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合集下载

单片机系统中的EMC技术应用

单片机系统中的EMC技术应用
2.3单 片机 系统 中硬 件 的 滤 波
对 于 单片机 系 统 中的滤波 来 说,它 主要 是设置在频域上 ,主要 的作用是能够切断噪声 的传播 。它 的研 究趋势是充分利用电熔 电感等 滤波器件 ,把没有 利用价值的部分的信号过滤 掉 ,保存 需要的信号。 比如,在处理 电源滤波 器 时,过滤掉一些高频和低频 的电磁 噪声,只 保存 50Hz的电源频率 ,从 而实现单 片机系统 的 良好运 行 。
【关键词】单 片机 系统 EMC技 术 电磁 干扰
在 EM C 电磁 兼 容 性 中 ,主 要 包 含 了 电磁 干扰和 电磁抗干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的同 时,单片机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单片机 自身虽然具有较强 的抗干扰能力 ,但是在 以单 片 机 为 关 键 部 分 所 形 成 的 控 制 系 统 中 ,在 应 用 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着一定的 电磁干扰 问题 。 为了避 免外界对单片机系统产生 电磁干扰 ,使 单片机系统在稳定可靠的环境下运行 ,一定要 充分发挥 EMC的作用 。本 文对单片机 系统 中 EMC技术 的应 用进行 了详细 的分析 ,希 望能 够 防 止 单 片 机 系 统 受 到 电 磁 干 扰 。
3.1 EMC技术在单片机 系统硬 件中的应用
3.1.1接 地 方 式 因 为 单 片 机 系 统 的 工 作 频 率 比 较 低 ,基 本
上 1MHz以下的干扰频率就能对其产生影 响, 因此 ,可 以使用一 点独立接地 的方式 ,但 是, 一 定 要 注 意 接 地 线 的 长 度 要 比波 长 的 短 。在 一 点 接 地 方 式 中 ,主 要 包 括 串联 一 点 接 地 和 并 联 一 点 接 地 ,串 联 一 点 接 地 是 为 了避 免 电磁 干 扰 ,而且每个支路 中间的地线应该减小 到最大 限度 ,使线径保持在足够粗 的状态 ,尤 其是电 平 比较低的 ,应该将其设置在 电源 的旁边 。与

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

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

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EMC)与干扰抑制技术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必须考虑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和抑制干扰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和干扰抑制技术,包括电磁干扰的来源、EMC设计要求、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以及正确的布线和接地技巧。

一、电磁干扰的来源电磁干扰可以由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引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干扰来源:1. 射频辐射:包括无线通信、雷达或其他射频电源等设备产生的电磁波。

2. 电源线干扰:来自交流电源线的噪声,如谐波和干扰信号。

3. 开关电源:开关电源高频噪声会通过电源线和地线传播到其他电子设备中。

4. 过电压和静电放电:电气设备的开关、电磁阀等在操作时可能产生过电压和静电放电。

5. 瞬态电压:包括闪电击中电力线、开关电源的瞬态电压等。

二、EMC设计要求为了满足EMC设计要求,单片机硬件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 辐射和传导:抑制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以确保设备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2. 抗干扰:增强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较小。

3. 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的布局: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交叉耦合和串扰,降低电磁干扰。

4. 接地: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5. 输入输出端口的保护:通过使用适当的保护电路来保护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防止它们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损坏。

三、干扰抑制技术1. 滤波器:采用适当的滤波器可以抑制进入单片机的高频噪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

2. 屏蔽:通过在关键部件周围添加屏蔽罩或屏蔽层,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波的干扰。

3. 地线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减少回路的回流电流,降低共模噪声,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EMC技术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EMC技术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EMC技术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王辰宸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
【年(卷),期】2014(0)6
【摘要】EMC电磁兼容性包括EMI(interference)和EMS(susceptibility),也就
是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

用于生产现场的单片用系统,易受各种电磁干扰的侵袭,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

这些干扰因素常会导致单片机系统运行失常,轻则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重则会导致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单片机系统的EMC问题已经成为电子工程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单片机系统的EMI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EMS技术方法。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王辰宸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300222;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 30038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FreescaleMC68HC908QY4单片机在电子秤中的应用 [J], 曹彦辉
2.单片机应用系统PCB电磁兼容性(EMC)设计 [J], 程明远;谢宋和
3.单片机系统中的EMC技术应用 [J], 丁犇;
4.EMC单片机技术在粮仓库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王莉
5.EMC单片机EM73P461A在工业中的应用 [J], 崔勤;李晔东;郑传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的内容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的内容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1. 单片机的定义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各种外设接口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控制和嵌入式系统应用。

