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业--写作 审题立意(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审题立意

2023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审题立意

②巧妙引 用材料,紧扣 材料内容逆向 阐发思维,立 意深刻、别致 ,扣题紧密,个 性突出。
我有我的思想,我有发出我声音的权利,这不仅 仅是自信,更是对生命的尊重③自然界的生命千差万 别,各有特色,从而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与世界的多姿, 一个经过千万年演化的生命岂能因人的好恶而更改其 特质呢?
③分论点:我有我的思想,我有发出我声音的 权利,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选材:精心选取母亲雨中送“我”去培训班这 件事,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选材典型,人物 形象鲜明。
立意:把“我”与母亲的矛盾比作一座大山,运 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了母爱的主题。
参考立意: 1.换个环境又何妨?2.自己个性不可丢。3.既要尊
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
总结:无论从猫头鹰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斑鸠的角 度来说,都涉及到自己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写作 时要兼顾到两方面,以一方面为主可以,但不要只提及 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面。
范文二
不同凡响
愿意理睬母亲。②我们之间就好像是隔了 的矛盾比作一
一座大山,抬头仰望,一眼望不到顶。那
座大山,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
时, 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矗立在我们之 我”与母亲之
间,永远也不会消失了。
间的隔膜。
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③在吃过一顿 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后,我要去上培训 班了。因为去培训班的路上有很多车辆 ,不安全,所以母亲就送我过去。
③以静 衬托“我” 与母亲之间 紧张的关系 。
路上突然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落在我们仅带的一 把雨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 把小小的雨伞下,④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拢了拢 。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 就不想和她靠得太近,一把推开母亲的手,冲进了雨里。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讲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类《审题立意》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讲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类《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1(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审题立意》)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解读】在写作课堂中,要有自己独到见解。

写作不只是写的过程,还要有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学会从生活中去提取素材,同时还要有做到构思立意。

在构思立意这一块,就好像一篇文章的心脏,只有将中心确立,才能好的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

二、教材解析(一)编者意图1.单元导语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这个单元的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

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解读】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名家小说,通过学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

本单元的写作注重明确文章的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认真审题,恰当立意,做到不跑题,不偏题,能够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2.课文插图3(二)文本解读1.主要内容本课共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审题立意,先说了审题和立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然后列出了审题和立意时需要注意的点。

审题: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的要求;还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审题立意.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审题立意.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写作审题立意01文题展示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文题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02思路点拨:文题一、二:两题紧密相承,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

要求学生在通读“猫头鹰与斑鸠”这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地审题,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并以此为主题,写成一篇作文。

通读材料,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由斑鸠说的“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等等。

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猫头鹰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由此可立意为“换个环境又何妨”“自己个性不可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业--写作 审题立意(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业--写作 审题立意(附答案)

写作审题立意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文题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一、二:两题紧密相承,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

要求学生在通读“猫头鹰与斑鸠”这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地审题,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并以此为主题,写成一篇作文。

通读材料,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由斑鸠说的“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等等。

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猫头鹰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由此可立意为“换个环境又何妨”“自己个性不可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该作文题对文体没有提出特定的要求,既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中心词是“误会”,常常指生活中的插曲引起的尴尬 和纠纷,加上修饰语“美丽的”,则转化为误会引出的一段美好的故事。 《真的不容易》,中心词是“不容易”,意思就是困难,艰难,充满矛盾挫折 坎坷等。前面加上了“真的”这两个字,加以修饰,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 出不容易的程度。 《悄悄地提醒》《黑板上的记忆》题目中修饰的词语,就是题目的中心词。
如何审题呢?
《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什么?
回忆
“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 情,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 这个限制条件。 仔细阅读题目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 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文体、人称、数量、时间 、空间、中心等。
如何立意?
《那一刻,我长大了》如何审题与立意? 审题:
关键词语:“那一刻” “ 长大了” 言外之意: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懂得自省,担起责任。那一
刻,一定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那一时刻,某件事给了 “我”很大的内心触动,甚至是 震撼,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应肩负的责任,由幼稚走向成熟。
其次,我们要确立文章的中心,选择一种含义立意。根据前面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列出多个跟题目有关 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比如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消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偏见;消除了人际交往 中的隔膜;克制了性格上的偏激。再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恰当的,我们最能驾驭的一个作为文章的中 心。
最后,在构思成文的时候,还需要关注提示对文体的要求,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性文章,并且要从多方面去罗 列材料,选择最合适的题材完成习作。
第三要做到深刻新颖。能深入到事物本质,对读者有启发,能有新的观念见解, 或开发新的认知角度。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2)

《审题立意》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一)审题1. 审清题目:以“翻过那座山”为例,明确题目要求,理解”翻过那座山“的含义。

2. 分析材料: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能是文章的主题或立意的提示。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材料可能会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如何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3. 注意限制:题目可能会对文章的内容、体裁、字数等方面做出限制。

