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歌分为几大类 彝族民歌有什么特色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彝族民歌是中国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情感表达。
彝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演唱的艺术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风格独特彝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特有的音乐风格著称于世。
彝族人民生活在群山环绕的高原地带,受着神秘而古老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他们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多样,有些歌曲激昂豪放,有些歌曲柔美婉转,有些歌曲充满悲壮与豪情,有些歌曲则富于亲和力和感染力。
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使得彝族民歌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二、歌词意境深远彝族民歌的歌词多为民间老手编写,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思想情感、生活境况和社会风俗习惯。
歌词所描绘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歌词常常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民族语言,表达出了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热切向往和美好祝愿。
彝族民歌的歌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通过对自然、生活、爱情等主题的赞美和抒发,展现了彝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声音表达生动彝族民歌的声音表达生动,充满激情和感染力。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民歌一直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因此演唱者在表达时往往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使得歌曲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力量。
演唱者们的声音多为清亮、宽厚,经过他们的精心演绎和处理,歌曲的情感能够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使得民歌在演唱时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曲式富于变化彝族民歌的曲式非常富于变化和创新,多采用二重唱、三重唱的形式。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们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变化,进行自由的演唱方式和技巧,从而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种曲式的变化和创新使得民歌演唱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也更好地展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音乐创造才能。
五、传承与发展彝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特质不仅在于其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深刻的内涵,更在于彝族人民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彝族人民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们通过世代相传、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民歌文化传承下来,使得彝族民歌得以保存和传承。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是云南彝族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彝族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篇文章将从歌曲主题、唱腔特点、语言表现、舞蹈陪衬等方面探讨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质。
歌曲主题
彝族民歌的主题涉及到彝族民族的生活场景、风土人情、感情日常以及神话传说等诸多方面。
歌曲风格丰富多样,有调皮的流行歌曲,也有深沉肃穆的祭祀歌、挽歌等。
歌曲主题通过歌曲歌词的抒情和表现,生动地描绘了彝族民族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唱腔特点
彝族民歌以喉音和加强呼吸为基础,其唱腔特点主要表现为声音高亢、音调抖动、节奏宽松、变化多样、音域广泛、富于波动等。
其唱腔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深情地传达了歌曲的内容和意义。
语言表现
彝族民歌的语言表现呈现出高度的诗意和象征性,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歌曲所使用的彝语语音柔美多变,词汇丰富多样,既有形象化的比喻,也有隐喻和反话。
歌曲的歌词吟唱在一起,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情感上能够激荡人心。
舞蹈陪衬
彝族民歌通常会与彝族传统舞蹈相配合,形成强有力的视听效果,增强听觉和视觉的艺术享受。
