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概况

【文献综述】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概况
【文献综述】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概况

文献综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概况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亦在迅速发展,建筑给排水已由原来简单的房屋卫生设备设计演变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它是建筑其朝着节能、环保、宜居方向健康发展的关键。

正文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给排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年《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反思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1】。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成为给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此阶段,专业队伍已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2】。

一.关于我国建筑给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增压设施

在我国城市供水中,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不足,城市水厂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不少城市不但高层建筑需升压供水,一般多层建筑也不能满足上层水压的要求,使我国两次加压设备广泛使用,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3】。我国常

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4】。 

1.2 储水装置

设于屋顶的调节贮水水箱是常用的储水装置,但由于其存在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现在水箱从材料和加工上已有很大改进,向多元化发展【5】。新颖水箱从材质上说有镀锌、搪瓷、复合钢板、涂塑、玻璃钢和不锈钢的水箱,其和水接触的内表面不易锈蚀,对水质无污染,出减轻结构重量,解决施工不便等问题【6】。材质改变了,水箱的成型方式和形状也随之改变,组合式水箱、装配式水箱可以提高水箱质量,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并缩短现场施工安装时间,也减少了水箱内底的死水区范围;球形水箱和槽形水箱是外形变化,用呼吸阀替代浮球阀,解决了因浮球阀关闭不严造成的漏水问题,同时也使水箱从重力供水变为压力—重力供水的新工况。钢筋混凝土贮水池也是常用的储水装置,其底部及内壁应铺设白瓷砖

1.3 分质供水

在营造现代化生活的住宅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社区中,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饮用水水质,我国最初是以小型家用净水器的方式来处理饮用水,其主要方式是用活性炭吸附过滤,但是它在使用时滤料更换不易控制。近年来,出现了“优质饮用水”这一概念【7】。它是指能达到直接生饮水水质标准的水,其中有超纯水、纯水、蒸馏水、矿泉水和深度处理水等。优质饮用水的水源是来自城市自来水或地下矿泉水,其处理工艺有离子交换、超滤、膜滤、蒸馏、消毒杀菌等【8】。供水方式有桶装供应和管道分支供应。桶装供应是设置集中的优质水供应站,用桶装送至居民家中或自取,这种方式目前占大多数;管道分质供应系统在上海住宅小区已有建成,工艺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预涂膜精滤、微电解和紫外线杀菌等技术,可以去除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质,特别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同时又保留了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9】。优质饮用水经净化处理后送至每户厨房,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管道末端循环,以保证水质要求。

1.4 节水技术

我国水资源缺乏,再加上水污染,使得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建筑给排水中,节水重点在于推广节水配件和建筑中水道【10】。节水配件有液压式冲洗水箱配件、二挡冲洗大便器配件、屋顶水箱的配重逆开止回阀、水力控制的多功能阀以及给水的卫生器具配件,可具有限流、温度自动调节、高温限制等功能。改进配件还着重于节省用水量和防止漏水【11】。建筑中水道应用已是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沐浴排水、盥洗排水等均可作为冲厕用水的水源,中水还可用于消防、洗车、清扫、绿化用水,这样即可节约用水,又可缓解水资源不足。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废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12】。医院污水不易用作中水水源。在建筑中水设计中,将污废水分流,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回用。我国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清华浴池等几十项中水工程。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一系列中水工程。这些城市中有些已明确要求废水回用,以节约用心,保护环境。

二. 关于我国建筑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卫生洁具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洁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器具更注重舒适、可靠、安静、节能。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卫生洁具有:水力按摩浴盆,用喷嘴产生大量回旋式气泡和冲击水流,可达到康健和休闲的效果;连体式低位冲洗水箱漩涡式大便器,冲洗时噪声低,冲洗效果好,可节省冲洗水量;高标准的全自动坐式大便器可实现正常使用、冲洗污物、清洗人体和吹干等全部过程自动化;休闲卫生器具,包括桑纳浴设备、蒸汽浴设备、热能震荡按摩设备和身体机能调理运动器等。国外很多知名厂家也进入了我国生产各类新产品【13】。

2.2 排水通气技术

主要目的是提供排水中气体的散逸,达到透气的作用; 防止排水系统中出现水封的负压虹吸及正压喷溅现象,确保空气的循环;保持排水迅速通畅、安静。在我国已建立了可适应不同建筑标准、不同要求的五级标准,即伸顶通气管、不伸顶通气管、专业通气立管、环行通气管和器具通气管等。在通气系统基础上开发的是通气阀和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通气阀是一种减少伸顶通气,替代专用通气管系具有通气功能的阀件,采用优质塑料和橡胶制作。单路进气阀可安

