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提纲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中相等的量是指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不能忽略参加反应的气体或生成气体的质量,不要忽略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1.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微观上来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而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包括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规律总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微观: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以2H 2+O 2 点燃==== 2H 2O 为例质的意义: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量的意义: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即1:8:9该反应中,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三者的个数比为2:1:2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化学方程式应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反应物中“+”号读成“跟”、“与”或“和”,生成物中“+”读“和”。
“=”读成“生成”,条件读“在……条件下反应”。
1.质的方面: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量的方面: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读出个粒子间的个数比以2H 2+O 2 点燃==== 2H 2O 为例质的方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量的方面: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两边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人教版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件

(选填“含有”、“不含有”、“可能含有”)。
(2)4.6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和 5.4gH2O,通过计算,该物质 含有 碳元素, 含有氢元素, _含_有__氧元素。(以上三空选填“含有”、“不含有”、
“可能含有”)。其中碳元素 2.4 g,氢元素0.6 g,氧元
素 1.6 g。
“一个可能变”:
分子的总数目可能变。
2H2+O2 2H2O H2+Cl2 2HCl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L水。
( ×)
(2)10g水蒸发变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3)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8
【练习2】根据2CH3OH+3X+4NaOH=2Na2CO3+6H20, 推求X的化学式为( A )
A.O2
B.CO
C.CO2
D.H2
【练习3】a克过氧化氢溶液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 待完
全反应后得c克残余物,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B )
A. (a-c)克
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 ①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 量总和;
②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 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2.计算步骤:“设、方、关、比、算、答”。
【例7】已知化学反应:2A+B=2C+D,当10gA 和8g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6gC。如果要得到
注意:
①反应物无气体,而生成物有 气体的,需要在生成物气体物质的化 学式右边标“↑”。②在溶液中的反 应,如果反应物没有固体,生成物有 固体,需要在生成物固体物质的化学 式右边标“↓”。③配平化学方程式 时不能改动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
化学方程式(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二、溶液中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3:用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
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
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
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分析:设所用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
32
X
1.6克
点燃
B. 2CO +O2===2CO2
点燃
D. 2Mg + O2=== 2MgO
格式规范
例1: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现要制得2克氧气,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
1.设未知量
解: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写化学方程式
2H2O2==M=n=O=2 2H2O+O2↑
3.写相对分子质量
68
32
不怕困难
解: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 =22.3g+100g+86.1g-198.4g=10.0g 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CaCO3↓+ 2NaCl
106
100
X
10.0g
X=10.6g 则混合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
22.3g-10.6g=11.7g 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
分子的个数比为___4__:_5_:_2_。 4、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2_8_4__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点燃 4P + 5O2 ====== 2P2O5
124 160
284
(1)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微观: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各粒子的个数比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_____(......填“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_______不变;元素____、_____不变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_____一定变微观:_____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_____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______表示__________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_________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⑵表示各物质间的_______(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_______(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___份质量的氢气与___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点燃点燃生成___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______与1个______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_______。
5.4《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5.4《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一、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实质: 。
2.质量守恒定律⑴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总和。
⑵微观解释——原子的“三不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变化。
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6个不变,2个一定变,2个可能变”定义:用 表示 的式子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 定律①写 等号左边写 ,右边写 。
②配 依据: 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奇偶数法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 。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书写步骤标明点燃、加热“△”、高温等反应条件 标明生成物沉淀号“↓”和气体逸出号“↑” 表示意义③标 读法 ④等 将短线改为等号知识点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定律。
2.步骤:⑴设;⑵写出反应的;⑶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⑷列出,求解;⑸简明地写出答案。
3.计算类型:⑴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⑵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最常见类型,如课本P102例题1&2)⑶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⑷分析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有关计算。
二、知识网络三、自我测评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C.反应后生成15 g Z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物质质量g X Y Z Q反应前 4 10 1 21反应后0 12 15 待测3.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4.“世界钨都”——赣南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钨的过程中有反应:WO3+3H W+3H2O,从该化学方程式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A.化学反应速率很快B.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C.H2的密度比空气小D..5.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其化学组成为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期末复习提纲(精选4篇)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期末复习提纲(精选4篇)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期末复习提纲篇1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期末复习提纲篇2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考试要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完整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2、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1、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 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下列关于它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由 4 个碳原子、4 个氢分子、2 个氮分子和 2 个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B.它的分子由 4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4 个氮原子、2 个硫原子、4 个氧原子构成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0
D.它的组成元素碳、氢、氮、硫、氧的质量比为 6:1:7:4:8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
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
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点燃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2 + O2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例题】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CaCO3)变成黄金(Au),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点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石灰石根本不会变成由金元素组成的黄金。
【答案】石灰石的化学式是CaCO3,金的化学式是Au,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不可能变成黄金。
【知识网络】【小结】复习完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方法总结】本单元围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主线,对知识进行展开。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定律,一直是必考的知识点,不仅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依据,而且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及其量的意义是历年中考热点和必考之点,一定要熟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在中考的试题中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它是化学计算的重要形式之一。
考查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生成物(反应物)求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等计算;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来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达标体验】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2.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CO2 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5∶96==5.8克∶x一般是求什么,
2、正确的写出X=2.3克
设什么。
答化:学加方热程分式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2.3克氧气。
A. 60克 B. 80克 C. 90克 D. 120克
3x+4x=140,x=20 ,4x=80
解题关键: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方程式“量”的意义代表参加或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关系。
六、确定反应中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 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 应消耗B的质量为( B )
解题关键:首先判断可燃物中一定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可能有氧元素。对于氧元素的判断根据反应前后元素
的质量守恒,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可燃物中是否含有氧
元素。
12
解:生成物中:m(C)=8.8g × 44 ×100%=2.4g 2
m(H)=5.4g × 18 ×100%=0.6g
∵2.4g+0.6g≠4.6g
∴可燃物中除碳、氢元素外还有氧元素,
含有 ( c )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解题关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 将文字叙述改成化学方程式或其他类型的表达式
例: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 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A) 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 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为什么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元素质量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种类 改
变
分子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含义:
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一: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 质量的测定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 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呢?
