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妈祖文化

合集下载

妈祖文化的文化内涵

妈祖文化的文化内涵

妈祖文化的文化内涵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

作为汉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都有着密切关联。

随着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的精神财富。

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拥有妈祖宫庙5000多座,妈祖信众有两亿多人,其中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甚。

妈祖文化的宗教精神:由于独特的历史发展条件和传播范围,妈祖信仰不仅具有神缘文化的特质,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在海外,不少华人集聚地,因为对妈祖文化的认同,而把天后宫作为社群活动的组织核心和主要场所。

妈祖信仰与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容易沟通、理解和融洽,无形中也促进了华侨与所在国人民之间的感情联络,达到“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的大同境界。

因此,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的大爱精神,可以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民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妈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妈祖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先锋,在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深度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由妈祖文化搭台,在基础设施、产业对接、海洋经济、投资贸易等领域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开合作。

福建已在东盟建有7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沿海港口业已开通至东南亚的51条海上航线,同时面向东盟国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沿线地区信息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妈祖文化精神:传承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是福建省、全国乃至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所共同的责任。

要大力推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创新,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搭建密切情缘关系、扩大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推动妈祖文化交流与传播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升妈祖文化品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影响力。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妈祖,原名林默,北宋时期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

妈祖文化起源于对妈祖的信仰和崇拜,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民俗文化。

妈祖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她自幼聪慧善良,熟悉水性,经常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和商船。

据传说,林默在 28 岁时因救助海难而不幸去世。

然而,人们相信她的灵魂并未离去,而是继续在海上护佑着过往的船只和人们。

于是,人们开始对她进行祭祀和崇拜,将她视为海上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在古代,福建沿海地区的居民多以捕鱼和航海为生,海上作业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面对狂风巨浪和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人们渴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保佑他们的平安。

妈祖的传说和她所展现出的慈悲、勇敢和神奇力量,正好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因此,妈祖信仰迅速传播开来,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统治者对妈祖的册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北宋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多次对妈祖进行册封,赐予她各种封号和荣誉。

这些册封不仅提高了妈祖的地位,也使得妈祖信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宋徽宗赐“顺济”庙额,宋高宗封“灵惠夫人”,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清康熙皇帝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乾隆皇帝封“天后”等。

这些册封使得妈祖从一个民间信仰的神灵逐渐上升为官方认可的神祇,其影响力也从福建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

除了保佑海上平安,妈祖还被视为保佑农业丰收、商业繁荣、家庭和睦、国泰民安的神灵。

妈祖文化中蕴含着慈悲、善良、勇敢、正义等价值观,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宗教信仰方面,妈祖文化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元素。

妈祖庙中常常供奉着观音菩萨、土地公等神灵,形成了一种多元宗教融合的独特景观。

这种融合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信仰文化。

妈祖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守护神,被视为海上的女神和渔民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以妈祖为核心,围绕妈祖信仰、妈祖传说、妈祖庙宇等相关内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活动。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起源于宋朝,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信仰体系。

妈祖被尊奉为海上助佑之神,被广大渔民和海员奉为守护神,祈求平安和丰收。

妈祖的故事也成为了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的传说中,她是明代福建沿海漳州南靖人,原名林默娘。

她在12岁时出家为尼,法号“林默”,后来成为了妈祖。

妈祖在担任巫婆期间,曾经多次化险为夷,拯救渔民于危难之中。

她的事迹感动了众多的信徒,妈祖信仰也因此逐渐扩散开来。

妈祖庙宇是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妈祖信仰的核心场所。

福建沿海地区有众多的妈祖庙宇,其中以漳州南靖的天后宫最为著名。

这座宫庙是妈祖的故乡,也是全国最大的妈祖庙宇,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除了妈祖庙宇,妈祖文化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纪念日,这一天被定为妈祖文化的重要节日,人们会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举行庙会、舞狮子、舞龙等传统表演,喜庆热闹。

此外,妈祖还被赋予了医药、教育、福利等多重功能,妈祖文化在南方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妈祖文化在海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海上交通的象征,也是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在妈祖文化中,人们对大海怀有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海洋的感恩之情。

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国海洋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妈祖文化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也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得到了传播。

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在东南亚地区、台湾地区、马六甲等地也有很高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使者。

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妈祖信仰、妈祖传说、妈祖庙宇等相关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现象。

