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合集下载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8小石潭记3

• 7、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 法?
• 8、 潭水有什么特点?
• 9、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 7、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 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 8、 潭水有什么特点? 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 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正面和侧面结 合,用动静结合来写。(第二段只用了侧 面描写)
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的所见到的景物和
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 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 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 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 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 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 文人的痛苦心情。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像狗的牙齿一样)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日光下澈
(向下)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与朱元思书》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 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动词准确)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说明小石潭什么特点?
说明小石潭周围竹林十 分浓密,荒僻幽静,人迹罕 至。
小结第一段
本段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 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 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 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 “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 伏笔。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什么写法?描写中渗 透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2ppt课件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 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 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 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 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 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朗读基调: 《白》诗慷慨宛转;《杜》诗高亢爽朗; 《黄》诗轻快潇洒;《渭》诗舒缓诚挚。
诗歌风格: 《白》诗豪放雄奇;《杜》诗开阔俊朗; 《黄》诗潇洒飘逸;《渭》诗清新明快。
《白》诗咏雪显气概;《杜》诗直抒胸怀; 重要特点:
《黄》诗绮丽意境,诗意细节;《渭》诗截 取典型情节。
退出
白雪 送武判官归
歌
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大雪 纷飞 遍地 银妆
雪天 奇寒 难以 忍受
沙漠 冰封 愁云 惨淡
设宴 饯别 寄寓 感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依依 惜别 无限 惆怅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2 第 部 分
拓展延伸
任选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 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 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 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朗读基调: 《白》诗慷慨宛转;《杜》诗高亢爽朗; 《黄》诗轻快潇洒;《渭》诗舒缓诚挚。
诗歌风格: 《白》诗豪放雄奇;《杜》诗开阔俊朗; 《黄》诗潇洒飘逸;《渭》诗清新明快。
《白》诗咏雪显气概;《杜》诗直抒胸怀; 重要特点:
《黄》诗绮丽意境,诗意细节;《渭》诗截 取典型情节。
退出
白雪 送武判官归
歌
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大雪 纷飞 遍地 银妆
雪天 奇寒 难以 忍受
沙漠 冰封 愁云 惨淡
设宴 饯别 寄寓 感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依依 惜别 无限 惆怅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2 第 部 分
拓展延伸
任选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五柳先生传3

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结构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 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作 者通过该传,表达一种安贫守志、淡泊名利的 生活态度。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 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饮酒》等。
传(zhuàn):自传,传记
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 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 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 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注音比赛
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chóu shāng
piáo
lǚ lóu yú
要求(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注意节奏、感情(一、二段感情的异同) 3、初步了解文意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
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不能常得 不敝风日
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不吝情去留
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 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 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 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 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 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不 慕
嗜好喝酒
悠
荣
闲
利
安于贫困
自 适
寄情写作
问题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 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 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 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 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 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 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送东阳马生序》课件2(第1课时)ppt课件

年老
参加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
宠爱、看重
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
跟随、追随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不恰当的赞扬那个姓名
朝廷 每天 国家供给的粮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
皮衣 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饥饿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
腰佩,名词用作动词。
一词多义 弗之怠
代“抄书”,宾语前置
走送之 代词,指“书”
之
益慕圣贤之道 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结构助词,的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 以是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连词,表目的,来 表修饰,不译 因为,介词 ; 把,介词 因为,连词 介词,用
• 文体常识
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 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赠序多为推重、赞 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 本文即属此类。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 华府。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
就爱好读书
没有办法买到
假借:同义
无从:无由,不知从何处,只没有办法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常常
藏有书人家
抄录 计算 来 送还
大寒,砚
结成坚硬的冰
冰 坚,
以:而,便,就
手指不
砚台里(墨汁) 抄书 跑引申为赶快
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教版)