装在室内立管顶部或横支管上,即可补气又可防止管道内部气体进入室内; 双路通气阀可安装在室外立管顶部代替通气帽,使用时以单路进气阀为主。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已出台了设计规程,其立管的通水能力增大1/3,减少了立管的数量。但该产品现局限于铸铁制品。

三. 关于建筑灭火技术

3.1 消火栓给水系统

建筑灭火设计已成为建筑给水排水的重要部分。在消火栓给水系统中更注重扑救初期火灾,系统中常采用稳压泵保持系统的常高压。增设小口径自救式水枪,提供给非消防专业人员使用,以便自救。在分区中可采用减压阀、多出口水泵、稳压阀,以保证消火栓的水压和出水量【14】。为保证灭火设置能及时投入运行,加强了工作泵和备用泵的自动切换装置。

3.2 自动喷水灭火技术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以消火栓给水系统为主逐步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过渡的原则。高层、超高层以及大规模工业建筑发展,加强了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的应用【15】。自动喷水喷头除了设置在容易起火部位、疏散通道和人员密集场所外,还扩大设置在火灾蔓延通道,不易发现火灾、不易扑救火灾部位和需淋水降温保护等场所,使火灾扑救更及时、更迅速。这也是我国消防给水系统设置标准和发达国家逐步接轨的重大举措。在高层建筑中对玻璃幕墙,中庭回廊,自动扶梯开口部位和普通防火卷帘处,采取了喷头加密的方式来替代水幕。在高架仓库内引进了国外的大水滴喷头、ESFR喷头,把喷水灭火从“控火”引入以“灭火”为目的。并且在建筑高度超100m的高层建筑,其消防也有了相应的措施,如设置避难层、避难区和屋顶设直升飞机停机坪等,与此相配套的也有相应的消防给水设施。

总结

由此可见,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中极其重要,而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还并不完善,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要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大力开发新型节能材料,加大相关宣传和政策的制定,使建筑给排水行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锦锡.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分析[J].科技资讯,2005,(22)

[2]张键.建筑给排水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郭涛.浅析给排水工程中供水管材的选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4]高延耀.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久思.水处理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韩谷.城市排水系统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6,(04)

[7]佟朝阳.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框架及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

[8]Journal of water supply.Department of sanitary Engnieering,Faculty of Clivil Engnieering,Slova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adlinskeho No.11,813 68 Bratislava,Slovak Republic

[9]张晓明.给排水工程细部设计的改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2)

[10]洪洵.小区住宅室内给排水设计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6,(03)

[11]Plumbing Engineer,A Primer on the International Pluming ,Machanical and Fuel Gas Codes

[12]姜湘山.建筑小区中水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13]马红芳.住宅小区给排水工程的监理[J].安徽建筑,2002,(05)

[14]姜文源.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建筑和小区给排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5]罗固源.水污染物化控制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建筑给排水设计 文献综述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主题 (4) 一、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4) 1.生活给水系统 (4) 2.生产给水系统 (4) 3.消防给水系统 (4) 二、给水方式 (4) 1.直接给水 (4) 2.设水箱给水 (4) 3.设水泵给水 (4) 4.设水箱和水泵给水 (5) 5.气压给水 (5) 6.分区给水 (5) 7.分质给水 (5) 二、建筑内部排水 (6) 三、建筑消防给水 (6) 1.消防给水系统给水方式的类型 (6) 1.1不分区给水方式 (6) 1.2低区利用外网压力的分区给水方式 (6) 1.3分区串联给水方式 (6) 四、城市的污水再利用 (7) 1、污水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 (7) 2、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进程的任务和措施 (8) 五、管位与管材用功能设计 (8) 六、应用节水技术 (9) 1.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9) 1.1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9) 1.2.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9) 1.3 .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9) 1.4 .推广使用中水回用设备 (10) 七.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10) 1.目前热水系统中存在的水浪费原因或问题 (10) 2.其解决方法与措施 (10) 八.供水方式方面的节水技术 (10) 1 控制超压出流 (10) 1.1 超压出流存在的问题 (10) 1.2 合理配水点水压 (11) 1.3 采取减压措施 (11) 2.真空节水技术 (11) 3.加强水表管理 (11) 3.1 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 (11)

3.2 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 (11) 3.3 限制使用年限 (12) 3.4 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 (12) 4.消防贮水池的节水技术 (12) 5.中水管道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12) 5.1 开发第二水资源 (12) 5.2 雨水利用 (13) 第三章、结束语 (13) 第四章、参考文献 (13)

