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应对_于涛方【国外&六普描述】

合集下载

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摘要:当前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一个加速阶段,由于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养老等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同时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做好养老设施的合理布局。

为了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以及人口快速增和老年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等问题,我们发现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居住和医疗设施不足等城市规划问题已经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需求,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就是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加速给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划应对策略。

关键词:社会人口老龄化;城市整体规划;养老机构建设;居住环境改善引言: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生活状况的分析表明,对老年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的就是当前那些“倒金字塔”结构型的家庭。

此外,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来说,在经济实力雄厚、养老服务发达的情况下,才完成了人口从年龄小到年龄较老的转变,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比较迅速。

社会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这是典型的“先老后富”的表现,这种现状给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带来了很大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问题已成为公共财政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老年人的各种实际需要,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养老设施的合理布局已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

1.城市规划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1.1人们的住所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资源向南方发达地区转移,经济不发达地区年轻人去大城市打拼已成为普遍现象。

这就导致中小城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居生活。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居住,也基本罕见三代同堂的现象。

第七次人口普查,户均人口为2.6人,较六普的3.1人进一步降低。

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应对

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应对

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应对作者:刘猛来源:《居业》2016年第10期[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现代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社会老龄化的应对经验,因而在城市医疗、交通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中都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就城市规划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应对策略老年人在医疗保健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更高,因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促进老龄人口的养老以及医疗等问题的解决,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

1当前城市规划中与人口老龄化的矛盾1.1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总量不足由于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预见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养老服务机构和相关设施总量严重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相适应。

调查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养老服务能力和硬件配备也存在较大差距。

在城市规划中未能留有足够的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和资本进行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其是导致养老服务机构总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1.2养老机构分布与老龄人口分布不相适应我国很多城市规划中存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置与老龄人口分布空间错位的状况。

居住密度高的城市中心区域一般老年人较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较大,但是受到资源的限制,这些区域的养老机构往往较为短缺,而城市郊区有充足的空间建设养老机构,但是却没有人利用这些养老机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很多地区没有利用起当地的自然优势以及资本优势,老龄人口的相关社会问题也无法加以解决。

1.3养老机构种类不健全老龄人口自身消费水平、身体状况以及个性特征的差异导致对于养老机构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档次也有着不同的需求。

目前很多城市开始建设服务功能多样的高档养老机构,但是由于收费较高,使得很多有需求的老年人口对此望而却步,老龄人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同时养老机构也无法获得经济效益。

因而养老机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口需求相适应。

老龄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及未来发展方向

老龄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及未来发展方向

老龄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及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龄化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密切关系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规划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也应与老龄化趋势相适应。

本文将探讨老龄化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一、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在城市规划中,老年人的需求逐渐被重视。

老龄化对城市规划产生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龄化人口需要更多的社区设施。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健康和居住条件的需求日益增加。

他们需要容易接近的医疗设施、休闲中心和社交活动场所。

因此,城市规划应考虑将这些设施纳入社区规划中,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老龄化导致了对居住环境的改变。

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市中心或便捷交通的地方居住,以方便接触社区设施和医疗服务。

因此,城市规划应当优先考虑老年人的住房需求,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例如老年公寓、配套设施完善的养老院等。

再次,老年人对交通设施的需求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

他们更需要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以满足出行需求。

因此,城市规划应考虑提供更多无障碍设施、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密度,以及优化交通规划,以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老龄化对公共空间的利用有所影响。

老年人通常更注重与家人、朋友的社交和互动。

因此,城市规划应考虑在公共空间中提供更多便利设施,例如公园、休闲广场等,以及增加社交活动的场地,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交互动。

二、城市规划对老龄化的回应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适应老龄化趋势,还需要主动回应并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

以下是城市规划在面对老龄化挑战时的几个应对措施。

首先,城市规划应强化老年人友好型设计理念。

这包括在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中增加无障碍设施,优化交通系统以适应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以及在公共空间中设置座椅、休息区等,方便老年人活动和休息。

其次,城市规划应加强社区规划,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设施如医疗机构、健身设施、休闲活动场所等应得到优化改善,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挑战。