其中的舞蹈手势、形态变化、步伐节奏等,都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
彝族民歌和舞蹈相辅相成,形成了集音乐、舞蹈、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总之,彝族民歌不仅体现了彝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集合了音乐、诗歌、舞蹈、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彝族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浅析云南彝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浅析云南彝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作者:高丽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5期[摘要]云南彝族是一个古老、热情、奔放却也含蓄崇尚火的民族,它的民歌丰富多彩。
民歌是音乐艺术中一个广阔的领域,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生存的文化土壤,希望更多的同仁能更进一步挖掘我们民族音乐的更多的更丰富的财富,为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云南彝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彝族,一个古老,热情、奔放却也含蓄崇尚火的民族,是云南26个少数民族之中的一个,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音乐。
彝族历史渊源复杂,支系繁多,自称和他称不下百余个,彝族民歌与此相同,其复杂程度在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中实为少见。
仅以支系而言,可分为[撒尼民歌]、[尼苏民歌]、[纳苏民歌]、[花腰民歌]、[罗罗民歌]等。
另外还有[黑彝民歌]、[白彝民歌]、[甘彝民歌]之分。
几乎所有体裁的民歌在彝族民歌中都有,如[叙事歌]、[劳动歌]、[山歌]、[情歌]、[婚礼歌]、[丧礼歌]、[酒礼歌]、[年节歌]、[儿歌]、[哄娃娃歌]等。
有些地区的彝族民歌自成体系。
如滇南彝族的尼苏人[四大腔]是由[海菜腔]、[山药腔]、[四腔]、和[五山腔]构成。
每种腔中又分为[猞腔]、[垭腔]、[白腔]等。
其它著名的歌种有[阿诗玛调],[阿理甲](属情歌、山歌类),[阿色调]、[阿支调]、[擦巴人]、[查姆](道理歌、叙事古歌),[对口腔]、[四句长腔]、[各米各]、[柯斯呀莫](分为[冬月年歌]和[火把节歌]二大类),[勒勒调]、[留月调]、[梅葛调]、[曼莫若]、[咪傲]、[尼尾果呀莫](猎歌)、[叶里蒙]等,另外,彝族民歌还可按地区分为[小凉山彝族民歌]、[宣威彝族民歌]、[红河迤南彝族民歌]等。
彝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音乐形态即具体音乐作品的样式、结构、逻辑等,它通常包括曲式、作曲法、旋律、和声、对位、织体、配器、力度、密度音响、风格、体裁等方面的要素。
本文不拟对彝族民歌的音乐形态进行全面地逐一分层次的研究,而主要是简要地阐述彝族民歌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音乐形态特征。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是中国彝族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通常以歌词简洁、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为特点,展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
以下是彝族民歌演唱的一些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的歌词通常简洁直接,用词质朴,富有生活的真实感。
彝族民歌歌词大多以生活中的日常场景、人情世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为主题,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彝族人民的情感和思考。
歌词中经常出现乡村、山川河流、农田等元素,突出了彝族人民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彝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婉转,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
彝族民歌的旋律多样,有舒缓悠扬的,有欢快活泼的,有哀伤凄婉的等不同风格和情绪的表达。
彝族人民用优美婉转的音乐语言来抒发内心情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也深受感染和激发情感共鸣。
彝族民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充满了舞蹈、服饰和肢体语言等元素的艺术表达。
彝族人民在演唱民歌的常常会伴随着舞蹈动作,以及具有特色的服饰和配饰等,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表达形式。
表演者通过舞蹈动作和服饰的装点,更好地展示出民歌的情感内涵和身份认同。
彝族民歌在演唱方式上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表达的真诚性。
彝族人民通常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来演唱民歌,真实地反映出个人或群体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体现出彝族文化中的真诚、坦率和直率的特点。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得彝族民歌更加贴近生活、真实可感,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包括简洁直接的歌词、优美婉转的旋律、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以及真实真诚的情感表达。
