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章海洋)

成人高考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章海洋)
成人高考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章海洋)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浅谈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2010级

姓名:章海洋

学号:10639822

指导教师:沙元恒

2013年 2 月10 日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2010 级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章海洋

设计(论文)题目:浅谈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设计(论述)内容

紧密围绕《浅谈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这一命题,认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写作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实际,防止空谈理论,写作重点放在:我国建筑工地质量状况分析、建筑装饰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依据设计要求,收集所需资料,出设计理念,图纸绘制,结构方案选取,框架梁、柱尺寸确定,荷载计算,楼面板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

,从而达到对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的控制。

二、基本要求

1、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2、理论要密切联系实际。

3、图表规范,数据准确。

4、随时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建筑设计说明

2.图纸规化

3.内部装饰

4. 建筑细部做法

5.结构方案

6. 框架梁、柱尺寸

7. 荷载计算

8. 框架内力组合结果与配筋

9.楼面板设计

10.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四、主要技术指标

1、论文字数12000字以上。

2、书写格式要规范。

3、图表完整,数据准确。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年月日

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

答辩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

题目:浅谈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报告人:章海洋2013年3月09 日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中国计划出版社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实用建筑结构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国振喜《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8.傅信祁广士奎《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彭少民《混凝土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0.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1.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12.丰定国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3.朱福熙何斌《建筑制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文献综述: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的原理、程序和方法,前期研究分析与方法;分包括项目计划方法、项目的沟通与信息管理、项目成本估算与控制、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后评估。本书具有结构完整、适应性广、难易程度适中和时代性强等特点。

本课题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依据设计要求,收集所需资料,出设计理念,图纸绘制,结构方案选取,框架梁、柱尺寸确定,荷载计算,楼面板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工程质量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及使用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满足社会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都有一套严密的监督检查办法。在中国,自1984年开始,改变了长期以来由生产者自我评定工程质量的做法,实行企业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大力加强社会监督。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本课题是一个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课题,其现实意义表现为:

(1)课题立项紧贴目前的社会现状,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追求卓越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

(2)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现在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也能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三、研究方案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现场跟踪,实际参与,

技术手段:阶段计划方案和阶段实际完成量实际对比效对。修证,在进行下一步阶段计划方案。

实施方案:、装修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施工组织部署与项目管理、各种管道、线路等非主体结构质量保证措施、现场的协调管理及各工序协调措施、施工现场维护及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工程交验后服务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及成本控制措施、质量及工期承诺书等多个方面有效组织,从而达到对对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的控制。

四、进度计划

2013年01月05日—2013年01月19日,与指导教师沟通,确定论文题目

2013年01月19日—2013年03月15日,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初稿

2013年03月15日—2013年04月20日,修改论文,确定终稿,补充各种表格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浅析

摘要

根据教学楼设计规范和其它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和提供的地质资料,设计该框架结构教学楼。按照先建筑后结构,先整体布局后局部节点设计步骤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资料、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以及其它部分的设计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梁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次梁截面设计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其中附有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纵向和横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表。

关键词: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

THE ABSTRACT

According:to buil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other relevant standard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 geological data, the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classroom building. After the first buil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overall after the first local node design steps design. Main contents include :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total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ne, Facade, profile design specifications, , and other parts of the design; structural layout and schematic calculation of identification, load, stres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Main beam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calculation, frame-section 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meeting beam reinforcement design, floor and roof design, stair design, infrastructure design. Enclosing wind load under the framework moment, shear and axial bi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eismic load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moment, shear and axial bid; Constant load and live load under the framework moment, shear and axial trying to internal forc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eam-column table.

Key Words:frame, Gravity load charecter value ,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 internal force make up , curved square amplitude modulation.

目录

摘要 (8)

THE ABSTRACT (9)

1、工程概况 (11)

1.1工程名称 (11)

1.2 工程所在地 (11)

1.3 设计原始资料 (11)

2、建筑设计说明 (13)

2.1概述 (13)

2.2 建筑各尺寸的确定 (13)

2.3 平面布局设计 (15)

2.4 立面设计 (15)

2.5 剖面设计 (15)

2.6 装饰设计 (16)

2.7 建筑细部做法 (16)

3.建筑结构设计 (19)

3.1设计资料 (19)

3.2 结构方案选取 (20)

3.3 结构布置计算简图 (21)

3.4 框架梁、柱尺寸确定 (22)

3.5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 (24)

3.6恒荷载计算 (25)

3.7活荷载计算 (28)

3.8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29)

3.9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34)

3.10横向框架内力组合(选择一榀框架采用PKPM计算) (34)

3.11框架内力组合结果与配筋 (57)

3.12 楼面板设计 (63)

3.13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79)

