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概述

合集下载

因特网概述

因特网概述

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时间轴
北京大学的 钱天白教授 向德国发出 第一封电子 邮件
张树新 创立第 一家互 联网服 务供应 商—— 瀛海威
工信部为中 网络游戏正 国移动、中 中国三大门 式被列入国 国电信和中 户网站搜狐、 家863计划, 国联通发放 新浪、网易 政府将投入 3G牌照 成功在美国 500万支持 纳斯达克挂 原创网游开 新浪微 腾讯开 牌上市 发 博内测 通微信
简单的方式去访问各种媒体。
1992年日内瓦核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蒂姆· 伯纳斯· 李开发出 一种编组和联接INTERNET(因特网)信息的方法,为随后很 快被称作万维网(简称www)的信息查询工具打下了基础。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宣 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单击链接时启动请求 接收到请求后,返回信息到客户机 关闭连接
沙漏计时器形状的 TCP/IP 协议族
应用层
HTTP

SMTP
DNS

RTP
传输层
TCP
UDP
网际层
IP
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 1
网络接口 2

网络接口 3
19871993 1994 1999 2000 2002 2003 2004 20092010 2011 2012 中国获 准加入 互联网 腾讯正式 推出第一 个即时通 信软件— “OICQ”, 后改名为 腾讯QQ 搜狐率 先宣布 盈利 淘 宝 网 成 立 阿里巴巴 投资成立 支付宝公 司,提供 基于中介 的安全交 易服务 团购网 站在中 国逐渐 兴起 优酷土 豆合并
Internet概念
Internet来源于英文:Interconnect networks, 网际 网、互联网或者因特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 络。

计算机网络11_概述

计算机网络11_概述

计算机⽹络11_概述1、什么是Internet解释Internet从服务⾓度,组成细节⾓度组成细节⾓度: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计算设备+通信链路+交换⽹络(分组交换)计算设备: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光纤,铜缆,⽆限电,卫星交换⽹络: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度:为⽹络应⽤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基础设施为⽹络应⽤提供应⽤编程接⼝(API)光有硬件,链路,路由器是不能正常运⾏⽹络,将数据传输和交换的。

还需要⽹络协议。

计算机⽹络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是为⽹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和约定。

协议规定了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的格式、意义、顺序以及针对收到消息或发⽣的事件所采取的“动作”(Action)协议的三要素:语法(Syntax)信号电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Semantics)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差错控制时序(Timing)事件顺序速度匹配协议是计算机⽹络的重要内容:协议规范了⽹络中所有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学习⽹络的重要内容之⼀⽹络创新的形式之⼀Internet协议标准RFC:Request for commentIETF: 互联⽹⼯程任务组================================================================2、计算机⽹络结构⽹络边缘:主机、⽹络应⽤’接⼊⽹络:物理介质‘⽹络核⼼:(核⼼⽹络);2.1主机(端系统):位于⽹络边缘运⾏⽹络应⽤程序:Web, Email客户/服务器应⽤模型:客户发送请求,接受服务器响应如Web应⽤,⽂件传输FTP应⽤对等(Peer-Peer)P2P模型:⽆专⽤服务器通信在对等实体之间直接进⾏2.2接⼊⽹络:家庭,住宅⽹络机构接⼊⽹络移动接⼊⽹络⽤户关⼼带宽:bps共享/独占?家庭/住宅: DSL数字⽤户线路 HFC电缆⽹络机构接⼊:以太⽹端系统通常直接连接以太交换机⽆线接⼊:通过基站,即接⼊点 ⽆线局域⽹LANs ⼴域⽆线接⼊2.3⽹络核⼼关键功能:路由+转发核⼼问题:如何将数据从源主机发到⽬的主机上。

因特网的几个概念

因特网的几个概念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因特网的发展经历了从ARPANET到现代互联网的演变,期间出现了许多关键的技术创 新和标准。
详细描述
因特网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这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资助的一个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ARPANET逐渐演变成现代的互联网, 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标准,如TCP/IP协议、万维网和电子邮件等。这些技术和
或窃取用户数据。
网络钓鱼
利用伪造的网站或电子 邮件诱骗用户泄露个人
信息。
拒绝服务攻击
黑客攻击
通过大量请求拥塞目标 系统,导致合法用户无
法访问。
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 窃取、篡改或破坏数据。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01
安装防病毒软件
定期更新病毒库,对系统进行全面 扫描。
安装防火墙
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传输。
朋友、家人和同事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保 持联系,分享照片、视频和新闻等。
订阅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各种服务,如新 闻、股票、天气预报等。
营销推广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广告、促销信息 等,进行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
04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概述
搜索引擎定义
搜索引擎是一种网络服务,通过特定的算法和程序,自动抓取互 联网上的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搜索结果。
05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01
02
03
数据保护
网络安全能够保护个人和 企业的敏感数据不被非法 获取和滥用。
基础设施安全
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免受恶 意攻击和破坏,确保网络 服务的正常运行。
维护社会稳定
网络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 定和公共安全也具有重要 意义。

