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青玉案

合集下载

青玉案贺铸原文及翻译

青玉案贺铸原文及翻译

青玉案贺铸原文及翻译
1、青玉案贺铸原文: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作者】贺铸【朝代】宋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2、青玉案贺铸原文翻译: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

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在花窗朱门大户。

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

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贺铸之青玉案

赏析贺铸之青玉案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译】美人不到横塘来,只能看着她,飘飘然的消失在视线中。

是谁和你共度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小桥、流水,月影、疏花的小院,雕梁画栋的闺房,也只有那无所不到的春风,知道她的居处。

流动的彩云,渐渐地笼罩了水边的芳草洲,满腹才华也写不尽这相思之苦。

问我闲愁到底有多深重?那一川笼罩在迷雾中的青草,满城纷纷扬扬的飞絮,无休无止的黄梅雨,堪比我缭乱的愁绪。

【作者简介】贺铸,字方回,卫州人(今河南汲县)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因外戚恩授右班殿值,后经苏轼举荐,弃武习文,任承事郎。

为北宋著名词人。

【赏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是曹植《洛神赋》中的精彩名句,作者借用来描述他路遇的美人,这使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美人的那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的形象放在了我们的眼前,同时也把作者路遇美人却无缘相邀的怅惘、失望之情,自然的流露出来。

接下来,作者自然的产生联想,美人的大好青春年华是与谁共度的呢?这么漂亮的美人一定居住在一个临水的幽美之处,那里有香艳的闺房,精美的花园,以及人们无法知晓的生活,作者转而羡慕起春风,只有无处不到的它能知道这一切。

至此,这种憾然之情,在心中翻转,竟不能自已。

黄昏慢慢的来临了,彩霞从天上到水中连成一片,笼罩了水边的绿洲,作者的纷繁思绪仍纠结在一起,不能自拔;作者想起了曹植当年满腹才华写下的佳句,也是字字令人肝肠寸断,“怅盘桓而不能去”,与自己是何等的相似,毕竟他还曾“通言赠珠”,而自己呢?于是,作者开始清算自己的闲愁到底有多重,遍地疯长的青草,笼罩在烟雾之中,迷茫无边;纷纷扬扬的飞絮,乱舞长空;没完没了的黄梅雨,纷乱如麻。

这些叠加在一起,怎一个乱字了得,把作者纷乱愁苦的心情,强烈的表达出来,却又似不着痕迹。

李后主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青玉案》译文及赏析

《青玉案》译文及赏析

《青玉案》译文及赏析《青玉案》译文及赏析青玉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

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已经是没有希望了。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青玉案_贺铸

青玉案_贺铸
贺铸
《青玉案》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 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 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 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 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 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 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全词因果相承,虚实结合,融情入景,设喻新奇。贺方回因此
词而得名“贺梅子”。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 只今唯有贺方回”
这里所说的春草是烟雾笼罩的整个平野的春草,喻愁之大;
柳絮是春风卷扬的柳絮,满城都是,喻愁之乱;梅雨有具体
化梅子黄时的那种缠绵淅沥、烟雾迷蒙的雨,喻愁之绵绵不 断。三者包括了初、仲、晚春,风雨阴晴,城内野外,天上 地下各种情况,使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辨不清, 拂不去,躲不开。这样景物各自典型,在这里以团体的力量
彩笔新题断肠句
“彩笔新题断肠句”的“彩笔”之典,出自《南史· 江淹 传》,江淹少时很有才华,后来梦中将所用的五色笔归 还了原主郭璞,晚年才思减退,“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
彩笔新题断肠句
在这里词人却是富有才华的,他刚刚写好了抒 发相思之苦的佳词美句。由此又令人联想起江淹 《休上人怨别》中“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诗 句的意境。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怀才不遇思想的流 露,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信心。
望、寂寞之状刻画地惟妙惟肖。联系作者身世,可以看出这
些话深有感慨。

赏析宋词《青玉案》

赏析宋词《青玉案》

赏析宋词《青玉案》《青玉案》是一首优美的词牌,取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中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这首词牌名本意是描述一个爱情故事,而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元夕则以此为灵感,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元夕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词的开篇就给人一种繁华瑰丽的视觉感受,描绘了元夕夜的热闹和华丽。

满街的彩灯和火焰,像千树花开,又像繁星坠落。

这个词用得极其美丽,让人在读词的同时,仿佛亲眼看到了那繁华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段词则进一步描绘了元夕夜的热闹和繁忙。

箫声悠扬,彩灯闪烁,鱼龙舞曲此起彼伏。

这一段的描写充满了动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元夕夜的热闹和喧嚣。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段词则描绘了女子在元夕夜的美丽和魅力。

她们头戴美丽的饰物,笑容满面,轻盈走过,留下的是一股淡淡的香气。

这一段的描写充满了柔美,让人感受到了女子的温婉和美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一段词则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他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人,找了很久,直到突然回头,才发现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只剩下灯火阑珊。

