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程篇(第二版)习题第14章答案
工程力学第14章答案

习题14-2图习题14-3图P F P F P F P F 0PF P -F 2F -2F 2F -2F 0000000P F P F PF P -F P-F P -F P F P F P F P F 0P F P -F 2F -2F 2F -2F 0000P F PF P F P-F P -F P -F 00习题11-2解图 第14章 压杆的平衡稳定性分析与压杆设计14-1 关于钢制细长压杆受力达到分叉载荷之后,还能不能继续承载,有如下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不能,因为载荷达到临界值时,屈曲位移将无限制地增加; (B )能,压杆一直到折断时为止都有承载能力; (C )能,只要横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不超过一定限度; (D )不能,因为超过分叉载荷后变形不再是弹性的。
正确答案是 C 。
14-2 图示a 、b 、c 、d 四桁架的几何尺寸、杆的横截面直径、材料、加力点及加力方向均相同。
关于四桁架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F Pmax 有如下四种结论,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d ()b ()c ()a (max P max P max P max P F F F F =<=; (B ))d ()b ()c ()a (max P max P max P max P F F F F ===; (C ))c ()b ()d ()a (max P max P max P max P F F F F =<=;(D ))d ()c ()()a (max P max P max P max P F F b F F =<=。
正确答案是 A 。
解:各杆内力如解图所示,由各受杆内力情况可知,应选答案(A )。
14-3 图示四压杆均为圆截面直杆,杆长相同,且均为轴向加载。
关于四者分叉载荷大小有四种解答,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其中弹簧的刚度较大)。
(A ))d ()c ()b ()a (Pcr Pcr Pcr Pcr F F F F <<<; (B ))d ()c ()b ()a (Pcr Pcr Pcr Pcr F F F F >>>; (C ))a ()d ()c ()b (Pcr Pcr Pcr Pcr F F F F >>>;(D ))d ()c ()a ()b (Pcr Pcr Pcr Pcr F F F F >>>。
工程力学课后详细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2-1解:由解析法,23cos 80RX F X P P Nθ==+=∑12sin 140RY F Y P P Nθ==+=∑故:161.2R F N==1(,)arccos 2944RYR RF F P F '∠==o v v2-2解:即求此力系的合力,沿OB 建立x 坐标,由解析法,有123cos45cos453RX F X P P P KN==++=∑o o13sin 45sin 450RY F Y P P ==-=∑o o故:3R F KN== 方向沿OB 。
2-3 解: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件,受力沿直杆轴线。
(a ) 由平衡方程有:0X =∑sin 300AC AB F F -=o0Y =∑cos300AC F W -=o0.577AB F W=(拉力)1.155AC F W=(压力)(b ) 由平衡方程有:0X =∑cos 700AC AB F F -=o 0Y =∑sin 700AB F W -=o1.064AB F W =(拉力)0.364AC F W=(压力)(c ) 由平衡方程有:0X =∑cos 60cos300AC AB F F -=o o0Y =∑sin 30sin 600AB AC F F W +-=o o0.5AB F W= (拉力)0.866AC F W=(压力)(d ) 由平衡方程有:0X =∑sin 30sin 300AB AC F F -=o o0Y =∑cos30cos300AB AC F F W +-=o o0.577AB F W= (拉力)0.577AC F W= (拉力)2-4 解:(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x =∑22cos 45042RA F P -=+o15.8RA F KN∴=由0Y =∑22sin 45042RA RB F F P +-=+o7.1RB F KN∴=(b)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x =∑cos 45cos 45010RA RB F F P --=o o0Y =∑sin 45sin 45010RA RB F F P -=o o联立上二式,得:22.410RA RB F KN F KN==2-5解:几何法:系统受力如图所示三力汇交于点D ,其封闭的力三角形如图示所以:5RA F KN= (压力)5RB F KN=(与X 轴正向夹150度)2-6解:受力如图所示:已知,1R F G = ,2AC F G =由x =∑cos 0AC r F F α-=12cos G G α∴=由0Y =∑ sin 0AC N F F W α+-=22221sin N F W G W G G α∴=-⋅=--2-7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由x =∑cos 45cos 450RA CB P F