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 M R E S D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操作:在(镇静/咽部局麻/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内镜下进行(高频点凝切除治疗/黏膜切除治疗(EMR)/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SD))风险:1.胃肠道准备所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并发症。
2.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
3.局部损伤:咽喉部、胃肠粘膜损伤、食管粘膜撕裂等。
4.消化道出血。
5.消化道穿孔。
6.心脑血管意外。
7.部分患者治疗前因诊断需要需加做超声内镜检查。
8.少数患者由于前次检查活检等原因,病变缩小无须电切治疗或病变已自行脱落而无须治疗。
9.部分病例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切除标本无法取出送病理检查。
10.因各种原因(如患者疾病原因、解剖异常等)不能完成治疗或一次性完成治疗。
11.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3.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患者的病情、所需手术/操作/治疗及其风险。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外科手术治疗:优点:可以完整的切除病变组织,部分病例可以根治。
缺点:(1)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2)费用相对要高;(3)并发症相对多。
患者声明:1.医生已向我解释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操作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Xxx医院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Xxx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蒂部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或冷冻治疗,电热活检钳术,微波和激光凝固术等。
本节重点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
该法是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
可将息肉整体切除以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达到治疗息肉、预防恶变、解除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等)的目的。
【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2.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骗局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3.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4.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之内;5.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禁忌证】1.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2.有出血倾向,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Xxx医院3.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者;4.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5.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人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6.患者及家族不合作者。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1)检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大肠息肉患者术前按结肠镜术前准备,忌用甘露醇导泻,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2.器械准备(1)高频电流发生器;(2)各型医治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钳管道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辅佐操纵。
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平安度高。
(3)电凝电切圈套器及其附件(三爪钳、圈套器、异物网篮等),最好用前端绝缘的圈套器。
内镜下改良黏膜切除术(EMR)法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梗阻时 , 管状 瘘 可应 用 医 用 粘合 剂 堵 塞 瘘 管 , 控制肠液外漏 , 促 进 瘘 管 愈 合 。 唇 状 瘘 参 考 文 献 或瘘 L J 大、 瘘管短的管状瘘, 可用 硅 胶 片 内堵 , 起 机 械 性 关 闭 瘘 的 作 用 , 并 保 持 肠 [ 1 ] 李 卫 东 ,苏 雪 形 ,李 益 , 等 .腔 镜 阑 尾 术 后 肠 外痪 腹 腔 外 脓 肿 二 例 [ J ] .海 南 道的连续性 , 控制肠液外漏, 恢复肠道功能 , 达 到简化处理与加强肠道营养支持 的目 医学 , 2 O I 3 ,2 4 ( 2 3 ) : 3 5 7 6 3 5 7 7 . 的 。在 瘘 口远 侧 或 近 侧 具 有 功 能 的小 肠 超 过 1 5 0 c m时, 呵 经 鼻 胃管 ( 用 于 低 位 小 肠 [ 2 ] 董新争 , 史 录 琴 .阑尾 切 除术 后 并 发 肠 瘘 6例 临 床 资 料 分 析 [ J ] .甘 肃 医 药 , 2 01 3.3 2(J] : 6 5— 67 瘘、 结肠瘘等) 、 空 肠 造 口插 管 或 经 瘘 口插 管 ( 用 于 卜二 指 肠 侧 瘘 、 胃肠 吻 合 u瘘 、 食
这就要求医生在手术操作需细致耐心在进行阑尾切除术时应保持切充分暴露有利于手术开展减少由于盲目操作造成的肠管损伤视腹腔引流在进行腹腔引流过程巾如发现阑尾炎感染严霞应及时对渗m液进r清除放镫腹腔q1流管不仅可以引流还对肠甓修复有促进作用加快肠功能恢复控制肠瘘的发生率保持引流通畅
藐 } 蕤 ຫໍສະໝຸດ 2 0 1 4 年4 月 第4 期
