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口服(1次/d,10 mg/次),以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均≥2倍。
4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8%(44/50)和69.23%(36/52)(P<0.01);对照组与联合组治疗4个疗程结束时抗-HBe阳转率分别为25%(13 / 52)和34%(17 /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个疗程期间,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微头痛(3例),恶心(1例),胃部不适(2例)。
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且在治疗过程中能自行缓解。
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减缓慢乙肝向肝硬化的发展,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49-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由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肝患者,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1]。
筛选乙型肝炎病史半年以上,HBV DNA和HBeAg阳性、ALT≥2倍正常值上限,TBil<51.3?mol,6个月内未接受免疫调节剂及抗病毒治疗,排除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及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48岁,平均年龄35岁;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在19~45岁,平均年龄3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HBV-DNA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BV-DNA、总胆红素(TB)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恩替卡韦可迅速降低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促进胆红素下降,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血清HBV-DNA;肝功能;疗效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其起病缓慢,多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较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重症乙型肝炎占慢性乙型肝炎的80%以上,并发症较多,患者病死率较高,其主要的生理性改变是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及机体免疫功能改变。
就目前而重症乙型肝炎缺乏特效治疗,营养支持、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效果欠佳。
有研究表明,早期的运用抗病毒药,快速改善肝功能和抑制HBV以减缓病情的变化,挽救患者的生命[1]。
恩替卡韦是核苷(酸)类似物,它的出现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拓了新局面。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恩替卡韦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快速降低HBV水平[2],用于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感染的患者,均为入选标准:⑴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e抗体阳性≥于6个月;⑵HBV DNA 水平≥105copies/ml);⑶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升高;⑷未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9例疗效观察

【 bt c】 Oj te ob r e u tefc ta r T )nh n ve e ts rg 2 e s e os 9 a n A s at r b cv: svt ri esf n v( V ic oce rh at B un 1 we . t d: t t ei T o eeh cav e toE e i E r is e p i d i k M h 4 pi s i e
w r ii e n o te t n r u n r dmi it rd w t I 5 . o. d c mb n d wi o v n i n l r ame t 7 p t ns w r i i e no c n e e d vd d i t r a me tg o p a d we a e n se ih Er 0. mg p q o i e t c n e t a e t n a i t e d v d d i t o — e ’ V h o t 4 e e t lg o p a d we e t a e t o v n in l r g a o r r u n r r t d wi c n e to a o r m.HB e h p VDNA, B1 A , T L, TB, t a d mi a o o rp y, l .we x mi e eo e te t n , e 2 P a, b o n ls n g a h ec e r e a n d b f r ame t p r r w e s d r g te t n n a tr t ame t Re ul S r m VDNA e e e r a e r in f a t n t e t a me tg o p t a  ̄o s n t e c nr l e k u n r a me ta d ' e r t n . i f e s t e u HB s: lv ld c e d mo e sg i c n l i h r t n ru h n s i y e e e i h o t o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及护理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后的预后效果。
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
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两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所提高(P<0.05)。
施行整体护理后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P <0.05)。
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恩替卡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效果观察;护理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后的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48.8±3.6)岁;观察组患者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35~70岁,平均(48.2±3.6)岁在,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1.2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9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
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4例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王 可(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 无锡 214000)摘要:目的:探索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我院确诊的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且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对照组78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78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24周时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78.21%、HBeAg转阴率69.23%及ALT复常率82.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
48周时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97.44%、HBeAg转阴率96.15%与对照组82.05%、79.49%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但两组ALT复常率均达到10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96周时,对照组中3例出现ALT增高,且HBV-DNA转阴后出现反弹,而观察组无上述情况,结果说明恩替卡韦耐药程度低。
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够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且耐药程度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8.13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8-0113-0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抑制HBV复制以降低疾病传染性,同时减少患者肝脏组织病变,缓解并发症的发生[1,2]。
本研究对我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6年3月期间经我院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3],乙型肝炎E抗体(HBeAg)均为阳性,其中男84例,女72例,年龄19~64岁,平均(38.56±7.21)岁。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68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恩替卡韦治疗。
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P<0.05)。
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肝细胞大量坏死的情况,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