F --=o o0Y =∑sin 45sin 450CBRA F F '-=o o联立后,解得:0.707RA F P=0.707RB F P=由二力平衡定理0.707RB CB CBF F F P '===2-8解:杆AB ,AC 均为二力杆,取A 点平衡由x =∑cos 60cos300AC AB F F W ⋅--=o o0Y =∑sin 30sin 600AB AC F F W +-=o o联立上二式,解得:7.32AB F KN=-(受压)27.3AC F KN=(受压)2-9解:各处全为柔索约束,故反力全为拉力,以D ,B 点分别列平衡方程(1)取D 点,列平衡方程由x =∑sin cos 0DB T W αα-=DB T Wctg α∴==(2)取B 点列平衡方程:由0Y =∑sin cos 0BDT T αα'-=230BD T T ctg Wctg KN αα'∴===2-10解:取B 为研究对象:由0Y =∑sin 0BC F P α-=sin BC P F α∴=取C 为研究对象:由x =∑cos sin sin 0BCDC CE F F F ααα'--=由0Y =∑ sin cos cos 0BC DC CE F F F ααα--+=联立上二式,且有BCBC F F '= 解得:2cos 12sin cos CE P F ααα⎛⎫=+⎪⎝⎭取E 为研究对象:由0Y =∑ cos 0NH CEF F α'-=CECE F F '=Q 故有:22cos 1cos 2sin cos 2sin NH P PF ααααα⎛⎫=+= ⎪⎝⎭2-11解:取A 点平衡:x =∑sin 75sin 750AB AD F F -=o o0Y =∑cos 75cos 750AB AD F F P +-=o o联立后可得: 2cos 75AD AB PF F ==o取D 点平衡,取如图坐标系:x =∑cos5cos800ADND F F '-=o ocos5cos80NDADF F '=⋅oo由对称性及 ADAD F F '=cos5cos5222166.2cos80cos802cos 75N NDADPF F F KN '∴===⋅=o o o o o2-12解:整体受力交于O 点,列O 点平衡由x =∑cos cos300RA DC F F P α+-=o0Y =∑sin sin 300RA F P α-=o联立上二式得:2.92RA F KN=1.33DC F KN=(压力)列C 点平衡x =∑405DC AC F F -⋅=0Y =∑ 305BC AC F F +⋅=联立上二式得: 1.67AC F KN=(拉力)1.0BC F KN=-(压力)2-13解:(1)取DEH 部分,对H 点列平衡x =∑05RD REF F '= 0Y =∑05RD F Q =联立方程后解得: 5RD F Q =2REF Q '=(2)取ABCE 部分,对C 点列平衡x =∑cos 450RE RA F F -=o0Y =∑sin 450RB RA F F P --=o且RE REF F '=联立上面各式得: 22RAF Q =2RB F Q P=+(3)取BCE 部分。
工程力学2(材料力学)习题解答

《工程力学2习题解答》建筑1001班陈飞力学教研室编著1-2. 试求图示结构mm 和nn 两截面上的内力,并指出AB 和BC 两杆属何种基本变形。
解:(1)求约束反力:取杆AB 为研究对象∑∑∑=⨯-⨯==-+===0233 003 000BCABCAAN M N Y Y X X 解得:kN Y kN N A BC 1 2==(2)求m-m 截面内力:将杆AB 沿截面m-m 截开, 取左半部分kNm Y M kN Y Q A m-m A m m 11 1=⨯===-AB 杆发生弯曲变形。
(3)求n-n 截面内力:取杆BC 为研究对象,截开n-n 截面kN N N BC n n 2==-BC 杆发生拉伸变形1-3. 拉伸试件A 、B 两点的距离l 称为标距,在拉力作用下,用引伸仪量出两点距离的增量为Δl =5×10-2mm 。
若l 的原长为l =10cm ,试求A 、B 两点间的平均应变。
解:平均应变为42105100105Δ--⨯=⨯==l l m ε1-4. 图示三角形薄板因受外力而变形。
角点B 垂直向上的位移为0.03mm ,但AB和BC 仍保持为直线。
试求沿OB 的平均应变,并求AB 、BC 两边在B 点夹角的变化。
解:(1) 求OB 方向的平均线应变n4105.212003.0Δ120-⨯=====l l mmOA OB m ε (2)求AB 与BC 两边的角应变4105.2'22-⨯=-=OB AO arctg πγ2-1. 试求图示各杆1-1、2-2、3-3截面的轴力, 并作轴力图。
解: (a)(1)求约束反力kNR R X 500203040 0==-++-=∑(2)求截面1-1的轴力kNN NR X 500011==+-=∑(3)求截面2-2的轴力kNN NR X 10040 022==++-=∑(4)求截面3-3的轴力(a) (b)kNN NR X 2003040 033-==+++-=∑(5)画轴力图(b)(1)求截面1-1的轴力01=N(2)求截面2-2的轴力 PN4022==(3)求截面3-3的轴力PN P P NX 304 033==-+=∑(4)画轴力图2-2. 作用图示零件上的拉力P=38kN ,试问零件内最大拉应力发生于哪个横截面上?并求其值。
工程力学(第二版)习题册答案

一、填空题
1. 相 对 滑 动 相 对 滑 动 趋 势 接触面的切线 相反 2. 10N 20N 30N 30N 30N 3. 100N 竖直向上 平衡 4. 平稳无冲击 自锁
阻碍物体相对滑动
相对滑动趋势
二、选择题
1. A
三、简答题
1. ①问题中含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的摩擦面,因此,存在摩擦力; ②受力图中要画出摩擦力,摩擦力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与物体相对滑
7.
