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北京奥运推广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火炬营销案例分析

谢谢观赏
4.效果:亲民性好,参与度高,效果异常火爆。在短 短的几天内就有1800万的参与人数
病毒营销的相关知识
内涵: 病毒营销无疑是要像病毒传播那样,用指数级别的 传播速度来传播信息。病毒营销和口碑传播的实质是一 样的,都是想达到迅速,高美誉度的传播效果。但是病 毒营销更多是站在企业一方的角度,它强调的是广告主 来提供一个可以被人们广泛传递病毒源,然后开始迅速 扩张,膨胀;而口碑传播则是因为消费者自身的自觉行 为,他们发现了产品或者服务的极大优点,急切的想把 自己的“新大陆”拿来跟别人分享下,是站在消费者角 度,接到了邀请并且接受,
你就会接到你好友的邀请,而且是强制性的方式,是跟好 友一样是弹出窗口的方式。接受度非常高。在朋友传过来 后,我至少有10个好友向我要求邀请通过。这个功能肯定 是qq专门为了这次营销而开发的,因此以后注定会有更多 精彩的应用,让我们期待更多病毒的魔力
【活动成效】
自活动开始,参与人数就呈几何数增长,活动开始的短短2 周 内,已经有1 千7 百多万的参与者,累积至2008 年8 月,超过 6千万 的用户加入了火炬在线传递队伍,成绩斐然。
同时,论坛、BBS 和博客上示了该活 动所创造的影响力及口碑。 线上调研结果显示,在参加调研的2 万多个QQ 用户中,火炬 在线传递活动的知名度达到97%,更有78%的受访者参与了该 活动。他们均表示,很喜欢可口可乐提供给他们的这种通过网 路亲身体验、及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方式。这个活动让他 们觉得很有民族自豪感,并比之前更喜爱可口可乐这个品牌。
可口可乐中国.2008北京奥运-火 炬在线传递活动
2008北京奥运,每个中国 人都有机会感受火炬传递的激 情,可口可乐中国提供了这样 一个数字平台。
案例分析报告 与奥运共振

《与奥运共振》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概述本案例讲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举办雅典奥运会之际,抓住机会,在奥运会前后做的一系列营销工作,借助奥运会进行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
如:在奥运会开始前数月已启动“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选拔”活动;奥运会举办时又在北京组织一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奥运会后可口可乐又通过中央台展开“后奥运营销”,在“奥运特别节目”和“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目中签订贴片广告。
然后通过提前周密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估运用独特的眼光大胆选择刘翔等三位年轻的运动明星作为奥运代言人。
百事可乐公司没有抓住这次机会,没有推出与奥运相关的广告,败下阵来。
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奥运会,大大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推动终端销售,成为此次奥运会的广告策略的最大赢家。
二、知识点简介本案例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市场营销的范围以及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是一项协调生产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活动。
市场营销的范围包括:商品、服务、事件、人物、地点、机构、信息、观念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有:需要、需求和欲望;商品和服务;交易和关系;市场。
营销并不创造需求,只是影响人们的欲望。
市场三要素: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全部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
主要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和全球营销观念。
其中本案例中涉及到的大市场营销观念与一般营销观念相比有两个特性:①打破可控制要素和不可控要素之间的分界线。
强调企业可以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②强调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成功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活动。
三、案例分析案例决策分析:在案例中,在奥运会到来之际,可口可乐公司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和公关活动,在奥运营销的各项活动中,将与消费者的“分享”理念奉为天理,所有活动无不强调消费者的参与。
四、案例分析题(共1道,总分20分) 26. 可口可乐的病毒

案例分析题可口可乐的病毒性营销:当所有的奥运合作伙伴都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临近的营销和传播绞尽脑汁的时候,可口可乐在中国玩出了新花样:奥运火炬在线传递活动。
当QQ用户习惯性地打开QQ,会惊奇地发现若干个网友已经悄然成为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形象大使,他们的QQ秀上也戴上了可口可乐颁发的丰功伟业勋章。
鼠标轻轻一点,QQ用户就可以实现自己参与奥运火炬传递的愿望。
而且,这个资格将会作为QQ 秀标签,一直保持下去。
不得不承认,这一活动获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此次可口可乐奥运火炬在线传递活动,贵在传递:要么,上游有人邀请你,你可以获得火炬,成为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大使;要么,你自己去争夺,但你要邀请一个新的网友加入,也就是说,获得可口可乐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大使的资格是,你必须将这一活动传递给你的一个朋友。