现代建筑节水方向【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现代建筑节水方向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人类工作及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是在一定条件下循环再生的,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支持系统。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开始感到可用水资源的匮乏。1997年联合国水会议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当今,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了节水的重要性。地球表面虽然有70%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还不到3%,且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虽然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近年来,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上游水土保持能力下降,由于绿地蒸发量减少,使降水量逐年减少,长江水变黄,黄河水断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城市用水量成倍上升。由于城市下水道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健全,加上粗放型中小型工业低效率生产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因而,给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目前约有300个城市缺水,部分城市采用定时供水的措施以解决水短缺的问题。不断增长的用水量与短缺而又不断被污染的水资源问题,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节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建筑中采用节水技术是节水的重要方面。 1.我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但“总量不少, 人均太少”,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居世界第109 位, 是联合国公认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 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 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 立方米。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 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 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2.生活给水系统节能问题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明确规定[1]:居住小区的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

给排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 1986 年以来,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迅速发展, 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内, 在专业队伍上已具有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在技术上, 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 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在组织上, 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水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 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在1996 年召开了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工程师大会, 举行中日学术交流会, 并参加了国际给水排水会议(W PC) 等加强了技术联系。此外, 这个阶段内我国建筑给排水产品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是与科研工作、工程实践(设计、安装)、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有关。近年来, 高层建筑给排水日趋增加, 例如上海在浦东将建成的金茂大厦( 88 层, 420m ) 和上海国际环球 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e Center 96 层, 465m ) , 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基础工作还做得较少, 但在工作实践中特别是设计方面已处于一定的水平。在产品开发上, 也不断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为了使传统的给排水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有机结合, 我国正积极发展水工业,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在21世纪的新发展。其中也要求建筑给排水向舒适、卫生、安全可靠发展。 1给水 1. 1供水方式 在居住小区给水的供水方式中, 逐步向多种形式发展。传统的屋顶水箱供水具有系统可靠、简单, 降低用水高峰值以缓解用水的供需矛盾, 能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 投资省、维修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水质易被污染、水压不足、抗冻性差、影响建筑外观、增加结构荷载等问题。上海市规定, 新建住宅区规模在400户以上多层住宅, 不宜采用水箱供水方式, 可采用水池——水泵等给水方式。 在高层建筑给水方式中, 一般有分区串联供水方式和分区并联供水方式。 1. 2增压设施 在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 管网最不利处的水压要求≮0. 1M Pa, 并且城市水厂的供水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用水需求的发展速度, 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 故对于大多数建筑的供水来说都需要局部加压和水量的贮存、调节。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1. 3减压方式 在高层建筑中主要运用减压阀、水箱、水泵三种方式来进行给水的竖向分区。现在采用最多的是减压阀,它克服了占地多、噪音大、二次污染、造价高的缺点。在生活给水系统中, 通常采用弹簧减压阀。生活给水系统要求卫生洁具的最大静水压力≯0. 6M Pa, 住宅、旅馆、医院等分区压力控制在0. 3- 0. 35M Pa, 办公楼等仅白天活动的建筑分区压力控制在0. 35- 0. 45M Pa。在消防给水系统中, 我国目前多采用比例式减压阀来分区。消火栓给水系统控制最

给排水设计(文献综述)

****酒店给排水设计 *** (****学院 *******系,** ** ******) 摘要:一般来讲,任何建筑都必须进行给排水设计,这关乎着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但因其使用人数多,给排水结构复杂等原因而难以让设计者掌握。 [关键词]:安全性、舒适性 引言 随着城市建筑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设施越来越多样化。从过去一栋楼一只水龙头发展到现在一户两卫。卫生器具也从过去的一只大便器、一个洗菜池的传统设置发展到大便器、洗面器、淋浴器、净身气、洗涤池、洗衣机等现代设置,导致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建筑内部用水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在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用水点的增多带来的节水问题。 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 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2.1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众所周知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同时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及用水的量。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给排水文献综述