妈祖文化讲解稿 申论

妈祖文化讲解稿 申论

妈祖文化讲解稿申论以妈祖文化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申论。

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沿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上女神,被尊称为“天上圣母”、“渔民之母”,被广大信众视为保佑海上安全的神灵。

妈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融合了道教、佛教、儒家等多种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

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关爱和保护。

妈祖被视为渔民、船员和海上劳动者的守护神,她的形象代表着母性的关怀和温暖。

妈祖庙会是妈祖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信众和游客前来瞻仰和膜拜。

庙会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表达对妈祖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妈祖文化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妈祖文化是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同时,妈祖庙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摊贩参与,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妈祖文化还通过庙会、舞狮等形式传承了许多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技艺,为地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妈祖文化在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妈祖文化的价值更加凸显。

妈祖被视为海洋保护的守护神,她的形象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妈祖文化也弘扬了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奋发向前。

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妈祖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妈祖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将会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和传承。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妈祖文化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妈祖信仰为核心,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元素。

本文将探讨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分享其中的精彩故事。

一、传说与起源妈祖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

传说中,一位叫林默云的村民在打鱼时救起了一位陌生女子,送她回家后便不见了。

不久后,梦中得知这位女子就是妈祖,她预言林默云将成为保佑海上航行安全的神灵。

自此,妈祖信仰逐渐在沿海地区流传开来。

二、妈祖信仰的兴盛妈祖信仰自宋代起逐渐流传开来,并在明清两代达到巅峰。

由于南方地区多数居民以渔业为生,海上航行安全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妈祖被认为是保护渔民的神灵,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信仰仪式和庆典活动。

尤其在福建、台湾等地,妈祖信仰发展的最为兴盛。

每年的妈祖诞辰纪念活动吸引了无数民众前来膜拜妈祖。

三、妈祖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妈祖信仰激发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妈祖庙宇建筑和妈祖文艺表演。

妈祖庙宇建筑多采用典雅独特的福建建筑风格,展示了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

同时,妈祖文艺表演以歌舞和戏剧形式展示妈祖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四、妈祖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妈祖文化不仅在民间生活中扎根,也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妈祖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妈祖文化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手工艺品等,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为了保护和传承妈祖文化,相关部门也建立了多个妈祖文化研究机构,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

五、妈祖文化的现代意义妈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一方面,妈祖文化通过独特的信仰方式传承了渔民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另一方面,妈祖文化也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结语妈祖文化作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信仰、庆典活动和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妈祖文化与妈祖节的由来

妈祖文化与妈祖节的由来

妈祖文化与妈祖节的由来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文化的瑰宝。

而妈祖节则是为了纪念妈祖而设立的节日。

下面将对妈祖文化及妈祖节的由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妈祖文化的背景与概述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上圣母娘娘,是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台湾等地的渔民信仰的神灵。

传说妈祖是宋代的一位渔女,因其出生之后就能预知船民的安危,被尊为海上保护神。

妈祖传说中的故事充满了神奇和感人的元素,如妈祖驾云游海、保佑渔船平安等等。

妈祖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它与渔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他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渔业的依赖。

妈祖信仰的核心是“保佑渔船平安、渔民获丰收”,因此,每年的妈祖节都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和祭祀仪式。

二、妈祖节的起源与传承妈祖节是为了纪念妈祖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感恩妈祖的恩惠,祈求她的庇佑和保佑。

据史书记载,妈祖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代。

明代时,台湾因受到海盗侵袭而饱受苦难,当地居民为了祈求平安,决定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以纪念妈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节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民间节日,并延续至今。

妈祖节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庙会、游行、祭祀等。

其中,庙会是最为常见的庆祝形式之一。

每逢妈祖诞辰或庙会期间,人们会聚集在妈祖庙前,上香祭奠,还会有戏曲表演、花灯展示等活动。

此外,妈祖游行也是妈祖节的一大特色,游行队伍中华丽的船舰和舞龙舞狮的表演吸引着无数游客。

三、妈祖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妈祖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

妈祖文化在沿海地区深深植根,并与当地的渔民文化融为一体。

这种文化传承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妈祖文化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妈祖被视为仁爱和恩泽的象征,她的故事鼓励人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这种价值观念促使人们形成了互助合作的精神,相互扶持,共同应对生活中的艰难和困难。