2.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内部包含了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等关键组成部分。

当单片机接收到外部信号时,处理器核心通过执行程序指令对信号进行处理,并与存储器和外设进行数据交互。

单片机通过输入输出端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实现不同应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指令执行周期单片机按照指令执行周期来完成指令的执行。

一个指令周期包括取指、译码、执行和访存四个阶段。

在取指阶段,处理器核心从存储器中获取下一条指令。

在译码阶段,指令被解码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执行阶段,指令完成相应的计算或逻辑操作。

最后,在访存阶段,处理器核心将数据写回存储器或从存储器读取数据。

2.2 外设接口单片机通过外设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常见的外设接口包括串口、并口、模数转换器等。

通过配置相应的寄存器和引脚,单片机可以与各种外部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并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3. 单片机的应用技术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中,具备以下几个应用技术:3.1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单片机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嵌入式系统,我们可以将单片机与其他硬件设备相结合,实现各种功能和控制。

嵌入式系统具备体积小、功耗低、性能高等特点,在智能家居、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2 物联网单片机在物联网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物联网是通过将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互通和智能控制。

单片机作为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可以通过通讯接口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3.3 控制系统单片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使其成为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

单片机的EMC测试及EMC故障排除

单片机的EMC测试及EMC故障排除

单片机的EMC测试及EMC故障排除摘要:讲述EMC的定义,EMC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EMC新器件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故障排除技术。

只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或者供应,就必须进行EMC电磁兼容的检测工作。

关键词:EMC测试 EMC故障排除 EMC新器件应用单片机引言所谓EMC就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EMC测试包括两大方面内容:对其向外界发送的电磁骚扰强度进行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限制值要求;对其在规定电磁骚扰强度的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敏感度测试,以便确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抗扰度要求。

对于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的EMC测试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EMC是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缩写,它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两部分。

由于电器产品在使用时对其它电器有电磁干扰,或受到其它电器的电磁干扰,它不仅关系到产品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影响其它电器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安全危险。

电磁兼容最早是在1934年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的(当时针对音频广播)。

20世60年代,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全面展开对电磁兼容的研究,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展。

我国的电磁兼容问题在90年代初才被提出,到96年欧共体电磁兼容指令89/336/EEC执行,我国正式对部分行业提出相应EMC标准,电磁兼容迅速升温。

1999年12月1日,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开始强制执行各自的EMC 标准。

电磁兼容三要素电磁兼容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

简单讲就是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干扰与被干扰问题。

干扰一般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形式。

其是与信号频率直接相关的。

解决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应了解电磁兼容的三个要素。

即:(1)、电磁干扰源(2)、传输途径(3)、接收机(设备)1单片机系统EMC测试(1)测试环境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测量对测试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测量场地有室外开阔场地、屏蔽室或电波暗室等。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景分析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景分析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景分析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系统,其内部包含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计数器等重要模块。

在现代电子应用中,单片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中,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备受关注。

一、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中央处理器:单片机的核心部分是中央处理器(CPU),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执行。

CPU根据程序内部存储区的指令序列,依次读取并执行。

2. 存储器:单片机内部包含多种存储器,包括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储器)。

ROM存储程序代码和常量数据,而RAM主要用于存储变量数据和临时数据。

3. 输入/输出接口:单片机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如传感器信号;输出接口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信号,如控制执行器。

4. 定时/计数器:单片机中的定时/计数器可以用来生成精确的时间延时,或者计算外部事件的频率或脉冲宽度。

二、单片机的应用场景分析单片机由于其高度集成、体积小、功耗低、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中。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家电控制系统:单片机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领域,如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

它可以实现各种功能控制,如温度控制、定时开关等,提高了家电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体验。

2. 工业自动化:单片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单片机,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如自动测量、自动分拣、自动化装配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智能交通系统:单片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智能交通信号灯、自动收费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交通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安全的运行。

4. 医疗设备:单片机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心电图仪、血压监测仪、体温计等。

单片机可以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控制与数据处理,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单片机系统中的EMC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案

单片机系统中的EMC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案

单片机系统中的EMC电磁兼容性设计EMC电磁兼容性包括EMI(interference)和EMS(susceptibility),也就是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虽然单片机本身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用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在应用中,仍存在着电磁干扰的问题。

