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合集下载

英汉文化负载词对比

英汉文化负载词对比
的阿波罗说:“既然你不能做我的妻子,那你就做我的冠 吧,我将把你戴在头上,用你来装点我的竖琴(harp)和 箭袋(quiver)。”因为阿波罗还掌管音乐、诗歌、预言 等,后来一些卓有成就的诗人被誉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6、其他
• 1、arachnid 所有蜘蛛类节肢动物的总称 • 来自于Arachne(阿拉喀涅)。Arachne是针织和刺绣技
艺高超的少女,曾同Athene举行过刺绣比赛,因不堪忍受 Athene的污染而自尽。Athene后来很后悔,又对她刺绣 的手艺很敬佩,于是就将她变成为蜘蛛,永远地织网; • 2、atlas 地图集 • Atlas(阿特拉斯)是泰坦(Titans)神族之一,因背叛 Zeus而被罚以双肩扛天。由于荷兰地理学家黑凯托 (Mercator)出版的地图集的扉页上,印有Atlas以双肩扛 天的图片而得名“地图集”; • 3、cereal 谷物 • 源于罗马神话中的Ceres(色列斯),她是掌管谷物和大 地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Demeter(狄米特); • 二、希腊罗马神话及其文化负载词
1、希腊罗马神话 2、希腊罗马神话衍生出的文化负载词 (及其翻译) 三、中国神话及其文化负载词 四、总结/对比 五、参考文献
• Apple of discourd 不合的根源 • Damon and Pythias 生死之交 A freedom of Pan 无拘无事,无忧无虑
后羿射日
• 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鸟飞过,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传说尧当皇帝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给人类带来
了严重地旱灾。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甚至铜铁沙石也晒
得软软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体腔里仿佛在沸腾。

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

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

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
在中文翻译中,文化负载词是指包含了特定文化背景、价值观或习俗
的词汇、表达方式或概念。

这些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因为直译
可能无法传达其完整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文文化负载词:
1."福"(fú):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表示幸福、吉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福”字(倒贴)在门前或屋内,以寓意带
来好运和好运气。

2. "圣人"(shèngrén):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圣人指的是道德高尚、悟性超凡的人,比如孔子和孟子。

这个词也会在文学、历史和道德讨
论中被频繁使用。

3. "中庸"(zhōngyōng):这个词来自于《论语》中的一段,意思是
指保持中道、和谐的道德准则。

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被广泛
运用于讨论伦理、政治和社会观念。

4."道"(dào):这个词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含义广泛而深邃,
可以指道路、方法、原则、真理等。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正确理
解和表达。

5. "风水"(fēngshuǐ):这个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描述自然环
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在中国,风水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室内设计等方面,以追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这些只是一些例子,实际上中文翻译中存在许多文化负载词,需要谨
慎理解和处理,以确保准确传达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包含了丰富的医学思想和理论。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黄帝内经》中常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经典著作。

对于“气”这个词的英译是一个难点。

在《黄帝内经》中,“气”通常指“阳气”或“阴气”,是构成人体基本物质和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qi”或“vital energy”来表示。

例如,“气滞”可以翻译成“qi stagnation”,“气虚”可以翻译成“qi deficiency”。

对于“阴阳”这两个词的英译也十分重要。

在《黄帝内经》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对立物质,是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的两大基本范畴。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yin and yang”来表示。

例如,“阴阳失调”可以翻译成“disruption of the 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阴阳互根”可以翻译成“interdependence of yin and yang”.“五行”也是《黄帝内经》中常用的文化负载词。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是解释自然界变化和人体生理病理的重要理论。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five elements”来表示。

例如,“五行相生”可以翻译成“the interac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五行相克”可以翻译成“the opposi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对于“脏腑”这个词的英译也需要特别注意。

在《黄帝内经》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肝、脾、肺、肾等。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zang-fu organs”来表示。

例如,“心悸”可以翻译成“palpitations of the heart”,“腹痛”可以翻译成“abdominal pn”。

文化词语英译

文化词语英译

文化负载词分类
•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将文化负载词 分为以下几类:
• 生态文化(ecological culture) •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 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 • 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 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
“八字”即生辰八字,负载了中国习俗文化特色。生辰八字用天干地支 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 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命运好坏。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了 “八字”这个词汇在译语中的语义空缺。这里译者采用了“文化替换” (cultural substitution)的方法,即以目的语中富于文化色彩或内 涵的意象来代替源语中特有的意象。将“八字”译为“horoscope” (即占星术,是指根据某一特定时刻行星与恒星的位置制成的天宫图 来进行预言,例如预言一个人的未来)。
中国位于东半球,西部是高山,东邻大海。这种地理位置使得秋冬 天西风吹起时,气候干冷。所以,西风在汉语文化中常指秋冬肃杀的 冷风,多用来比喻凄凉、清冷,有时还比喻为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 具有一种贬义。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古道、西风、瘦 马。
相反,英国位于西半球,岛屿西邻大西洋,东部是欧洲大陆,当来 自大西洋的西风吹起时,英国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春天来临的象 征,因此在英语文化中,西风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如著名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雪莱名诗《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正是体现 了这一意义。
结语
文化负载词在文学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 及英汉民族文学作品交流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负 载词的处理。我们从对以上五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讨论了 直译(加注)、音译(加注)、意译(加注)、文化替换 等翻译方法。