例如,《翻过那座山》可能要求你写一篇记叙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二)立意1. 确定主题:根据审题,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可以是”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它“,或者”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提炼观点:根据主题,提炼出文章的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观点可以是”翻过那座山,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或者”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等。

3. 选择角度: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阐述观点。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他人的故事、历史事件等方面来选择角度。

(三)主题分析1. 主题内涵:深入分析主题的内涵,理解主题的含义和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主题的内涵可能包括”困难是成长的机会“”毅力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等。

2. 主题联系现实:将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等,来阐述主题的现实意义。

3. 主题延伸:对主题进行延伸,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在《翻过那座山》这个题目中,你可以探讨如何培养毅力和勇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等。

二、习作指导1.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注意关键词、主题、体裁等方面的提示,确保自己的写作符合题意。

2. 提炼中心思想: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应明确、独特且有深度,能够体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思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RJ)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写作 审题立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RJ)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写作 审题立意
确了作文的受限定和
不受限定的方面,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 解题意。
1.审准题目要求:立意选材要切题(写什么) (1)审准题目类型。要审清题目是命题作文还是 材料作文,是比喻类还是实际概念类,是偏于抽 象概括还是感性描述。(2)审准中心词,明确题目 内涵。(3)审清修饰限制语。如《生命的养分》, “生命”指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命,“养分”指能 促进人精神生命成长的某种精神产品,如书籍、
2.审明写作重心:行文要扣题(怎么写) 如《生命的养分》,首先确定所写的“养分”
是什么,然后要回答它为什么是生命的“养分”, 即它是怎样具体滋养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所 以写作应扣住“养分”对人精神生命成长的具体
作用来写,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立意的要求:
(1)正确——让读者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要 健康向上,体现出当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 貌。(2)明确——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
点明“我”一直怕“试”的原因。 多用短句,描写了“我”想象中的煎熬,很形
象。 一个“天”字,一个问句,表达了极度绝望的
心理。 此段语言精练,多用问句和感叹句。
【名师点评】 本文以记叙为主,深刻理解了“山”的含
义,以“我”一直怕‘试’”作为自己的 “山”立意,叙述了自己“翻过那座山”的
过程及感悟。
【作文题目】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佳作欣赏】
翻过那座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难以逾越的山。
——题记 面对高山,你会做什么?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丧失勇气,丧失追求,丧失信念?让自己一辈子
曾经的我,一直怕“试”。不管是考试、口试
还是面试,好像有“试”这个字的词,都与我有 仇似的。而我之所以怕,不是因为我能力不够, 而是我给自己背上了太多的压力:我怕失败,我 怕让父母失望,我怕让老师失望,我怕被当众嘲 笑……而我越是怕,这一切越是会发生,于是, 心中的这座山,挡在我面前十几年,直到那件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九下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九下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练习

写作《审题立意》同步练习一、认真审题,恰当立意的好处?二、审题时,要注意什么?三、立意要注意什么?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餐的美味包含幸福的滋味,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意味,阅读的情味蕴含心灵的回味……生活往往初品一种味道,再品却有了另一番感受和体验。

请以“味中之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审题立意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文题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文题一、二:两题紧密相承,合到一起便构成了一道材料作文题。

要求学生在通读“猫头鹰与斑鸠”这个作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地审题,审明材料中的立意倾向,并以此为主题,写成一篇作文。

通读材料,本则寓言的寓意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种是站在斑鸠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由斑鸠说的“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关键性的主题提示语可立意为“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等等。

另一种是站在猫头鹰的立场上看问题:猫头鹰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

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叫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不喜欢”就一定要其中的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一谓迁就吗?由此可立意为“换个环境又何妨”“自己个性不可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该作文题对文体没有提出特定的要求,既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文题三:首先明确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不能更换。

其次,仔细审题,审明“翻过那座山”到底包含了什么意思。

如果是现实中的山,翻过之后须有一种深刻的体会或感悟;如果把“翻过那座山”理解为“翻过心中的那座山”,则“那座山”就有了比喻或象征意味,可以指“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境、挫折、磨难”“心中的恐惧”“失败之后内心的压抑”等等,由此立意就可以定为“翻过那座山,走出心中的恐惧”“翻过那座山,走出失败之后内心的压抑”“翻过那座山,克服人生路上的困难”等等。

立意角度多了以后,可从中选择最佳的、最适合自己发挥的主题进行写作。

最后,该作文题对文体提出了特定要求,要求“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因此,此题只能写记叙文。

一、审题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的具体任务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议论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那么,应如何抓“题眼”呢?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

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

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

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

1.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指文章表达的思想符合实际。

一篇文章,要使读者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立意。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2.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事物作分析。

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意愿,也要有一个逻辑思维过程。

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立意一定要深刻,才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教育。