这些特质使得彝族民歌成为了彝族文化的珍贵瑰宝,也为世人展现了彝族人民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地域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民歌是最为突出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彝族民歌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劳动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其艺术特质独特而深厚,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非常明显,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活泼。
彝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他们以歌曲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因此民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彝族民歌的旋律多样化,有的悠扬缓慢,如泉水流淌,有的激昂高亢,如雄狮咆哮。
在音乐节奏上,彝族民歌更是变化多端,有的歌曲轻快活泼,有的歌曲节奏凝重稳健,如同山川河流的奔腾澎湃。
这些独特的音乐特色使得彝族民歌在全国范围内备受人们喜爱。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其民歌演唱更是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歌曲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价值观的传达方式。
彝族民歌中的歌词多是表达一些感慨、情感和心情,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歌曲歌颂美好生活,有的歌曲讲述英雄壮丽的故事,有的歌曲抒发深情的爱意,有的歌曲反映社会生活,有的歌曲祈求风调雨顺。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每一个民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的民族,他们热爱歌唱,喜欢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彝族民歌演唱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彝族人在演唱民歌时往往会伴随手舞足蹈,跳起欢快的舞蹈,以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和豪放。
在彝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中,民歌演唱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逢节日或喜庆场合,彝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歌舞晚会,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丰富的创新能力。
临沧彝族山歌的文化特色探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劳作 ,都会放开嗓子吼几声。山歌内容 广泛,有情歌、苦歌、劳动歌、故事歌、 新 生活歌 等 ,世代 居住 的山 民,大多是 会唱调子的高手 ,一般人也能随 口吼几 声,特别是逢谁家有个红 白喜事,更是 唱得整个山寨沸腾起来。 调子 多来调 子 多 / 我 呢调 子 用马驮 / 前 马磕 [ k ’ 】 到 昆明城 / 后 马还在歇 山 坡。/ 云南唱到北 京磕 / 回来 还要 唱三年 / 调 子多来调 子多 , 三天 三夜才唱 了一只 素质教育 1 8 4
临沧彝族山歌的文化特色探析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邦卖完小 王立美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彝族山歌的文化特色及价值,从那些在万山丛中滚滚畅流的山歌中感受彝族浓郁的民俗风情。感受源
远流长的厚重历 史文化 ,感受山歌焕发 出的历久弥香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价值 。
临沧彝族山歌概况 彝族 是云南 省人 口最 多、分布 最广 而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又是文化丰富 多彩 的少数 民族。彝 族能歌 善 舞早 已名 扬海 内外 ,在 临沧市 境 内也是人 口最 多 的少数 民族 , 8 个 县 都有 分 布。 主要 分 布在凤庆、云县澜沧江畔及永德乌木龙 乡、临沧平村乡。每年的二月初八, 六月 二十 四是 彝族人 民的传统 节 日 。据 < 云 县志> ( 上编 ) 载: 澜沧江畔彝族服饰 “ 大 倮 倮赤 头缠足 ,披羊 皮、衣麻 布。 ” 新 中国成立 后 ,民族经济得到 发展 ,棉布 、 涤 沦类 纺品逐步 取代 了麻 布羊皮 ,但部 分老年 男子仍 习惯于 穿满 襟衣裳和 摆裆 裤 ,老年 妇女仍 有 系布围腰 ,包黑 布包 头的。到 如今 ,部 分 少数 民族地 方妇女 仍保持着 过 去的 习惯 ,穿 着呈黑 色 ,头 戴形如瓦状的头 巾,内外衣都 前面开襟 , 外衣 无领 ,内衣 胸前 系一 块肚兜 ,挡住 前胸 ,襟边衣前用布围绕 ,叫围腰。 彝族 的山歌 名气 很 大 ,因为多在 山 野 间唱 ,人 们便 把 它称 为 ” 山歌 ” ,有 称 “ 调子 ” ,就 好 比陕北 的 “ 信天游” , 张 口就 Ⅱ 昌,不拘 一 格 。 山歌 词 句短 小 , 通俗 易懂 ,属歌谣体 ,触 景生情 自唱 或 对达 式交流 ,一般 句式 整齐 、押韵 、平 仄 不 严 ,能 在 短短 数 句 歌 词 中 运 用 比 喻 、比兴、 对 比、夸 张 等手 法 ,以心交 心使 主题思 想得到 鲜 明突 出 ,而使对 方 温馨受启迪和动心,具有抒情性、集体 性 、即兴性和 变异 性 的特 点 。这些 山歌 在世 代相传 中 ,不同时 期、 不同地 区 的 不 同歌者 ,常按 个人需 要 ,将 某首经 典 山歌 作 为蓝 本 ,进 行 即兴编词 ,见 哈唱 哈 ,想哈唱 哈。或许 是 爱唱 的. 人 多 ,或 许是 环境气 氛好和 朋 友多 ,彝族 的山 民 无论 是晚上 围着 火塘 闲聊 ,还 是在 山上