因特网基础知识点总结

因特网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因特网概述因特网(Internet),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全球各级网络互相连接而成,已经成为全球通信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特网的核心是一些遍布全球的高速通信线路和连通这些线路的路由器与交换机。

因特网的特点是分布式、开放架构,以及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的ARPANET、TCP/IP协议的开发、商业化的因特网和现代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网络。

1. ARPANET是美国国防部所资助的大型科研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西岸诞生。

2. TCP/IP是因特网发展的标志性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国防部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在美国研发出来的。

3. 商业化的因特网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时ARPANET已正式关闭。

其后出现了域名系统(DNS),让设备能够使用更方便的域名而不是直接IP地址来建立连接,因特网标准化技术也频繁出现。

4. 随着开源软件运动的兴起,因特网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三、因特网的组成因特网是由一系列网络连接而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和访问部分。

1. 边缘部分是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包括用户端设备和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2. 核心部分是连接边缘部分的高速光纤线路和路由器。

3. 访问部分是用户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包括ADSL、光纤、4G/5G等方式。

四、因特网的协议因特网主要采用的是TCP/IP协议。

该协议包括了TCP、IP、UDP、ICMP等多种子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

1. IP协议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包传输。

2. TCP协议用于在传输层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UDP协议在传输层也提供了数据传输服务,但是不提供可靠性。

4. HTTP、FTP、SMTP、POP3等协议则是应用层的协议,主要用于实现网络应用程序。

因特网由于其开放性和分布式特点,面临着多种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信息泄露、非法监控、网络犯罪等。

第2章 Internet网络概述

第2章 Internet网络概述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简称金桥网,是由电子工 业部所属的吉通公司主持建设实施的计算机公用网,为国家宏 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
2.1.3 Internet的组成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 络和计算机互连而成的计算机互联网。它连接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无论是微型计 算机还是专业的网络服务器,局域网还是广域 网。不管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只要共同遵循 TCP/IP协议,即可接入Internet。概括来讲, 整 个 Internet 主 要 由 Internet 服 务 器 ( 资 源 子 网)、通信子网和Internet用户3个部分组成, 其结构示意如图所示。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Internet主要由九大骨干互联网络组成,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 互联网和中国金桥信息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es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是由国家计委投资、 国家教委主持建设。其目的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研究 基地,把全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和中学连接起来,推动校 园建设和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推动我国教育和科研 事业的发展。网络总控中心设在清华大学。
2.1.3 Internet的组成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指用来把Internet服务器连接在一 起,供服务器之间相互传输各种信息和数据的通信 设施。它由转接部件和通信线路两部分组成,转接 部件负责处理及传输信息和数据,而通信线路是信 息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多由光缆电缆、电力 线、通信卫星及无线电波等组成。

Internet的定义 Internet的形成和发展 Internet的组成 Internet的服务 Internet的特点

第2章Internet基础

第2章Internet基础
Internet基础知识_我国互联主干网 11
1.3 我国互联网主干网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 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它主要 面向教育和科研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 CERNET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 地区主结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CERNET全国网络中心设在
Internet基础知识_我国互联主干网 12
1.3 我国互联网主干网
(4)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CHINAGBN简称金桥网,是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是我国 最早建设并获国家承认的具有国际信道出口的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之 一。 中国金桥信息网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通 信和信息服务。目前已有数百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ISP接入金 桥网。金桥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大连、青岛、沈 阳、重庆、长春、天津、杭州、厦门、东莞、宁波、南京等大城市 建立骨干网节点,并在各城市建设一定规模的区域网,为用户提供 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气象、铁道、电力、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国家专利局、国家计委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以及 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5个城市的科研机构,共1000多家科
研院所、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CSTNET拥有科学数据库、中
国科普博览、科技成果、科技管理、农业资料和文献情报等科技信 息资源,并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各种科技信息服务。
8
1.2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
三、普及及快速发展阶段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 正式开通,全国范围内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始提供服务。