翻译概论--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Cultural Loaded Words

翻译概论--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Cultural Loaded Words

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汉的翻译方法【摘要】翻译就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它又是文化的载体。

一种语言它不单为表达它词句半身的字面意义而存在,它与文化和国情是紧密联系的。

所以如何在翻译中更好地体现源语言的文化魅力,则是译者需要不断探索解决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归化与异化人类的语言大约有六千余种,若加上各类方言估计上万种。

而每一类语言又有专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语言如何多变,表达同一类文化的语言总是大致保持不变。

归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表述就是文化的表达;不同语言之间交流就文化间的碰撞。

如何将特殊文化词准确的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文化负载词的概念1.1文化负载词的定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正如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强势和弱势的论断,“强势即强调语言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弱势之说,则是对于初始假说的修正,认为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有相关性,但是地位方式的跨文化差异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胡壮麟,2009,p.163)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存在决定与相关的联系的。

在一种文化的语言形成定型,而语言就会在文化对人思维的影响中气决定性作用。

所以到后期语言不是用来表达一种文化,而是成为文化的载体,直接成为负载文化的语言。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是:“在语言系统中,最能直接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应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

”所以并非所有的词语都有文化负载功能。

例如,“苹果”和“apple”;“书”和“book”;“足球”和“football”;“跳跃”和“jump";“美丽的”和“beautiful”等等这些对等的单纯的词,它们所表达的内在的涵义就是其字面意义,并没有什么文化负载功能。

但是不排除把这些单词放在一些语境中,它便背上了文化的重量。

《文化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文化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2)王东风(2000:248-253) 1、文外作注: 直译加注释。 2、文内明示: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3、归化(替换) 4、删除 5、硬译: 按字面照译原文。
3)刘宓庆(2007:248-256)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表现手段:图像(图表)、模仿 (直译)、替代、阐释和淡化(decoloration)。
5) 本源概念的翻译(何元建,2010) 本源概念(indigenous information)指某一 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 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特有概念。它 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是外来的(alien)(何 元建,2010:211)。
从语义与语用的角度,信息不外乎有两种:1) 为源语社团与文化和译语社团与文化所共 享,或称通用信息(shared information);2) 为源语社团与文化所独享,或称本源信息 或概念(何元建,2010:211)。
2) 不管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小说中的本源概念 就不一样了,译者理论上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但 翻译过程中似乎显现出某种模式或者说倾向。即: 意译> 直译> 换译> 省略。 3)对于小说中的本源概念,省略多出现在处理 《書劍恩仇録》中的中国历史和武术功夫概念。 4) 除了上述四种策略(即意译、直译、换译和省略) 之外,没有再观察到其他翻译手法。 ------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 研究 2010,(5):211-220.
“文化负载词”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 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廖七一,2000: 232)。”
2. 语言层级与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可以在词汇、短语、句子、篇章等 各个层面反映出来,但在词汇层的反映最 直接和明显。
3.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ng methods 1)邱懋如(2000:324-5): l、直译 2、照抄原文 “VCD” 3、音译 4、替换 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 5、解释 dissident(持不同政见者), go Dutch(各付各的钱) ----邱懋如.文化及其翻译[A]. 2000.

汉英翻译第一章文化负载词

汉英翻译第一章文化负载词

Culture-loaded words
• 1. Please find out the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ssage on page 23. • 2. how does the writer translate these words on the next page? • 3. how do you call these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 •
文化负 载词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法 1)龙舟 2)八宝菜 3)文化大革命 4)纸老虎 5)号脉 6)春节 7)春卷
Dragon boat Eight-treasure pickles Cultural Revolution Paper tiger Feel the pulse Spring Festival Spring roll
• 关于兔儿爷还有一段传说: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 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 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 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 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 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 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 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 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 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 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 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 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 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 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

《红楼梦》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

《红楼梦》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

《红楼梦》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仅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但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迅猛发展,国家和民族间文化对话和交往的领域持续扩大,水准持续加深,“现实地存有着国家间的文化力量博弈,文化大国或强国在国际文化博弈中可能表现为文化扩张或文化渗透,而文化弱国则可能面临这种扩张和渗透的威胁。

”[1]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对中国文化的精髓与价值的理解与认同,都会影响到中国文化形象的树立和文化感召力与吸引力的建构。

这种文化形象与文化感召力,构成了一个中国的对外文化实力。

国家的对外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的构筑与增强起到了支撑作用。

所以,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就是构建国家文化安全堡垒,促动国家文化走出去,在外部建立文化安全先锋。

这个思想,已经得到我国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将通过建设文化强国、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扩展国家文化感召力来增强国家综合文化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内容和目标。

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

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不但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译为外语的中国典籍为外部世界提供了一条了解中国的渠道,在很多场合甚至是吸引国外人士理解中国、注重中国的重要激发者。

