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结构工程样本
同济建筑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

同济建筑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同济建筑学研究生专业课课程研究生专业课程简介在同济大学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中,专业课程是学生深造与专业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研经验

2019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研经验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同济大学的介绍,院系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报录比情况,复试分数线及同大建筑学备考经验情况等几大方面。
一、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
是“20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美“10+10”计划入选高校;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院校。
二、院校专业介绍: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1991年首批通过国家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后均以优秀级通过。
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此后历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列全国前三甲。
三、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081300)建筑学(学术学位)全日制研究方向:01建筑历史与理论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3建筑技术科学04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05城市设计及其理论06室内设计及其理论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2、(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2)德语任选一门科目3、(355)建筑学基础科目4、(802)建筑理论与历史、(803)建筑设计、(805)建筑技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851)现代西方美学、(815)传热学、(816)工程热力学、(821)材料科学基础任选一门复试内容:建筑设计+专业外语+专业综合学习和就业方式:全日制非定向就业不接收同等学力。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考研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考研桥梁系在李国豪教授最初建立的传统研究方向:桥梁空间分析和桥梁稳左与振动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向新兴边缘学科转移,目前已形成了覆盖而较大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桥梁抗震、桥梁抗风、桥梁汁算机辅助设计及专家系统、桥梁健康监测及状态评估、桥梁空间分析及大跨度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与组合结构桥梁、桥梁施工技术与工程控制。
桥梁抗震研究抗役规程(主要包括现有规范的修改,超大跨桥梁结构抗震指南以及重大工程安全性、耐久性设置标准等):结构或构件的破坏模式、延性性能:桥梁减丧、隔箴及结构控制研究: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大跨桥梁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桥梁抗震CAD系统,大跨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及振型耦合:现有桥梁的抗震评估与加固技术。
七十年代末开始结合1976年厲山大地箴进行桥梁抗震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2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
主要有:“斜张桥抗风和抗震研究”(城乡部重点科研项目)子项目、“大跨度桥梁非线性稳立分析及抗震抗风设计方法研究”(交通部“七五”重点项目)子项目、“公路工程抗丧设计规范专题研究”(交通部项目,编写组副组长)、“城市高架桥装配新结构的研究及模型试验”(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一“橡胶支座连续梁桥非线性地箴反应分析”、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及上海测港大桥、天津永和斜张桥、九江长江大桥、广东九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内环髙架桥、杭州钱江三桥、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我国绝大部分大跨度桥梁的抗鳶研究项目。
近年来,年均承担科研与咨询项目经费100多万元。
该方向先后获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集体荣誉奖、建设部科技二等奖、交通部科技二等奖等。
该方向目前已成为国内桥梁抗爲的研究中心。
现学术带头人为范立础教授(博士导师)。
桥梁抗风颤振分析方法研究(包括状态空间法、有限元分析法等);顾振理论研究(主要为颤振的概率分析理论);抖振理论研究(包括素流风场中气动导数的识別、气动导纳的识别方法、抖振选型方法、抖振响应谱方法、非线性抖振的时域分析方法、抖振分析的实用工程方法): 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包括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髙频测力天平技术的应用):风振控制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被动TMD对桥梁抖振、颤振、涡振及驰振的控制、半主动控制理论):大跨桥梁抗风设计方法研究(主要是直接为工程实际服务):高层建筑、髙耸结构、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致振动研究及抗风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1.清华大学 2.同济大学 3.天津大学4.东南大学 5.浙江大学 6.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并入)7.华南理工大学8.湖南大学9.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并入)10.西安建筑工程大学英国建筑师协会承认上述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文凭,这些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毕业生可在英国申请工程师职称。
1. 清华大学学校名气就不用说了。
今年清华土木系的招生可能又是令人失望。
2001年我知道土木系的结构工程和防震减灾工程的录取最低分只有310分。
2002年的情况呢?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估计录取分大约335左右。
专业课没有同济的相关专业难。
有北京钢铁学院、北方交大、石家庄铁道学院等等学校报,可能是名气大的缘故,很多牛的同学不敢报。
建议有实力的同学不必观望,下定决心,上的机会极大,考上后留学机会多多,前途大好。
2. 同济大学专业名气好,学校名气不是很强。
处于上海,全国顶尖高手报名的热点,特别是结构工程,报名人数极多,危险系数大。
专业课出得为同类高校最难,总分却不低于他们,特别是同济的结构力学和钢结构、材料力学、混凝土难。
复试为差额,淘汰多。
建议没有绝对实力和足够复习时间和把握的同学慎报。
很牛的同学例外。
建议报者六级80以上,数学基础好,力学有天赋。
总分380以上有机会公费(还要看复试表现)。
机会多,前途大好。
3. 天津大学4. 东南大学这两所学校也是建筑业一流的学府。
名气很响。
也是报名比较多的学校。
专业课并不很难。
名气与同济大学旗鼓相当。
竟争较激烈。
建议报者有一定的把握和实力。
是报清华、同济大学没绝对把握的同学的最佳选择。
考上后,机会多,前途大好。
5. 浙江大学6. 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两所学校也是建筑业名气较好的学府。
浙江大学好环境。
他们是全国十大名校。
学校名气好。
竟争比较激烈。
建议报者有一定的把握和实力。
是土木同学的好选择。
考上后,机会多,前途大好。
7.华南理工大学位置好,处于广州。
结构工程排名

结构工程排名1 同济大学2 清华大学3 浙江大学4 哈尔滨工业大学5 重庆大学6 东南大学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8 大连理工大学9 北京工业大学10 天津大学11 华南理工大学12 湖南大学13 广西大学14 中南大学15 武汉理工大学16 太原理工大学17 北京交通大学18 上海交通大学19 西南交通大学20 福州大学21 华中科技大学22 郑州大学23 长安大学24 华侨大学25 东北大学26 中国矿业大学27 沈阳建筑大学28 合肥工业大学29 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各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简介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