Internet基础精选课件

Internet基础精选课件

E类 240.0.0.0~247.255.255.255 暂时保留以备将来使用
第25页,共39页。
第四节 Internet地址和域名服务
一.Internet的地址管理
A类IP地址
网络个数 27 -2 =126个
每个网络包含的主机台数 224-2=16 777 214台
B类IP地址 C类IP地址
214=16 384个 221=2 097 152个
A类地址中每个网络可以包含
网络个数
224-2=16 777 214台主机。 A类IP地址 126个
每个网络包含的主机台数 224-2=16 777 214台
第20页,共39页。
第四节 Internet地址和域名服务
一.Internet的地址管理
B类地址
B类地址的第0位、第1位为1、0,网络地址的长度为14位,所以可以允许有 214=16 384个不同的B类网络。
➢ (1)主干网:主干网是Internet的最高层,它是Internet的基础和支柱网层。
➢ (2)中间层网:中间层网是由地区网络和商业用网络构成的。 ➢ (3)底层网:底层网处于Internet的最下层,主要是由各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的网络构成

第14页,共39页。
第三节 Internet 的组成
❖ (1)Internet接入服务
❖ (2)Internet系统集成服务
❖ (3)从事数据库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方面的服务
第16页,共39页。
第三节 Internet 的组成
四.ISP的主要技术应用
❖ (1)各种Internet接入技术
❖ (2)设备保障 ❖ (3)计费系统 ❖ (4)技术支持和咨询体系
C类地址的前3位分别为1、1、0,网络地址的长度为21位,所以可以允许有 221=2 097 152个不同的C类网络。

高一信息技术课件 因特网基础

高一信息技术课件 因特网基础

浏览网页
一、认识浏览器
访问Internet常用的浏览器有两种(均为免费 常用的浏览器有两种( 访问 常用的浏览器有两种 提供):一是Microsoft(微软 公司 ):一是 微软)公司 提供):一是 微软 公司WINDOWS 9X桌面配备的 桌面配备的Explorer(探索者),一是 ),一是 桌面配备的 (探索者), Netscape(网景)公司的 (网景)公司的Netscape(网景), 可 (网景) 以将它们看成是不同牌子的两种“智能电话” 以将它们看成是不同牌子的两种“智能电话”。 三是tencent(腾讯)浏览器。 三是 (腾讯)浏览器。
2. 中国 中国Internet 概况
CASNET 中国科技网
中科院系统的12 个分院和123个 研究所(95年)
原国家教委94年 12月组织清华、 北大等高校承建
CERNET 中国教育网
Internet
CHINANET 中国电信网
CHINAGBN 中国经济网 中国公用计算 机互联网,即 163、169
FTP(传输文件)----“轻轻松松获取无限资源” FTP(传输文件) 轻轻松松获取无限资源” 轻轻松松获取无限资源 FTP( Protocol)技术使用户能在两个联网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技术使用户能在两个联网 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它是因特网上传递文件最主要的 方法。使用匿名(Anonymous)FTP, 方法。使用匿名(Anonymous)FTP,用户可以免费获得因特 网上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FTP还提供目录查询 还提供目录查询、 网上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FTP还提供目录查询、文件操 作及其他会话控制功能。 作及其他会话控制功能。 FTP也是个人网页传送到免费网站及日常修改的最重要的手 FTP也是个人网页传送到免费网站及日常修改的最重要的手 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Internet概述什么是Internet?在英语中“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

简单而言,Internet是指一个由计算机构成的交互网络。

它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但这并不是对Internet的一种定义,而仅仅是对它的一种解释。

从网络通信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以TCP/IP网络协议连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

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

现在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网络的涵义,它是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Internet,但是这个定义应从通信协议、物理连接、资源共享、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等角度来综合加以考虑。

了解一个事物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先了解它的历史,在本章中,先简要回顾一下Internet 的发展历史,再介绍与Internet相关的管理结构,并对当前的Internet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一简单介绍。

1.1 Internet发展历史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

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该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

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1)支持资源共享。

(2)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3)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4)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5)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69年6月,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组成了4个结点的试验性网络,称为ARPAnet。

ARPAnet采用称之为接口报文处理器(IMP)的小型机作为网络的结点机,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每个IMP至少和其他两个IMP通过专线连接,主机则通过IMP接入ARPAnet。

IMP 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并向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和远程登录等服务。

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DARPA正式启动并实施了一研究项目,称为“The Internetting Project”。

该项目着眼于互联各种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并设计出一类通信协议以便于在网络计算机中透明地交互。

由该项目构建的网络可视为现在Internet的前身,其所研发的通信协议最终发展成为著名的TCP/IP协议族。

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这其中美国国防部的作用功不可没。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该年1月,ARPA 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

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族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族。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了6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族的计算机网络NSFnet。

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连,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

地区网的构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于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隶属于某一机构或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户的计算机互联而成。

连接各地区网上主通信结点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专线构成了NSFnet的主干网,这样,当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与某一地区相连以后,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级计算中心的设施,可以同网上任一用户通信外,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

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意识到仅靠政府资助,难以适应应用的发展需求,故鼓励商业部门介入。