如此口碑相传,人们传递的不仅仅是奥运火炬,更是心中的信念和参与奥运的激情,而将这一切链接在一起的,则是QQ用户的新价值体验和可口可乐的病毒性营销。
思考题:1.病毒性营销有哪些形式?答:根据消费者在病毒营销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介入营销深度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病毒营销的形式有:(一)意外传播。
(二)主动传播。
(三)积极传播。
2.病毒性营销的实施步骤有哪些?答:病毒性营销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应该进行病毒性营销方案的整体规划,确认病毒性营销方案符合病毒性营销的基本思想。
第二,病毒性营销需要独特的创意,并且精心设计病毒性营销方案(无论是提供某项服务,还是提供某种信息)。
第三,信息源和信息传播渠道的设计。
第四,原始信息的发布和推广。
第五,对病毒性营销的效果也需要进行跟踪和管理。
3.你认为可口可乐病毒性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答: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提供无须努力的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3.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从小向很大规模扩散。
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
5.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
6.利用别人的资源。
可口可乐奥运赞助案例分析

企业对体育赛事赞助成功案例-----可口可乐奥运赞助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做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饮料商之一,全世界每一秒钟约有10450人正在享用可口可乐公司所出品的饮料,而且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纵观可口可乐近百年赞助体育的历程,其一贯恪守产品质量和形象建设并驾齐驱的原则,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在形象建设方面,可口可乐一贯坚持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从企业文化、包装、广告、公关、促销、赞助等角度,经过精心策划和系统的、长年不懈的努力,使之水到渠成,在人们心目中定格为值得信赖的品牌。
在形象和品牌建设方面,体育赞助功不可没,成了可口可乐的一大特色,也为商家树立了一个典范。
可口可乐赞助体育从1907年赞助美国棒球比赛开始,至今已有90余年的传统。
1928年,1000箱可口可乐和参加第九届奥运会的美国代表团一道运抵阿姆斯特丹,揭开了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的历史篇章。
从那时起,可口可乐就和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1985年国际奥委会实施第一轮4年一度的常年合作伙伴赞助计划时期开始,可口可乐就一直是这一计划的核心成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可口可乐和奥运会之间密不可分的特殊伙伴关系从下列这一插曲中也许可以证明:哈佛大学学生保罗·奥斯丁是美国1936年第ll届柏林奥运会赛艇队成员。
后来于1962年加盟可口可乐。
在奥运情结的驱使下,他一帆风顺,竟于1970年飙升到可口可乐董事长的位置。
此外,从1930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始,可口可乐就一直是其热心的、从未间断过的赞助商。
从1974年国际足联建立长年赞助商制度起,可口可乐一直是国际足联的长期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还是其他许多国际和美国体育组织及赛事的热心赞助者。
其体育赞助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金额之多、力度之强、效益之高,在全世界当首屈一指。
纵观可口可乐90余年赞助体育的发展历程,有四大成功经验值得人们研究。
剖析百事可乐2008奥运年战略

剖析百事可乐2008奥运年战略前一段时间人们经常能在媒体中看到这么一则百事的广告:一个瘦弱的小个子与一个大力士扳手腕。
眼看快要输了,这时他铆足了劲儿嘴里发出“哎、哎、哎”的声音并扳赢了大力士,广告最后喊出了“爱中国”的口号并出现一个竖起双手大拇指的手势。
除了广告《扳手腕篇》之外,同期还出现了《求婚篇》、《足球篇》、《格里杰夫爱中国篇》等另外几则类似的广告,广告中也均出现了上述的口号和手势。
一时间大家都对这几则广告议论纷纷,网友们也对广告的恶俗和其不知所以然进行了抨击。
那么百事为什么要拍这样的广告呢?为什么它要打着“爱中国”的宣传语呢?百事的“草根”营销策略2008年对很多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奥运会将为它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在国际奥委会推出了TOP计划后,可口可乐就不惜血本投入巨资连续成为TOP赞助商,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在当年第三季度的盈利增加了21%,达到9.67亿美元;而同期百事可乐的利润却下降了77%,只有1.44亿美元。
因此,对于像可口可乐这样再次获得奥运赞助商资格的企业来说,它们无疑已在这场营销大战中抢得了先机,而作为非赞助商的百事可乐也决不甘心让发生在亚特兰大的那一幕再次在北京上演。
由此,奥运年的营销大战悄然上演,百事正在精心布局并实施着自己的营销战略。
百事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而年轻人非常热爱运动和音乐。
因此体育营销和音乐营销一直以来都是百事可乐营销战略中的两大支柱。
但让百事深感无奈的是奥运会这一全球体育盛事的TOP赞助资格却长期被对手可口可乐所占据。
此次北京奥运会,可口可乐的奥运攻势依然凶猛。
它不仅再次获得了奥运赞助商的资格,而且其组建的奥运明星阵容也空前强大。