其次,妈祖文化的传承体现在艺术表现上。

妈祖庙会上的戏曲表演、杂技、舞蹈等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于妈祖文化的讲解稿

关于妈祖文化的讲解稿

妈祖文化:传承与弘扬
亲爱的听众们:
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底蕴和
民间信仰。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

妈祖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航海保护神到民间信仰,妈祖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妈祖文化的历史价值,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慈、勇气和智慧。

这些价值观在当今
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倡导妈祖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发扬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同时,妈祖文化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弘扬妈祖文化,我们能够进一步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妈祖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其次,加强妈祖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妈祖文化的认识和
认同感。

此外,发挥妈祖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妈祖文化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妈祖文化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妈祖文化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妈祖文化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妈祖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它以妈祖信仰为核心,融合了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

妈祖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妈祖文化弘扬了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对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妈祖被尊为海上之神,她具有慈悲、仁爱、宽容的精神特质,妈祖信徒们在崇拜妈祖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妈祖的神圣与伟大,也能够感受到妈祖的慈悲与仁爱。

这种精神将激励人们向善、宽容他人、关爱他人,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妈祖文化强调了家庭和睦、亲情重要的价值观念。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家族文化。

在妈祖信徒的家庭中,家人们会一同参与崇拜妈祖的活动,这不仅能够加深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能够让家庭成员更加注重和谐与团结。

妈祖文化通过培养家庭和睦的氛围,激发了人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珍惜家庭的意识,对于培养优秀的家庭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妈祖文化对于弘扬海洋文化、推动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妈祖被誉为海上之神,她的信仰与海洋息息相关。

妈祖信徒们在崇拜妈祖的同时,也会对海洋保持敬畏与感恩之心。

这种崇敬海洋的精神将激励人们更加关注海洋的保护与利用,推动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同时,妈祖文化还能够增强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妈祖文化还具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妈祖文化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各地也会举办各种妈祖文化节庆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妈祖文化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如旅游、餐饮、手工艺品等。

通过发展妈祖文化产业,地方经济得以振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妈祖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它弘扬了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强调家庭和睦、亲情重要的价值观念,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团结;推动了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妈祖文化
摘要:妈祖文化是一种弘扬妈祖的精神,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家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

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妈祖文化莆田市湄洲湾信仰
一、妈祖文化的起源与传播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口,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湄洲岛。

岛上有一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妈祖。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

是当地的望族。

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人多行善积德。

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

”于是便怀了孕。

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

又听得四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

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

因生得奇,甚为疼爱。

她出生至满,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

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据史载,北宋宣和三年(1121),占据中国北方的金朝消灭辽国后,就将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称为“中都”。

南宋开禧元年(1205),金朝统治者修通南运河,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河运到京城的大部分粮食均经天津转运。

而位于海河与卫河交汇处的三岔口一带,便是河运漕粮的起点和转运点。

南宋嘉定九年(1213),金朝在三岔河口西南建立“直沽寨”,专门在此屯兵监护漕粮河运。

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江苏太仓刘家港海运漕粮至直沽成功开通,从此河漕海漕并举,直沽“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日益繁荣。

当时,漕运的舟师水手多视妈祖为“海上保护神”的闽浙一带人,妈祖信仰很快随之在直沽传播开来,官府和朝廷深受其影响。

不久,元朝统治者下旨在三岔河口东岸兴建第一座妈祖庙,专门用于朝廷和官府祭祀妈祖,祈佑漕运平安兴旺。

元泰定三年(1326),朝廷又在三岔河口西岸建起一座妈祖庙——天妃灵慈宫,妈祖信仰更加普及,妈祖文化影响进一步扩大。

明朝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

永乐九年至十三年(1411-1415),南运河济州至临清河段进一步疏通,河漕发达,代替海漕,每年运粮官军达10多万人,漕粮达300万石,天妃宫香火愈加兴旺。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间,
由于朝廷开放海禁,天妃宫香客增添不少南来北往的船工、商贾、官绅,名声远扬。

清道光六年(1806)因河道长期失修,淤塞渐重,河漕改行海漕。

清同治十一年(1872),直隶总督李鸿章建立轮船招商局,漕粮改为轮船运输,到三岔口进内河时再用木船转运。

天津这种发达的漕运一直保持到清末,据史载,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5),三岔河口过往船数就达48286艘,天妃宫香火长传不衰。