MCI、IBM和MERIT公司联合组建ANS(高级网络和服务公司),建立覆盖全美的、T3(44.746M)的ANSNET,连接ARPANET和NSFNET。

随后,DARPA和NSF撤销对ARPAnet、NSFNET的资助,因特网开始商用。

商业机构的介入,出现大量的ISP 和ICP,丰富了Internet的服务和内容。

美国政府通过因特网发布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信息。

Internet的发展时间表如图1.1所示,图中给出了在Internet发展中涉及到的重大事件。

1.2 Internet管理机构Internet的发展和正常运转需要一些管理机构的管理,如IP地址的分配需要有IP地址资源的管理机构,各种标准的形成需要有专门的技术管理机构。

本节将介绍Internet各个管理机构的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20 60 30050090019,000图1.1 Internet发展时间表1.2.1 Internet管理机构Internet工作委员会(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IAB)成立于1980年,属于非营利机构,负责技术的方针和策略的拟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导引协调,例如有关TCP/IP的发展、决定哪些协议能成为TCP/IP的一员、在何时可以成为标准,以及因特网的演进、网络系统与通信技术的研发等工作。

在IAB之下,有研究小组及工作小组两个主要单位,并有一些小型指导群,共同进行设定标准及决定策略的工作。

IAB的组织架构可用图1.2来说明。

图1.2 IAB的组织架构图1.2.2 Internet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nternet 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是为承担域名系统管理、IP地址分配、协议参数配置以及主服务器系统管理等职能而设立的非营利机构。

现由IANA 和其他实体与美国政府约定进行管理。

ICANN理事会是ICANN的核心权力机构,共由19位理事组成:9位At-Large(每家3名)和一位总裁。

根据ICANN 的章3个不同方面对Internet 政策和构造进行协助、检查以及提Internet 政策的发展,并且在Internet 技术管理上鼓励多样董事会委派3位董事。

这3个支持组织是:(1)地址支持组织(ASO ),负责IP 地址系统的管理。

(2)域名支持组织(DNSO ),负责互联网上的域名系统(DNS )的管理。

(3)协议支持组织(PSO ),负责涉及Internet 协议的惟一参数的分配。

此协议是允许计算机在因特网上相互交换信息,管理通信的技术标准。

1.2.3 IP 地址管理机构全世界国际性的IP 地址管理机构有4个,即ARIN 、RIPE 、APNIC 和LACNIC ,它们负责IP 地址的地理区域,如图1.3所示。

其中美国Internet 号码注册中心ARIN(American Registry for Internet Numbers )提供的查询内容包括了全世界早期网络及现在的美国、加拿大、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IP 地址信息;欧洲IP 地址注册中心RIPE(Res éaux IP Europ éens )包括了欧洲、北非、西亚地区的IP 地址信息;亚太地区网络信息中心APNIC (Asia Pacific NetworkInformation Center )包括了东亚、南亚、大洋洲IP 地址注册信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互联网络信息中心LACNIC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包括了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诸岛IP 地址信息。

中国的IP 地址管理机构称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简称CNNIC ),它是成立于1997年6月的非营利管理与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CNNIC 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它的主要职责包括域名注册管理,IP 地址、AS 号分配与管理,目录数据库服务,互联网寻址技术研发,互联网调查与相关信息服务,国际交流与政策调研,承担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1.3 Internet 协议与标准Internet 的实质是实现异种网络的互联,它充分利用各种通信子网的数据传输能力,通过在依赖于通信子网的通信模块和应用程序之间插入新的协议软件来保证应用程序之间的互操作性。

因特网的协议族称为TCP/IP 协议族。

其中包含了为数众多的协议,如应用层的Telnet 、FTP 、HTTP 、SMTP 、DNS 等协议、传输层TCP 、UDP 协议,网络层的IP 、ARP 、图1.3 IP 地址管理机构覆盖范围图RARP、ICMP、IGMP等协议。

Internet的一个公认标准是RFC(Request For Comment),发展及成长的基石,所有关于TCP/IP文件数据都以RFC数字编号的方式,由美国网络信息中心(所收集。

例如RFC1000介绍了一些RFC的历史,以及各种RFC的分类。

若有人对于改进TCP/IP现有能力有新的想法时,可以写一个计划方案发表在Internet上,这个计划方案即是所谓的RFC。

RFC的作者都是自愿的,其创作得不到任何报偿。

每个RFC会被赋予一个号码,此号码为一递增的数字,绝不会被重新指定。

更新的RFC有更高的数字编号,并使得旧的RFC失效,因此若发现在不同的文件中讨论的是相同的主题,应以编号较高的RFC为依据。

另外,亦可能有自愿的评论者对RFC作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原作者可根据以校订原先的设计使之更加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