尽管百事也邀请了林丹、李小鹏、杨扬、李永波等体育明星前来助阵,但依然无法匹敌由姚明和刘翔这两位当今中国最顶级的体育明星所领衔的可口可乐奥运军团(姚明与刘翔分别占据了2008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前两位)。
08奥运年可口可乐促销案例分析

08 可口可乐促销案例分析目录一, 品牌介绍 (3)二,市场总体分析 (4)三,符合时代的广告理念,云集全球巨星 (6)1.广告口号 (6)2.广告代言 (9)四,可口可乐22种销售渠道 (11)五,奥运战略 (14)1,五P战略尽情释放五环魅力 (14)2,可口可乐创新行销 (15)3. “海陆空”战术与“泼墨”哲学 (17)4.成功利用网络演绎营销2.0 (18)5,光彩闪耀的超强明星阵容 (19)08奥运年可口可乐促销案例分析08奥运不仅是国人的盛世,也是全世界的盛世。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这都是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难得良机。
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营销机遇来临之际,怎样把品牌营销与奥运精神进行紧密结合?技术驱动也许是二者契合的关键所在。
那一年,红色成为北京奥运的主色调。
借助成功的奥运营销战略,可口可乐激情的红色,掀起了北京奥运赛场内外最壮观的红色风潮。
在许多消费者心中,可口可乐的红色,正代表了北京奥运会最纯正的红。
一, 品牌介绍目前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市场皆处领导地位,其销量远远超越其主要至今除了持有人家族之外无人知晓,可口可乐公司也会严密防止自己的员工偷窃配方。
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5月,它的起家有着传奇色彩:首次的面世,是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雅各布药店里。
可是没人会想到,这个被以“偶然配方”误解成“药品”的饮料,至今已跨越了122个年头。
现在,可口可乐公司已发展为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
资料显示,它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利用多元的营销策略,已畅销于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每日饮用量达14 亿杯,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品牌。
然而,这样的一种液态饮品,如何冲破行业束缚,与“奥运”酝酿出密切的姻缘呢?这必须归功于可口可乐在营销机理中,成功发现了产品存在的多种体育元素。
通过打出“体育牌”,进而亲近奥运。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进行到底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进行到底时间回溯至2003年8月3日。
北京天坛在这个盛夏之夜再次吸引了全球无数目光的关注。
北京奥组委为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会徽举行了一场由张艺谋执导的盛大的揭标仪式。
与此同时,100万只印有新会徽的可口可乐限量精美纪念罐也正式上市,可口可乐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中第一家有幸被授权使用奥运新会徽的公司。
那一天,北京长安街上的可口可乐广告牌以最快的速度换上了最新的祝贺广告,北京、上海、青岛的各大商场也开始了通宵达旦的布置。
可口可乐奥运新会徽纪念罐顷刻成为市民热情追捧的最新收藏品。
据称随后的几天里,可口可乐在这几个城市的出货量是平时的5倍。
事实上,上述看上去令人瞠目结舌的奥运营销对可口可乐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
从1928年首次出现在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的那天起,可口可乐如影随形般参加了每一次的奥运盛会,赞助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投入也越来越大。
当然,回报自然也不菲。
我们如今已经很难计算出到底是奥运会更多的成全了可口可乐,还是可口可乐更多的推广了奥运概念,某种程度上,可口可乐和奥运会这一对互相攀附而生的伙伴,它们的合作是一部历史,一部精彩的关于体育营销的商业史。
风雨同路毫不夸张地说,在所有合作对象中,可口可乐公司是奥运会的最长期和最坚定的伙伴。
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至今,奥运大舞台的周围一直伴随着可口可乐忠实的身影。
而双方相似的发展历程,更是使得这段源远流长的“姻缘”显得回味绵长。
1886年,亚特兰大一位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了独特的“可口可乐”配方。
六年以后,法国人皮埃尔·顾拜旦男爵产生了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的雅典举行。
也在同一年,“可口可乐”走出了美国本土。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可口可乐终于闪亮登场。
当一艘货轮满载美国奥运代表团及1000箱可口可乐到达阿姆斯特丹时,它标志着“可口可乐”开始了它的奥运之旅。
成功营销:可口可乐 与奥运共振

案例主体:可⼝可乐(中国)公司 成功关键词:奥运营销 市场效果:在销量⼤升的同时,在2004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地,成功遏制了⽼对⼿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
可⼝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相持的局⾯,超然胜出。
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正是因为其运⽤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法,这和⼤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的缺失完全不同。
营销事件回放: "申奥成功纪念罐"、"奥运新会徽纪念罐"和"奥运⽕炬传递纪念罐",可⼝可乐的奥运营销总是很早就开始打下伏笔。
