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体积极,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按照指导进行观察和记录,表现出较好的动手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组员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能够围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展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讨论成果展示中,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2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课程内容包括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具体涉及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其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方面,学生可能会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有所疑惑。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过程,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并能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
3.思考与分析: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分析和探讨消化与吸收的机制,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吗?”、“营养物质又是如何被吸收的呢?”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5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小肠作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锻炼实验设计及操作能力;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理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制作小肠相关结构模型,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关注人体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说出小肠作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自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的挂图;自制小肠绒毛结构模型;配置淀粉糊;购买猪小肠;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自制小肠结构模型;自制小肠绒毛模型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
食物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共同参与下在消化道被消化和吸收。
(教师将提前打印的挂图贴于黑板上)(二)新课讲授1、消化系统是如何处理食物的师:消化系统是如何处理食物的呢?有哪些方式呢?生尝试回答。
(1)物理性消化:比如口腔中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还有胃肠的蠕动,这样的处理可以把大块的食物变成小块的食物(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产生),那我们就把这样的过程叫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另外,我们的消化腺会分泌什么啊?消化液,而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这样分子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物质就转变成分子较小结构较简单的物质。
这样的消化过程有新的物质产生叫化学性消化。
之前我们学习过的营养物质中哪些是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属于大分子物质?生回答:蛋白质、糖类、脂肪(粘贴在黑板上)(过渡):消化酶到底是如何分解这些大分子物质的呢?(3)消化酶分解作用示意图师:我们来看这张图中有个绿色的长管道,代表的是?消化道。
同时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也流入到消化道中,消化液里含有多种什么?消化酶。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案设计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了解酶的含义、作用及作用条件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重点】1.了解酶的含义、作用及作用条件2.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导语,导入课堂,同学们每人事先准备一块馒头;教师准备酶的教学准备(手链、剪刀),准备学生探究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实验用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现在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人体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胃腺、肠腺)。
师:那食物进入消化道之后又是如何被我们人体消化的呢?下面就老师给大家讲解今天的新课——食物的消化。
二、授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人吃的各种食物,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但是这些营养物质都是大分子的物质,人体无法直接吸收它们以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了。
那我们人体到底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使它们变成小分子使我们人体吸收呢?这就涉及到消化的概念。
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看看什么叫消化?生:食物中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师:人体消化食物的方式一般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生:2种,分别是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化学消化。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化学消化对我们人体的食物消化更为重要,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学习化学消化。
化学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密切的关系。
请问:什么叫酶?生:酶是由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师: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答得非常正确。
酶是这样一类活细胞产生并且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它的催化性能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也就是说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脂肪只能催化脂肪分解,并且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速率通常要比普通的化学催化剂高。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 (新版)苏教版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操作能力。
2、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牙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三、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CAI:有关食物的录像片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吃?食物进入人体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导入新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小结]: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教师活动[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
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出示]:牙齿的模型。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学科生物学课型新课学校授课授课课时1年级七年级教师时间教学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1.学生通过调查龋齿发生率,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形成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2.学生自主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目标过程与方法3.动手指一指:根据图9-12,指出食物进人人体后要先经过消化道的哪些器官,进而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4.通过制作小肠结构模型,理解小肠皱骑,绒B等结构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通过龋齿发生率的调查,认识龋齿发生的原因,关注人体的健康,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小肠的结构特点。
3.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小肠的结构特点。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观察法1.有关消化的小故事。
2.准备消化系统模式图。
3.提供牙齿模型及人体内脏器官模型。
4.人体消化系统的FLASH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形象化的比 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 的功能。
二、新课教学 离开了姗姗。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齐声回答: 设疑导 一、引入新课是依靠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 消化系统。
人 ,激发 探提问: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 讨论。
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哪些 结构?一、消化系统的组成究兴趣。
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阅读有趣的从生活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 小故事,关注有 下划线的句子 , 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它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 喻指的是消化系 统的哪个器官。
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 牙齿、食道、 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 胃、小肠、盲肠、 大肠、肛门。
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图像、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难点: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生理机制、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消化吸收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消化吸收话题的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以消化系统模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突出消化酶的作用。