给排水文献综述 ——南京某25层综合楼建筑给排水设计 1.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且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 南京地区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南京市本地区的水资源量不够丰富,年均地表水资源量1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7亿立方米,按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26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3%,且地表水资源量的年内和年际分布很不均匀。但是,南京市过境水资源量丰富,年均过境水资源量达9114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量的432倍。 由于降水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加上地形的特点,南京市是个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地区。近年来,水环境恶化的情况也较为严重,全市地表水资源质量总体呈逐年持续下降趋势。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溶解氧、挥发酚等。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费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2.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合理配置水资源: 首先要转变用水观念,要从按需取水转变为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许可范围内用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不同水平年用水实施方案,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和定额管理方法。 (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南京滨江而立,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水质问题不容乐观。目前,我市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污水主要来源:一是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要根据重要江河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域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纳污能力。确定河流水体的纳污总量,提出限制排污意见,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以保持水体自净能力,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排放。(三)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的关键不是少用水或者不用水,二是要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在用水管理方面,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考核制度,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建立取用水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按计划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动用水结构调整。 3.国内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 年建国以来,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一、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 二、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 三、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 现阶段的建筑给排水由建筑内部给排水、建筑灭火、居住小区给排水、建筑水处理和特殊建筑

文献综述

平顶山市七万吨净水厂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水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量上,水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是现如今,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也如何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各种污染物,使人们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成为我们给排水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平顶山市原水有低温低浊、含有藻类等特点,需经过一些特殊的处理才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关键词水处理水厂饮用水低浊含藻 1引言 人类有关水处理的最早记录虽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是,真正的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还是很短的。如从1804年在英国Paisley首先应用沉淀过滤作为集中处理的水厂算起,则还不到200年。我国上海在1883年建设了第一座取用地标水源的水厂。至1949年,全国只有72个城市建有水厂,总供水面积240万立方米;这些水厂大都集中在大城市或租界地区;而且很少由我国自行设计。 我国大规模建设水厂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54年以来全国成立了各大区给水排水设计院。至1983年,全国253个城市中有水厂660个,总供水量为每日3538万立方米。这些水厂中大部分为地表水厂。通过三十年来的努力实践,我国给水工作者在给水处理理论上和水厂设计上已有了较高的水平,并且逐步形成了我国水厂自己的风格。 近一百多年来,水厂的处理工艺,基本上市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但因净水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水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水厂的工艺设计和处理方式的不断进步。从最开始简单的过滤消毒到现如今的多级水处理方式,靠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前进,使人们能够喝上健康放心的饮用水。 2 常规净水 1.1 简介 为了使人们的饮用水更加的干净卫生,国家提高了人们的饮用水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2005年6月1日,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开始实施,属于行业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比,该标准对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检测总项目达105项,增加了很多有机污染物的项目,以及耗氧量这个判断饮用水中有机物总量多少的重要项目,微囊藻毒素项目也将从2006年6月起进行检验。对于国家标准中本来就有的某些项目,该标准提高了限量指标。

污水处理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给水工艺与国外给水工艺的差异 学院水利工程系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给0801班 学号200813040118 姓名曾敏露 指导老师禹丽娥 日期2012/3/21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给水事业无论在科学理论或生产工艺各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和进步,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有的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看我国给水工艺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及时了解和总结我国给水工艺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及时了解和总结我国工艺水平发展状况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才能督促和鼓励给水工作者奋起直追,尽快赶上国际水平。下面就我所了解到的现阶段国外给水工艺存在的差距,作一粗浅的评价,与同行共同研讨。今年来,由于工业的日益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发展提高,以及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各国的水体都出现了不通程度的污染。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达400万种,人工合成有机物达4万多。现已能用现代检测技术从原水中检测出来的已达2千2百余种,。因此以饮用水中THM为代表的卤代物的生物致突活性也日益为广大给水技术人员所关注。 长期以来,给水工艺仍然是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几个阶段,宏观上理论上尚无重大突破,然而在微观上,净化工艺确不断地改进,对给水处理的认识也不断地更新。理论的继续深化,促进了给水工艺水平的提高。传统工艺、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以粘土胶体微粒和致病细菌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基础上,随着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和污染源的逐渐增多,污染物品种的多样化,为给水处理工作者带来新的课题。现在给水工程较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原水的预处理工作和在传统工艺后面的深度处理,这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方面,也是我国和国外给水工艺水平主要差距所在。 关键词:水处理、工艺比较、差异 一、预处理 预处理是设置在传统处理工艺之前的各种处理措施,包括格栅筛除原水中的漂浮杂物,预氯投加,调整原水的pH值,泥砂在预沉池中预沉以及投加粉末活性炭或生物过滤等各种工艺措施。我国的预处理工艺主要是格栅隔除漂浮物;预氯投加,即在长距离输水管的起始点小剂量加氯;或在预沉池前投氯,以保证充分的消毒效果。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多为季节性,当水质严重污染时,为了去除臭味和有机物而采用的临时性措施。由于我国生活水准所限,粉末活性炭投加对制