为防止外界对系统的EMI,并确保单片机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EMS措施。

1 EMI的产生原因分析在单片机系统的工作环境中,往往有许多强电设备,特别是电机启动和继电器的吸合将对单片机产生强烈的干扰,使用示波器的话可以看到电源电压波形上有明显的毛刺干扰。

此外受到条件限制有时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各部分之间要有较远的距离,数据和控制线使用较长的导线且没有良好的屏蔽措施,这会使得电磁干扰就更容易混入系统之中。

总之对单片机系统的EMI总是以辐射、电源回路等方式进入的,其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输入途径,它使得模拟信号出现失真,数字信号产生错误,系统如根据有问题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结果将必然是错误的。

第二是输出途径,干扰会和各输出信号叠加,造成输出信号混乱,不能将系统真实的处理结果进行表达。

第三是单片机内部总线干扰,干扰使得控制、地址、数据总线上的内部数字信号错乱,使MCU出错,程序跑飞,甚至当机。

2 EMS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针对单片机系统中干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EMS技术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硬件的屏蔽、隔离、滤波、接地以及软件编程等方面。

屏蔽主要适用于切断通过静电耦合、感应耦合或交变电磁场耦合形成的电磁噪声传播途径。

分别对应于此三种耦合可以采取静电屏蔽、磁场屏蔽与电磁屏蔽。

屏蔽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如金属、磁性、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的屏蔽效能,如多层、单层、孔隙等各种结构的屏蔽效能,各种形状的屏蔽体的屏蔽效能以及屏蔽体的设计以及屏蔽与接地的关系等。

隔离是用于切断传导形式的电磁噪声的传播途径。

隔离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采用直交流继电器、隔离变压器或光电隔离器件等进行隔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色) 互易定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色) 互易定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色)互易定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一、单片机原理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它包含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
入输出端口等基本部件,还有一些专门的外设电路。

与传统的计算机
相比,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单片机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两个阶段。

在指令周
期中,CPU会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对其进行解码和执行;在机器
周期中,CPU会根据指令的要求进行数据读写、运算等操作。

二、单片机应用
由于其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在各种电子设备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智能家居领域中的智能门锁、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等都需要使用
到单片机;汽车电子领域中的车载导航系统、车载音响系统等也都离
不开单片机。

除了以上应用外,单片机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例如,在
生产线上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和控制时,就可以使用到单片机来实现
自动化控制。

三、互易定理
互易定理是电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可以简化电路分析的过程。

互易定理指出:在一个线性电路中,将电压源和电阻器对调位置,所
得到的等效电路与原来的等效电路相同。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线性电路包含多个电压源和电阻器,我们可以将
其中两个元件对调位置,然后重新计算该等效电路的参数。

这样做可
以简化计算过程,并且不会影响到该等效电路的特性。

总之,互易定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在进行复杂电路分析时可以
大大减少计算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EM78系列单片机简介台湾义隆公司推出的八位EM78系列单片机已有多年,并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工业控制、仪器等方面,其优良的单片机结构和性能为用户所认同,但与AT89系列、PIC系列、Z86系列、GMS97系列等单片机比较而言,EM78系列单片机进入内地市场稍晚一些,所以一般人并不太了解。

本章将对EM78系列单片机的主要特点作一个概述,供大家参考(以EM78X56为例)。

第一章一、先进的单片机结构EM78系列单片机将众多功能集于一身,这其中包括ALU、ROM、RAM、I/O、堆栈、中断控制器、定时/计数器、看门狗、电压检测器、复位电路、振荡电路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小系统。

第二章二、优越的数据处理性能EM78系列单片机采用RISC结构设计、单周期、单字节及流水线指令、五级堆栈、RAM 数量从32~157个,最短指令周期100ns,程序页面为1K(多至4页),与其它一些单片机相比,EM78系列单片机具有更高、更快的运行处理速度。

第三章三、强大的单片机新功能这包括:①①三个中断源:定时器中断、I/O唤醒中断、外部信号输入中断②②R-OPTION功能:如果用户程序有几个版本,希望能放在同一ROM内,则通过R-OPTION功能便可实现此想法,R-OPTION功能设置是在相关I/O上上拉或下拉电阻,通过判断相关I/O的状态来选择执行内部何种版本程序。