3.立意要新颖。

立意新颖,指文章的立意要新,不落俗套。

从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出发,不人云亦云,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在“正确”的基础之上展开新的思考,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

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纳入文章中,从而达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4.立意要集中。

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集中一个主题,这样中心思想才能突出,也便于做到深刻、具体,写起来也会顺手些。

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时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应当及时加以修正。

文题二:例文简析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曾孤身在黑夜中度过,世界却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个人而点亮暗夜。

此时,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要改变自己。

不要一出现问题就埋怨他人,指天怪地,在这之前,请想一想究竟是谁的问题,是谁的错,不要到头来发现是自己的错,却将他人错怪。

你总以为别人的衣服没洗干净,为何不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窗子没擦干净呢?很多时候,我们将责备的矛头指向了别人,却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礁石在大海中沉寂多年,不言不语;急速驶来的船,难道要直面礁石往上撞吗?学习中,不要总埋怨老天不公,让自己每次都考倒数第一,而是先看一看自己的作业做了没,看一看自己最近对学习付出了多少。

如果最近贪玩了,那么请改变自己,倒数第一的位置也会因你的改变而改变。

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

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房屋瞬间化为灰烬,美丽的舞者廖在地震中失去双腿,这对一个舞者来说,无疑就意味着舞蹈之路的终止,梦想的破灭。

为此,她痛苦过,绝望过。

然而,在苦难的命运面前,她最终改变了自己,调整好心态,学会了适合自己的轮椅舞,她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那个舞台,梦想这个帆将再次搭着她驶向成功的彼岸。

改变自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为他人带来欢乐或减轻烦忧。

猫头鹰的叫声惹人讨厌,如果不改变它的叫声,即使到了别处,也依然不会受欢迎。

你通过改变使自己更优秀,同时他人也会欣赏到一个更优秀的你。

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让自己更优秀,让他人更喜欢……改变吧,亲爱的自己! →开篇入题,语言富有意蕴。

→由生活经历谈起,却不纠缠于生活琐事。

运用问句,引人深思。

→简要地概括式引用廖凡的事例,证明“改变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的观点;最后一句“梦想这个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极具文采。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气势。

【名师点评】这篇议论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层次清晰,思路严谨。

它采取了入题(开篇点题)——证题(由己及人证明主题)——结题(结尾扣题,收束全篇)的结构形式,证明了“改变自己”这一观点。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这些论证方式的运用,避免了论证方式的单一化;并且这些论证本身,分析合理,逻辑严密,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题三:例文简析翻过那座山我的班级曾是我心中一座难以越过的高山。

我很讨厌我的班级,因为班级曾严重违反纪律被当着全校批评和那倒数第二、三的成绩让我在小学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我的班级几乎是纪律最差的班,甚至差到全校每个老师都知道我们班上的“丑事”。

在办公室门口那张贴着表扬班级的纸上,总是看不见我们班,而旁边违纪学生的名单中,我们班却稳居第一。

我是这个班的班长,每次和小学同学聚会时,我最害怕别人说我的班级,我认为那是一种羞辱。

一次,和几个小学同学聊天,他们问起了每个人在哪个班当什么职位,轮到我了,我支支吾吾地说出了我所在的班级,一个同学用刺耳的声音大声说:“他现在是全年级最差的××班的班长。

”顿时,一双双诧异中夹着嘲讽的眼神向我投射,我的自尊也被那一道道目光穿得支离破碎。

我低头沉默着,等他们不注意悄悄走开了。

回到学校,再次看见班上同学的大吵大闹,想到其他人的嘲讽目光,我趴在桌上,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班主任知道后,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他把手放在我肩上,说:“我们班成绩的确不好。

成绩固然重要,但不代表一切。

我们班也有许多优点,我们班氛围活跃,体育成绩名列前茅啊。

”半晌,他接着说:“要篮球比赛了,我们班肯定能打进四强!”我的心情平复了许多。

回到家里,看到QQ上班级同学的说说“我很幸福,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在一个很好的班主任带领下的好班中学习!”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心中的那座山不是班级的好坏,而是我对待班级的主观的心。

我开始慢慢融入班级中去。

篮球比赛时,班上同学的加油声远远大过了其他班,场上的“差生”也奋发图强,最终我们拿了全年级的第一名。

从那时开始,我再也不怕别人对我的班级的看法,每当他人问我在哪个班时,我会骄傲地告诉他:“我是那个篮球比赛第一名的××班的班长!”我知道,我已经翻越了我心中的那座大山!→开篇点明“那座山”是我的班级。

→简述“我”的班级是“我”难以越过的高山的原因。

→生动的人物描写,富有感染力。

→写“我”的心理发生转变。

→结尾点题。

【名师点评】作者记叙了自己心态的转变,从因班级“差”而抬不起头到发现自己班级的优秀之处,懂得了正确看待自己的班级,诠释了“翻过那座山”的主题。

文章立意新颖又写出了真情实感,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