中国典籍的对外传播,首要步骤就是典籍的外译。

较好地传递中国典籍中文化信息的译本,能够宣扬本国的优秀思想文化,拉近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距离,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国展开经济等交流开辟良好的国际环境。

而未能准确、清楚地传递文化信息的译本,则会造成中国文化被曲解和解构,中国国家形象和对外吸引力会消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并指出其翻译策略。

作者呼吁
翻译工作者应该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积极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1 文化负载词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是最能反映文化的
物质层面,所以受文化的影象也最大。

通过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内涵词可以了解到
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徐珺:2001)。

孙致礼(2000)曾经指出,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
承载的文化意蕴。

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刘守华也认为:“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性”(刘守华:1992,p.150)。

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文化词汇有多种不同的名称,例如,文化负载词,文化空缺词,词汇空缺等。

如:朱哲2004年3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从文学角度论“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文化内涵词,如徐珺2001年3月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报》第24卷上的文章: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

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本质都
是相同的。

正如包惠南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

换言之,不管是文化词汇、文化内涵词、文化负载词还是文化空缺词等,他们指的都是那些只为某一个民族语言所特有,具有独特的文
化信息内涵,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没有包含这样的文化信息。

他们既可以是在漫
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个民族独创的词。

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包惠南,包昂(2004:10,11)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
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

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相
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文字母译为“卡拉OK” ;他们还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等术语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
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

他们的话给怎样翻译文化词汇提供了借鉴。

如今翻译界对于文化词汇的翻译
已经达成基本上的共识,那就是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应采用音译加解释性译
文的翻译方法。

对于把外文翻译成中文当然用的是汉字读音注音的音译方法,如
前面的卡拉OK。

再如cool翻译成“酷”等。

对于汉语中的文化词汇翻译成外文的
时候,当然就是用汉语拼音,然后加注,或解释性译语的方法。

也正如金惠康(2003,152)所说的:在介绍传统中国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遵循物从主人,名
从主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食物大多宜采用汉
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

当然上面主要是讲的音译,事实上对于文化负载词,除了用音译之外还可以
用直译的方法。

例如毛泽东首创的“纸老虎”翻译成英语就直接用了“paper tiger”这
个词现在很多英语词典都已经收录进去了,用来指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或物,肯定
比英语里面本来就有的“吓走乌鸦”的“稻草人”(scarecrow)要好的多。

再如,丢
脸(lose face),火上加油(to pour oil on the flame),了如指掌(to have
something at one's fingers' ends)。

同样“cold war”翻译成为“冷战”。

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应该主要采取两种
翻译方法,一种是汉语拼音加注或者加解释性的译语;一种是直译加注或者解释
性的译语,其实这两种方法往往杂糅在一起,直译中有音译,音译中有直译,但
都是有解释性的译语在里面。

对于直接用汉语拼音,除了有些在英语世界里已经
很常见,已经为他们所接受的词(例如,kungfu,wushu,dofu,jiaozi,zongzi等)之外,外国人一时间还难以接受,所以加注,或者加上解释性的译语在目前是有
必要的。

例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里的一个句子“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笑道,“若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中的“东施效颦”,
他是这样翻译的:"If so, she's Tung Shih imitating His Shih..." His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 通过加上的这点解释性的语言,译者把“西施”和“东施”所蕴涵的文化韵味展现无余。

《汉英词典》上对文化词汇的处理基本上是两者皆有,即音译+直译+注释
或解释性的译语。

这种方法是非常可取的,能够很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例如《英
汉词典》里对东施效颦的译法:Dongshi,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西施),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
如围魏救赵的译语:besiege Wei to rescue Zhao-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汉语拼音加解释性译语或者加注,或者直译加注,或者加解释性的译语等等
翻译方法,相信过不了多久,外国人熟悉了,理解了,自然加注的那个“尾巴”就
可以去掉了,文化传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同样,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最终译为Huwa。

其好处在于彰显和弘扬了
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中国的神州七号译为Shenzhou VII spaceship,
中国宇航员译为Taikonaut,都体现了这样的翻译策略。

3 结束语
张后尘先生(2004)认为,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是肤浅的,不经过对话,
东西方的隔阂很难消除。

开展东西方对话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英语词汇的不同文
化内涵。

作者同样也认为,西方世界对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的了解何尝不是肤浅的?对于那些负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中国的文化词汇,作为英语工作者,尤其
是翻译工作者,在对外传播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让外国人尝试、清楚的了解、
直到理解、应用融合?而不应该只图当时的通俗易懂而一味的“归化”了这些内涵
丰富的中国文化词汇。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流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翻译不仅
仅是“拿来”:把外国的东西引进来,让国人感知到、体验到异国情调,更是要多“给予”,向世界奉献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也体验“中国情调”,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中拥有她应有的地位,汉语也应该为丰富英语语言
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外国人了解她,理解她,接受她,最后融合其中。

这才是跨
文化交际要达到的目的。

这才是英语工作者要切实做好的事情。

正如包惠南所说的:“语言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播和交流文化。

”(2004:P.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