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辛弃疾《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在溪头荠菜花”,用城中桃李比喻畏惧金兵 的朝廷权贵,用溪头荠菜花比喻民间主战力 量。那些权贵面对金兵到来,一个个愁眉苦 脸,而民间主战力量却一派生机勃勃,很好 地表达了作者主战的坚定意念。
比拟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 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李清照,出生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 18岁时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搜集金石书画,踏雪 寻梅,生活高雅而和谐。25岁时因政治灾祸避难浙东一带, 生活颠沛流离。大量图书文物散失。46岁时丈夫染疾病逝。 后经历再嫁匪人、离异系狱、南宋偏安、国土沦丧的灾难, 李清照于73岁在凄风苦雨中逝于绍兴。 挼,读ruó,“揉搓”之意。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的《春日》)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一.比喻的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二.拟人的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3、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三.隐语(谐音)、双关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思》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温庭筠《南歌子词》四.借代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五.夸张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4、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在孩子们所学的古诗中每首诗都是表达作者不同的观点,古诗有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描写景色的诗句,表达季节的诗句,表示友情,书写爱国情怀的诗句等等,今天我小学古诗词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类整理,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明白每首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方便大家学习。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大,比照,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

下面我们详细的讲解。

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

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

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局部。

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到达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似、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

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西湖的美丽。

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

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说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表达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2019年最新-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精选文档

2019年最新-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精选文档

(2)对情感进行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使人们更 好的感觉情感。常说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情感 的……特征。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在有形的流水上,写出 了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 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 愁思的绵长 。
(3)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 理或幽深的情感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 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体会。
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 排比、互文等。
2、熟知修辞手法的特征,并熟记其常见表达效果。
3、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问 法都可以答修辞手法。
4、答题时要注意规范,a、手法是什么;b、结合 诗歌、结合术语分析手法的特征表现;c、结合术 语分析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 “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 艺术特色、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 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 楚,不要被迷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 反复、双关、反问、设问、反语、互文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 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鹩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④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 海。
【注(】2)①本千句秋用岁了:借词代牌和名比。喻此(词夸作张于亦词可人)被的贬修处辞州手时法。(②手西法), 池飞:红汴万京点(,.以今飞开红封万)点金代明指池暮。春③时鹩节鹭落:英两缤种纷鸟的,景这象里,借画指面同凄 游美的令同人僚伤、感朋;友“。愁④如日海边”:比指喻帝新京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1.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2.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3.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4.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5.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6.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者是五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后者是七言律诗中的五,六句.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要求,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讲究平仄相对和词语的对仗,所以多用严对.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从上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接关系.7.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答题时需要注意术语。如“把……比作……;赋 予……以人的……动作;将……和……进行对 比”;。
一、比喻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
(大 景1海交)写融词出 ,的了写开词出头人了四愁诗句之人描深之、愁写愁,了之这怎广愁样。既的有(景分伤析象春手。之法(的愁特2,征分年表)现华)已,逝本的句悲情
愁(,1)也有浅人浅生的失春意寒的始愁苦退(,情天感)气。 转暖,但到处是花影摇 ( 请 (曳笔结24) 分便掉合“)写落全春出,词去一莺内也个声容,伤也对飞感凄其红表凄凉万现凉破点手的碎愁法城,如和郊(海表暮结”达是春合的传图诗情诵。句感千分(进古析概行的)括赏名意诗析句。境人,特几 点)(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 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鹩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④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 海。
【注(】2)①本千句秋用岁了:借词代牌和名比。喻此(词夸作张于亦词可人)被的贬修处辞州手时法。(②手西法), 池飞:红汴万京点(,.以今飞开红封万)点金代明指池暮。春③时鹩节鹭落:英两缤种纷鸟的,景这象里,借画指面同凄 游美的令同人僚伤、感朋;友“。愁④如日海边”:比指喻帝新京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
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 排比、互文等。
2、熟知修辞手法的特征,并熟记其常见表达效果。
3、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问 法都可以答修辞手法。
4、答题时要注意规范,a、手法是什么;b、结合诗 歌、结合术语分析手法的特征表现;c、结合术语 分析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 “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 艺术特色、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 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 楚,不要被迷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 反复、双关、反问、设问、反语、互文等;
牛羊。
2、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生动形象);②化深奥为 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1)对事物进行比喻:可使事物特征鲜明、生动形 象、具体可感,常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具有……特 征的事物。如: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 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 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对情感进行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使人们更 好的感觉情感。常说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情感 的……特征。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在有形的流水上,写出 了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 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 愁思的绵长 。
(3)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 理或幽深的情感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 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体会。
②表现手法:
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 托物言志 、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 赋比兴等。
③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 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 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
注意:
1、要答好表达技巧题需要先会识别表 达技巧,熟记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效 果。
3、答题示例: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答:第一步:运用了比喻修辞。 第二步:将长江比作白练(白色绢),将苍翠的青山比作青
2、答题规范: a、明确所用的手法; b、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特征; c、点明表达效果(如: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形象特点,表达了……的情 感)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晨 起 [元]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
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
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 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 乡。
首联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5分)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2分)
(2答)请:简诗要人赏晨析起颔前联,和处颈于联“景恋枕物”描与写“的嫌手多法梦。”(的4分矛)盾
中,答透:露颔出联些和许颈烦联恼主和要不运平用静了;动晨静起结后合,的发手现法村。居颔环联境 写充鹤满立诗与情猿画啼意,,一喜静悦一之动情;油颈然联而“生泉。鸣(2屋分”。动意中思有对静即,可) “树吞烟”静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 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 境。
靛,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 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第三步:诗人运用大胆新奇的想象,从形、色、声、光、态 等角度生动传神勾勒了一幅壮丽雄奇的浔阳江景图。表达了作者 对眼前即景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