文献综述

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空调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市场经济促使空调设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具体到空调冷热源系统,各种型式的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热泵机组、蓄冷设备等,品种繁多,各有特色。设计人员在决定制冷站冷热源方案时,有了更多选择余地。但雾里看花,何种方案技术经济性最优,让人日感困惑。 空调冷热源是供暖空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承担了为室内人员提供舒适的热温环境的重要任务。其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1-3]。 空调冷热源可有多种组合方式,不同组合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空调项目的初投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和使用年限。 中央机房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中心。同时又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调节中心,中央机房一般由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集水缸、分水缸和控制屏组成。如果考虑冬季运行送热风,还有中央空调热水机组等生产热水装置。在空调系统耗能中,冷热源装置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冷热源设备选择关系到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及能耗消耗,合理地选用和运行冷热源装置对于整个建筑物的节能及经济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根据以上所述,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的总体费用较低,安装也较方便。而且,对于本次设计中以蒸汽为热源,这样可以一机两用,夏天锅炉也能满负荷运行,对锅炉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都是有利的,提高锅炉的利用率,也就提高了有限资金的使用率,从经济的观点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 暖通空调设计中由于受到城市对新建锅炉房的限制以及区域锅炉房负荷量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均采用了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组,因其冷热两用,不必再建锅炉房,减少占地面积,并且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电耗小、噪音低等优点,再有空调系统作为绿色建筑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达到绿色环保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应此,此次设计中拟用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组。 2.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为×××大厦冷热源系统设计。该建筑的建筑面积约为18100m2,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主要包括停车场、空调制冷机房、配电及消防水池等;首层主要商场;二层主要为餐厅和厨房;二层和三层之间为设备转换层;三层至十四层主要为客房、办公室及会议室。本设计为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供冷热源。 该建筑水、电、热、气源资料如下: 水源:有市政给排水管线接入,水源较充足,水质较硬。 电源:有380V和220V电源,用电容量能够满足要求。 热源:有0.6MPa蒸汽且供应量充足。

土木工程文献综述正文

智能建筑——未来建筑发展趋势 一、课题信息 河南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楼方案二,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五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框架结构。设计要求遵循“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实现建筑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智能化、环境人性化、艺术化的建设思想。医院门诊急诊楼是医院的窗口和门面,是患者最先接触医院的地方。门诊人流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易形成健康人与患者混杂的局面,造成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1]。因此、合理的空间布局,现代化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快捷的通讯网络、智能化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人性化的候诊大厅,必将成为医院门急诊楼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针对本次设计的信息要求,阅读了有关智能化建筑的资料,进行了总结。 二、智能建筑的基础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有了Internet,一个新设备可以在美国设计,中国印刷,俄罗斯制造[2]。 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建筑是通过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 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共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所有这些,从技术上也为智能建筑的产业起到技术上的支撑作用[3]。 三、智能建筑的社会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时,为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

给排水毕业设计建筑给排水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综合楼给水排水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系土木工程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本设计选题依据:学校对给排水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而定,作为即将毕业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应该更多的去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 本设计选择课题为高层综合楼给排水设计。 一般来讲,任何建筑都必须进行给排水设计,这与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密切相关。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 该设计建筑共有18层,是以公共餐厅、办公及高档旅馆为主题的综合楼,几乎涉及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所有内容。我希望此次设计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通过毕业设计,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基本技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综合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独立完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目的。 (2)通过毕业设计,掌握资料获取、处理数据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3)通过毕业设计,了解社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和漏洞,补充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国建筑给排水积累了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此外,我国建筑给排水产品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是与科研工作、工程实践(设计、安装)、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有?关。近年来,?高层建筑给排水日趋增加,?例如上海在浦东建成的金茂大厦和上海国际环球金融中心。在产品开发上,?也不断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为了使传统的给排水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有机结合,?我国正积极发展水工业,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在21世纪的新发展。? 国内外对建筑给排水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分别是节水新技术和节能新技术。 1、节水新技术 (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由于传统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且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能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阀门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一般情况,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2)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约25L,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约9L水,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很有很多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的方法,可用于设计中,例如:真空节水技术、控制超压出流、合理设置贮水池等方法。 2、节能新技术 在注重节能减排的今天,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也应该时时有节能减排思想,以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要求。目前关于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很多,也出现了很多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节能方法,下面我们注重介绍几种:(1)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 高层建筑,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某些工程设计中将管网进水直接引人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了HO,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HO全部转化成负压,甚不经济合理。在高层