凉山州彝族民歌的特点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当代音乐2018年第8期MODERN MUSIC凉山州彝族民歌的特点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叶婧莹[摘 要]凉山州有汉族㊁彝族㊁纳西族㊁蒙古族㊁苗族㊁回族等14个民族,其中许多少数民族由外界迁徙而来,为凉山州带来了最为原始的音乐形态,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下,使得这些音乐形态完整地保存到现在㊂凉山各个地区的彝族民歌不仅有着地域性的差异,在艺术形态上和表演特征上也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民歌歌词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同时和日常语言之间也有着很多的共通性,在音调㊁节奏㊁结构方面也有鲜明的特征㊂凉山州有着 歌舞之乡”的称号㊂[关键词]彝族民歌;艺术特点;表现形式;要点探析[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128-03[收稿日期]2018-04-16[作者简介]叶婧莹(1994 ),女,四川广元人,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㊂(成都 610000) 四川凉山州有着丰厚的彝族民歌资源,民歌的音乐风格也很独特㊂凉山地区的彝族民歌,它的音乐形态相比起来较为独特,具有 多元一体”的文化特点㊂我们对彝族民歌深入探索,对彝族民歌进行不同的分类以及探析它在演唱中的要素特点,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民族艺术再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㊂一㊁凉山彝族民歌分类和唱法分类(一)凉山彝族的传统民歌的三种形式彝族毕摩刻录的古民歌㊁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民歌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新民歌(这种形式的民歌产生,它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生活习俗,同时它也打破了原先民歌的界限,所以是一种新型的㊁在现代生活中群众聚会的时候用来自娱自乐的形式,但是仍然具有彝族民歌即兴创作的特点)㊂我们可以把彝族民歌划分为六大类:山歌㊁童谣㊁劳动歌㊁风俗歌㊁叙事歌㊁祭祀歌㊂1.山歌彝族民歌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山歌,演唱者可以很自由地进行演唱㊂山歌中情歌有很多,它的歌词是当地人们即兴创作出来的㊂山歌大致可以分为描述历史故事的㊁对他人进行批判的㊁憧憬未来的等,可以很形象地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㊂山歌的旋律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高腔形式和平腔形式㊂高腔形式的山歌很明亮;它的音域没有平腔山歌那么窄,有的音在两个八度以上;在这种形式的山歌中,会出现较多的装饰音㊂它主要是用两个乐句来作为重复变奏,节奏相对较为自由,拖腔很长㊂如‘幺表妹“㊂平腔形式的山歌,在旋律上很舒缓,声音没有高腔山歌明亮,曲调相对平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类山歌的节奏形式㊂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这类型的山歌,它的音程跳度没有高腔山歌那么大,音域相对也不是很宽,大都是在十度左右㊂如‘八木马“㊂2.童谣童谣是当地的小孩在山上放牧和玩耍的时候演唱的歌曲,可以分为描写儿童劳动生产的放牧歌㊁玩耍歌;叙述孤儿悲惨命运的孤儿歌);反映姐妹婚姻的哭嫁歌等,许多的男女习惯用它来表现成年人的生活㊂童谣的曲调给人感觉都很轻快活泼,节奏很鲜明地表现出了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如‘诓娃娃调“㊂[1]3.劳动歌劳动歌有‘打荞子“‘犁地歌“等很多歌曲,它的特点是在明确的节奏里演唱,适合当地人民在劳动的时候演唱㊂如‘犁地歌“,这首歌是一种典型的劳动歌曲,从歌词中可以体会到它是一种唤牛吆喝声,可以借此来体现出劳动的人们在播种时候的内心活动㊂4.风俗歌彝族地区传统仪式主要有四种:举办婚礼㊁操办丧事㊁过火把节㊁彝族年,这四种仪式都离不开彝族民歌㊂在新人举办婚礼的时候,这里的风俗是在前一天,宾客来祝贺的时候要唱 阿莫尼惹”歌;有的人家还会特地邀请能歌善舞的人前来参加对歌的比赛;有的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来祝贺的人可能会多到几百人乃至上千人,前来对歌的人也可能会达到很多对,情绪欢腾㊁通宵不散㊂如‘阿斯牛牛座“,这首歌是典型的在办喜事的时候可以演唱的歌曲,并且它是可以唱一个通宵的歌,虽然可以听到它的曲调一直在重复,但是歌词不会重复㊂821在办丧事的时候,当地的人们也会举行隆重的歌唱活动,长者如果是因为生病而去世的,举行的丧礼是最隆重的㊂如 撮死阿莫恩”(哭丧歌)㊁ 扯格”(送魂歌舞)等㊂彝族年是凉山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过彝族年主要是当地人们来庆贺上年的丰收㊁祭祀祖先㊁祈祷来年的丰收和人畜兴旺,过彝族年的时候会要举行很多的歌舞活动,如库什牛牛火”等㊂火把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酒肉祭祖㊁唱歌祝愿㊁家人团聚等活动㊂5.