8.
9.
第二章 平面力系
第一节 共线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填空题
1. 在同一条直线上
2. FR Fi FR 0
二、计算题
设向右为正方向。 则 FR=120+40-80-200=-120N 方向:水平向左
第二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一、填空题
1. 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各力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力系 共线力系 力的作用点 2. -F 或 F 0 0 -F 或 F 3. 合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 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4. F4 F3 5. 自行封闭 6. 所有各力在 x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所有各力在 y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Fx 0 Fy 0
3. 后轮:摩擦力向前 前轮:摩擦力向后
4. 不下滑,处于自锁状态
四、计算题
FT 60 18 3N
五、应用题
1. (提示)从摩擦力与 F 对 B 点的力矩大小的比较进行考虑
第三章 空间力系 第一节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合成
一、填空题
1. 力的作用线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呈空间分布的力系 2. 一次投影法 二次投影法
二、选择题
1. A 2.B
它所限制物体
三、简答题
1.柔性体约束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2.被约束物体可以沿约束的水平方向自由滑动,也可以向离开约束的方向运动, 但不能向垂直指向约束的方向运动。 3.剪刀的两半部分可以绕销钉轴线相对转动,但不能在垂直销钉轴线的平面内沿 任意方向做相对移动。 4.木条不能沿圆柱销半径方向移动,但可以绕销轴做相对转动。 5.固定端约束既限制物体在约束处沿任何方向的移动,也限制物体在约束处的转 动。
习题册参考答案-《工程力学(少学时)(第二版)习题册》-A02-4048

工程力学(少学时)(第二版)习题册答案第一篇静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一、填空:1.机械,运动状态,形状2.牛顿,N3.大小,方向4.矢,带箭头的有向线段,大小,方向,作用点5.形状,大小,保持不变,不存在6.地球,静止,作匀速直线运动7. F或-F , F或-F ,0,08.水平向左,指向右下,垂直向上9.各分力,代数和10.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两个物体11.相等,相反,同一物体12.二力构件,其两作用点13.矢量14.大小,距离15.力,力臂,逆时针,M O( F ),矩心,N·m 16.相等,相反,平行,力偶臂,力偶作用面17.力的大小,力偶臂,力偶矩, M18.转向,作用面方位二、判断:1.√2.×3.√4.√5.√6.√7.×8.×9.× 10.× 11.× 12.× 13.× 14.√三、选择:1.A2.C3.C4.C5.B6.A7.C8.C9.C 10.C四、简答:1.答:相同点:公理一与公理二中的两个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公理一中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公理二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答:通过B点,由B点指向C点。
因为在主动力F1的作用下, C点的运动趋势方向向上,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知F3的方向是由B点指向C点。
3.答:刚体不会平衡。
因为刚体受两力偶( F1, F1 ')和( F2, F2 ')作用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
4.答:不对。
力偶矩是由力F '对O点产生的矩平衡的。
5.答:力偶的等效性有: (1)只要保持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其作用效应。
(2)只要保持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其作用效果不变。
图中d1< d2,若F1×d2= F2×d1,只要F2> F1,丝锥的转动效应会保持不变。
工程力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1-1五个力作用于一点O,如图示。
图中方格的边长为10mm 。
试求此力系的合力。
解题思路:(1)由式(1-13)求合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2)由式(1-14)求合力的大小;(3)由式(1-15)求合力的方向。
答案:F R =669.5N , ∠(F R,i )=34.901-2如图示平面上的三个力F1=100N,F2=50N,F3=50N,三力作用线均过A点,尺寸如图。
试求此力系的合力。
解题思路:(1)由式(1-13)求合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2)由式(1-14)求合力的大小;(3)由式(1-15)求合力的方向。
答案:F R =161.2N , ∠(F R,F i)=29.701-3试计算下列各图中的力F对点O之矩。
解题思路:各小题均由式(1-16)求力矩。
答案:略1-4如图所示的挡土墙重G 1=75 kN ,铅直土压力G 2=120 kN ,水平土压力F p =90 kN 。
试求三力对前趾A 点之矩的和,并判断挡土墙是否会倾倒。
解题思路:(1)由式(1-16)求三力对前趾A 点之矩的代数和; (2)若其值为负(顺时针转),则挡土墙不会翻倒。
答案:∑M A =-180kN.m ,不会倾倒。
1-5如图所示,边长为a 的正六面体上沿对角线AH 作用一力F 。
试求力F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力F 对三个坐标轴之矩以及对点O 之矩矢。
解题思路:(1)由式(1-13)、(1-14)、(1-15)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由式(1-25)求力对三个坐标轴之矩; (3)由式(1-26)求力对坐标原点之矩。
答案:M x =0,Fa M y 33=,Fa M 33z =-, k Fa j Fa M O 3333-=1-7试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 ,构件AB 的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重量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解题思路:(1)画出研究对象的轮廓形状; (2)画出已知的主动力;(3)在解除约束处按约束的性质画出约束力。
