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固定句式优秀课件

文言文固定句式优秀课件
14
▪ ①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
▪ 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
▪ 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 ②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

(白么?
15
3. 如……何、奈……何、若……何 ▪ 译 为 “ 把 …… 怎 么 办
呢”“对……怎么样呢”, ▪ 如何、奈何、若何 ▪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
4.为‥‥‥所 为所 表被动 译为“被” 。 例:意为秦所灭。 恐为操所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
▪ 5.……之谓也 ▪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
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 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 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
9
▪ ①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 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16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
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例: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17
第三种:表反问语气
无乃......乎(恐怕、只怕...... ) 不亦......乎(不是......吗) 得无......乎(难道......吗) 孰与、孰若(跟......相......) 何......为(为什么......呢
②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20
▪ 2.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
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 可用“与(欤)”、“邪”、“耶” 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 会……吧”、“莫非是……吧”、 “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 毋……乎”、“得非……乎”等。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共24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共24张PPT)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 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
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 何若"等。
3、“不亦……乎?"

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8、有以……,
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
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庄 暴见孟子》)
9、所以
译为“用来……的”“……原因”“……的 方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非攻》)
固定句式
de
积累与翻译
1、"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 “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如 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 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如:
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其李将军之谓乎?
17、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

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

二、 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
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 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 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 相如列传》
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 马迁《鸿门宴》) •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 23、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 “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 “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 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译为“哪管……呢” 12、庸……乎,其庸…乎 ”难道-----吗”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 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
❖ 1、庸……乎 呢”
译为“哪里……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吾乎?
❖2、……,抑…… 译为“……,还 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伶官传序》
文言文固定句式
2
❖3、有所 译为“有……的(人、 物、事)”
❖例:荆轲有所待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 物、事)”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 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文言文固定句式
3
❖5、如何、奈何、若何
“怎么,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 虞姬虞姬奈若何?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
❖例:无乃不可乎
❖16、……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 是……啊”“大概说的就是…… 吧”
❖例:其李将军之谓也
文言文固定句式
9
❖17、孰与 与……孰 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谁)……”; 孰若 译 为“哪里比得上”
❖ 例:君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18、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
文言文固定句式
10
❖19、 “何……为” 译为“为什 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
❖20.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 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1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 山》)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2014.10.17

文言文固定句式 2014.10.17

4.何(以)…为 [为什么要…...呢]表反问的句
式.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5.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 海。——《劝学》
6.奚以…为 7…之谓也
[哪里用得着…呢] 表反问。 […说的就是…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 秋水》)
法 )”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2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 “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 秋 水》)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 己身上。
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 背叛他呢?
15. “其……乎(也、耶)”连用,
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大概(恐怕)……吧!”、“还是……
吧!”、“ 难道……吗?”
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27. 【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
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28. “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
文》)
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 的地方呢?
29.“此所谓……”,表判断,相当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记》) 翻译: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 点改变。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 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
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无乃后乎?
岂不是晚了点吗?
7、无以,无从
译为“还是……”或“或者……”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 快于心与?”“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
各诸侯国结怨,这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里才痛快么?”
20、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积累与翻译
1、"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 “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如 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
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3、“不亦……乎?"
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4、"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 何……为"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①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 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 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 吗?(兼表反问)”等
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
5.亦……哉 (可译为 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 ,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 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 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 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 此”。)
•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 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 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九、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得以:(可译为“能够”。)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 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固定句式
潘怡
•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 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 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 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 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 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 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 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 样)”。
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 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 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2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认为……”、“把……当作”、“凭借(依 靠)……作为”等。 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 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 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 8.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 怎么样”。
例: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列子o汤问》)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 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 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 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墨子o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 21. “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译文: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
• 15.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 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 (恐怕)……吧!”、“还是……吧!”、 “ 难道……吗?” 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 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 例: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 12. “何(奚)以……为”、“何(奚、曷)……”连 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 呢?”、“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 呢?” 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例: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 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 什么呢?"
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 易于》)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 间也分不出来。
• 4. “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 非字而画。(《促织》)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 5.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 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译文:你们…所”连用,表被动,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 例: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 例: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译文: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
• 19.“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为…… 的”,”……的原因(方法)”。
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 公二十六年》)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 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 7. “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 还是小呢?
13. “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 非)……吧”。 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 的地方吗?
• 14. “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 他呢?
• 10. “何也(何……也)”、“何哉(何…… 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 什么呢”、“什么……呢?”、“怎么…… 呢?” 例: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 记》)
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 呢?
• 11. “何以”,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会或 怎么能”“凭什么”。
例: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 6.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 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 “怎么”等。
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 如列传》) 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16.“孰若”,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 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 珍》)
• 17. “……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 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 样)……”、“……比……怎么样? 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 纳谏》) 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 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 相如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