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二年级音乐下册的歌曲,选自花城版教材。
歌曲以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们勇敢、豪迈的精神风貌。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
3.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图片、文字资料,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和文化。
3.准备乐器,如吉他、钢琴等,辅助教学。
4.准备教学PPT,展示歌曲歌词、节奏、旋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这个民族。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西师大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西师大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在自然界中勇敢生活的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易于学生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场景,感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丰富,学生需在老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
2.理解歌词含义,感受鄂伦春族勇敢生活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鄂伦春族的生活场景。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分组演唱、舞蹈表演等。
3.对比教学法: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音频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5分钟)老师范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随后,展示歌词,引导学生跟读,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组长带领组员学习歌曲,注意指导组员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进步。
4.巩固(5分钟)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和传统习俗,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能够鼓励学生做勇敢的人,敢于冒险、尝试。
3.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并唱出《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
4.能够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锻炼口齿和语感,培养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让学生能够在唱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鄂伦春族了解的情况,引导学生熟悉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讲解歌曲
学生先听教师播放这首歌曲,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背景。
教师讲解鄂伦春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让学生对鄂伦春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
3.唱歌
教师复唱歌曲,由教师引领,学生跟唱,逐句学唱,并指导学生合理呼吸,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
4.评价
学生分组小合唱歌曲,教师评价学生的唱歌表现,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懂得了做勇敢的人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能够唱出《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锻炼了口齿和语感,提高了音乐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更多地了解其他少数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并能用自豪、爽朗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简单的律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合作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歌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做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1.师:出示图片——鄂伦春族。
他们居住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世代代以打猎、捕鱼为生,在祖国的茫茫林海中,保卫着祖国的财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2.教师板书三、学习歌曲1. 感知节奏(1)声势律动感知歌曲的四个乐句(2)感受歌曲的速度,体会情绪。
2.模唱旋律(3)学生用“啦”模唱旋律,调整声音位置。
3.念歌词(1)声势律动念歌词。
4.学唱歌曲(1)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教师钢伴,学生随琴轻声学唱。
(2)师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
(3)跟音频伴奏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表现歌曲(1)请同学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们推荐配合音乐做示范动作。
(3)全班共同完整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五、小结用唱或跳多种形式共同表现歌曲,来结束本课。
教后反思本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音乐体验、鼓励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等教学理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鄂伦春族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作为教学导入,又通过表演少数民族歌舞片段,以此给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音乐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如在体验音乐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以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的情绪、节拍。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设境悟情,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关于《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8篇)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关于《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8篇)《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民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
许多80、90后在上小学的音乐课上,都曾学到过这首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
老是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
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打开书p6,观察鄂伦春民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6.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7.生生交换接唱歌曲。
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XX,请回座位上。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是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技巧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尊重鄂伦春族的文化,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歌曲中的少数民族特色旋律。
2.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3.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乐谱和录音。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以便进行文化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注意强调歌词中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2课 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3)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2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3)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二年级下册的音乐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
歌曲以鄂伦春族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他们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鄂伦春族的文化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和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个别音高和节奏。
2.鄂伦春族文化的理解。
3.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和文化。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音乐教材、乐谱。
3.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课堂用具(如口哨、小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重点讲解个别音高和节奏。
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协作。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
7.家庭作业(2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提高家庭音乐氛围。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勇敢的鄂伦春教案1一、设计思路来源:这首歌曲旋律活泼欢快,音域保持在六度以内。