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患堆Э撇┦亢罅鞫 荆唤峁构こ萄Э粕栌小俺そ д呓崩 苹 碧仄附淌诟谖弧?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
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建筑学
1、建筑学
2、城市规划
3、环境设计
4、建筑经济学
5、建筑工程技术
6、建筑历史与理论
7、景观设计
二、机械工程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材料科学与工程
4、机械电子工程
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6、热能工程
7、车辆工程
8、工业工程
三、电子信息工程
1、信息与通信工程
2、电子信息工程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自动化
5、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生物医学工程
1、生物医学工程
2、康复工程
3、信息医学工程
4、口腔医学工程
五、环境与安全工程
1、安全工程
2、环境工程
3、安全科学与工程
4、环境科学与工程
六、其他
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3、管理科学与工程
4、水资源与湖沼工程
5、理论与应用力学
6、船舶与海洋工程
7、核工程与核技术
8、冶金工程
9、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
10、市政工程
11、化学工程与技术
12、海洋工程与技术
1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14、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15、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85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70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3
85
塑性力学与强度理论
2
84
混凝土强度理论
3
90
研究成果
类型
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作者姓名
第一
第二
国内重要刊物、
国外主要学术刊物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EI:20103213129100)
2010.7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宋力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75.12.18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专业
建筑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结构工程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结构工程
入学年月
2005.9
指导教师
顾祥林
答辩日期
2008.12.17
论文题目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与寿命评估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宋力
T.Chen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试验
2009.7
低温建筑技术
宋力
张伟平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衰减规律
2009.8
低温建筑技术
宋力
答辩委员会主席
金贤玉
工作单位
浙江大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论文“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与寿命评估”对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了其疲劳损伤发展过程和破坏机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并进行了验证。论文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12根碳纤维布加固和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的影响因素、损伤过程及破坏机理。2、利用疲劳试验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中获取的40根锈蚀钢筋进行拉伸试验,得出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荷载—变形曲线,经回归分析建立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本构关系。3、基于材料损伤特性与截面分析,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描述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损伤全过程,并利用该方法对影响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4、对10根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锈蚀率、荷载水平和碳纤维布加固量对加固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动力特性测试结果,提出了基于动力实测的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内容翔实,试验工作和理论分析工作量大,试验方法正确,试验数据可靠,理论分析严谨,论据说明充分,获得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本构关系、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评估等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作者掌握相关研究现状,熟悉相应的试验技术,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宋力同学叙述条理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宋力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简介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属下的二级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促进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构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传统强势学科,以其培养的卓越人才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早在1914年同济大学就已设立了结构类专业,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及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学院和2000年上海铁道大学先后并入同济大学,都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首批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1987年入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又入选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年专业评估中继续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与木结构、空间结构、结构分析、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和控制、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等方向特色鲜明,有着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
现有教学、科研和试验人员167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及讲座教授4人,教授39人,副教授6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5人。
这些师资中有许多是成就卓著、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引领着国内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丰硕成果。
每年平均招收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博士研究生50多名,完成了众多的教学改革项目,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材。
