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中原工学院 学年马克思试卷
中原工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作业

如果把小、中、大学作为一个过程,结合自己的时间和体会,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分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以及这一过程中各个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大多数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面对学业,从童年开始我们就要背起书包去上学,是的,我们最起码要完成义务教育。
然后我们要考高中、大学,没有人问过我们想不想去,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应该的,我们就应该上学,在中国的教育大背景下,我们一路过关斩将站到了大学的校园里,可是反思过去不是一条坦途,也未必是一条正确的路。
小学是一个朦胧的过程,不知道学习为什么,不知道如何学习,上学仅仅是为了上学,反正父母让去也就必须去了。
而我们那颗贪玩的童心往往会被抹杀。
我的小学生活并不是太好,比班里边同学年级都小,成绩也不好,个子也不高,老师不喜欢、同学们也欺负、脑子还笨,因此我并不想上学,我讨厌那种团体生活,向往田野、蓝天、白云,可是它们离我太远了,另一方面我又是父母的好孩子,那时想为了他们我一定还是要上学的,这就是一种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我在小学从未解决过,我无法平衡因幼稚而产生的内心想法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而生活,更不知道将来如何,学习优秀在我眼中只是别人的代名词。
当然我也曾幻想过年终的发奖大会上,校长会突然念到我的名字然后我昂首挺胸上主席台去,接过校长颁给的奖状,然后回家向父母炫耀一下,然而想象归想象,领奖从来没在我身上发生过,我的渴望从未被满足,我却没有发愤图强,因了这种小矛盾我更加不愿意去努力,我放逐自己,更不愿意学习。
分析一下不喜欢学习与必须上学之间的主要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的小的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处理不好又加剧了主要矛盾。
糊里糊涂的上了初中,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渐有成熟倾向,按照当时的想法应该是为了将来而读书,家里边说是为了自己将来过好日子而读书,听老师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总之是开始发奋读书了。
但是毕竟以前成绩差的太多了,奋斗是有过程的,也走过许多弯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试过不少方法,可是经过一年多后成绩也没有起色。
大学本科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详细答案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教材191页。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教材323页。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
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教材6
【答案】D
【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A
【解析】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们
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教材174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类型:命题教师签名:教研室命题组教研室主任签名:主管院长签名:一、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每题1分,共20分)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A。
从来就有、独立存在的B。
一切生物现象都普遍具有的C. 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D. 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运动和静止B。
联系和发展C。
量变和质变 D.对立和统一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 C. 运动性D。
实践性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 生产使用价值B. 生产商品C. 生产价值D。
生产剩余价值。
6、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7、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社会基本矛盾 B. 阶级斗争C. 社会革命D。
科学技术革命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9、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
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B。
它们的数量能否增减C。
它们周转的速度不同D. 它们能否再生产出来10、剩余价值率( )A. 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 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C。
表示剩余价值生产成本 D. 表示资本利润率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客体是()A。
中原工学院马克思试卷2009-2010(本科)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姓名
班级
本试卷共 4 页,此页为 A 卷第 2 页
………………………………………装……………………………订……………………………线………………………………………
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请回答: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
(1)人们在解决 X 射线危害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1)甲认为树叶随着波浪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
(2)分析 X 射线性质的发现过程对我们的哲学启示。
(2)为什么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4、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2、1895 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 X 射线。由于这种射线具有不少奇妙的性质,因
此,不少人都对它感兴趣。有一位医生叫哈勒·爱德华,他就设法把它应用到医学方面,把它
变成了向病魔作斗争的武器。一次,一位病人向他求医,他用 X 射线照射病人的患处,果然,
没多久,病人就痊愈了。就这样,他用 X 射线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可是,到了 1897 年,他突然
36.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7. 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
(2020年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A 3.A 4.B 5.C 6.B 7.C 8.A 9.D 10.A 11.A 12.C 13.D 14.A 15.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 10.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卷第二套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入上面的答题框,只有一项正确,多选无分。
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上的重要贡献是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B. 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的创立C. 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D. 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规律的学说D.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A.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B.群众性 C.阶级性 D.与时俱进5.关于“辩证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A.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其总特征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C.它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D.认为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6.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关于“半截子”唯物主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B.它在历史观上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C.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它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世界8.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9.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B. 时间和空间是否可分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10.关于对“意识”的认识,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B.意识是一种极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C.错误的意识、荒诞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根源性11. 以下不属于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是A.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B.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C. 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创造条件D. 在事物的质变阶段能够突破事物存在的界限,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13.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是发展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14.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马原期末复习试卷九

1、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这集中表现了它的OA、阶级性B、革命性C、科学性D、实践性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2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宗教B、艺术C、哲学D、自然科学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0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C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6、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O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0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08、社会结构是指()A、人类社会各种要素关系的汇集B、人类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统一D、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及其联系和关系参考答案:D9、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这一阶段,而是直接由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B、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一般性C、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必然性和统一性D、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偶然性和巧合性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生产资料可以买卖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个“相对”的对象是()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D、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12、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C、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D、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2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B、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的统一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