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形象之我见
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中的贵族女子。
下面是对林黛玉的理解和评价:
1. 天资聪颖:林黛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着相当的才华和智慧。
她对诗词歌赋有着天赋般的理解力,能够写出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2. 敏感婉约:林黛玉性格敏感、婉约,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她对自己的家族、亲人和朋友都抱有深深的情感,对于生活中的琐碎和世俗之事往往视若无睹,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
3. 悲观厌世:林黛玉对于人生抱有悲观厌世的态度,她认为人生苦短,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因此常常陷入忧郁和悲伤之中。
她的忧郁情绪也与她非凡的才华和对美的追求有关。
4. 对世俗的反叛:林黛玉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人,她对于社会的虚伪、世俗的道德标准都持有怀疑的态度。
她不愿意迎合世俗的期待,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5. 对友情的珍视:林黛玉是一个极富同情心和真诚的人,她对待朋友非常真挚和坦诚。
她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的友情都是纯粹的,她们之间相互扶持、关心彼此,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总体来说,林黛玉是一个深情、敏感、独立的女子形象。
她的出现使小说具备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她对于生命和人生的反思,使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林黛玉的形象既是对于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于人性、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写人】我眼中的林黛玉 描写林黛玉的作文500字

【写人】我眼中的林黛玉描写林黛玉的作文500字林黛玉,一个离我们很远但却历久不衰的人物,是《红楼梦》中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
她优美的言辞、温柔体贴的性格和那种伤感的气质,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经典。
而在我心中,林黛玉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深深地印在我灵魂里。
林黛玉是一个谁也不喜欢看到生命中伤痕的女孩。
前世中,她曾是一个灵巧聪敏的小女子,是“欲剪湘裙坐到青莲上”的人物。
然而,她生在红楼梦的虚幻中。
虽然得到了宝玉的爱,但是她的爱情注定要垮掉。
因为林黛玉的美和感性,使她不适合那样冷静的现实。
就像她让那些美丽而不经久的花朵一样,她也必须死去。
林黛玉,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女子,总是为自己的命运而叹息。
她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从她的诗词和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她饱经沧桑的内心。
林黛玉在情感方面非常深情。
尽管她爱上了宝玉,但从对宝玉的描述中,最真实地反映出了她孤独、自闭的内心。
最终她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林黛玉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特别是她的坚强和对自然的感悟。
她对自然的虔诚是那样深挚,她的沉迷于组合花卉计划也折射出她热爱自然的决心。
生命是美丽的,她知道这是她命中注定的。
她知道她要面对什么,她努力地学会如何才能美丽地度过这个长长的人生。
她试图寻找着自己的价值,勇敢地拼搏着。
林黛玉在众多人物中,可能是最具个性的一个。
她看到的世界,是从自己而来的体验中彩绘而成。
她对婚姻、对夙愿等的思考,恰恰揭示了身处乱世的无奈与挣扎。
林黛玉是一位悲情的女子,这种悲情是深深植根在她叛逆不息的内心中。
她看到的红尘虽然美丽,却无法抗拒命运的无情排挤。
她的出轨、被全世界遗忘的决定,是她自己抉择的结果。
她还承受着自己情感不断流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苦痛。
在我眼中,林黛玉就是一个个性鲜明、性情温柔的女子。
她的美和感性深深地吸引了我,迷惑了我。
她的成长,是我自己成长的缩影,是青春的过程。
她的生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我想,就像她所说的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林黛玉的存在必定不会是虚无的,她的存在,我们更需要从中学习女子的独立、勇气和坚韧。
【高二作文】读黛玉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1000字

【高二作文】读黛玉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1000字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角色。
她是贾母的孙女,贾家的美人,但与众不同的是,黛玉不以貌取人,她内心深沉,才情出众,敏感而又脆弱。
她以自由奔放、独立自主的性格和悲情的命运而备受赞赏。
在我眼中,林黛玉是一个勇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女性形象。
林黛玉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
她不愿受到陈规旧俗的约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她不喜欢受制于他人,对权威和权势颇多偏见。
她道出了自己对婚姻和男女关系的独特见解,她认为婚姻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束缚,不是人生的全部。
她不愿意承受与婚姻有关的困厄,更不希望自己像其他女性一样机械地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她渴望得到真正的爱情。
林黛玉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女性形象。
她的情感纤细而复杂,内心充满了对世俗生活的矛盾、无奈和苦涩。
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重视,但却感受到了冷漠和嫌弃。
她对宝玉深深地钟情,但却无法与他相守,最终只能选择出家。
她思想开明,对于自己的情感坦诚而不掩饰。
她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不希望藏匿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希望受制于传统观念。
林黛玉是一个痛苦命运的女性形象。
她身负“香菱之罪”,虽然她善良而无私,但是却一直遭受着世间的不公和命运的折磨。
她的痛苦源于她对于世俗生活的思考和对真爱的追求,她的痛苦也让人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尽管她的命运注定了悲剧的结局,然而她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人格。
在我眼中,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形象。
她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自由和真爱,却常常受到现实的束缚和痛苦的折磨。