肝移植是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最佳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供肝来源较为困难且术后易出现排斥反应,因此药物治疗仍未该病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为寻找更为疗效的治疗方式,本院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探究其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纳入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40%以下,符合重症乙型肝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志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哺乳期妇女;治疗依从性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94±4.4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82±3.58)年。
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6±4.25)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41±3.71)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包括甘利欣、氨基酸及促肝细胞生长素及天门冬氨酸钾镁等常规护肝、抗病毒的治疗及饮食、生活、并发症护理等。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我院2008年1月一20lo年6月的住院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治疗前常规检查彩超、肝功能(alt、tbil)、乙肝病毒标志物、凝血功能及hbv —dna-pcr等指标。
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加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愈率、死亡率的不同情况。
结果: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60.4%,无效率为3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6%,无效率为60.4%;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化验指标好转及病死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恩替卡韦在临床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方面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较好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重肝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重症肝炎;乙型;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pcr我院2008年1月一2010年6月应用恩替卡韦加常规治疗肝炎患者53例,并设对照组53例。
旨在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均为“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与肝病学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既往未应用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设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入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在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alt、tbil)、凝血功能、hbv—dna及肝胆彩超等,对照组常规应用内科综合治疗(应用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苷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及血浆等),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0.5 mg/d,口服。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观察疗效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观察疗效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8 例,有效32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患者治愈10 例,有效34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8.00%。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比较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098-01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一般起病比较缓慢,临床上通常无明显症状,病毒的携带者较多,严重威胁着肝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我国是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高发国家,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任务较为艰巨[2]。
其中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约占肝炎发病的80% 以上,患病时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3]。
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包括营养支持、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其中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方法[4]。
为探讨和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100 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4-24T15:38:45.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范磊[导读] 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近期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
范磊(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333000)【摘要】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本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180例,其中随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60例)或ETV(60例)抗病毒治疗,共治疗24周。
结果: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6个月时,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分别由治疗前的399.03±148.90μmol/L 和682.84±191.09U/L 降至38.82±13.61μmol/L 和68.66± 20.18U/L,均较拉米夫定组改善更明显(P<0.05);恩替卡韦组的HBV DNA 转阴率为87.5%,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6.8%(P<0.05)。
病死率分别为6.67%和15%,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近期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
【关键词】重型肝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022-07近年来,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提高其生存率有较明显的作用。
现将我科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血清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 、总胆红素( TBiL)水平、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现将比较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46例,均符合以下标准者入选: ①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型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 1]。
②HBV血清学标志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
③近6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治疗。
④年龄18~65岁。
⑤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 分组在保证每位患者综合护肝治疗基本类似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组,三组一般情况、HBV-DNA定量、生化检查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2 给药方法 A组:恩替卡韦 0.5 mg每天一次口服。
B组:拉米夫定100 mg每天一次口服。
C组:不予抗病毒治疗1.2.3 观察方法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时(0、2、4、8、12、24周),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其中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拷贝水平(HBV DNA >5×102 copies/ml为阳性,HBV DNA<5×102copies/ml为阴性)。
HBV DNA 定量采用美国ABI7300荧光定量扩增仪,HBV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中山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疗效判断参考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人工肝学组《人工肝支持系统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疗效判断》标准,具体疗效判断如下:(1)有效:出院患者症状消失或缓解,ALT<5 倍正常值,TB≤5倍正常值,ALB>30g/L,PTA>60%,无并发症。