2004 年雅典奥运圣⽕ 6 ⽉ 8 ⽇抵达北京。
作为雅典奥运⽕炬传递的主赞助商的可⼝可乐公司提前数⽉已经启动了"雅典2004 奥运⽕炬传递 --中国⽕炬⼿/护跑⼿选拔"活动,在中国的 20 多个城市⾥选拔⽕炬接⼒选⼿和护跑选⼿。
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
6⽉9⽇,奥运圣⽕在北京城传递,准备充分、声势浩⼤的可⼝可乐成功地在北京城掀起了⼀场红⾊旋风。
可⼝可乐在6⽉5⽇推出的240万罐奥运⽕炬接⼒纪念罐在很多地⽅销售⼀空。
8⽉4⽇下午,可⼝可乐(中国)在北京组织了⼀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型发布会。
即将出征奥运会的刘翔、滕海滨、马琳三位体育明星,成为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可乐新的形象代⾔⼈。
以他们为主⾓拍摄的可⼝可乐新的⼴告⽚在奥运会期间反复播放,同时,分别以这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要爽由⾃⼰"可⼝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国市场限量销售。
奥运会过后可⼝可乐还通过央视展开了"后奥运营销",在8⽉31⽇"奥运特别节⽬"和9⽉4⽇"庆祝奥运健⼉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中迅速决策,签订贴⽚⼴告,抓住了难得的品牌传播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口可乐北京奥运推广案例分析
一、公司背景
可口可乐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
它起源于一八八六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一家药品店。
可口可乐公司是世界最大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
目前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市场皆处领导地位,其销量远远超越其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二、案例基本描述
可口可乐公司自1928年赞助奥运会以来,从未停止过赞助奥运活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了各级赞助商奥运营销争夺的焦点。
可口可乐作为有着80年奥林匹克合作历史的大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次的奥运契机,更想借此契机继续扩大自身在全世界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占有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不惜重金进行了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奥运营销推广活动。
在最初的奥运圣火传递阶段,北京城内到处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员工在免费发放饮料、扇子、三角旗等火炬接力助威纪念品,可以说可口可乐已经成功打响了奥运营销的第一炮,成为整个活动当中准备最充分、启动最快、声势最浩大的赞助商,在北京城内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
在奥运赛事期间,可口可乐更是放出豪言:“能上广告的地方,就买下它,不能上广告的地方,就把它刷成红色。
”可口可乐立志把北京营建成奥运营销的主场,并在世贸天阶、朝阳公园和奥林匹克公园等地设置可口可乐体验中心和畅爽地带。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有着30年历史的传统奥运营销活动“纪念章交换活动”也正式在北京启动,可口可乐公司为此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每个畅爽地带和体验中心都设置了可口可乐纪念章交换中心。
一枚小小的纪念章不仅承载了可口可乐的品牌诉求,更是借助纪念章交换活动的盛行将可口可乐品牌获得极大的关注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在整个奥运会举办期间,可口可乐可以说是在营销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奥运会期间各大超市除了放置可口可乐冠名制作的奥运赛事日程表外,堆头、端架等优势的陈列位置也都是由可口可乐控制着,甚至部分超市里可口可乐系列产品的陈列要超过百事可乐三倍以上。
在奥运村内外可口可乐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个新闻发布会,有时候一天两个。
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利用媒介,大大提高了可口可乐的曝光率。
在代言人选择方面,可口可乐公司也要充分体现北京奥运精神,所选代言明星要拥有广泛的粉丝群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结合年度可口可乐公司组织的奥运火炬手投票活动,最终确定由体育明星刘翔、姚明、郭晶晶和影视歌红星
周迅、梁咏琪、王力宏、韩庚一起组成明星代言阵容进行2008年可口可乐中国区的代言活动。
三、案例分析
任何一个广告主都希望他们的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受到消费者的视听,为什么有的广告就能如愿以偿呢,其中人们的知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自圣火传递开始,可口可乐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免费发放饮料等纪念品,加大广告投入,让人们处处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广告,满眼都是可口可乐的经典红色。
广告媒体不论是报纸杂志还是新闻电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印刷版面过小,播放时间过短都会让精心设计的广告淹没在广告大军中,在这时联想律就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它让消费者在看到或听到某些语言文字图像之后,马上联想到有共性的产品,在心理上很大程度的扩大和延伸了广告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广告的效果。