锅炉给水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一.前言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我国重点能源工业之一。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具有效率高、投资省、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发展得很快。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是典型的过程控制对象,它是由锅炉、汽轮发电机组和辅助设备组成的庞大的设备群。整个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众多,管道纵横交错。在实际应用中,单元机组若干重要参数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整定,变成了自动控制中最主要也是最为复杂的任务。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是电站锅炉应用最早、最成熟的经典控制方案。而全程给水控制方案是针对单元机组从锅炉上水到机组满负荷运行的过程中实现锅炉给水的全程自动控制提出的,是集程序控制、保护和自动调节于一体的综台调节系统。 二.主题 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是指机组在启停过程、正常运行和负荷变化种均能实现锅炉给水的自动控制。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运,全程给水控制又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单、三冲量切换,给水大、小阀的自动切换,给水泵的自动并列、自动切换,备用泵的自动联启、投运等。这样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就形成非常复杂、庞大的综合控制系统,结合了给水系统的自动、顺控、保护等多种功能。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组效率,降低辅机的损耗。 1.300MW机组的给水系统示意图: 图1:给水系统示意图 由图1可知,给水系统中,给水泵包括两台电动泵,一台汽泵。每台电动泵容量

为50%MCR(最大额定流量),汽动泵容量为100%MCR。 2.经典的全程给水控制系统通常采用两种控制方案。 一是两段式给水控制方案,采用变速给水泵控制给水母管压力,给水调节阀控制汽包水位。这一方案将两个控制系统从热力系统上分段,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但不利于机组的经济运行和给水泵的安全运行,特别是不能适应较大的负荷变化。 二是一段式给水控制方案,是采用变速给水泵控制汽包水位,给水调节阀控制给水母管压力。这一方案把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更有利于提高机组的效率和给水泵的安全、高效运行,采用该方案关键在于克服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实践证明实现大型机组的全程给水控制,采用一段式控制方案才能将给水系统的自动、顺控、保护等多种功能相结合,而且更有利于给水系统的多种设备及控制功能的切换。 3.不同的文献,分析了不同机组容量中所采用的不同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 文献1中介绍了200MW机组电泵-汽泵联合运行方式下的全程给水控制系统。其具体方式如下:在启动、停炉及30%负荷以下时,依靠1台电泵和小调节阀控制汽包水位,并采用单冲量控制系统。负荷升到30%以上时,切换为大调节阀,并改用三冲量控制系统,如果负荷升高到50%以上,可依情况启动备用电泵或切换为三冲量汽泵控制系统。 文献2中介绍了国产300MW机组的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此系统多用于机组容量较为低的,当系统低负荷时,通过改变旁路调节阀的开度调节给水量,并采用单冲量系统控制汽包水位;当高负荷时,通过改变给水泵转速改变给水量,并采用三冲量系统控制汽包水位。 文献3中对600MW单元机组给水的全程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其工作原理:当启动或低负荷小于(15%~20%)额定负荷时由电动泵供水,并采用单冲量给水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给水调节阀来保证给水泵出口压力,并通过调节电动给水泵转速来维持汽包水位;当负荷大于时,主给水调节阀打开,旁路调节阀相应关闭,依靠水泵的转速来控制汽包水位,也是较为经典及较为先进的一段式给谁控制系统;当负荷达到25%额定负荷时,需切换到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当接近30%额定负荷时,第一台汽动给水泵开始投运;当负荷接近50%额定负荷时,第二台汽动给水泵投运,此时,系统双泵运行,电动给水泵处于热备用状态。 随着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机组对热工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必须更新才能适应机组对热工自动化的需求。目前,大容量单元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分析和仿真研究方法都是沿袭小机组采用的分析和仿真研究方法。 以上就是不同文献对应不同机组容量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的简单的比较。

市政管网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市政管网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课题名称:基于ESIA平台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水1041班 学生姓名:余章卫 系部名称:建筑工程系 指导老师:范美玲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二〇一四年三月

一.课题研究背景 (4) 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4) 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4) 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 (6) 1.2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 (7) 1.3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8) 1.4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 10 1.4.1数据是多源的 (10) 1.4.2数据是多格式的 (11) 1.4.3数据是多尺度的 (11) 1.5《ESIA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简介 (12) 二.研究意义 (1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脉络 (14) 3.1国外研究现状 (14) 3.2国内研究现状 (15) 3.3关于GIS的发展脉络 (16)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4.1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17) 4.2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18) 4.3地下管线信息共享程度低 (18) 4.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 (18)

五.展望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一.课题研究背景 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的基础建设一日千里,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骨干工程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地下管网是支撑和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1]。城市地下管线