1 6例 。 刚尾 周 f 脓 肿 术 后发 1 0例 ,其 中 6例 术 前 患 者 已经 出 现 喇 尾 根 部 坏 疽 井 箭 搴 肠 吻合 f I 瘘等 ) 灌 注 要 素 饮 食 瘘 经 “ 内堵” 后, 日 』 恢复¨服饮食。 残 端 瘘 。患 靳 阑尾 病 情 严 最 , 盲肠和回肠末端肠壁 炎症表现 明显明 显, 出现 水 肿 很 2 . 3 预 防 措 施 存易发, } : 穿 孔 。本 研 究 病 例 中 阑 尾 残 端 瘘 为 1 0例 ,主 要 发 生 原 闪 有 缝 扎 修 补 困 针 对 阑尾 切 除 术 后 井发 肠 外 瘘 的 发 病 原 闪 及 手 术 治 疗 过 私 口 』 能 存在 的过失 。 难, 『 剩尾 残 端 结 扎 小 牢 , 残端坏 死脱落 形成 瘘等。本研 究 中有 l 2例 存 在 医 源 性 损 这 就 要 求 医生 在 手 术 操 作 需 细 致 耐 心 , 在 进 行 阑尾 切 除 术 时 ,应 保 持 切 ¨ 充 分 暴 伤, 其 中 阑 尾 位 于 吲 肠 后 位 4例 . 8例 为 荷 包 缝 合 包 埋 阑尾 残 端 过 程 中 放 置 引 流 管 露 , 有利于手术开展 , 减少 由于盲目操作造 成的肠 管损伤 。 护人 员要高度 再 发 生 茸肠 瘘 肠 梗 阻 时 也 容 易 发 生 肠 外 瘘 , 本研病例中合并麻痹性肠梗阻 l O例 , 其 视 腹 腔 引流 , 在 进 行 腹 腔 引 流 过 程 巾 如发 现 阑 尾 炎 感 染 严 霞 , 应 及 时 对 渗 m 液 进 r
国际和国内胃肠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新进展

内镜下息肉治疗旳措施
❖ 热电极治疗:是利用高温热电极头旳热传导、辐射和接触 性压迫作用, 造成靶组织旳热凝、烧灼甚至炭化、汽化, 起到“ 电烙铁” 样作用。有报道称适于治疗不易圈套旳 广基小息肉, 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比较相对安全,但不能取 活检。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旳并发症
灼伤
电切时,若电极或电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当,或 圈套器附近有导电旳粘液,或息肉较长倒挂,均 可引起电流分流灼伤附近正常黏膜组织。电灼伤 一般仅体现为浅表溃疡,偶可造成贯穿性电灼伤 甚至穿孔,应予以注重。
内镜下息肉治疗术后旳并发症
溃疡 息肉摘除后,切断面为坏死凝固物,形成旳溃疡 多数在2~4周内愈合
胃肠道息肉旳分型
Morson旳组织分类: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 性和化生性四类。 根据息肉数目:分为多种与单发。 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 、 扁平息肉 根据息肉所处位置:分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 肉、大肠(结肠和直肠)息肉等,其中以胃和大肠息 肉最为常见。 根据息肉大小: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 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 型,不但能反应息肉旳良恶性旳可能性,同步判断内 镜切除旳可能性及难度。
内镜下息肉治疗旳措施
射频技术:主要机理是经过极性变换率很高旳射频电流 使病变组织升温, 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固缩, 以至蛋 白变性而致无菌性坏死。治疗彻底, 安全性能好, 合用于 亚蒂或广基息肉旳治疗, 对带蒂息肉效差,不能取活检。
消化道微小息肉的内镜下诊治

消化道微小息肉的内镜下诊治摘要】目的对消化道小息肉内镜下的治疗各种方法疗效、并发症等的比较,探讨对无蒂小息肉的微创治疗。
方法基于本院临床病例128例,根据其大小、生长位置、表面形态等分别行活检钳钳除、热活检钳烧灼后钳除、圈套器高频烧灼等方法,并将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胃镜下发现微小息肉者36例,结肠小息肉患者88例,其中97例予以热活检钳钳除,22例予以活检钳钳除,9例予以高频电圈套器烧灼。
术后有8例出血,无穿孔。
【关键词】微小息肉高频电切热活检钳消化道息肉的病理诊断及内镜下的早期处理对消化道肿瘤的二级预防有重大意义。
内镜下对于息肉的处理方法较多,但我们发现小于5mm的微小息肉因基底宽、体积小,操作后出血、穿孔的副作用较大。
我院对暴露充分的息肉采取热活检钳钳夹送检效果较好,现总结近4年微小息肉的内镜下治疗经验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8例患者均因腹部不适、便血或体检等原因至我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或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有消化道息肉,其中男性76例,女性52例。
年龄22-82岁,平均53岁。
1.2 胃肠镜前检查准备患者行胃镜前空腹12小时。
行电子结肠镜前1天少渣半流,检查当天提前6小时按说明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2盒,后口服2000ml糖盐水,直至肛门排清水。
1.3 检查仪器 OLYM-PUS CF260电子结肠镜及电子胃镜检查,UES型高频电发生器及FV-IL热活检钳。
1.4 操作方法胃肠镜检查均为退镜观察,对微小息肉,根据其位置采取不同方法。
位于胃底、肠道皱襞间,暴露欠佳的粘膜光滑的微小息肉,予以高频电电凝:功率调为25V,镜头对准息肉,将圈套器由活检孔插入,对准息肉伸出1cm 左右钢丝,电凝至息肉变白。
如位置欠佳的息肉表面见少量糜烂,予以活检钳钳除并送病理。
对于暴露良好的微小息肉均采用热活检钳烧灼后钳除。
将热活检钳钳夹息肉,提拉至离开肠壁至其基底部形成以天幕状“人工假蒂”,将高频电发生器调为25W后予以电凝至息肉组织变白后钳除组织,并送病理活检。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护理体会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护理体会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 (EPT) 是一种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
作为护士,我的一些体会如下:
1. 术前准备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患者需要提前做好相关检查准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术前护理包括协助医生完成治疗计划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饮食、胃肠准备等。
2. 术中表现观察
在EPT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效果和感觉变化。
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管理。
3. 术后护理
对于术后患者,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进行恰当、及时的护理,如观察患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生活,避免剧烈运动等活动,减少伤口复发和感染的风险。
4. 术后宣教
术后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饮食禁忌、显现恢复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便患者和家属可以理解和做好相应的措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高效性。
总之,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需要协助医生及时评估,准备治疗,并操作完整记录,以保证卓有成效的治疗。