-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吸收机制。
2.新课导入:利用消化系统模型和图像,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消化酶的作用。
4.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苏教版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鸡小肠,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4.巩固练习:课本31页自我评价1、2、3、4思维拓展
作业
布置
生物百分百训练
板
书
设
计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消化道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
1、消化系统脂肪酸、氨基酸)
的组成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分泌胆汁)
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据学科特点】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角色扮演
进行角色扮演、观看、细听
引导讨论
讨论、交流、表达
引导实验观察: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分泌肠液)
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
单元
章节
§9-2
课
题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需课时:1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苏教版生物七下《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下《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外,其余的都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那么,食物是怎样通过消化系统而被消化的呢?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被吸收的呢?这就是我们下面两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师:人的消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生:消化道和消化腺。
师:消化道由哪几部分组成?生: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师:人体的消化腺有几大类?生: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师:口腔中有些什么结构?生:唾液腺、牙齿、舌。
师:牙齿的结构如何?生:牙冠、牙颈、牙根。
师:牙齿为什么很坚硬?生:牙冠的外面有牙釉质,呀釉质非常坚硬,但损坏后不能再生。
师:牙齿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牙本质。
师:牙痛是怎么回事?生:得了龋齿。
师:怎么会得龋齿?学生纷纷拿出自己课前关于龋齿的调查报告。
生:早上不刷牙。
生:吃多了糖。
生:睡前不刷牙。
生:饭后不漱口。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那龋洞是怎样形成的?生:口腔内的细菌能将糖类变成酸液,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
牙釉质受到腐蚀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由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时,会逐渐形成龋洞。
师:那我们该怎么做?生:餐后、睡前应注意清洁牙齿。
师:牙齿的作用是什么?生:咀嚼磨粹食物。
师:舌有什么作用?生:搅拌食物。
师:那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二、消化方式①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的消化等②化学性消化→分泌消化酶把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三、课堂练习: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要依靠消化系统进行和,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课时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操作能力。
2.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牙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CAI:有关食物的录像片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吃?食物进入人体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导入新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
[小结]: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
肝脏——分泌胆汁
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
胃腺——分泌胃液
肠腺——分泌肠液
教师活动
[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
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出示]:牙齿的模型。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牙齿。
[自学]:书9-7图,了解牙齿的基本结构。
[讲述]:构成牙齿的基本物质是牙本质,牙冠的牙本质外有牙釉质,白色,是最坚硬的部分,因此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
牙齿的中央有牙髓腔,内充满着牙髓,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我们常感到牙疼等是触及了牙神经。
[讲述]:如果我们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可能患龋齿。
[调查]:请同学们汇报在课前调查的同组同学中患龋齿的人数,我们一起来计算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
[讨论]: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
[提问]:你能说说龋齿形成的过程吗?
[播放FLASH]:龋齿的形成。
[小结]:口腔内的细菌能够将糖类变成酸液,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
牙釉质受到腐蚀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到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时,会逐渐
教师活动
形成龋洞,最后龋洞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牙痛。
[讨论]: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六、作业设计
P35自我评价
七、板书设计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牙齿
1、消化道
2、消化腺
八、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操作能力。
2.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牙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四、教学过程
(二)、消化道各器官的功能
[介绍]:胃的相关知识。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可以暂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胃壁有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浆膜(结缔组织膜)、肌肉层、粘膜和粘膜下层。
[提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
[讲述]:这些营养物质中,有些分子小,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如水、无机盐、维生素,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提问]: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必需要什么物质参与?
[讲述]:更确切的说,食物的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重要关系。
[出示]:消化酶的作用示图。
[讲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它必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酸碱度、温度)工作。
[提问]:什么叫消化?
[讲述]:消化包括两种形式,刚才我们提到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化学性消化。
另一种则是物理性消化,如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等。
[提问]:你能说出化学性消化与物理性消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小结]: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品尝]:请一位同学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想一想]:
1. 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
2. 是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 唾液的作用。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道的呢?
[播放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思考题]: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
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
[阅读]:书P30的相关内容及图9-10,复述三大类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小结]:蛋白质→氨基酸淀粉→葡萄糖脂肪→脂肪酸、甘油
[补充讲解]: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
五、作业设计
P35自我评价
六、板书设计
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七、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操作能力。
2.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
[提问]:从图示中你能总结出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吗?它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
[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将剪开的鸡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出示]:小肠结构示意图。
[自学]:书P31第一段,观察图9-11,说出小肠的结构。
[出示]:小肠皱壁、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细胞示微绒毛的图片,请学生填图。
教师活动
[讨论]:小肠的皱襞、
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小结]:小肠全长5-7米,小肠的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的总吸收面积可达200m2。
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
[小制作]:采用简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肠的结构模型,充分说明小肠的结构特点是和功能相统一的。
建议:制作模型时,采用纸、泡沫塑料、布等常见材料。
五、作业设计
P35自我评价
六、板书设计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小肠的结构
小肠:所有营养皱襞
胃:水、酒精绒毛
大肠:水、无机盐、维生素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