黛玉是一个具有情感和智慧的女性,她的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她让我明白了追求真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教会了我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
无论她在小说中的命运如何,我相信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读后感】我眼中的林黛玉_600字

【读后感】我眼中的林黛玉_600字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敏感和柔弱的女子,她是《红楼梦》中最受人喜爱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出身贵族,却天生悲凉,注定了她不同寻常的命运。
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艺术家,她天生就有着对美的追求和敏感的眼神。
她不仅倾心于文学和音乐,还对绘画和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
她善于把自己的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林黛玉的艺术才华是她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
林黛玉的敏感和柔弱也让她变得脆弱而易受伤害。
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尤其是对自己信任的人。
她深爱着贾宝玉,但是宝玉对她的感情并不像她对宝玉那样深沉。
这让她感到无尽的悲伤和失落。
她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真正的爱和关怀,但却注定了她无法得到这份幸福。
她的命运就像她所喜欢的一首诗所说:“生逢其盛,蝼蚁百万。
”林黛玉注定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
尽管林黛玉的生活充满了悲痛和苦难,但她却从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真爱的勇气。
她对真爱的坚持和执着让人感动,也是她的内心最珍贵的财富。
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她也不会让自己沉沦于悲伤和无助之中。
她总是用自己的热情和梦想来驱散黑暗,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一丝希望和光明。
林黛玉不仅仅是一个角色,她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红尘中所有悲欢离合的众生。
她所经历的苦难和痛苦,正是大多数人在人生中所经历的。
她的故事让人们深思自己的人生,体验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助。
她也是一个榜样,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美好的事物。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这个角色以及她眼中的世界。
她的敏感和柔弱,她的艺术才华,以及她对爱和幸福的追求,都令我为之动容。
她生命的悲伤和痛苦也勾起了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都是红尘中的一粒尘埃,注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渺小而无助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和梦想,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执着的女子,她饱尝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却依然坚持追求真爱和美好的事物。
林黛玉形象之我见

林黛玉形象之我见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甚至刘姥姥, 个个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其中林黛玉命运的悲剧美最撼人心魄。
当我们一步步走进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我们便能清楚地体察到她那颗滴血的心。
然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她那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多方面性格特点。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形象《红楼梦》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塑造的美的典型之一,她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等等。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个人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一、倾国倾城之貌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刚进贾府, 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貌少女的形象,“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瘦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已经极尽能事刻画了一个美丽婀娜、超凡脱俗的少女形象。
黛玉初进荣国府, 凤姐见了黛玉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能用“标致”二字来形容黛玉,足见黛玉天生丽质、美貌非常,不愧是仙子下凡。
这两处体现了林黛玉美貌非常,但最具表现力的还是宝黛初会的那一段。
黛玉给宝玉的第一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这寥寥几笔, 把一个倾国倾城的人间仙子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读后感】我眼中的林黛玉_600字

【读后感】我眼中的林黛玉_6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是一部巨著,其中的林黛玉便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女子形象。
不同的读者对
她有着不同的评价和看法。
对于我来说,林黛玉是一个既令人喜爱又令人矛盾的角色。
林黛玉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情的爱而为人所称道。
她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子,才智过人,是贾宝玉的知己。
她不仅在诗词歌赋方面有着超凡的才华,还精通绘画技艺。
她的眼
睛里充满了智慧和思索,她的脑海中充斥着艺术的创作。
她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才华引起
了我对她的兴趣,让我更加喜欢她。
林黛玉的内心却常常被痛苦和悲伤所填满。
她一直在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她的
一生中几乎没有快乐的时刻。
她爱着宝玉却无法得到他的爱。
她渴望着幸福却得到了悲剧。
她在婚姻和感情的悲伤中度过了她的一生。
她的内心充斥着痛苦和无奈,使她变得消沉和
消瘦。
她的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的形象在我眼中是矛盾的。
她既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人物,又是一个让人难过的
人物。
她所展现出的才华和智慧令人钦佩,然而她的痛苦又令人心疼。
她的矛盾和痛苦给
人以思考和反思。