在这一系列的奥运营销中,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大幅的广告和大面积的红色,给消费者的知觉带来了强大的刺激,引起注意,取得消费者的重视;大大面积的红色是消费者在看到红色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可口可乐,广告效果显而易见。
在此之后,可口可乐又设立体验中心和畅饮地带,并开展有着近30年历史的纪念章交换活动,公司为了此次交换会发行了近500种纪念章,其中不少价格在网上已经翻了好几倍,这次活动吸引的不仅是可口可乐年轻的拥护者,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奥运收藏爱好者和世界各地来此参加奥运盛事的人们。
纪念章交换的盛行,既让消费者参与到可口可乐的活动中,增加了消费者与公司的互动,又让大众参与到奥运活动中,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奥运气氛,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在品牌的口碑传播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影响力和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动作之外,可口可乐更是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它冠名的各种奥运周边产品处处可见,并且在繁华地区的多个大型商超的堆头、端架等优势的位置,其系列产品的陈列面要超过百事可乐3倍以上;再加上奥运村内外一天一次或两次的新闻发布会和影视歌体育红星的代言,种种方式让可口可乐的曝光率大幅提高,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产品大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重要启示
随着市场竞争的升级,市场需求差异化和变化的快速化,使得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难度随之加大。
如何在多变的环境和差异的需求中,更好的做好品牌的传播,提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成为了一个难题。
做好企业的品牌的传播不仅要在传统传播方式上有所创新,更应该与企业的营销有效的结合起来,抓住关键点,形成有效的组合策略,打造与顾客的深度沟通体系。
可口可乐公司的奥运营销战略给我们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启示。
1,抓住品牌传播中的关键点;消费者通过大众媒体或者企业的外部视觉展现了解了品牌,才有可能产生购买行为,完成品牌价值。
所以,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接触点,信息性接触点对品牌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则广告的好坏可能严重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从而影响到对该品牌的购买决策。
可口可乐公司正是正确运用了这一原理,将其产品的广告做的恰到好处。
首先,可口可乐公司将“红”进行到底,众所周知,中国人非常喜爱红色,正直奥运喜庆的时期,可口可乐的“红”为消费者带来了鲜艳的视觉效果;其次,可口可乐公司大力赞助
中国奥运会及奥运队员,赢得了中国人的支持,刘翔亲手制作的奥运章及之后的500多枚纪念章,触动了中国人的购买欲望,借助纪念章交换活动的盛行,可口可乐公司的关注力和影响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2,抓住品牌传播中的机遇;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可口可乐作为多界奥运会赞助商,更是不能放过4年一次的机遇,可口可乐通过网络平台打造了非凡奥运体验。
将“红”宣传的恰到好处,另外交换纪念章,正是抓住了顾客心理,借助社会热点,因此,及时抓住机遇,使得可口可乐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抓住品牌传播中的创新点;创新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创新是事业竞争取胜的最佳手段;创新是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可口可乐公司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理念,创造了“红”,创造了奥运纪念章,正是由于创新理念,可口可乐的广告总是能够为顾客带来惊喜,吸引顾客的眼球。
也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从可口可乐公司的奥运营销中,不禁引起了中国企业对于可口可乐公司成功营销的深思。
首先,中国企业渴望淘金奥运会。
奥运商机可谓是巨大的,无数企业垂涎三尺,然而,我们能否像可口可乐一样取得成功却是未知,毕竟奥运营销失败的不乏其人。
其次,赞助奥运会,国内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抛出巨额投资款后,是否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为企业所用?我们是否能够有可口可乐公司足够的资金作为坚实的“后盾”?另外,国内企业明显缺乏体育营销的经验,许多中国企业不是从品牌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体育营销,只是局限于简单的广告牌或者服装logo,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一个公司要做到成功,不是单单靠广告就能够决定的,还要制定一套可用的营销策略,缺一不可。
因此,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营销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借鉴成功企业的优秀之处,做到成功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