城市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所导致的。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带来了许多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医疗设施、养老院等,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这需要城市规划者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并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

2. 社会经济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劳动力的减少和经济活力的下降。

这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挑战。

城市规划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城市空间的重新规划: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养老设施和服务。

这将对城市的空间规划提出新的要求。

城市规划者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城市规划中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城市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提供充足的养老设施: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养老设施,如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

这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促进社区参与:老年人在社区中的参与度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社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文化娱乐活动。

3. 优化交通系统:老年人在出行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行动不便、交通工具不适应等。

城市规划者应该优化交通系统,提供更多的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4. 建设健康友好型城市:城市规划者应该注重建设健康友好型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

抓住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关键窗口期

抓住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关键窗口期

焦点透视>抓住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关键窗口期于涛I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助理研究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中度老龄化社会的转变。

较高的经济增速能保障我 们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去改善养老服务、增大养老产业投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更充分的补足养老领域的各种短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我国要“实施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党中央首 次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生率降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速度不断加快、特点愈发鲜明。

一是我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为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

;65岁 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76亿人,占比为12.6%,这相当于经济合 作组织(O ECD)国家1999年 的水平。

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2022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 口的14%,实现向中度老龄化社 会的转变;2050年我国老龄化 将达到峰值,65岁以上人口占 比将达27.9%。

与此同时,劳 动力整体年龄在增大。

1985年一2018年间,我国劳动力人 口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 38.4岁。

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 速度不断加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增速从2009年的1.4%提高 到2019年的5.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增量则从351万增加到 945万人。

三是我国在进入老龄 社会的同时,还经历着城乡倒置、少子化、独居化等新社会现象。

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老 龄化率为10.5%,农村人口老龄 化水平则较之高出5.3个百分点。

2016年,我国60岁以上人 口规模首次超过0-14岁人口规 模,2018年更是较之高出1896 万人,已经进入“老龄少子化”时代。

浅谈城市规划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浅谈城市规划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浅谈城市规划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摘要:文章简述了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并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提出规划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住宅;小区目前,由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共同作用,我国出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共存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0%。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基广,将影响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副利政策、退休制度、劳保制度、医疗保健及保险事业等,其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因此,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城市规划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任务。

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一)老年人口数量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仅2009年全国老年人口净增725万。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度提交的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指出,完成从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转变,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用了将近10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18年。

(三)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

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导致实际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老龄化速度不同步,“未富先老”。

因此,短期内老龄化会给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养老制度的完善带来很大的压力。

(四)传统家庭正在向核心家庭结构转型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逐步发展为“421型”,即一对青年夫妇要赡养双方父母和一个孩子。

受到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住房条件的制约,这样的家庭结构完全靠居家养老是很困难的,需要社区、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合作。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随着全球人口逐渐向老龄化方向转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城市规划领域,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就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如何应对进行探讨。

一、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增加社会负担随着人口年龄层不断升高,老年人的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将为城市政府带来很大的财务压力。

城市规划需要加大对公共社会福利设施的投入,更多地关注老人的生活质量,以适应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

2.改变城市居住模式人口老龄化对城市居住模式的改变比较明显。

老年人更崇尚安静、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城市规划需要更注重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同时加强老年人居住社区的改造、建设与管理。

3.影响城市交通模式随着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下降,机动交通模式对老年人来说可能不再适用。

城市规划需要更注重公共交通模式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

4.带来劳动力短缺老龄人口占比增加,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将产生影响。

一方面,老年人可能会延长工作年限,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也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以保障城市发展。

二、应对策略1.优化城市社会福利设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更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对社会福利设施的投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同时,建设更多的养老机构、卫生服务站、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加强老年人居住社区改造在城市居住社区改造中,要增加对老年人的关注,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

建设老年人专属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健身场所,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发展适应老年人出行的交通模式城市规划需要发展更适应老年人的公共交通模式,如低地板公交车、无障碍通道等,以便老年人更方便地出行。

4.加大对老年人就业市场的重视城市规划需要对老年人就业市场进行重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限,保障城市劳动力短缺问题。

