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50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该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与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较高的人文素质与科技素养,具备在科技界、工业界、行业机构及政府中承担重要工作的能力,能在能源、动力、制冷与空调、电力、化工、石油、轻工等部门从事热能与动力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与昌盛而奋斗的坚定意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和学习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技术环境。
2.知识结构要求:掌握一定的社会学、文化学、方法论、社会工程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和工具性知识;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
3.综合能力要求:具有获取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能够跟踪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不断扩展知识面及终身获取新知识,能够面对知识迅速更新与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胜任组织指挥、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构建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固体力学(含理力与材力)、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制冷工程原理、电站锅炉原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教学计划

入学教 ∨ 育
毕业鉴 定
创新教 育
军事训 ∨ 练
公益劳 ∨ 动
工程训 练A
制冷原
∨∨
∨
∨
∨
∨∨
∨∨
∨ ∨
∨∨∨
∨∨
办∨ ∨
∨∨∨
∨
∨
∨∨
∨
学∨ ∨ ∨ ∨ ∨∨
∨
∨
∨∨∨
∨∨∨∨
教∨
∨
∨∨ ∨
∨∨
∨
∨∨
∨∨∨
∨
∨∨
∨∨
8
理课程 设计
机械设
∨
计基础
课程设
计A
拆装实 验
综合实 验
空气调 节课程 设计
三 课内学分栏包括课内、实验和上机; 四 课程编码由开课单位制定,编码注意事项: 1.对于不同学期开课的课程要有相应学期的编码,例如高等数学由两个学期开课就要编两个编码 2.对于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时的课程要用A,B,C区别,如高等数学A 176 高等数学B 128) 3.对于同一学时有不同的实验上机等学时要用1,2,3来区分,如分析化学A1 40 分析化学
办 础专业知识,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运算、分析、测试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掌握独立
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 1、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
学 2、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企业策划、运行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教 修业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
见附图。
合肥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低温方向)课程配置流程图
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考研指南

热能与动力工程就业考研指南一.专业概况1.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3.我院热动主要方向(1)制冷与空调装置及其自动控制(2)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专业高度重视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与新乡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平顶山姚孟电厂等数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通过实验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就业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等等1.郑大热动就业情况2007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31%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二名2008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28%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三名2009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31%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六名2010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15%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六名2011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98.39% 位列全校就业率第五名可见热动专业就业形势是很好的,就业率一直都很高。
而往往就业的单位也是非常好,包括一些大中型国企如: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南京三方化工中石化镇海炼化等,一些大型私企如:惠生集团,宇通客车,海信日立,广东格兰仕,美的等。
热能动力专业简单介绍

动力工程专业的简单介绍一、专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动态能源动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在各个领域的需求日益扩大,因而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有 120多所院校开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按照 1998 年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调整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工学 (08),对应的二级学科为能源动力类 (0810),是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它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W)、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W)、工程热物理(W)、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拓展空间很大。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流体机械、水力机械)和动力工程(如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水电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本专业息息相关。
我校的热能与动和工程专业分为制制冷工程和热能动力装置两个方向。
其中制冷工程专业方向是以工程热力学、传热热质学和流体力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制冷原理、制冷装置和其它发展中的其它制冷材料和新工艺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工程化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更有效、安全、环保、节能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好制冷装置、制冷系统和制冷过程,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保鲜的食品是本方向的重要任务。
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培养方向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能够从事制冷装置设计、开发、研究和制冷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营销、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描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描述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又名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电厂方向、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内燃机及汽车工程1、专业基本课程该专业所有方向均要学习的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控制工程、测试技术。
2、不同方向专业课: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电厂方向:锅炉原理、热力涡轮机械原理、发电厂系统及设备、加热炉2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原理、容积式压缩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原理与装置3内燃机及汽车工程: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在我们学校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目前看还不错,毕竟是电力行业。
我们学校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更好,毕业进供电局什么的,应该说比电厂好。
河北科技大学:我们学校的热能专业主攻的是制冷方向,不是人们第一印象的电厂、内燃机方向。
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不好很客观的说。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成绩比较好的话建议去西安交通大学吧,那里的热能专业方向比较全而且在全国里,那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东北大学:客观讲,学科实力在全国应该属于二流水平,和清华,浙大,上交,西交差一些。
但是整体而言,应该是不错的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就业形势很好,真的,本科生平均能找三份工作可以挑选。
这个专业对口的主要是钢铁行业,就业单位比如宝钢,赛迪等各大钢铁企业和设计院。
在钢铁行业,东北大学的热能还是响当当的,这些是别的学校的热能比不了的。
河科大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支撑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
制冷与空调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制冷低温技术、空气调节方面的研究、设计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热工理论、机械设计、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控制理论、制冷与低温原理、空调工程、压缩机、制冷装置设计、汽车空调及制冷空调测试技术等方面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制冷空调工程、气体分离、换热设备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毕业后可在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从事制冷、空调系统及空分装置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教学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工程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பைடு நூலகம்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就业面宽,继续深造条件优越。
河南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分汽车发动机、制冷与空调两个方向)专业介绍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分汽车发动机、制冷与空调两个方向) 汽车发动机方向主要培养能够综合应用机械、材料、热工、电子等基础知识,在汽车发动机设计制造等方面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热工理论、工程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控制理论、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与设计和内燃机测试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及其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相关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具备在汽车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等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在广泛的领域从事汽车发动机及动力机械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教学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推荐阅读)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推荐阅读)第一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通过上网查询和老师的介绍,认识到热能与动力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流体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水利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能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船舶、流体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教学、设计、开发、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立了两个方向;制冷与空调方向和热电方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测试技术、制造工艺学、优化设计等。
制冷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
主要有制冷与空调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CAD、计算机绘图、泵与风机、制冷空调电气自动控制、冰箱冷库、制冷热动力学、热泵制冷空调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
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设计、科研、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501)

二、培养目标(Ⅱ、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量转换与利用和动力工程领域具有宽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 源动力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各类制冷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制冷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调试、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技术和基本技能,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从事各类制冷产品研制、开发设计与制造、制冷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调试、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工程热物理和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4.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具有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掌握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
1.专业培养风格上能体现先进知识和实用技术的相互融通,能突出锤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2.专业培养体系上能注重经典理论传承与创新理念培育的合理传递,能突出雕琢学生的专业设计创新思维;
3.专业培养过程上能始终力求制冷、空调技术强化与电、控基础扎实的有机整合,能突出实时满足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压缩机原理、冷库设计、制冷装置制造工艺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