(完整版)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2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d)(e)(f)(g)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3 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4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5 (b)(c)(d)6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e)第一章静力学基础7 (f)(g)8 第二章 平面力系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PF F FF F F B A yA B x 30sin 30sin ,0030cos 30cos ,0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第二章 平面力系 9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030cos 30sin ,0030sin 30cos ,0P P F FP F F F BC yBC AB x解得: PF P 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工程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理论力学篇

第一篇理论力学篇模块一刚体任务一刚体的受力分析(P11)一、简答题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答: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二力平衡公理和作用与反作用公理都涉及二力等值、反向、共线,二者有什么区别?答: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3.为什么说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和力的可传性都只适用于刚体?答:因为非刚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例如,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拉力作用可以平衡,而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作用就不能平衡。
4.什么是二力构件?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有无关系。
答:工程上将只受到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没有关系,只与两力作用点有关,且必定沿两力作用点连线,等值,反向。
5.确定约束力方向的原则是什么?活动铰链支座约束有什么特点?答: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阻碍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活动铰链支座只能限制构件沿支承面垂直方向的移动。
因此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方向必垂直于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
6.说明下列式子与文字的意义和区别:(1)12=F F ,(2)12F F =, (3)力1F 等效于力2F 。
答:若12=F F ,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若12F F =,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断。
若力1F 等效于力2F ,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和作用效果均相同。
7.如图1-20所示,已知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F1与F2,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的条件,物体是否平衡?答:不平衡,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而图中AC 杆与CB 杆会运动,两杆夹角会在力的作用下变大。
二、分析计算题1.试画出图1-21各图中物体A 或构件AB 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均为光滑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习题答案
14-1 用截面法求图14-1(a )(b )(c )所示各杆指定截面的内力。
(a ) (b )
(c )
图14-1
解:(a )
1. 用截面1-1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
得 10N =
2. 用截面2-2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20N P -=
得 2N P =
3. 用截面3-3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30N P -=
得 3N P =
(b )
1. 用截面1-1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12202
N kN ⨯
-= 得 12N k N = 2. 用截面2-2将杆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220N kN -=
得 12N k N =
(c )
1. 用截面1-1将杆截开,取右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130N P P --+=
得 12N P =-
2. 用截面2-2将杆截开,取右段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衡方程 0X =∑,20P N -=
得 2N P =
14-2 试计算图14-2(a )所示钢水包吊杆的最大应力。
已知钢水包及其所盛钢水共重90kN ,吊杆的尺寸如图(b )所示。
(b ) (c )
图14-2
解:吊杆的轴力90N kN =。
吊杆的危险截面必在有圆孔之处,如图14-2(c )所示,它们的截面积分别为
22321(656520) 2.92510A mm m -=-⨯=⨯
2322(104
606018)5.1610A m m m -=⨯-⨯=⨯ 232
3[11860(6018)2]4.9210A m m m -=⨯-⨯⨯=⨯ 显然,最小截面积为321 2.92510A m -=⨯,最大应力产生在吊杆下端有钉空处
3
max 31190102215.382.92510P N MPa A A σ-⨯====⨯
14-3 一桅杆起重机如图14-3所示,起重杆AB 为一钢管,其外径20D mm =,内径18d mm =;钢绳CB 的横截面积为20.1cm 。
已知起重重量200P N =,试计算起重杆和钢绳的应力。
图14-3
解:1. 计算起重杆AB 和钢绳的内力
取点B 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如下所示。
由平衡方程
0X =∑,cos 45sin150BC AB T S -+=
0Y =∑,sin 45cos150BC AB T
S P -+-= 得杆AB 和钢绳的内力分别为
2828AB S N = 1035BC T N =
2. 计算起重杆AB 和钢绳的应力
222244282847.38()(0.020.018)
A B A B AB AB N S Mpa A D d σππ⨯====-- 61035103.50.110BC BC BC BC BC N T Mpa A A σ-=
===⨯
14-4 连杆端部与销轴相连,其构造如图14-4所示。
设作用于连杆的轴向力
128P kN =,螺栓螺纹处的内径 3.7d cm =,螺栓材料的许可应力[]60MPa σ=,试校核该螺栓的强度。
图14-4
解:根据力学平衡条件可得每一个螺栓内的轴力为
3
128106422
P N kN ⨯=== 螺栓的最大工作应力产生在其最小截面上
3max 22
min 44641059.520.037N N Mpa A d σππ⨯⨯====⨯ 螺栓的最大工作应力max []60MPa σσ<=,所以螺栓安全。
14-5 用绳索吊运一重20P kN =的重物,如图14-5所示。
设绳索的横截面积212.6A cm =,许可应力[]10MPa σ=,试问:
(1)当45α= 时,绳索强度是否够用?
