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_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XXX之将终也,以XXX赐XXX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XXX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XXX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XXX,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XXX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XXX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XXX)(二)XXX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XXX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XXX。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XXX谓XXX曰:“吾已许XXX矣,使XXX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精确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B.又知音,能度曲度:谱写C.XXX可以亡身逸豫:犹豫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抑本其成败之迹B.以三矢赐XXX而告之然当为我屈意行之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若属皆且为所虏D.原XXX之所以得世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XXX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战!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逸豫可以亡身。

身:身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函梁君臣之首。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3.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软?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软?”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帝[1]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

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

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呜呼!盛表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表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约”指订立盟约,“其文约,其辞微”的“约”指简约,两者用法不同。

B.“少牢”的“牢”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C.“函”,此指用木匣子装,与“秦孝公据殽函之固”的“函”词义不相同。

D.“意气”指精神气概,与“书生意气,挥斥方道”中“意气”意思相同。

1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皆出于此乎C.及凯旋而纳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以其无礼于晋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以“呜呼”奠定叹惋基调,接着亮出主张,强调人事因素在国家盛衰上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有关庄宗的史实可作为立论依据。

B.第2段通过晋王三遗恨的确凿史实,写出庄宗继位时强敌环伺的艰难处境,但庄宗恪遵父亲遗命,矢志报仇,竭诚尽忠而终有所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 11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 11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过秦论(中)贾谊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政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循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

(选自《贾谊集校注·贾子新书》,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B.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C.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D.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此二世之过也答案:C解析:“安民可与为义”与“危民易与为非”对举;“此之谓也”是固定结构;“此二世之过也”是判断句式。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欧阳修)(二)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B.又知音,能度曲度:谱写C.逸豫可以亡身逸豫:犹豫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抑本其成败之迹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然当为我屈意行之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若属皆且为所虏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022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训练附答案

2022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训练附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是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褒奖的称号。

B.少牢,是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

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无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处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①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注释】①唐昭宗:即李晔。

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

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

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二】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阅读附答案
伶官传序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先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胜利,其意气之盛,堪称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促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俊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子。

13、以下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C.以三矢赐庄宗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4、以下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理直气壮,严厉地批判了庄宗,在非难当中总结教训,并明确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D.文章应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将庄宗极盛与极衰的两种情景进行了光鲜的对比,说明了盛衰之事根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参考答案:
12、D (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13、B(A……的缘由/用来的……法子B特殊唆使代词,的处所C 拿,介词/因为,介词D必定,祈使语气副词/ 莫非,反问语气副词)
14、C
【参考译文】唉!国家昌盛与衰亡的命运,尽管说是天命,莫非不是因为人为因素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缘由,就可以知道了。

众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赏给庄宗,告知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树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
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必定不要忘怀你父亲的欲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珍藏在祖庙里。

这之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领,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胜利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可以称得上雄浑啊。

等到仇人已歼灭,天下已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促向东出逃,尚无看到叛军,士卒就分离逃散了,君臣相对于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衿,又是多么衰颓啊。

莫非是得天下艰巨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说推究他胜利与失败的业绩,都是因为人为因素呢?《尚书》上说:“骄傲招来侵害,谦虚得到益处。

”忧愁辛劳可以使国家昌盛,安适享乐可以使本身消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而,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俊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消亡,被天下人讥笑。

人生中的祸害往往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困扰,莫非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