叙事歌叙事歌曲主要是描述个人身世的不幸遭遇,可以来唱述民间故事;来歌唱人类的起源㊁婚嫁的由来等㊂主要特点是:虽然旋律给人感觉很单调,但它的歌词却很丰富;在歌唱性和旋律性上,比起自由抒发感情的 山歌”和 童谣”来说,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㊂叙事歌可以通过说来代替唱,可以用节奏化的语言来表现出歌词的内容㊂如格言诗‘尔比尔吉“等,它们都是通过用节奏化的说白来表现歌曲的主要内容㊂6.祭祀歌祭祀歌不同于其他的几类民歌,它只是被当地极少数的人所掌握,最典型的就是 毕摩” 苏尼”㊂ 毕摩”大部分都是诵唱经文,相反, 苏尼”则是边唱边跳,还用羊皮鼓敲击来作为它的伴奏形式,属于一种歌舞的形式㊂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相差很大,但它们是原始宗教类的歌曲㊂(二)唱法分类根据凉山彝族居住地区的差异性,民歌的演唱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可以把它归纳为 呀” 吙” 尔” 佐” 吙格” 喳”等[2]㊂ 呀”是属于高腔假声唱法,主要在凉山的方言地区很是流行, 呀”主要是在野外演唱的民歌; 吙”为平腔唱法,它也泛指一般的歌唱形式; 尔”则为吟咏或者吟诵; 佐”是指可以进行比赛类的对歌, 左吙”为吟咏歌,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歌吟,主要指的是咏唱一些人物的悲惨遭遇之类的叙事性歌曲; 吙格”属于娱乐型民歌,大多数可以用于婚丧嫁娶的节日活动中,它的格式比较规整,曲头和曲尾大多数都带有固定的衬句和衬腔,歌词多数为多段体的形式,每次反复曲调的结构变化不是很大; 喳”是汉语 唱”的音变,是指一般的歌唱㊂凉山彝族传统民歌在音乐风格上也可以分为三大色彩的唱法, 义诺”地区的民歌曲调委婉㊁节奏平稳,结构较为规矩,在演唱的时候要求声音柔美; 圣乍”地区的民歌多以词行腔,具有浓厚的吟诵风格,演唱时要求以声带词,虽然也是一字一声,一声一拍,但是音调多数做大幅度的跳跃进行,所以演唱风格就很粗犷和洒脱; 所地”地区的民歌则是以高腔的 呀”而闻名㊂二㊁凉山彝族民歌的艺术特点凉山彝族民歌的种类繁多,独具特色㊂在这些众多的凉山彝族民歌中,以布拖县㊁雷波县㊁会理县的民歌特色为代表,体现出了彝族民歌的风格特色㊂1.大凉山(布拖县)彝族民歌特色布拖县大部分的民族都是彝族,也有 火把之乡”之称,有很多的民间歌谣种类,其中 高腔”在布拖县是最为流行的㊂布拖县流传广泛的民歌种类是 央”和 央和”㊂ 阿都高腔”是布拖人民所独有的歌唱形式,布拖阿都高腔节奏自由悠长,唱腔高亢嘹亮,独具韵味和感染力㊂布拖县阿都高腔具有宽广的音域,大多数的高腔唱段音域都达到了人们嗓子的极限㊂阿都高腔有着彝族京剧的美誉,具有字清㊁腔纯㊁音高㊁大小腔互衬㊁刚柔相应的特征㊂布拖县的民间歌手,他们通过自己有感而发的歌谣,来直接地反映彝族人民的心声㊂2.小凉山(雷波县)彝族民歌特色雷波县是一个彝汉杂居㊁半农半牧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个县的民歌很多,鲜明的特征是旋律上相对不平稳㊁节奏上给人缓慢的感觉,很形象地体现出了雷波县的地域特点㊂这里的人们习惯用唱歌来表达对历史的见解㊁展现地区的风土人情㊁歌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㊂可以把雷波县彝族民歌大致分为:丫合(山歌)㊁媳西尼几(婚嫁歌)㊁厝史依纳(葬礼歌)㊁兹尼合(各种大小节庆歌)㊁伙格(聚会娱乐歌)等㊂雷波县彝族民歌有独具特色的音乐音阶㊁调式调性以及终止式的特征,旋律主要是以五声音阶的阶进为主,没有其他调式的出现;音域相对不是很宽,旋律起伏也不大;没有尖锐的半音音程和枪类的半音倾向;很少会用到变化音;在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会用到很多的装饰音㊂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单乐段,乐曲的动机只有几小节;节奏相比之下会有一些特殊,主要会出现附点倒置和十六分音符㊁八分音符相结合;旋律中很少会出现大跳的音程,形成了一种极其婉转的音调㊂它大部分都是一段体,音乐的结构形式也很简单,大多数的作品都是由一个人独唱来完成,到现在演唱形式才渐渐丰富起来,逐渐在演唱中加进了领唱与齐唱,雷波县彝族民歌完全是当地的人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的感叹和抒发㊂3.会理县民歌特色会理县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这个县的人们大都喜欢音乐,音乐伴随着会理人民的日常生活㊂因为会理的文化积淀和风俗传统之间的差异,使得这里的民歌与其他的地区的民歌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会理县的民歌有着自己所特有的特色㊂会理县彝族民歌大部分都是一段体的形式,音乐的结构形式也相对简单,演唱者可以通过即兴填词的形式来完成演唱,会理的民歌会通过改动曲调或增减音符来表达很长的歌词内容,也会采取重复的方法,用同一个旋律来表达出几段乐思㊂会理民歌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为了把发展乐节形成一首完整的曲调,会反复使用一个音乐动机;用节奏节拍的多样性来丰富旋律的发展㊂这种类型的民歌在唱腔的要求上追求自然,不矫揉造作,是一种古朴纯真的歌唱状态㊂三㊁凉山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从凉山彝族民歌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它的歌词都是来源于地方的方言,歌词都不像古诗词类的民歌,很简单,浅显易懂,再加上地方方言的音调特征就显得尤为自然㊂在接触彝族民歌后,我们可以体会到,彝族民歌在演唱的921叶婧莹:凉山州彝族民歌的特点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过程中要做到情感与歌词内容和谐统一,需要我们对声音㊁旋律和歌词相结合来达到这一目的㊂在所有彝族民歌的作品中,有绝大部分的歌曲演唱都来自于凉山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这也是彝族民歌的显著特征 