这一段的描写极其细腻,让人感受到了词人的深情和哀伤。

总的来说,贺铸的《青玉案》元夕通过优美的词句,描绘了元夕夜的繁华和热闹,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这首词充满了柔情和哀伤,但同时也充满了美丽和动人。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2024年青玉案贺铸教案

2024年青玉案贺铸教案

2024年青玉案贺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宋词”,具体章节为“青玉案·贺铸”。

详细内容包括词牌背景介绍、贺铸生平简介、词作鉴赏、重点词汇解析、词句翻译及意境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青玉案”这一词牌的特点及背景;2. 鉴赏贺铸的词作,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3. 掌握课内重点词汇,提高古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作意境的理解与感悟;重点词汇的运用与翻译。

教学重点:青玉案词牌的特点;贺铸词作的艺术风格;课内重点词汇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现代歌曲《青玉案·元夕》,引发学生对“青玉案”词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2. 背景介绍:介绍青玉案词牌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3.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贺铸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 词作鉴赏:逐句解析词句,分析词作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贺铸的艺术风格;5.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课内重点词汇,结合例句进行翻译;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完成时间及要求。

六、板书设计1. 青玉案·贺铸词牌背景作者简介词作鉴赏重点词汇解析翻译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词牌“青玉案”创作一首词;(2)翻译下列句子:“薄幸锦衣郎,翠袖佳人梦。

”答案:(1)例:青玉案·怀古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醒何处是?(2)答案:The unlucky man in brocade clothes, the beauty in green sleeves dream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贺铸的词作,了解其他词牌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

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

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古诗词鉴赏~贺铸《青玉案》诗歌是一门艺术,在古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古诗词鉴赏则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是一种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贺铸的《青玉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充满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一、作者简介贺铸(830-887),字伯仲,号贺翁,汉族,河南安阳人。

中唐时期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诗文闻名天下。

代表作有《青玉案》等。

二、诗句内容《青玉案》全诗共四句,分别为:“拂衣推枕上青楼,吴钩霜雪明。

”“翠华摇摇行复止,犹自谙得青琐窗。

”“细柳斜斜照书窗,一帘风月夜。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诗句解析《青玉案》中的人物是唐朝的文宗李煜,他此刻正坐在青楼上,推着枕头,看着楼外的月亮和雪花,回忆着自己和西施的情缘。

“拂衣推枕上青楼,吴钩霜雪明。

”这句诗描述了李煜拂去衣袖,推着枕头,坐在青楼之上,夜晚的吴钩霜雪明亮无比,楼外是一片美景。

“翠华摇摇行复止,犹自谙得青琐窗。

”李煜坐在青楼之上,看到的是犹如摇曳的翠华,它摇摆着,行至一处又停止,他仍然认得那青琐窗。

“细柳斜斜照书窗,一帘风月夜。

”李煜此时正坐在青楼之上,他看到,一棵细柳斜斜地照着书窗,书窗外是一帘风月,一片幽夜。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李煜拿起酒杯,向青天把酒问,他不知道天上的宫阙,今夜是何年,他正坐在青楼之上,回忆着自己和西施的情缘。

四、诗句评价《青玉案》是贺铸最著名的诗作,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充满了伤感和思念。

贺铸用浪漫的语言把李煜深情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深深地被感动。

五、文学价值《青玉案》作为贺铸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的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高远,把抽象的情感和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把感情的复杂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是一首声震九州的经典之作。

六、影响《青玉案》这首经典之作,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而且对后世文学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玉案贺铸古文赏析

青玉案贺铸古文赏析

青玉案贺铸古文赏析
青玉案》是唐代文学家贺铸创作的一首古文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青玉案》的古文赏析:《青玉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离别的场景。

诗中描述了一个宴会结束后,宾客散去,只剩下孤独的主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诗开篇即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里通过对东篱、酒、黄昏和暗香等形象的描写,给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接着,诗人开始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里运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和马等意象,展现了当时宴会的热闹场景。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然而,随着宴会的结束,欢乐的气氛逐渐消散,主人孤独地坐在案前,回忆往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诗以“众里寻他千百度”和“蓦然回首”作为转折,表达了主人内心的苦闷和失落。

最后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间接的方式暗示了曾经的欢乐和幸福已经消失殆尽。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主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情更加深沉、凄凉。

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的欢乐的感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青玉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唐代古文诗中的佳作,展现了贺铸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也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离愁别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语言艺术研究
作者:毛晶晶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6期
摘要:贺铸的《青玉案》在语言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都非常突出,本文从贺铸其人和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两方面切入,对这首词作以赏析。

关键词:贺铸;青玉案;语言修辞赏析
作者简介:毛晶晶(199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1
贺铸的《青玉案》,上片写情之难圆,下片诉愁之连绵。