由于治疗对护士的技巧和经验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熟练掌握治疗设备,要具备一定的医务知识以及护理经验。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

内镜下息肉治疗质量标准内镜下息肉治疗是消化内镜学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消化道息肉的切除。
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治疗质量标准,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介绍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
首先,在进行内镜下息肉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其次,医生需要对手术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设备完好,以免手术中出现意外。
此外,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确保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其次,在手术操作方面,医生需要严格遵守内镜下息肉治疗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医生需要在手术中保持手的稳定性,准确切除息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其次,医生需要确保手术操作的熟练性和速度,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在手术中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在术后管理方面,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康复。
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指导,包括饮食调理、休息疗养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其次,医生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观察手术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和管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指导患者的日常护理,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标准包括准备工作、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质量管理,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研究进展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研究进展摘要】消化道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许多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1],因此,临床一经检查发现,就应及时切除息肉,以防止癌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可避免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体表不遗留手术疤痕,具有损伤小、费用低、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2],倍受患者的喜欢。
本文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进展进行综合叙述。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应症;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6-0085-02Progress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gastrointestinal polypsQin dōng lí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Guangxi 547000,China)[Abstract] the digestive tract polyps is that uplift in the gastric and intestinal mucosa epithelium, and to highlight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al cavity focal lesion of, many gastrointestinal polyp is a kind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1]. Therefore, clinical the inspection found, it should be timely removal of polyps, to prevent carcinogenesis.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the main methods of digestive tract polyps, open or 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be avoided body left scar surgery, injury, low cost,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recovery and other advantages of quick[2], paid with lik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polyps..[Keywords]Digestive tract polyps;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Indications; complications消化道息肉是指胃、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息肉为黏膜的局限性隆起,是由黏膜上皮增生所致,内镜所见到的息肉是黏膜间腔内的局限性隆起,注气后不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消化道息肉的综合分型
1、上皮性息肉:⑴增生性息肉;⑵腺瘤性息肉①管状腺瘤②绒毛状
腺瘤③管状绒毛状腺瘤;⑶腺瘤病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②Gardner综合征③ Turcot综合征
2、非上皮性息肉:⑴平滑肌瘤;⑵ 血管肿瘤①血管瘤②淋巴血管
瘤
3、错构瘤性息肉:⑴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⑵幼年性
2、0.5cm<直径<2.0 (?) cm的无蒂息肉:可先