给水 文献综述

高邮市紫韵花园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一般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比,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但因高层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建筑功能广、建筑结构复杂,以及所受外界条件的限制等,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低层建筑物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范畴,并且有以下一些特点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备的使用人数多,瞬时的给水量和排水流量靠的水源,以及经济合理的给水排水系统形式,并妥善处理排水管道的通气问题,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通畅和维护管理方便。下面就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1、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中的静水压力很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免受破坏,必须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加设减压设备以及中间和屋顶水箱,使系统运行完好。 2、高层建筑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消防给水的设计应“立足自救”,方可保证及时扑灭火灾,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3、高层建筑对防噪声、防震等要求较高,但室内管道及设备种类繁多、管线长、噪声源和震源多,必须考虑管道的防震、防沉降、防噪声、防水锤、防管道伸缩变位、防压力过高等措施。以保证管道不漏水,不损坏建筑结构及装饰,不影响周围环境,使系统安全运行。 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熟悉在书本中所学习的高层建筑中常见的供排水方式以及安排消防设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重要内容,使自己所学知识综合起来,以达到完成设计的目的。了解实际问题和书本的不同,及时掌握没掌握的知识,学会实际运用需要考虑注意的问题。 本次设计包括室内给水,消防工程,排水系统,雨水系统等。 室内给水系统 1、由于城市管网资用水头0.16 M Pa,不能满足该高层建筑,故采用分区供水,给水分高、中、低三个分区,1层为低区,市政管网直接供水;2~9层为中区,10~18层为高区,由变频泵组供水。 2、室内给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及

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课题名称:基于ESIA平台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水1041班 学生姓名:XXX 系部名称:建筑工程系 指导老师:XXX

一.课题研究背景 (3) 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3) 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3) 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 (3) 1.2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 (4) 1.3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4) 1.4城市排水管网数据标准研究的必要性 (4) 1.4.1数据是多源的 (5) 1.4.2数据是多格式的 (5) 1.4.3数据是多尺度的 (5) 1.5《ESIA5_2》数字化信息平台简介 (5) 二.研究意义 (6)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脉络 (7) 3.1国外研究现状 (7) 3.2国内研究现状 (7) 3.3关于GIS的发展脉络 (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8) 4.1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8) 4.2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8) 4.3地下管线信息共享程度低 (8) 4.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 (8) 五.展望 (8) 六.参考文献 (9)

一.课题研究背景 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和特点 1.1.1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的基础建设一日千里,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骨干工程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地下管网是支撑和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1]。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埋设在城市规划道路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电力、电信电缆以及地下管线综合管沟等。从管线传输或排放物质的性质来分,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八大类管线,每一大类管线还可根据传输或排放物质的差异或其功能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小类,如排水管线可分为雨水、污水和合流等[2]。城市地下管网规模越来越大,管道种类多,管线长,犹如血脉延伸至城市地下各处,担负着城市产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处理和排放,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维护城市环境的”静脉”,它的基本功能是及时排除城市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天然雨水,使城市保持清洁[3]。作为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它起到水量调蓄渠道的作用,避免污水和雨水在城市内累积与山地排洪沟、城市内湖拍和内河、防洪堤琐一起消减积水和洪港灾害对城市的威胁。同时它也是城市环境污染和净化的平衡渠道,通过水流将污染物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避免大量污染物集中排入水体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因此,城市地下管网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4]。 1.1.2城市排水管网特点 (1)规模庞大 城市排水管网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地下管网包括水、电、煤气、通讯、下水等,错综复杂。就排水管网而言,是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随机性强的巨型网络,尤其对于人口多、市政设施建设频繁城市来说,排水管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2)配套设备种类多 排水设备复杂、数量多,包括地下管:网、暗渠、明渠、检查井y雨污水泵站和各种监测仪表等要素。例如,管渠是水流的通道,每两个检查井或其他附属构筑物之间的部分为一个管渠。检查井的主要作用是衔接管段,同时也是人员进行现场管道更新维护的场所。粟站的作用是当遇到下游管段埋深过大或排放的水体洪水位较高导致出水口可能被洪水掩没时往往设置水粟对污水或雨水进行提升。 (3)具有地理分布特性[5] 排水管网中线路的走向以及排水设施和用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生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如线路改造、停业检修和用户增加也都依赖于长度、距离、范围、街道分布和相对位置