民歌的演唱与日常用语紧密联系,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要在注意演唱方法的同时对歌曲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将它们结合起来演唱,这样才能将彝族民歌的特点表现出来,这个也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㊂[3]因为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失衡,再加上文化和环境不同的影响,使得凉山彝族民歌在演唱的形式上产生了许多的不同之处㊂地方特色的不同会影响着演唱的变化,因此,同一首彝族民歌在不同的彝族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演唱形式㊂布拖地区的彝族民歌较为高亢,它的节奏自由悠长,音域宽广,声区统一,音色丰富;雷波地区的彝族民歌就相对婉转和悠扬;会理县的自然与纯真㊂正是因为演唱形式上的差异性才使得凉山彝族民歌更加具有多元化㊂在凉山彝族地区,民间歌舞相当流行,歌舞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从而就导致了凉山彝族民歌边唱边跳的形式成为了彝族民歌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因为当时奴隶制背景的限制,边唱边跳的形式也仅仅局限于部分的动作㊂此外,因为当时的背景条件,祖先们也很少能聚集在一起,因此合唱在彝族民歌中就很少出现㊂其次,当时的人们大部分都认为合唱是对天神不敬,认为它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才能出现㊂当时环境的影响,彝族民歌节奏显得很自由,使得即兴演唱成了彝族民歌创作的主要形式,从而就更加难用合唱的形式来完成演唱㊂除此之外,凉山彝族民歌许多的作品都是没有固定的歌词内容,都是由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会两者相结合来即兴完成歌曲的演唱,因此合唱也很难完成㊂现如今,彝族民歌有了新的形式,渐渐地把演唱形式丰富了起来,把许多的作品从以前只有一人完成转变成了可以有很多人来表演完成的形式,使得凉山彝族民歌极具观赏性㊂四㊁凉山彝族民歌在声乐演唱中的要点探析从许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凉山彝族民歌中大部分都有说唱㊁以说代唱,说中有唱㊁唱中有说,两者很自然㊁巧妙地相结合,这也是凉山彝族民歌最大的特色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主要是用真嗓以及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来演唱作品,彝族民歌讲究的不仅仅是局限于美声唱法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来源于生活,但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对于低声区的声音很难掌控,可以用说话的方法来练习歌曲,但要在说话的过程中做到吐字清晰,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㊂彝族民歌中的地方方言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演唱者在练习歌词的时候要做到对歌词内容准确的表达,从而通过用说带唱的方法来突出彝族民歌说唱的特色㊂此外,彝族民歌中还会出现许多装饰音,要诠释好作品中的装饰音部分㊂凉山彝族的人口众多,所以族群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复杂,每个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大不相同㊂彝族歌舞很是流行,所以当地人民也喜欢在唱歌的同时加入当地的舞蹈形式,因为环境的不同,因此彝族民歌独具特色,许多歌曲都是原生态的形式㊂凉山彝族民歌对唱腔的要求是要做到自然,演唱者无论是歌唱的呼吸还是共鸣㊁吐字归韵以及情感的表达都不要矫揉造作,追求的是一种古朴纯真的歌唱状态㊂既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带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还要注意对气息的掌控,力争做到在演唱的时候一气呵成㊂例如:雷波县流传的民歌‘幺表妹“:歌词大意为:我的幺表妹,我俩走过的地方,如今只有虎狼在出没㊂这是一首典型的彝族民歌,单从歌词上可以看到来自于当地的地方方言;这首民歌在情感上是随性发挥,把附点型的节奏演化成了均分的节奏形式;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前面所提到的装饰音,旋律流畅优美㊂在演唱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自由发挥,把握好歌曲中的装饰音部分,力争做到演唱自然㊂结 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民族音乐是彝族劳动人民劳作的结晶㊂凉山彝族民歌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借鉴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了它的演唱风格,主要是强调以情感人的重要性,所有的彝族民歌演唱都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除了要把握歌唱的技巧,更主要的是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两者自然的结合,使得凉山彝族民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与形象,再加上当地人民在演唱的同时配合民间的歌舞,使它的形式更加丰富,凉山州的各个少数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借鉴中继承㊁发展㊁创新㊂凉山州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更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4][参考文献][1]袁 艳,景志朋.凉山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2]曾 明,罗 曲,阿牛史日,吉郎伍野.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3]杨 柳.凉山彝族民歌及其演唱技巧借鉴[J].黄河之声, 2015(09).[4]王 瑞.凉山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及调式特征[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2).(责任编辑:崔晓光)031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8期。