已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开展师生访问、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等活动和项目,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主持完成了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建委、教委等资助的大量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负责完成了上海市及其他省市许多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关键课题的研究,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结构工程
一、简介
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属下的二级学科,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促进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构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传统强势学科, 以其培养的卓越人才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早在19 同济大学就已设立了结构类专业,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及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学院和上海铁道大学先后并入同济大学, 都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首批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1987年入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又入选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专业评估中继续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与木结构、空间结构、结构分析、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和控制、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等方向特色鲜明, 有着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
现有教学、科研和试验人员167人, 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及讲座教授4人、教授39人、副教授6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5人。
这些师资中有许多是成就卓著、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 引领着国内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丰硕成果。
每年平均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博士研究生60多名, 完成了众多的教学改革项目, 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材。
已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常开展师生访问、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等活动和项目, 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
议。
主持完成了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建委、教委等资助的大量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负责完成了上海市及其它省市许多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关键课题的研究, 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
主编和参编了70多部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检测、鉴定等标准或规范, 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由于本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 一些学术组织和刊物挂靠在本学科点上。
本学科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 适应未来科技进步, 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 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能胜任结构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 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 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优秀人才。
三、研究方向
1、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2、钢结构与木结构
3、空间结构
4、结构分析
5、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
6、结构性能监测与控制
7、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 其中课程学习1~1.5年, 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
1年。
修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 经过规定的审批顺序能够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五、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2学分的课程, 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专业学位课至少16学分; 非学位课为8学分, 在满足学位课程学分时, 专业学位课程也可作为非学位课选学; 必修环节2学分。
六、论文工作
1、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应按《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要求执行, 必须进行公开的开题报告会, 对开题报告做出提问和评价。
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教师不得少于3名( 含导师) , 职称不得低于副教授或获得博士学位的讲师。
一般情况下, 开题报告须列出( 阅读过) 至少30篇中外文献, 其中国内文献至少20篇, 国外文献至少10篇; 答辩时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须列出( 阅读过) 至少50篇中外文献, 其中国内文献至少30篇, 国外文献至少20篇。
2、导师应定期安排学术研讨会, 组织学生进行论文开展过程中的信息和成果交流。
3、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质量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4、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 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它语种撰写学位论文, 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汉语撰写的详细摘要。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参加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抽查。
6、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 若未能达到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
但已完成培养计划, 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
答辩经过者, 可先予以毕业。
待论文公开发表后, 方可获得学位证书。
7、授予学位时, 硕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论文, 论文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 署名顺序为硕士生排第一; 或导师排第一、硕士生排第二。
七、备注
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 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未阐述到的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按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