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反思人性的弱点和痛苦。
600 words。
我眼中的林黛玉

第一篇:《我眼中的林黛玉》我眼中的林黛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红楼梦》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
我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薛宝钗是牡丹,那么她是娇艳明丽的,而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
看过《红楼梦》的人很多是不喜欢林黛玉的,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耍小姐脾气,不得人心。
可我却认为我们对于黛玉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要把她放在产生她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加以分析。
我眼中的黛玉,勇敢、对自由理想热烈追求,但,她瘦弱的身躯无法抵御封建势力对她的扼杀。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在我看来,林黛玉美若神仙,但她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的自尊性很强,但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而这又恰恰变现出她的朴实纯洁和直率;她之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形象之我见文学院2010级6班罗鹏 201002140622【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甚至刘姥姥, 个个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其中林黛玉命运的悲剧美最撼人心魄。
当我们一步步走进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我们便能清楚地体察到她那颗滴血的心。
然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她那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多方面性格特点。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形象《红楼梦》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塑造的美的典型之一,她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等等。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个人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一、倾国倾城之貌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刚进贾府, 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貌少女的形象,“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瘦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已经极尽能事刻画了一个美丽婀娜、超凡脱俗的少女形象。
黛玉初进荣国府, 凤姐见了黛玉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能用“标致”二字来形容黛玉,足见黛玉天生丽质、美貌非常,不愧是仙子下凡。
这两处体现了林黛玉美貌非常,但最具表现力的还是宝黛初会的那一段。
黛玉给宝玉的第一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这寥寥几笔, 把一个倾国倾城的人间仙子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多愁善感之情林黛玉的确美貌非常,同时她又是一个感情纤细而丰富的人,甚至于可以说是多愁善感了。
宝黛初会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说宝玉见林妹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两句话正展示了黛玉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多愁,一是多病,反映在她的性格上便是多愁善感、任性执拗。
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很多日常小事中体现出来。
在她住的潇湘馆的屋檐顶上有一窝燕子, 她这样嘱咐她的小丫环雪雁说:“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
”这一“放”一“倚”,可见她对这些燕子有多么关心。
她如此细心,是怕那些小燕子挨饿受冻,怕它们受到伤害,更怕小燕子得不到大燕子的喂养,而像她一样成了孤儿。
她担心的越多,就越能体现她内心丰富的情感。
试想,一个情感麻木的人,怎么会对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倾注如此多的情感呢?黛玉的多愁善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放风筝的情节,当时风俗是,剪断风筝就能放掉晦气, 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只有黛玉不肯将风筝撒手而去。
她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她为什么“不忍”呢? 因为她自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漂泊无助, 饱尝了孤独之苦, 她又怎能忍心让风筝遭受同她一样的命运呢? 由此可以看出黛玉将自己的凄苦之情寄于风筝,即使是这些极细微的事, 都可以触动她万般的情思与无尽的遐想, 足见她感情的细腻丰富了。
三、道韫咏絮之才林黛玉那超凡脱俗诗人般的气质也是与这丰富的情感分不开的,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感叹她的聪慧和才华。
原著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众姐妹为大观园题诗作联,黛玉本想大展其才,技压群芳,但因为不能违谕多作,积极性受挫,是就胡写一首交了上去。
可是这首胡写的五言律诗, 得到的评价却是“与众不同, 非其他姐妹可比。
”这首诗是这样的:“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 公车过往频。
”胡编乱写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如果她沉心静气,发自内心写作,不知道又会写出什么样的佳句来呢。
这位潇湘妃子不仅会做诗,还很会评诗。
她对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香菱学诗, 十分迷醉于陆放翁的那两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黛玉却这样对香菱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样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这些话中所蕴含的那种傲气, 甚至可以说霸气是可见一斑的。
堂堂一位放翁居士, 黛玉对他的诗竟用“浅近”来形容, 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倘若她心中无墨, 又怎敢如此放肆呢。
因此黛玉的才气在这看似平常的两句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黛玉欣赏的是那种朴素自然、淡而天成的诗,这同样也是她自己做诗的风格。
在众姐妹做菊花诗时, 她便以哀怨纤细、措辞雅丽技压群芳, 咏菊夺冠。