词人对这场邂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美人美得如何惊心动魄,也没有着意刻化伊人离去后心中无限的愁苦——佳人只需一个背影足矣,抑郁只像荒草、柳絮、梅雨而已。

词人不必多言,六十七个字、前后各五仄韵,工整的段落、完美的韵折等便可流芳百世。

相思实是志难酬,虚虚实实唯情愁。

但这首《青玉案》的内容可不是“一次艳遇、一短相思、一抹闲愁”那样简单。

让我们具体结合作者身世、创作背景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作为贺知章的后代、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宗室之女的老公,贺铸在北宋词人里却是一个异类。

他与苏轼颇为要好,政治主张也相近,却不入苏门;他与晏殊同样出身贵族,却家道中落,命运多舛。

他是文武全才,门第显赫却屈沉下僚,开始担任武职,后来经众人推荐改文职。

中年后痛丧爱妻,辞官不久便郁郁而终。

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婉约,颇似小晏,但在为人却不像小晏般孤高。

一类豪爽,别具一格。

正如史书上描述他“身长七尺,奇丑无比,面色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他的豪放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

他的婉约词以这首著名的《青玉案·横塘路》为代表,以与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齐名的《鹧鸪天·半死桐(思越人)》为经典,以一首描写妻子赵氏为他补衣的《问内》最为动人;而他的豪放词《六州歌头》被人称赞“雄姿壮采,不可一世”,“一首《行路难》更具有李白的诗风,是北宋罕见的别调”。

颇喜“楚辞”的贺铸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自己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一一抒发。

但在这里,贺铸将君王比喻成了美人。

词中之意换句话说就是:美人你为什
么不在横塘逗留一下?你为什么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走了?你不理解我对你的一片深情,我也只好写这一篇《青玉案》送给你吧,比喻君王不理解、不重视、不任用词人的无奈现实——这也即是本文的标题“凌波不解锦绣段,贺以报之青玉案”的含义所在。

还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首词的艳遇是虚写,那就是贺铸和妻子赵氏非常相爱。

可惜他们没有足够的幸运,贺铸五十多岁的时候,赵氏就去世了,上文也提到,此时贺铸就写成了一阕感天动地的《思越人》。

虚的相思情,实的不得志,虚虚实实,唯有一個愁字而已吧!
企鸿纵有书万卷,不比横塘断肠路。

上文已提及的虚实相生在此便不再多议。

在用典方面,词人先用神话故事里善解人意的“凌波仙子”反衬现实中“不解风情”的君王主上,再用李义山的《锦瑟》将虚度青青华年的无奈悄然抒发。

接着,下片用曹植《洛神赋》中“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来写对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即,用江淹的“新笔”来反映自己才华横溢却只能写些“断肠句”……这些拈来的典故,正是贺方回的才华横溢的表现。

另外,这首词的用典隐晦,不加细读便不会觉得它的用典之深;但它却又不晦涩,不像一些诸如宋代苦吟诗人的诗词用典,不仅“难听”,更是难懂——难听即是读着拗口,听着糊涂,难懂即是用典偏僻,不易明察。

本词最大的亮点却在词尾处的连用三喻。

宋代词人高人一等的地方即在于他们“善于用各种意象表现出思绪的广度、密度和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可见的形象”。

而贺铸更高同时期词人一等的地方在于他的构思奇妙,一连用三个意象比喻闲愁,堪称绝唱。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乍一看这三句,只不过是词人信手罗列的三个景物,寻常可见、无处不在。

然而一旦与上句“试问闲愁都几许”结合,整个下片的最后四句便成为了自问自答的巧妙设问,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这三个意象并不是词人无缘无故放上的填词用的,而是有意在向我们倾诉——他的愁,如雾草、风絮和梅雨。

而这三个意象也不是随便选取。

愁是抽象的情思,但雾草的朦胧、风絮的飘舞、梅雨的缠绵,具体了愁的形象,让这读者更直观地体会词人的心情。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中,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曾说,贺铸的这首《青玉案》,不及辛词。

然而说这话的人,不免有些鄙陋。

贺铸生于北宋,辛弃疾生于南宋,在文学史上,贺铸是公认的“开辛词豪气先声”。

他不仅秉承唐代李白、温庭筠的诗风,更沿袭了苏作的气概,从而影响了无数南宋文人,单单这首《青玉案》便有公开模仿者二十五人。

试问没有贺方回,哪来辛稼轩?黄庭坚在看过这首词后,写下《寄贺方回》:“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曹庭栋写道“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宋百家诗存》)”。

婉约词能与唐秦少游并驾齐驱,豪放词可与宋苏轼媲美,贺铸这一天生之才,让人叹哉。

参考文献:
[1]贺铸著,钟振振校注.东山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李暮. 一个人的诗意江湖[J]. 国学. 2009(01)
[3]彭建安. 贺铸词艺术手法探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07)
[4]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