014、资本家花40万元购买生产资料,2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最后资本家赚了20万元,则剩余价值率为()A、40%B、50%C、100%D、200%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15、社会再生产是()A、生产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16、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OA、一元论和二元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本体论和认识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217、在下列选项中,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重要依据是O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C、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D、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218、列宁对物质的把握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019、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OA、事物的普遍联系B、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矛盾所固有的斗争性D、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220、“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021、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22、今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2021年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特别说明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
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
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精编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
【答案】(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2)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3)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和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无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或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却,蹄铁卸,战马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_B__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2、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_C__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本质和
3、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____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
E、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本试卷共 3 页,此页为 A 卷第 2 页
………………………………………装……………………………订……………………………线………………………………………
学号
9、G—W—G’是____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A、 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B、资本总公式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本试卷共 3 页,此页为 A 卷第 1 页
(注:参加重修考试者请在重修标识框内打钩)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____
4、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____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
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0、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1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
本科各 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期末试卷
A卷
A. 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C. 社会规律的间断性
B. 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D. 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1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____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
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1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____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____
姓名
班级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9、事物发展的动力是____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E、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2、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____
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
D、反映论
E、先验论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教授同时承担着大学或科研院所的教授和大公司的董事长或总裁这两个角色,每天在两种不同
4、劳动力商品价值。
的工作场地穿梭,也许上午刚在高档写字楼里签下一份上千万的合同,下午却开着奔驰驶进校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1、 材料 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7、.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____
A. 运动范畴 B. 实践范畴 C.物质范畴 D.意识范畴
8、“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
蹶;战马蹶,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____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产业链。
1、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材料 2:2007 年 1 月,一家网站发布“中国教授富豪榜”。此榜一出,迅速在各大论坛上
2、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
转帖发布,众多网友纷纷热议。上榜的“富豪教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老板教授”,这类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5、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____
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二、双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 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____
6、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
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____
A、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用关系
B、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C、生产和消费不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同
材料 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胡适说:英雄人 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 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 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 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15、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 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____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B.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C.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D. 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16.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____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7、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____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B、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实现的原因
C、可以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可以确定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E、可以确定价值转换
8、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____
A、节约自己的消费
B、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场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A、直接调节和控制
B、间接调节和控制
乐产业中,作家行业虽然处在了《福布斯》名人榜的底端,不同于艺人身价动辄千万倍升的利
C、国家直接投资
D、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润增殖方式,但也足以让老百姓羡慕不已和困惑。在入选《福布斯》“2004 中国名人榜”的传
E、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统作家上榜理由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作品进入影视圈”。现在,小说与影视结合形成了新的
五、论述题(16 分)
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姓名
班级
本试卷共 3 页,此页为 A 卷第 3 页
园,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另一类即是“作家教授”,这类教授靠著书立说争取 高额版税从而赚得盆满钵满。上榜的“作家教授”几乎清一色的都是通过“触电”即通过进入 影视业后扩大其影响、带动其作品销量而不断增加其财富的。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作家上“富豪榜”的现象有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试用劳动价值论加以分析。 2.以文本产业为例,分析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这表明____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
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
A、人们的道德法律思想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D、人们实践活动多创造的生产力
E、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中原工学院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____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装……………………………订……………………………线………………………………………
2010~2011 学年 第 二 学期
重修标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事物是变化的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
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
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____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材料 1 的合理性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