城市规划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

城市规划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

城市规划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的中心,必须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城市规划在这个背景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注重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也日益增长。

城市规划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合理规划老年人居住区的位置和布局。

老年人居住区应该便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设立医疗机构、购物中心、公园等便利设施。

同时,老年人居住区应该注重绿化和环境的改善,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老年人的交通出行。

老年人在出行时往往面临着身体功能下降、行动不便等问题。

因此,城市规划师需要合理规划老年人的交通出行设施,如增设无障碍通道、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等。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老年人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如设立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

再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城市规划师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医疗设施的分布,如医院、诊所等,以便老年人能够方便地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设施,如养老院、护理院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护理服务。

最后,城市规划需要注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设施,如设立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场所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社交交流的平台。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老年人的文化娱乐设施,如设立图书馆、博物馆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规划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合理规划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交通出行、医疗保健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于涛方,王 瑾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应对[摘 要]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87%,进入“老年型社会”,所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规划应对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研究分析了国外人口老龄化迁移机制及规划应对经验,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格局及进程,提出老年人口需求与空间资源高效率配置需统筹兼顾、空间特征和机制需做进一步探讨,据此提出城市规划应对的“两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口“居住—医疗—交通”等行为和需求规律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面向老年人口需求满足与城市空间和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

[关键词]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文章编号]1006-0022(2012)09-0075-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Urban Planning For Aging City/Yu T aofang, Wang Jin[Abstract] In 2010 people above age 65 occupy 8.87% population in China. Aging society engenders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forplanners to deal with. The paper analyzes senior people migration and planning response overseas, China’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and progress, proposes further study on spatia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and integration for senior people, and puts forward “twoorientations”: “residence-hospitalization-transportation” oriented urban planning approaches, space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ri-ented integration for senior people.[Key words] Aging society, Aging of population, Urban planning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当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The Elderly)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当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大多数研究中将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称为“老龄化人口”(AgingPopulation)①。

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之前的规划者和地理学家对老年人口的增长的估计都太保守,一些教材上关于“人口”的章节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提到老年人口。

许多著名的关于老年人口的期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开始出现,而关于老年人护理和问题研究的杂志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

由人口咨询局(PRB)提供的、被大多数教科书使用的世界人口数据表(WPDS)也在1977年之后才有涉及到64岁以上老年人的内容。

PRB在提供老年人的材料的同时,已经认识到老年人口的增长和变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人口发展问题[1]。

可以说,学术界忽视老年人的问题已经部分被纠正,很多学者已经投入到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中,各国政府和决策者已经开始考虑老年人数量的增长问题[2]。

美国人口统计局(USCB)在2009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40年全球人口将达93亿,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由7%提高到14%(图1)。

预测英美老年人口在未来30年可能超过人口总数的30%;到2050年,一些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等于甚至超过儿童人口数量,这将导致各方面的社会问题。

“近16%的40岁~44岁随婴儿潮出生的妇女在1992年仍未有子女,大多数也将不再生育。

因此,在21世纪,老年人可能需要更正式的服务代替由成年儿女提供的非正式服务”[1]。

国际上以往的人口老龄化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的国家或地区。

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2%,芬兰和瑞典为17%,欧洲各国平均比例为14%,英美两国为10%,[作者简介]于涛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王 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

表1 美国亚利桑那洲《老龄化2020 :人口老龄化的规划应对》 的八大规划目标目标一目标二目标三目标四目标五目标六目标七目标八对信息和服务的可达性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意识和理解力保持活力、健康和自力更生提高安全性和福利良好劳动力的“资本化”发挥综合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老龄化服务的质量促进老龄化服务的高效和动态管理其他发达国家为15%。

一般认为,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为其人口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20世纪末,非洲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3%,拉丁美洲为5%,亚洲为6%。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在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巨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可见,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积极应对是中国“城市化水平、速度”向“城市化质量、内涵”转变的重要方面,但目前的城市规划更关注的是城市人口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低收入群体等的职住分离、人户分离及门禁社区现象,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仍比较少。

