 生 反 思意 识 和 能 力 培 养 的 现象 。 18 99年波斯纳曾提出过一条个体成 长的公式 : 经验 +反思 成长 ;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洛登塔尔也 曾指出“ 反思是数学思维 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的观点 ;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为重点 , 以“ 倡导 主动 、 究 、 ” 探 合作 为特征 的学 习方式 。可 见, 反思在个体成长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 学生在 数 学教 学 中反 思能力 的培 养也 显 得更 迫 切 。那 么应 从 哪 些 方面 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呢?本文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策略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策略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摘要] 新课程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多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特别强调了对数学教学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与采取的态度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不可能一次性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而是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才能全面、准确地完成数学学习过程。

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反思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能力;意识一、通过预习提纲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过程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本节主要研究了什么,重点、难点和疑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对定理、公式的证明运用了哪些方法,自己能否把例题立独做一遍,例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对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是否认真推敲了;本节课运用了哪些解题方法和技巧,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反思习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也要根据以往获得的经验和学生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在“地砖的铺设”“打折销售””等授课中,要求学生在家里和街道观察以及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反思性教学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合作再更正 一部分 , 并且互 相指 出错误原因。在此基础上 , 教师再
可 以请 学生汇报 自己出现的错误 , 再次提醒 自己和 在每一章学 习之后 ,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这一章 的知识梳理 , 组织学生讲 解 ,
要求学 生根据 自己的理解画 出本章知识结构 图 ,对 于重要 的概念 同学注意。 例如题 目: 下列有几个无理数( 和定理还要有例题 、 习题进行补充 , 对于本章 出现 的典 型问题也 要 进行摘 录。 教 师要 引导学生 自己进行课堂小结 和每章 总结 , 长此 以往 , 学 生就会不 自觉地形成总结反思的习惯。
2 0 1 3 - 0 8
பைடு நூலகம்
治学之 法
初 巾数 教 盛 翟 审 生 巨 迢 始 的 培 暮
文/ 于桂玲

要: 反 思能力是 学生数 学学习过程 中的一种基本 能力 , 教师在教 学过 程 中应该 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的反 思能力, 使 学生的数 学
学 习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关键词 : 数学教 学; 反思能力; 学 习方式 使之转化成一个新 问题 , 然后再进 行求 证。 如何提 高学生 的数学学习水平 , 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 是当前 中一个 已知条件交换 , 4 ) 这个 问题 和我们解决过的哪个问题类似 , 将 问题进行归类 。 每个数学教 育工作者都要面对 的课题 。解决这一个课题的途径之 (
、 一
课、 一 章 学 习以后 要进 行 总结 梳 理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 , 先请学生 自己进行 改正 , 在改 正的同 在每一堂数学课 结束 之前 ,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课堂小结 。 做课 测以后 ,
堂小结 的过程就是培养学 生反思能力 的过程 。这个教学环节要求 时要思考 自己错误 的原因。 这样 , 学生能 自己查找解题过程 中出现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 回顾 反思 : 我们又掌握 了哪些新知识 、 新 的错误 或者掌握不牢 固的知识 点。在学生独立更正之后小组内部 方法、 新思想?并将这些知识 、 方法和思想纳入 自己的知识体系。

反思,学生成长的阶梯——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反思能力的培养

反思,学生成长的阶梯——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反思能力的培养

-010-2021年第31期(总第283期)摘 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反思,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反思能力是当下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以“自主、探索、反思”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反思能力,引导学生从“被生长”转为“自生长”,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反思能力;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刘志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旺茂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玉林 537618)引 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凸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难以满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新时代教学要求。

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索,课后反思复习”的教学理念,以课前自主学习为知识的纽带,以课堂作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和自我反思为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反思”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并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笔者在下文中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展开详细分析。

一、通过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预习是初中教学的重要步骤,也是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数学课程内容前,教师应为学生分配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在预习中反思自我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师应通过制订合理的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流程进行指导,给学生予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以便学生掌握在预习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预习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观察到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故制订一个完善、科学的导学案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是要求教师提前准备课程计划,编制完善且科学的导学案与预习计划,通过指导性的导学案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养成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养成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养成措施一、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例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与同学进行讨论,多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和运用,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推理和解决的能力。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推理和论证、进行数学创新和发现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反思、总结和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反思性的学习任务或布置一些反思性的学习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肥东三中龚世立3128137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发现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

而在具体学习中缺乏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探讨,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事倍功半”的结果。

有鉴于此,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从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教训,逐渐养成监控自己学习活动的技能和习惯。

一、反思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什么是反思?世界著名数学大师荷兰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曾精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就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反思应是立足于自我之处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是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与再审视,它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1.反思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由于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因此它具有认知功能,如自己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在什么场合下运用,在某些情境下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等。