(2)无效:肝功能衰竭,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或死亡。
1.2.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组间数值比较用t 检验,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依从性良好,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转归在治疗24周时,恩替卡韦组有4例(6.56%)死亡,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肝昏迷;拉米夫定组死亡9例(15%),5例死于消化道出血,4例死于肝昏迷,两组间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有11例死亡,6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例死于肝昏迷,与恩替卡韦组比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与拉米夫定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2.3 治疗24周后肝功能比较对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抗病毒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LAM组和ETV组间比较,恩替卡韦组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的改善方面均较拉米夫定组更明显(P <0.05),但两组间血清白蛋白的上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
见表2。
2.4 三组在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在第2、4、8、12、24周末时,观察三组血清HBV DNA的阴转例数分别为拉米夫定组0例(0%)、3例(5.9%)、7例(13.7%)、20例(39.2%)、34例(66.8%)和恩替卡韦组3例(5.4%)、11例(19.6%)、28例(50%)、41例(73.2%)、49例(87.5%)以及对照组0例(0%)、0例(0%)、1例(2.0%)、1例(2.0%)、2例(4.1%)。
在治疗第2周末检测时,即发现恩替卡韦组有3例患者血清HBVDNA为阴性,但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15,P>0.05)。
而在第4、8、12、24周末时检测两组血清HBVDNA的阴转率,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已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5.312~6.527,P<0.05)。
同时,在第24周末时,恩替卡韦组的血HBVDNA阴转率为87.5%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肝脏发生弥漫性肝细胞坏死,导致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最终肝功能衰竭死亡。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改变为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失代偿。
新进展表明,以活化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为核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受到极大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 TNF -α 为核心的细胞因子进行系列研究,证实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血浆中 TNF-α 水平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性和预后相关,也发现 HBsAg刺激可使肝细胞对 TNF -α 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HBV感染、TNF-α 通过与肝细胞膜特异受体(mTNF-αR)结合,加重肝细胞损伤;HBV抗原与激活的 CTL 通过穿孔素颗粒酶系统、Fas/Fas 配体系统、TNF /TNF 受体系统等介导肝细胞凋亡,可最终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
近年来由于HBV DNA检测的广泛开展,许多研究显示血清 HBV DNA载量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相关,低HBV DNA载量者预后较好[2~4]。
因而目前认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既有免疫病理损伤和炎症介质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又有HBV的持续感染。
由于HBV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而机体对HBV的细胞免疫反应过强,从而诱导了强烈细胞免疫发生,抑制肝细胞内乙肝病毒的复制可以减少受攻击肝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的进一步活化,从而减轻肝脏病变的进展。
美国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更新指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推荐应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使患者体内 HBV DNA载量快速下降,机体的超强免疫应答有望缓解,阻止肝细胞进一步破坏,并为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拉米夫定是一种嘧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化学名: 2, 3 - 二脱氧- 3 - 硫代胞嘧啶) ,能抑制HBV DNA的合成和HBV 逆转录酶活性,使HBV 的复制受到抑制,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HBV DNA聚合酶,从而抑制HBV复制,减轻体内HBV负荷,恢复肝功能及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
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24周,表现有病毒水平的下降(血清HBV DNA总的阴转率为33.3% )和ALT、TBiL相关肝脏生化指标的改善。
恩替卡韦是一种 2 ’-戊环脱氧尿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极强的抗肝炎病毒效力;抑制病毒复制的平均效率为 96% ,且对肝细胞内cccDNA 有直接抑制作用[5~7]。
其作用靶点在 HBVDNA 聚合酶和反转录酶,通过抑制该酶,从而抑制前基因组RNA 逆转录复制 HBV DNA 负链,进而抑制正链的合成,以阻断 HBV DNA 的装配和延伸。
恩替卡韦是目前作用最强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体外实验对HBV 敏感性较拉米夫定强300 倍以上,而拉米夫定长期服用易导致HBV 变异,耐药后易诱发肝衰竭,耐药后再换恩替卡韦必须加量,并易交叉变异。
本研究显示与拉米夫定相比,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服用恩替卡韦2周,即发现有3例患者的HBV DNA检测不到。
在整个治疗过程,随HBVDNA水平的明显下降,表现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T、TBiL相关肝脏生化指标的明显改善。
对两个治疗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作以比较研究,显示恩替卡韦治疗组在HBV DNA水平的下降(阴转率)和ALT、TBiL相关肝脏生化指标的改善,在4周后都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恩替卡韦极低浓度即可抑制 HBV 的复制,且起效快,细胞毒性低,未发现对主要器官有毒性反应,有着十分优良的选择性治疗指数。
本研究治疗组 60 例患者在服用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无患者因此而停药。
因此,我们认为应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早期加用抗病毒治疗[8],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近期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且早中期患者的预后优于晚期患者,能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9]。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 .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2]吴云忠,赵凤林,张春泽,等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相关因素及抗病毒治疗研究 [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2):120- 122.[3]陈春,陈小平,伍思国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3)∶296 -297.[4]Villeneuve JP, Condreay LD, Willems B,et al. 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resulting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J]. Hepatology,2000,31(1): 207 - 210.[5]Colonno RJ,Genovesi EV,Medina I,et al . Long ~term entecavir treatment result in sustained antiviral efficacy and prolonged life spanin the woodchuck model of chronic hepatitis infection [ J] . The Journal of Infections Diseases 2001,184: 1236~1245.[6]Wolters LMM,Hansen BE,Niesters HGM,et al . Viral dynamics during and after entecavi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J] .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2,37: 137~144 .[7]Lai CL,Rosmawati M,Lao J,et al . Entecavir is superior to Lamivudine in reducing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 J] . Gastroenterology 2002,123 ( 6):1831~1838[8]魏丽荣,刘景院,刘庄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25(1)∶ 56 -58.[9]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