性学习
பைடு நூலகம்6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1 24小石潭 记
2 25岳阳楼 记
3 26醉翁亭 记
4 27满井游 记
5 28诗五首
写作•口语
6 交际•综合 性学习
第五单元
课外古诗词背诵
感谢聆听
02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云南的 歌会
4春酒
2端午的 鸭蛋
5俗世奇 人
3吆喝 6绝唱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 口语交际
03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A
7雪
D
10心田 上的百合
花开
B
8雷电 颂
E
11海 燕
C
9短文 两篇
F
12雨 之歌
第二单元
写作•口语交际•综 合性学习
04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0 1
13事物的正确 答案不止一个
0 4
16不求甚解
0 2
14应有格物致 精神
0 5
17怀疑与学问
0 3
15谈读书
0 6
18中国人失掉 自信力了吗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 口语交际
05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01
19与朱元 思书
04
22送东阳 马生序
02
20五柳先 生传
05
23诗词曲 五首
03
21马说
06
写作•口语 交际•综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 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不是现行版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பைடு நூலகம்6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1 24小石潭 记
2 25岳阳楼 记
3 26醉翁亭 记
4 27满井游 记
5 28诗五首
写作•口语
6 交际•综合 性学习
第五单元
课外古诗词背诵
感谢聆听
02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云南的 歌会
4春酒
2端午的 鸭蛋
5俗世奇 人
3吆喝 6绝唱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 口语交际
03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A
7雪
D
10心田 上的百合
花开
B
8雷电 颂
E
11海 燕
C
9短文 两篇
F
12雨 之歌
第二单元
写作•口语交际•综 合性学习
04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0 1
13事物的正确 答案不止一个
0 4
16不求甚解
0 2
14应有格物致 精神
0 5
17怀疑与学问
0 3
15谈读书
0 6
18中国人失掉 自信力了吗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 口语交际
05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01
19与朱元 思书
04
22送东阳 马生序
02
20五柳先 生传
05
23诗词曲 五首
03
21马说
06
写作•口语 交际•综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 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不是现行版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马说》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第四单元 21 马说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 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
播放视频:黑骏马奔跑画面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 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 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只是 两马并驾 有时 面对 犹,尚且;一样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示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故虽有名马( 即使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顿 )
虽
食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
食马者 ( 喂养 )
食不饱 ( 吃 )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这篇《马说》大约 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 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 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所以他 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词义解释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Fra bibliotek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 鞭打 ) 不以千里称也 ( 用,凭借 )
策
以
执策而临之曰 ( 鞭子 ) 策之不以其道 ( 按照 )
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退出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 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
播放视频:黑骏马奔跑画面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 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 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只是 两马并驾 有时 面对 犹,尚且;一样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示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故虽有名马( 即使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顿 )
虽
食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
食马者 ( 喂养 )
食不饱 ( 吃 )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这篇《马说》大约 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 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 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所以他 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词义解释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Fra bibliotek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 鞭打 ) 不以千里称也 ( 用,凭借 )
策
以
执策而临之曰 ( 鞭子 ) 策之不以其道 ( 按照 )
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退出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曲五首》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辛
酸
归来感慨 用典 世事变迁
悲痛、怅惘
பைடு நூலகம்
愤 懑 、
感叹身世 比喻
坚
展望未来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定 乐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观
课文小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 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 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 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 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 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 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 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 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诗词曲五首
第一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赤壁
课文导入
公元826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 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盘桓半月, 然后结伴北上。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 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 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 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 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感叹遭际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 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 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
辛酸怅惘
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辛
酸
归来感慨 用典 世事变迁
悲痛、怅惘
பைடு நூலகம்
愤 懑 、
感叹身世 比喻
坚
展望未来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定 乐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观
课文小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 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 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 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 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 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 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 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 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诗词曲五首
第一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赤壁
课文导入
公元826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 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盘桓半月, 然后结伴北上。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 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 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 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 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感叹遭际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 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 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
辛酸怅惘
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语文八年级上鲁教版《破阵子》课件(1)

辛弃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 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
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 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 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 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
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 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 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 志向使他们成为知音。
读词思考:
用“/”划出诗句 的停顿。
/
/
/
/
/
/
可赢了 弓 马 怜得却 如 作
白生君 霹 的 发前王 雳 卢
生身天 弦 飞 !后下 惊 快
名事 。 , 。,
/
/
/
/
//
//
//
沙五八 梦 醉 场十百 回 里 秋弦里 吹 挑 点翻分 角 灯 兵塞麾 连 看 。外下 营 剑
声炙 。 , 。,
/
/
/
/
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可怜 白产生……
作者的情感:
作者化雄浑之景为悲壮之情, 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
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 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 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啊!
词的结构
实 醉态— —
虚 梦境— —Bibliotek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陈
同
甫破
赋 壮 词
阵 子
以
寄
之
感受这首词的风格。(婉约、豪放)
豪放雄浑
词中哪个字告知我们这一点?
研读理解: 思考词中描写了哪些情景?
说说对内容的理解。
概括:以上的情景我们用一个字概 括是什么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春酒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第一单元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1云南的歌会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2端午的鸭蛋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3吆喝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学课件(所有课时)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课件(所有课时)目录
0002页 0020页 0038页 0040页 0042页 0060页 0062页 0064页 0106页 0139页 0141页 0160页 0162页 0181页 0183页 0234页 0316页
第一单元 2端午的鸭蛋 4春酒 6绝唱 第二单元 8雷电颂 10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12雨之歌 第三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精神 16不求甚解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四单元 20五柳先生传 22送东阳马生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4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