(完整版)大学文献综述课程作业-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论及实践 一、海绵城市的引介及概念 众所周知,自我国大步推进城镇化以来,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城镇建设用地压力与日俱增,而吞噬非建设用地成为唯一解决方案。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我国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77%(截至2015年)[1]。 过往,面对这样的压力,城市管理者采取了开发驱动、资源驱动[2]的模式进行城市建设。这样以来城市经济快速繁荣所延续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经济总量与总体素质、城市化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反差很大[3]。 尤其是水环境问题,诸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4]。 基于此现状,国内学者开始引介西方国家在水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如LID 技术、水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在国内,主要对城市的生态雨洪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用形象的“海绵体”来比喻自然系统的洪涝调节能力[5]。俞孔坚学者提出,“使整个国土成为一个‘绿色海绵系统’,使雨水就地蓄留、就地资源化。使它与城市中的公园系统、湿地系统,形成统一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自然保护系统”[4]。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遵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开发或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 development or design, LID)[6]。LID理念的引入,对城市规划、给排水、环境工程等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理思路。尤其在水资源环境、雨洪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都有新的指导研究。 二、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实践 低影响开发理念首先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提出,并在随后推广。在美国,LID主要是一种雨洪管理方法。实际建设中,通常将雨水滞留和渗透等工程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对降雨过程中的径流量、洪峰时间和污染负荷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微气候和美化城市景观等效果。[7]

给排水毕业开题报告

给排水毕业开题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系土木工程系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依据: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因高层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建筑功能广、建筑结构复杂,以及所受外界条件的限制等,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低层、多层建筑物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范畴。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它对供水水量、水压和对供水的安全程度以及对排水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同时,高层建筑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

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也是高层建筑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高 层建筑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工程在设计方面,都比一般室内给排水工程、消防给水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所以,特选此高层建筑设计作为本人的毕业设计。 总工会综合楼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来源于生产实际,是一个实际工程项目,但根据毕业设计的 要求做了适当的修改。 意义:该设计建筑共有8层(不包括地下层),几乎涉及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所有内容。所以完成本课题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能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基本技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综合起来,以达到能独立完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目的。 (2)能够掌握资料获取、处理数据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3)了解社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及时补充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从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消防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现状。在对国内外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方向。 1.建筑给排水研究现状 建筑给水 (1)增压设施 我国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不足,城镇水厂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发速度;城市给水管道老化、承压能力下降供水水压不能满足多层建筑上层部分的水压要求,使我国两次加压设备广泛应用,增压设施成为建筑给水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装置。生活给水的增压设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将继续普遍采用。目前常用的增压设施有气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和水泵等。 气压给水设备已形成补气式、隔膜式两大系列。补气式气压给水设备的补气方式从泄空补气、定压机补气发展到水力自动补气,最佳方式是自平衡水力自动补气。隔膜挠变形的帽形隔膜、伸缩变形的囊形隔膜发展到折叠变形的胆囊形隔膜。使隔膜寿命、补气周期大为改观。 在变压式气压给水设备的基础上,定压式气压给水设备研制成功,并在水压有恒定要求的场所得到应用。氮气顶压置换气压给水设备和复合式气压给水设备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气压给水设备。 气压给水设备用于消防给水完全有别于生活、生产用气压给水设备。针对消防水泵不经常启动的特点,消防用气压给水设备补气采用强制水力自动补气方式。为弥补当消防水箱设置高度高于气压水雄补气罐高位设置有困难时出现补气罐低位设置仍能补气的新形式。消防主泵和稳压泵合用的气压给水设备,具有减少稳压启动次数,消防主泵及早投人运行和消防给水管网始终能满足消防用水水压和流量要求的多种特点。 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已有恒压变量、双恒压变量、变压变量、多点控制恒压变量和变频式气压给

给水排水工程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医院废水处理综述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三年十一月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赵阳 定稿时间:2013—11—18 医院废水处理综述 摘要:废水对于环境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医院废水更是其中一个特殊的部分。作为一个独特的环境,医院的废水组成极其复杂,其处理难度也相对较高,若处理不当将带来巨大的危害。本文介绍了医院废水的组成和污染状况,以及一些目前和未来将要应用的常见医院废水处理工艺,并且对我国某些地区医院废水的处理状况做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医院废水处理;污染现状;处理工艺;举例分析

Review of hospi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The wastewater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nd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and the hospital wastewater is a special part of it.As a unique environment, the hospital wastewater is extremely complex and difficulty to treat. If not handled properly, it will bring great har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and pollution status of hospital wastewater, as well as some treatment processes that are applied and will be applied in the future.Some examples of treatment conditions of hospital wastewater in some areas of China are taken in this paper. Keywords:Hospi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ollution status; Treatment process ; Example analysi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