歌词也寥寥数语,朗朗上口,易于学唱。
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传神和全面地描写出鄂伦春民族的居住地区、习惯风俗等。
值得细细品味和解读,适合同时也值得带给大班孩子学习和欣赏,增进孩子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但由于是一首少数民族歌曲,远离幼儿的生活及经验。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感受鄂伦春人的民族文化和习惯,理解并表达出歌曲中传达出来的鄂伦春人的英勇和自豪感是本次活动要重点解决的内容。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感受这首歌曲的内在意蕴和情感并能够较好的表达呢?我认为仅仅是歌词的教唱是不够的,我要从民族的音乐特色、生活习惯、风土民情的角度来综合考虑进行挖掘、构思和设计。
引导孩子了解鄂伦春民族特点,萌发对鄂伦春民族的欣赏、喜爱和向往之情,从而能够丰富有感情的歌唱和表达。
本次活动我将从猜民族——谈民族——学歌曲——玩游戏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引导孩子唱歌曲,玩歌曲,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二、活动目标:1、感受和理解鄂伦春族音乐的特点,能够欢快、自豪、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生活习惯,产生对鄂伦春族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歌唱了解、理解和感受鄂伦春人的民族文化和习惯;难点:理解并表达出歌曲中传达出来的鄂伦春人的英勇和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剪辑的音乐(伴奏加上鄂伦春民族音乐中常见的马蹄和呼喊声);2、小木棒和小搓衣板人手一份;3、小椅子围坐成半圆形;4、音乐播放器四、活动过程:(一)以提问引发孩子思考导入课题。
1、听一听引子部分,猜一猜是什么民族的音乐?(马蹄声和呐喊声会引起孩子联想和猜测,从而引起孩子倾听的兴趣)2、提问:为什么是xx族?3、模仿马蹄声和呼喊声并请孩子谈一谈为什么要呼喊。
(引发孩子对骑马奔腾热闹景象的想象,激发内心的热情和歌唱的愿望。
)(二)学习歌曲1、模仿马蹄声和呼喊声并请孩子谈一谈为什么要呼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3.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教学准备:教师:手风琴、课件、打击乐器: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自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我给太阳唱支歌》律动,师生问好二、基本练习1、2/4 1 3 | 5 3 | 1 — ||啦啦啦啦啦(前一小节用“f”后一小节用“p”的力度,学生跟着唱,并提示唱歌的要求。
从1=c——1=F)2、2/4 1 2 3 4 | 5 6 7 ⅰ | |3、节奏练习: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三、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除了音乐书中我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学生发言)师:(出示中国地图,边说边指)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居住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靠着一杆枪,一匹马巡逻在祖国的茫茫林海中,用自己的朴实与忠诚,无私的保卫着祖国的财产。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在大兴安岭处,贴上鄂伦春族的字条和画有鄂伦春族人的图片)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个民族呢?(生:想)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只要你们把这首歌唱好了,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这个民族,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3.学生欣赏歌曲范唱师:完整地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表达了鄂伦春人在巡逻时怎样的心情呢?(教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音频)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打开书p35,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X X X X|X X X X|X X X X|X—‖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学习歌曲教师采用各种演唱方法协助学生熟练歌曲。
(男女分唱、分小组唱、分排唱、单独演唱等)⑴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老师弹琴伴奏⑵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⑶分两大组接唱歌曲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有问题的乐句即时纠正指导。
这样也能够从这个方面了解有多少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6、理解歌曲情绪再唱歌曲,教师伴奏。
师:如果你是一个鄂伦春族的小朋友,骑着马,挎着枪,在巡逻、打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现呢?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
7、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能够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一会儿要实行男、女生的歌唱比赛。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
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1.出示三种节奏型卡片贴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自己选择双响筒,你想用那种节奏伴奏?X X X X提示结尾处用X X X,学生选择后老师在伴奏型X X X X前画双响筒图。
2.老师弹琴,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骑马的动作或模仿敲双响筒动作。
为“小乐手”鼓掌3.大家再想像:马脖子上还会有什么发出声音?铃铛声用什么乐器演奏好呢?学生自选乐器并选择伴奏型:铃鼓:X X碰铃:X–老师画出乐器图标。
4.请三位同学一起为大家伴奏,我听听大家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听了,脸上更有表情了。
碰铃:X-|铃鼓或串铃:X X|双响筒:X X X|5.为几个“小乐手”鼓掌,学生回座位。
6.老师再给大家提升点难度,如何接好前奏2323|5652|3232|1—|11151|111 51|再请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学生演唱。
7.有了打击乐的伴奏歌曲生动多了,但是老师认为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你们认为呢?——赶快为歌曲编配动作表演鄂伦春骑马守林的情景吧!8.跟随歌曲学生自编动作。
(1)学习单一动作:1-2小节双手手心向上慢慢抬起,表现兴安岭的高3-4小节双手手心向外慢慢打开,表现兴安岭的广阔5-8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春字的时候右手握拳曲肘向下顿一下,表现强壮勇敢9-10小节做骑马状,跺脚跟11-12小节做握枪状,跺脚跟13-16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护呀护山林时右手放到上额处做瞭望状,左手手心朝下稍微打开,重心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从左看到右,重心转移至左腿。
(2)配合音乐完整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9.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范唱录音演唱全曲并表演。
注意:接好两小节的|111 51|11151|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板书设计:勇敢的鄂伦春碰铃:X-|铃鼓或串铃:X X|双响筒:X X X X|桂教二年级上册二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百色市第一小学执教教师:何丽萍时间:2014年9月26日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3.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教学准备:教师:手风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钟、双响筒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师生问好》歌律动。
二、基本练习1.2/4 1 2 3 4 | 5 — | 5 5 | 5 — ||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前一小节用“f”(强)后一小节用“p”(弱)的力度,学生跟着唱,并提示唱歌的要求。
从1=c——1=F)2.2/4 1 3 | 5 3 | 1 — | |啦啦啦啦啦3.节奏练习: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三、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除了音乐书中我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学生发言)师:(出示中国地图,边说边指)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居住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靠着一杆枪,一匹马巡逻在祖国的茫茫林海中,用自己的朴实与忠诚,无私的保卫着祖国的财产。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在大兴安岭处,贴上鄂伦春族的字条和画有鄂伦春族人的图片)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个民族呢?(生:想)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只要你们把这首歌唱好了,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这个民族,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学生欣赏歌曲范唱师:完整地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表达了鄂伦春人在巡逻时怎样的心情呢?(教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音频)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打开书p46,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2/4 X X X X|X X X X|X X X X|X—‖翻山越岭去巡逻呀护呀护山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学习歌曲教师采用各种演唱方法协助学生熟练歌曲。
(男女分唱、分小组唱、分排唱、单独演唱等)(1)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老师弹琴伴奏(2)生生接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