以注射针行病变部位粘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而后以圈套器圈 套切除息肉。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3、有蒂息肉:对于蒂较细者,可直接以圈套器圈套切除;对于蒂较
粗者,因蒂中央可有较大的滋养血管,故宜先以尼龙套圈或是钛夹结扎蒂根部, 再以圈套器圈套切除息肉。
射洪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杨 志 敏
一、消化道息肉的定义
消化道息肉是指消化道粘膜局限性隆起或局限 性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消化道的赘生物,而不论 其大小、形态及组织学类型。
二、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分型
1、日本山田的形态学分类 2、日本中村卓司的形态学分类 3、日本工藤进英的形态学分类 (p腺瘤性息肉,癌变率 较高,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为高。通过内镜下对消 化道息肉进行早期彻底干预可阻止其癌变的发生, 从而大大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
四、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意义
2.1、胃息肉与癌变:胃息肉易发生于老年人群,多伴有其它胃部疾病,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黄色瘤等。胃息肉表面上皮细胞可恶变,多发性息肉的恶变
七、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术前准备
1、器械准备
1.1、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治疗仪、内镜激光器、内镜氩离子束凝固术) ERBE氩气刀兼具高频电发生器及氩离子束产生功能 1.2、(热)活检钳、内镜注射针、圈套器、内镜钛夹释放器等
2、患者准备
2.1、了解患者全身脏器功能,尤其是凝血机制等(同外科手术术前检查) 2.2、消化道准备同胃肠镜检查
1、有内镜检查禁忌症者,如严重的心肺疾病,精神疾病不能合作者 2、直径>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应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局限于某部位密集分布,数目较多者(有报道最多分 次切除共300余个息肉) 4、家族性腺瘤病(经充分医患沟通,家属仍选择内镜切除,可予分次切除) 5、有心脏起搏器者(日本宇野良治等认为是安全的)
五、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适应症
1、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 2、直径<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 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散在,数目较少 4、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消化道早期癌(切除 的肿瘤应做全瘤的病理学检查,如确定癌肿局限 于粘膜层,切除边缘未累及,术后仅需随访,否 则需追加外科手术)
六、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禁忌症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1、直径<0.5cm的无蒂息肉:可采用(热)活检钳直接钳取
切除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2、0.5cm<直径<2.0 (?) cm的无蒂息肉或较 小的消化道早期Ca:可先以注射针行病变部位粘膜下注射1:10000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而后以圈套器圈套切除息肉。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3、有蒂息肉:对于蒂较细者,可直接以圈套器圈套切除;对于蒂较
粗者,因蒂中央可有较大的滋养血管,故宜先以尼龙套圈或是钛夹结扎蒂根部, 再以圈套器圈套切除息肉。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4、直径>2cm的无蒂息肉或较大的消化道早期Ca:
最好采取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ESD)
率比单个息肉高,多发性息肉者易并发隆起型胃癌。
2.2、大肠息肉与癌变:
有研究对1573例大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 21.2%,其中腺瘤性息肉占74.3%,炎性息肉占24.1%,增生性息肉与幼年性息肉 占1.6%。息肉癌变占7.6%,且均为腺瘤性息肉,其中管状腺瘤(8.1%)、绒毛 管状腺瘤(19.4%)、绒毛状腺瘤(26.9%);直径>2cm者占70.1%,有2例< 1cm的腺瘤癌变。 另有研究对大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的186例电子肠镜检查,结果阳性病变检出 率高达80.1%,其中大肠息肉、息肉癌变、大肠癌检出率分别为56.5% ( 25.7% )、6.4%( 0.5% )、17.2%( 6.5% )。所有检出的大肠癌均可进 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A期18例,占56.3%;B期12例,占37.5%;C期2例, 占6.3%;D期0例。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3、有蒂息肉:对于蒂较细者,可直接以圈套器圈套切除;对于蒂较
粗者,因蒂中央可有较大的滋养血管,故宜先以尼龙套圈或是钛夹结扎蒂根部, 再以圈套器圈套切除息肉。
八、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3、有蒂息肉:对于蒂较细者,可直接以圈套器圈套切除;对于蒂较
粗者,因蒂中央可有较大的滋养血管,故宜先以尼龙套圈或是钛夹结扎蒂根部, 再以圈套器圈套切除息肉。
息肉病综合征①幼年性结肠息肉病②家族性幼年性结肠息肉病③家族性全身性 幼年性息肉病;⑶Cronkhite-Canada syndrome
4、炎性息肉:⑴炎症性息肉;⑵淋巴样息肉;⑶类脂性肉芽肿和钡
肉芽肿
四、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意义
1、内镜下电凝或电切摘除息肉具有损伤小、痛苦少、 费用少的优点,一般情况下术后3天病员即可出院。
九、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并发症
1、出血 2、穿孔 3、气体爆炸
十、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术后处理
1、患者术后宜住院观察2~5天以便于及时发现迟 发性并发症(出血、穿孔等) 2、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需按消化性溃疡处理; 大肠息肉切除术后需保持大便通畅 3、术后一周避免剧烈运动 4、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三月复查胃镜,大肠息 肉切除术后半年~一年复查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