反思的认知功能决定了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情境的学习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并能实现认知策略的迁移。

2.反思有利于领悟隐藏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和具体的表层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而且具有隐藏性,这就决定了要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必须靠反思,并在反思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方法的分析、提炼和概括而成。

3.反思有利于优化综合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是优良思维品质的六大
构成要素。

学习反思是优化学生综合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策略。

反思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如果学生习惯于在学习中批判地、反复地思考问题,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自觉思考和感悟那么他们的思路会更开阔、灵活、深刻。

二、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反思能力的最主要方法是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就是要求学生就自己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各个问题以及结果进行自我提问反省,以更好的达到目标。

如:对他人的作答不能简单的以结果的对与错作为评价内容,更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答案,要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同学是否一致,当他人的解题方法比自己更佳时,反省自己的思路欠缺在什么地方,以后怎样避免,有没有更佳的途径等。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1.反思解答的全面性
学生在解题时易犯考虑不周,以偏概全或漏解的错误,在教学时要引
导学生反思解答是否全面、完整、周到。

例如,(2007安徽)一张正方形
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
的长、宽分别为x y ,,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10x ≤≤,则y 与x 的
函数图象是( )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知道C 、D 是函数关系式错了,B 是自变量取值范围弄错了。

2.反思结果的正确性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聪明的人从结果开始”。

通过对结果的反思,能发现和纠正思考或运算的失误之处,或对解题合理性进行检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作出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5 1 O x y
2
10 A . 5 1 O x y 2 10 B . 2 O x y
2 10 C . 10 2 O x
y 2 10 D . 10 x y 12 12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安排反思“三步曲”,要求学生在得出结论后,进行反思三步曲。

三步曲的第一步是“这个结论对吗?”,引导学生反思所获结论的合理性;第二步是“这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法;第三步是“刚才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让学生回顾与分析探索的过程,从中总结经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反思三步曲的训练,许多学生觉得自己解题越来越有心得了。

例如,(2007广东韶关课改)解方程:211x x x
+=- 有的学生在去分母时,右边的1漏乘了,解完后只把答案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就下轻易结论了,这时教师要提醒要知道解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代人原方程进行检验,促使学生反思哪一步出现了错误,找到失误所在,作出修改,从而进行总结,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3.反思结果与题目的协调性
学生在求出结果后,往往不再推敲结果与题设、定理等吻合,就草草下结论。

例如,等腰三角形有两边为4和10,则它的周长是多少。

很多学生都能分两种情况讨论,求出周长为18或24。

教师追问两种结果都成立吗?学生经过反思,发现了问题,汲取了教训,起到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

再如,在原沪科版八年级第16页复习题A 组第2题,
问蜘蛛至少要爬多少厘米?要分别求两条路径的长,
桶会不会没有上底呢?从A →C →B 能否走通呢?
我考虑了一下,认为学生提出的疑问是可贵的,后来对这个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老师、积极反思的精神大力表扬,并给学生适当的解释,提出如果把这个桶颠倒过来,那么就可以避开这一问题,学生很满意。

4.反思解题思路的多样性
通过对解题策略或解题方法的反思,寻求适用于某一
解题方法的问题的特点,从而把握解题的方法,确定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沪科版八年级第33页复习题B 组第6题,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在求出面积后,鼓励学生
C
多角度,多方向反思这个问题。

有的用矩形面积减去
三个三角形面积;有的用梯形面积减去两个三角形面积; 有的先证明△ABC 为直角三角形,再求△ABC 面积;
有的过C 点作CE ⊥Ox ,证明△AOB ≌△CEB ,从而证明
△ABC 为直角三角形,再求△ABC 面积;有的过B 点作BG ⊥AC,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计算出BG 的长,再求出△ABC 面积;还有利用格点图形,设BC 经过的格点为H ,那么△ABC 面积应为△ABH 面积的2倍等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创造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5.反思结论的引申、推广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某些题目适当引申、推广,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的习惯,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07河北)在△ABC 中,AB=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5-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
(1)在图15-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
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15-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15-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在讲解这个题目时,我接着引导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
概括一下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如果三角尺继续平移,结果会怎样呢,接着给出:当三角尺在(3)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点F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时,DF 所在的直线与直线BC 交于F ,
(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 A
B C E
F G
图15-2
D
A B C D
E
F G
图15-3 A B
F G 图15-1
猜想DE、DF与CG的数量关系。

(DE—DF=CG)
反思并不是新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有反思意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强调了学与思的统一,注重学习后的反思,这些名言也对我们后人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要充分调动学生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我们认识到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是元认知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结合课堂教学不断探索,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尝试,以期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