伴随老年人口的增长及其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相应的规划应对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不断地强化核心理论和方法体系建设的同时,城市规划学科不断地与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甚至是哲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经历着物质实体空间向社会、经济、文化等转向以及理性实证主义向人本主义等转向的过程。

加强城市规划中老龄化人口研究可为城市规划的“政策化”“社会化”“思潮多元化”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和视角,同时对我国城市化质量和内涵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1国外人口老龄化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涉及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并且有与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

经济、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也从各自的学科视角,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经济学机制和规划对策。

柴彦威等人将城市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框架分为宏观—微观两个层次以及空间—非空间两个视角[3]。

城市规划和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空间性”视角“对老龄化和老年人环境的研究汇总具有先天的优势”。

从老龄化人口研究的“空间性”方面出发,可将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在美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中部地区,许多县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高达30%(佛罗里达和洛杉矶的人口老龄化较为明显)。

1998年,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退休率平均值约为13%,而阿拉斯加的退休率约为5%,位于“阳光海岸”的佛罗里达的退休率约为18%。

此外,美国各区域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也不同。

因此,虽然所有区域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都在增加,但由于人口流动,“阳光海岸”地区的老年人口增加的速度远比其他边远地区快[2]。

总体上,美国当前75%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大城市地区,这些老年人口中的50%又分布在中心城区。

1970年开始,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人口老龄化现象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大量迁出的西部农(山)村地区。

1980年,35%的老年人口集中在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名古屋圈和大阪圈)内。

1990年,由于城市中心和郊区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日本大城市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1.2老年人口的空间迁移Longino把老年人口空间迁移研究成概括为三种:概念、模型及迁移现象本身(包括老年人口流动、迁移属性特征、季节性迁移、大城市—非大城市的迁移、逆流和向村迁移、迁移者对城市区域的影响等)[4]。

在加拿大和英国,老年人口迁移现象很普遍,如老年人退休后从草原地区搬到不列颠哥伦比亚、从英国北部地区往南迁移等。

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和英格兰的南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极快。

在加拿大270个人口普查区中,有42.8%的普查区的老年人口因迁移而显著减少;28.2%的普查区因“就地养老”和迁移,老年人口增加;此外还有8.9%的普查区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稳定或下降[5]。

老年人口迁移特征可概括为:①国家整体层面的老年人口迁移,如美国50%的老年人口迁移到“阳光地带”,英国从大伦敦圈向中南部和东图1 全球不同国家老龄化人口(65岁以上)比重推算图资料来源:Statistics Bureau, MIC; 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 UN.英格兰的老年人口迁移现象十分明显;②城乡老年人口是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人群;③城市内部的老年人迁移分为向心迁移和离心迁移两种,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和设施的便捷性影响着城市内部的迁移。

诸多学者构建了一系列的老年人口迁移模型,包括早期以Murphy和Wiseman等为代表的概念化模型,以及后期的移动转换模型、移动转换历史模型或过程模型、移动的空间转换模型、生命路径模型等。

1.3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与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关于老龄化地区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老年人空间集聚说”和“老年人空间残留说”。

而关于老年人口的迁移问题,许多学者往往从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属性、家庭因素(子女对老年人迁移的重要影响等)、地域自然环境特性(包括设施指向性和环境指向性等)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Raul通过深入访问的质性研究,发现推动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取决于老年人的社会和人口特性、家庭、社会交往、迁徙地的环境条件与原居地的距离等。

Eddie等人则从制度的角度,调查分析了香港老年人住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由此引起的老年人口再次分布[4]。

2国外城市区域人口老龄化的规划应对虽然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并没有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但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了城市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将对城市规划、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政策制定者和规划者面临“老年人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老年人口的增长将怎样影响社会其他人”等严峻问题。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不同群体老年人的需求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和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便于城市进行自我评估和规划发展的指导性手册—《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英国城镇规划学会于2004年提出了《老龄化人口规划》;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2003年制定了《人口老龄化战略规划》,亚利桑那州于2005年出台了《老龄化2020:人口老龄化的规划应对》(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