作出假设: 大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于
实验方案 方案一
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1:1:。2
(2)在表中填写出第二、第三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
的质量: 8g 、 。8g
2、关系量法在多步化学反应一步计算中的运用。 ——感受简便计算的快乐。
这类计算根据多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量的关系, 建立起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进行计算。
例3、 将13克锌粒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能跟多少 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放出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 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60克 B. 80克 C. 90克 D. 120克
3x+4x=140-,-x=20 ,4x=80
解题关键: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方程式“量”的意义代表参加或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关系。
七、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例: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
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
A.10g B.13g C.16g D.18g
解题关键:从坐标图判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关系为1∶1,则5gA与8gB2反应,只能反应掉5gB2。
你会算吗?
根椐化例 多4学1少、、方克列加程氧比热式气例分根?计解式据算5(5:、化.除8求学克不氯解方尽酸:程3的已时、钾式量知一,找的:量可般出计上单以有算下位得关步对要到物骤齐写质:,出
初中化学计算
——技巧篇
练习3、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 )
A.FeO B.Fe2O3 C.Fe3O4 D.Fe2(SO4)3
小结:
化学式实质上告知我们的是一个有关物质中各微
粒的个数关系,从而由个数×该微粒的相对质量得到各
微粒间的质量比,例出比例式求解。
无论是已知微粒个数求质量,还是已知质量求微
A、20 B、25 C、24 D、35
五、确定化学计量数
例:一定量的甲醇与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引燃发 生如下反应: 8CH3OH + xO2 = mCO2 + nCO + 16H2O 。则化学计
量数m和n的和等于 8 。
解题关键:原子个数守恒;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 系是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 x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x
(3)3gC在10gO2中充分燃烧,生成13gC02。 x
(4)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变成燃油(主要含C、H)。
x
二、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 量轻。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按照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 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 比原氯酸钾的质量要小。
(2)X值为 9.6 。 (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 。
(4)举出一例与上述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九、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示意图题型
例: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参加 该化学反应中 、 、 的粒子个数比 为 2/1/2 。
反应前
反应后
十、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坐标图题型
例: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 量关系如图所示。将5gA与8gB2充分反应,则 生成AB2的质量是( A)
应用解题的一些技巧,不但能使解题速度加快, 还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下面列举几种最常用的解题技巧。
你知道下式代表什么意义吗?
4P + 5O2 点燃 2P2O5
124
160
284
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
(3)典型例题:
一、巧找关系
学式是( A)
A.N2O4
B.NO2
C.N2O D.CH4
解题关键:化学反应中“原子三不变”;注意化学
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C
H
N
O
反应前 2
8
2
0
反应后 2
8
6
8
四、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在2A+B2=2AB的反应中,24gA与16gB2恰好完 全反应,则物质A与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B)
解析: 2O ~ SO2 ~ SO3 ~ 3O
2 ×16
3 ×16
即SO2 和SO3 中O元素的质量比为2:3
例2 、 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分子个数比为 5:4 。 解析:此题仍可用关系量法。
假设相同质量的SO2和χSSOO23分子~个数比yχS:Oy3 ,由此得关系量:
64χ
80y
1
1
64χ : 80y = 1 :1
解析:与本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有:
1、关系量法在化学式计算中的运用。 ——感受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
(1)依据: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的比; 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原子(微粒)个数×该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比。
(2)理解含义:
例1 、相同分子个数的SO2和SO3中,O元素的质量 比 2:3 。
练习:在2A + B=2C+ D的反应中,若B、D的质 量比为12∶9,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9,则
B、D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最简比) 3/4。 16m/9n=12/9------m/n=3/4
六、确定反应中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 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 应消耗B的质量为( B )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 质量。
讨论:
1.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 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
2.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呢?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 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 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NH4)2SO4 ~ 2N
142
28
m×χ
m ×20%
142 28 mχ = m20%
χ =94.3%
答:样品中硫酸铵的纯度为94.3%。
练习2.分别把4克硫粉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数 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O2的质量/g SO2的质量/g
第一次 3 6
第二次 4
第三次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氧气的质
小结结
内容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