③③内置电压检测器:当电源电压掉在一额定值以下时单片机始终处于复位状态,以此提高系统的复位性能。

④④低功耗设计:正常工作电流2mA、休眠状态电流1μA⑤⑤多功能I/O口:可程序设置为I/O上拉、下拉、开路等方式⑥⑥I/O唤醒功能:通过I/O变化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单片机⑦⑦内置看门狗定时器:提高单片机抗干扰能力第四章四、灵活的功能选择设计通过软件分别设置:①①指令周期的时钟周期数(2/4)②②特殊指令的指令周期数(1/2)③③振荡方式(内部RC、外部RC 、XTAL低频、XTAL高频等)④④R-OPTION功能开/关⑤⑤WDT开/关第五章五、通俗易懂的指令系统EM78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采用与大家熟知的MCS-51指令风格设计,共计58条指令,大家通过较短的时间便能掌握运用。

(本书第4章)第六章六、完备的开发手段EM78系列单片机开发工具包括:软件仿真器、硬件定时仿真器(DOS/WIN版)、可脱离微机使用的写入器(写入时间为1片/秒)、编译器(汇编和C语言)(本书第六章)第七章七、快速的代码转换针对用户已采用其它厂家的单片机如PIC16C5X,我们可提供转换程序,通过快速的代码转换,缩短开发周期,马上可以投片生产。

(见本书第七章)第八章八、系列化的单片机设计EM78系列单片机有二十种之多,用户可根据应用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EM78单片机,方便产品的升级换代。

以下两表为EM78系列单片机选型一览表。

EMC8位单片机EM78系列一览表第二章EM78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EM78系列单片机是采用低功耗、高速CMOS工艺制造的8位单片机,本章将以EM78X56(包括EM78156、EM78256、EM78456)为例来讲述EM78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存贮器、中断、I/O、看门狗、振荡器和电压检测器等特点。

主要功能特点·采用8位数据总线和13位指令总线独立分离的Harvard结构设计。

·采用RISC指令集,共有57条单字节指令,其中99%为单周期指令(对程序计数器PC指针进行写操作除外)。

·1K ~4KX13的程序存贮器(有OTP 和掩膜二个版本)。

·48个通用数据寄存器可直接寻址使用。

·14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具有一个结构选择寄存器用于设置振荡器的工作方式等。

·具有五级堆栈令程序嵌套更自由。

·两个双向三态I/O 口,12个I/O 线,可分别设置为上拉、下拉或集电极开路等。

·具有三个硬件中断和一个软件中断。

·两种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模式 2mA/5V休眠模式 1μA/5V(可由I/O 唤醒)·具有R-OPTION 功能,即用电阻的上拉、下拉来选择内部程序的执行。

·一个带8位预置器的8位定时/计数器,一个看门狗定时器(WDT )。

·采用先进的加密方法保证用户代码不被读出。

·工作电压:2.5~5.5V 工作频率DC ~36MHZ 、工作温度0℃~70℃。

EM78X56型号分类、命名方法及管脚功能说明 型号分类(表2.1):命名方法:EM 78 P 156 A P封装形式P-DIP M-SOIC S-SSOP内置电压检测功能 A-有 B-无类型名 P :OTP ; 没有“P ”为MASK 版本 单片机系列号 EMC 公司字头EM78X56管脚功能描述图2.1 EM78156管脚图(EM78256和EM78456管脚同上)EM78内部结构框图EM78X56在片内集成了一个8位算术运算单元ALU和工作寄存器ACC、1K~4KROM、56个RAM、12个I/O口,8位预置器(Prescaler)及8位计数器(TCC)、振荡器、看门狗、五级堆栈、中断控制器、指令寄存器、译码器和其它一些寄存器等。

内部框图如图2.2所示:EM78系列单片机采用8位数据/控制总线和13位指令总线独立分离的Harvard结构,流水线指令,即当一条指令在执行中,下一条指令已被从ROM取出放在指令寄存器等待执行,如此EM78系列几乎全部为单周期指令,执行速度更快。

EM78系列数据存贮器均可视为寄存器来寻址编程,分工作寄存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二大类,2.5节将详细讲述寄存器的使用方法。

图2.2 EM78X56内部功能框图程序存储器和堆栈 程序存储器EM78X56内部程序存储器和堆栈示意图如下:PC 指针(、EM78256、EM78456分别是10位、11位、12位,即寻地空间分别为1K 、2K 和4K ,一个程序页面为1K 。