彝族歌曲的特点

彝族歌曲的特点彝族歌曲的特点彝族民歌的种类十分丰富,旋律声音尖刻高亢,情感表达粗犷奔放,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民族艺术形态及特色。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彝族歌曲的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彝族彝族是古羌人在南下过程中和西南土著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中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迁移,其中一支迁向西南方向。
约在四千至五千年以前,羌人早期南下支系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为僰(濮)。
僰系“羌之别种”。
并于3000多年前在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等部族,在史书中常被称为“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
当时西南地区还有其他两大古老族群—百濮和百越。
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和百濮、百越长期融合,共同发展。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其情感。
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由于彝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使得彝族的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点。
彝族歌舞彝族歌舞迄今最为流行的有跳月舞、跌脚舞、烟盒舞、花鼓舞、跳笙、金竹舞、铜鼓舞、乐作舞等。
乐器主要有马布、口弦、月琴、葫芦笙、巴乌、唢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不同形制)、四弦等30余种。
其中较著名的有口弦调《麻哥调》、短笛曲《放牛调》、月琴曲《雷波调》等。
彝族歌曲彝族的民歌的特点就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词藻朴实,耐人寻味,内容多以劳动场面为主。
彝族民歌涉及的生活面很广,在众多的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叙事歌、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和儿歌。
叙事歌常在节日、婚嫁、酒宴及追悼亡灵时演唱,其内容包括天地万物的形式、人类的起源、民族的迁移、英雄故事及风俗习惯等,还有不少爱情故事。
叙事歌的曲调都很短小,一般只有一个乐句。
曲调和节奏的变化较少,与语言的声调结合紧密,具有吟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彝族民歌分为几大类彝族民歌有什么特色
导语: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众分布最广且支系繁多,因而彝族民歌最为丰富。
同地区、不同支系的彝族民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
概括而论,彝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众分布最广且支系繁多,因而彝族民歌最为丰富。
同地区、不同支系的彝族民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
概括而论,彝族的民歌大体上可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
叙事歌多属风俗性的彝族民歌,既可用以演唱有关创世造物、民族历史,又可用于祭龙、祭山等礼仪活动。
有较强的宣叙性,故一般结构短小,音域不宽、旋律变化也不太大。
山歌类民歌大都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荡,有的曲体结构相当复杂。
最有代表性的是红河境内彝族的“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和四腔),属四种结构长大的套曲式山歌。
这类结构复杂、篇幅长大的山歌,在我国民歌中亦为罕见。
此外,彝族山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和一唱众和、或在同一首山歌中,几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
有的民歌则专用于男女交往之间的追求与结合,一般在特定场合演唱。
如红河州彝族有一种叫做“吃火草烟”的传统习俗,就是一种专门的社交活动。
在这种场合,成对的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对答酬唱,通常以对唱为主,对唱告一段落,再接以齐唱或集体应和。
用于这种场合的民歌都以小嗓轻声吟唱,旋律委婉动听。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成套传统唱词,并大都朴素自然,形象生动。
舞蹈歌多于歌舞活动及节日出现,是彝族人民传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叫做“打歌”、“跌脚”、“跳乐”,又因伴奏乐器不同而称为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