(2)如改为60α= 时,再校核绳索的强度。
图14-5
解:取吊钩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如下所示。
因结构与外力均对称,所以两根绳索的内力也对称,由平衡条件
0Y =∑,2sin 0P N α-=
得 2sin P N α
= (1)计算当45α= 时绳索的工作应力
3
4514201011.222sin 45212.610sin 45
N P Mpa A A σ-⨯====⨯⨯⨯ (2)计算当60α= 时绳索的工作应力
3
602420109.1542sin 60212.610sin 60
N P Mpa A A σ-⨯====⨯⨯⨯ 所以,当60α= 时,绳索的工作应力为29.154[
]Mpa σσ=<,能安全工作。
当45α= 时,绳索的工作应力为111.22[]Mpa σσ=>,不安全。
14-6如图14-6所示结构的杆AB 为钢杆,其横截面面积216A cm =,许用应力
[]140MPa σ=;
杆BC 为木杆,横截面面积22300A cm =,许用应力[] 3.5c MPa σ=。
试求最大许可载荷P 。
图14-6
解:取铰B 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如下所示。
由平衡方程
0X =∑,12305
N N --= 0Y =∑,2405N P -=
可得杆AB 和BC 的轴力分别为
134
N P = 254
N P = 利用强度条件 1413[]4610
AB N P A σσ-==≤⨯⨯ 2425[]430010BC c N P A σσ-=
=≤⨯⨯ 得 446
14610[]461014010[]11233
P kN σ--⨯⨯⋅⨯⨯⨯⨯=== 446
2430010[]430010 3.510[]8455
c P kN σ--⨯⨯⋅⨯⨯⨯⨯=== 比较许用载荷1[]P 和2[]P ,取其中数值较小者,故最大许可载荷[]84P kN =。
14-7起重机如图14-7所示,钢丝绳AB 的横截面积为2500mm ,许可应力
[]40MPa σ=。
试根据钢丝绳的强度求起重机的许用起重量P 。
图14-7
解:解除图14-7所示起重机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作受力图,如下所示。
由平衡方程
0D M
=∑,510cos 0P N α-=
并注意到 10tan
33.6915
arc α== 可得到钢丝绳的轴力 50.610cos33.69
P N P == 应用强度条件 60.6[]50010
N P A σσ-==≤⨯ 得 666
[]5001040105001033.330.60.6
P kN σ--⨯⨯⨯⨯⨯≤== 所以起重机的许用起重量[]33.33P kN =。
14-8一不变形的刚性梁AB 搁于三个相同的弹簧上,在梁上D 处作用一力P ,如
图14-8所示。
设已知弹簧刚性系数S C l ⎛⎫= ⎪∆⎝⎭
,试求A 、B 、C 处三个弹簧各受力多少?
图14-8
解:这是一个静不定问题。
取刚性梁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如下所示。
(1)静力学平衡方程
0Y =∑,0A C B N
N N P ++-= ① 0C M =∑,220A B a N a N a P ⋅-⋅-⋅= ②
(2)变形几何条件
因A 、B 、C 三点固定在刚性梁上,所以三个弹簧被压缩变形后,A 、B 、C 三点应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有
24C A B A l l l l a a
∆-∆∆-∆= 或 20C A B l l l ∆-∆-∆= ③
(3)物理条件
A A N l C ∆=,
B B N l
C ∆=,C C N l C
∆= ④ (4)建立补充方程
将④式代入③,得补充方程
20C B A N N N --= ⑤
联立平衡方程①、②式和补充方程⑤式求解,可得A 、B 、C 处三个弹簧各受力为
12A P R =,712B P R =,3
C P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