二、祭典
“卤簿”
以大盾为前导,其余仪仗队排列的次序,都记在簿籍里,故叫“卤簿”。

一是说:“出游”时以卤水洒道,使路面不会马上干,可以清除尘埃。

仪卫在簿籍里明明记载着:“以”卤开头,故叫“卤簿”。

船模:因为古代木帆船在海上航行时,主要依靠风力,如遇到狂风骇浪,则有生命、货物之危,所以出海渔民及航海商人往往寄托于海神妈祖的保佑。

如化险为夷,则是妈祖的神功,就要按照被保护的船为模型制作一只小船,供奉在妈祖庙里,并求今后能继续得到妈祖的保佑。

祭海:涵江霞徐天妃宫于妈祖诞辰和羽化升天之日,都由地方人士和商绅主祭:宫中正殿挂起“天后圣迹图”,偏殿正中挂上“天文星图”。

宫内外点灯结彩,神坛前安放一只装满五谷的大海螺壳,宴桌、鲜花,灯火辉煌,香烟缭绕。

午后涨潮时,还在海滩上排好宴桌,以全猪、全羊为祭品,祭祀妈祖及其父母、兄嫂,称为“祭海”。

这是莆田独特的祭典。

三、妈祖文化发展与保护现状
湄洲祖庙
湄洲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和世界6000多座妈祖庙的祖庙所在地,也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妈祖文化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全球妈祖信众达2亿多,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每年到湄洲进香、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其中2300万台湾同胞中信仰妈祖的达1600万,每年到湄洲朝圣观光的台胞超过15万人次,台湾有120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与湄洲祖庙建立了联谊联系,妈祖文化已成为联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

在海内外妈祖信众的推动下,由湄洲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申报的妈祖信俗2009年9月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文化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新的契机
2010年初,湄洲正遇胡锦涛在闽考察和妈祖信俗成功申遗的契机,集中力量邀请国家旅游局参与主办。

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旅游局经研究同意从2010年起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
游节。

目前,莆田市正在与福建省旅游局等单位研拟今年11月1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活动方案和组委会成员建议名单。

升格国家级节庆
国家旅游局复函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从2010年起共同主办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

这标志着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升格成功,正式列入国家级的节庆活动
四、妈祖文化影响意义
精神财富
妈祖文化的形成其本身也给人类留下了相当的精神财富。

人们信仰妈祖,通过祈晴、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等求得妈祖的保佑。

历史文献
目前,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一百万字。

涉及领域
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

学术影响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

自80年代起,台湾、澳门、厦门等地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举办多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近百余篇学术专著。

旅游文化
近年来,各地的“妈祖文化旅游节”亦似雨后春笋,如天津、澳门、福建等地大有“妈祖文化,独占鳌头”之势,可见妈祖文化的生命力。

信仰文化
千余年来,无论朝野和民间怎样对妈祖崇拜无限,爱戴有加,从今天唯物论角度讲,妈祖信仰是无法避忌“迷信”之嫌的。

但是,抛去其“升天”、“显灵”等纯唯心思想,从妈祖人文层面看,其信仰的当代功能还是显而易见的。

核心思想意义
1、弘扬爱国思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大陆和台湾,同根共祖,千余年文化传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识。

妈祖是中国的“神”,妈祖之爱国也决定了其信众的爱国。

这就是妈祖信仰的凝聚功能。

如今,妈祖已成为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统一祖国,沟通两岸往来的和平女神。

妈祖信仰中的这一功能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直至祖国的完全统一。

2、传播博爱精神,教化众生向善。

浩瀚宇宙,苍莽无垠,而人却是宇宙的主宰。

尽管因地域,种族,文化根柢的差异,派生出审美观、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但作为“生”的本能,人性对于善恶美丑之认知却趋于大同。

妈祖信仰在诸多方面适应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认同,如扶危济困,治病救人,赐人以平安吉祥等等。

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更是一种观念的教化。

3、启迪良知,树立珍惜自然、回归自然。

千余年来,人类面临旱涝蝗灾,瘟疫流行时,往往把祛灾的希望乞求于神灵,妈祖之平息海啸、张天师之祈禳瘟疫、龙王爷之普降甘霖……人类在对神灵的不断祈祷中逐渐地得到启发:众生平等、万物有灵,道法自然……。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回归自然已成了全球、全人类的呼声,谁能说,这当中没有神的启示?“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力”——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

这些诗句即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展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