页面选择通过设定状态寄存器R3的Bit6(PS1). Bit5 (PS0)来完成,内容下表(表2.3)所示:RETL RETIEM78156 EM78256 EM78456 EM78456MOV R2,A A9=A8=0 ADD R2,A A9=A8 =0·对EM78156μPS1、PS0位为通用读/写位·对EM78256μPS1为通用读/写位EM78X56可在同一页面内直接跳转(JMP)和调用子程序(CALL),即JMP时装入目标地址至PC的低10位,CALL时装入目标地址至PC的低10位,且PC+1压栈,调用同1K页面内的任何程序。

在EM78256/EM78456中,当需要跳转或调用不同页面的子程序时,则须在调用前将修改R3的PS0/PS1、PS0,执行JMP或CALL后将状态寄存器R3的PS0/PS1、PS0载入PC 的A10/A11、A10。

有一情况需特别注意:对PC(R2)进行直接操作指令如“MOV R2、A”、“ADD R2、A”、“BC R2,0”都将导致PC之第9及第10位(A9、A8)被清零,因此此类情况产生的任何跳转都限定在同一页面的前256个地址(查表指令的使用均在此限制内)堆栈EM78X56有五级堆栈,遵循后入先出的原则实现程序多至五级嵌套调用.通常堆栈使用如下:当CALL和中断响应时PC+1压栈;当子程序或中断返回,执行RET、RETL(带参数返回)、RETI(中断返回),将栈顶值(栈1)弹回程序计数器PC、同时将堆栈2的值拷贝到堆栈1,堆栈3的值拷贝到堆栈2,以此类推。

要注意的是RET、RETL、RETI指令并没有改变R3中的PS0~PS1位便返回到原来调用程序的页面,所以当从一次跨页的子程序调用返回时,一定要用指令恢复R3中原先的PS0、PS1值。

数据存储器RAM结构EM78X56的数据存储器分工作寄存器、特殊功能寄存器和一般通用寄存器三大类,如图2.4所示:工作寄存器1.R0间接寻址寄存器RO并非一个实际工作的寄存器,只作为间接寻址用。

任何对RO进行操作的指令,实际上是存取由RAM选择寄存器R4所指定的RAM内容。

2.R1(TCC)此寄存器为8位定时/计数器,可由程序进行读/写操作。

它用于对外加在TCC脚上的脉冲进行计数,或对内部时钟计数。

3.R2(程序计数器PC)和堆栈·在复位情况下,R2被清零,地址指向OOOH·对R2进行写操作的指令一定需要二个指令周期,其它有关R2和堆栈的内容§2.4中所述.000102030405060B 0C 0D 0E 0F1011 . .. 3F图2.4 RAM结构图4.R3状态寄存器(STATUS)如下表所示,R3包括ALU运算标志、页面标志、复位状态等Bit0(C) :进位标志Bit1(DC):辅助进位标志Bit2(Z) :零标志,当一算术或逻辑运算结果为“0”时,则置该位为“1”Bit3(P) :掉电模式位。

当系统上电时或执行“WDTC”指令后,置该位为“1”;当执行“SLEP”指令后,该位被置“0”。

Bit4(T) :超时位,当系统上电或执行“SLEP”和“WDTC”指令时,置位为“1”;当WDT溢出时置位为“0”Bit5(PSO)页面选择低位Bit6(PS1)页面选择高位通过P、T位来判断复位产生的原因如表2.4所示:影响GP:一般用途的读/写位5.R4 RAM选择寄存器(RSR)在间接寻址模式里,Bit0-5用来选择寄存器(地址:00-06、OF-3F)例如 MOV A,@0x10MOV R4,AMOV A, @0x11MOV R0, A ; R10=11H其结果是将16进制的“11”值送入由R4指的“10”单元中。

·Bit6~7未使用·未作间接寻址时,R4可作6位宽度的可读/写通用寄存器.6. R5~R6(口5~口6):分别为口5、口6的输入/输出寄存器,EM78将I/O映射为寄存器来操作,R6为8位,R5仅有低4位有效。

7.RF中断状态寄存器·“1Bit0 (TCIF):TCC 计数器1溢出中断标志位;当TCC计数器1溢出时置“1”,可由软件清零。

Bit1 (ICIF):口6输入变化中断标志位,当口6输入变化时置“1”,可由软件清零。

Bit2 (EXIF):外部中断标志位。

当INT脚有下降沿触发时置“1”,可用软件清零。

Bit3~7:未使用·RF可用软件清零,但不能被置“1”·IOCF为中断屏蔽寄存器,通过指令读取RF值,此时结果值为RF和IOCF 相与的结果8.R10~R3F·R10~R3F为48X8位一般通用寄存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