那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中所蕴含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凄凉的悲苦,又不知赚走读者多少眼泪? 这大概也是宝玉情寄黛玉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黛玉的才气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一种独有的情韵。
一提到林黛玉的诗才,她那首《葬花吟》想必为众人所熟知。
《葬花吟》中的字字句句都叫我们无法不为之动情,不随她一起悲伤咏叹!黛玉用自己的心去写诗, 情态自然, 扣人心弦, 这是她的诗所独具的特色, 别人是学不来的。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让我们百感交集, 把我们一下子就拉到了林妹妹的内心深处, 体会她那种孤苦无依的心境。
我们从她的诗中感受到的是人间的阴冷与潮湿。
她无法打破这一切, 于是便荷锄葬花, 发出了“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感叹, 写出了“随花飞到天尽头”的向往, 宣告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
《葬花吟》是林黛玉对当时那个社会的诘问和抗议,却又无一例外地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自己的过人才情。
不仅如此, 黛玉对琴、棋、书、画都造诣匪浅, 她的一曲琴词, 音词清切, 声音清脆, 让宝玉、妙玉二人听得如痴如醉, 暗自垂泪, 这其中所蕴含的才气便不言而喻了。
四、极度自卑之感林黛玉的自尊心是极强的,其实这正是其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她往往以极力维护其自尊来掩饰其自卑。
当然这和她的人生经历极其相关。
往往他人一句不小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在她眼里足以让她多了心去,从而激发起强烈的自尊心,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
《红楼梦》中薛姨妈让人送宫花一节,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黛玉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
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
这是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
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别人。
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反而被下人耻笑了去,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活脱脱地写出了黛玉性格中的瑕疵。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
第二十二回写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
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
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
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
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林黛玉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
不过,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
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与贾府门的第差异,以及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而她正是极力维护自尊来掩盖内心深处的自卑。
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
五、幽默诙谐之语《红楼梦》在刻画林黛玉这个形象时,不仅着力描写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哀伤悲凄的性格主色调,而且也注意表现了她这个青春女性的活泼机趣、天真情态的另一面,写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因而使读者更爱这位率真无邪的少女。
《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很多诙谐幽默的语言,读来让人捧腹大笑。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贾母命惜春作一幅大观园行乐图。
后来惜春便要向大观园诗社社长李纨“告一年的假”,不参加诗社活动,以便专门去作这幅画。
小说接下写道: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给他多少日子的假。
我给了他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
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
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 ”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已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功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
好一个“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真真是匠心独运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只有颦儿才能反应如此机敏,说话如此耐人寻味了!在同一回,当宝钗发挥其博学的才识给惜春开颜料单子时,最后加道“生姜二两,酱半斤”,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
”宝钗问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
”众人都笑起来。
细细品味黛玉这些话,联想到黛玉当时抢话的情境,不得不让人捧腹大笑,拍案叫绝!其实黛玉聪慧幽默之处还多了去了,比如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
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
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
’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
’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
’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
黛玉的这种幽默诙谐与凤姐、刘姥姥等其他人是不同的,别有一番雅致。
六、结语综上所列的只是林黛玉这一丰满人物形象的皮毛,真要一一赘述黛玉的性格特点,恐怕三言两语是难以尽数的。
《红楼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画廊,我们在这个画廊里见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人物有大有小,地位有卑有劣,然而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貌似与他人相似,实则各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