毕业设计总结 (91)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某市某技师学院综合教学楼

1.2工程所在地

某市泉山区

1.3设计原始资料

1.3.1 设计理念

教学楼是为人们学习提供最为良好环境的建筑。纵观教学建筑的发展历史,无不体现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教学楼建筑设计同设计其他类型建筑一样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楼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对教学楼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本设计应该具有以下

特点:(1)弹性。从设计、结构到服务功能都应做到开放性,以适应时空的变化。(2)紧凑性。教室以及其它辅助用房的空间布置要做到紧凑合理。(3)易接近性。从楼外到楼内,从入口到各个部门,要规划得合理,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引系统。(4)可扩展性。在未来扩展时可灵活延伸,将损失减小到低程度。(5)舒适性。在环境、通风、温湿度、光线等方面要柔和、协调,尽量借用外部的自然环境。(6)环境的稳定性。(7)安全性。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做到不仅满足规范要求而且更加人性化。(8)济性。把建设和维护一座教学楼所需要的经费和人员控制在最低限度。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完成了建筑设计这一环节,合理的选择框架,并为以后的结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2设计依据

近几年来我市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这种现象正随着工业形势好转而日趋严重,有的企业因技术工人缺口太大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甚至让在校学生提前上岗。我市技师学院近年来纷纷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具有其它性质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技校生就业形势看好,技师学院的招生近年来也不断升温。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一些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甚至大学毕业生主动报考技校学习。

某市某技师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收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学校现有教学

楼空间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改善某市某技师学院的教学条件,故现根据市教育局、规划等相关部门有关批文和初步的设计方案、总概算书,并依据甲方提出的要求及提供的相关资料,故而设计此楼。

1.3.3气象资料

年平均温度 16℃

相对平均湿度 71%

积雪最大厚度 240mm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 240mm

年平均降雨量 180mm

主导风向北风

基本风压 0.35kN/㎡

1.3.4地震资料

地震烈度 7度(一类)

梁柱抗震等级 3级

1.3.5工程要求

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板均为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采用C30,钢筋主要采用HPB235级和HRB400级钢筋;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2.建筑设计说明

2.1概述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综合考虑了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选型,施工材料,

设备和建筑艺术等问题,合理安排了建筑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并使建筑与周围外部环境相协调。

本设计为某市某技师学院综合教学楼,呈“L”形,共五层,层高3.9米,总高20.85米,总建筑面积5746平方米。集常规教室、语言教室、实验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师办公室、教师休息室、会议室、广播室等多功能于一体。一至四楼每层设有7个常规教室、一个教师休息室。按照教学与办公应合理分区的原则,五层设6个教师办公室,一个会议室,考虑到技师学院的实际需要,特地将顶层中间有玻璃幕墙的房间设为广播室。此外,在拐角部分:考虑到化学实验室的通风及其他要求,特将其设在一层为生物实验室;二层为物理实验室;三层为多媒体教室;四层为计算机室;五层则为语音教室。本设计力求做到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平面利用率高,建筑立面力求简洁、大方、有学校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感。

该工程为丙类建筑,Ⅱ类场地,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第一组,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建筑场地较为平整,地质条件较为简单,所以采用全框架结构及柱下独立基础。

2.2建筑各尺寸的确定

2.2.1教室各尺寸的确定

根据规范要求,教室开间9.9m,进深7.2m,层高3.9m,满足净高不低于3.4m 的要求,按使用面积和交通面积1.4㎡/人计算,7.2m×9.9m教室可容纳50多人。对于普通教室采用1200mm×400mm的长课桌,课桌排距取900mm,走道宽550mm,黑板长4m,高1m。课桌第一排前端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为30°,满足前排与黑板的距离不小于2m,后排距黑板不大于8.5m的要求,以满足视线要求,教室后部设置大于600 mm的横向走道。

2.2.2门窗尺寸的确定

(1)对于普通教室,一般设置前后两个单扇门,宽1.0m,高2.4m,为满足走道疏散宽度的要求,采取了向内开启的方式;对于大厅,按每层500人计算,只需2.6m便足以满足疏散要求,本建筑为了达到美观大气的效果,取用了宽5.4m的弹簧门,侧厅相对人流量较少,故采用宽1.8m的弹簧门。

(2)窗台高度取900mm,窗高2400mm,使得光线在房间里的照射深度较大,避免了在房间天棚处出现暗角;在两侧布置的窗宽为1800mm,最大限度满足了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但存在的一个缺点是保温隔热隔声效果不好,必须进行一些特殊处理。门厅设置于第一层,上方采用玻璃幕墙,直至五层,共四层,为了安全需要,在有玻璃幕墙的每一层安装了高1200mm的栏杆。

(3)走廊作为水平交通联系,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同一层内的各个房间、楼梯、门厅等,以解决建筑物中水平联系和疏散的问题,要求其宽度满足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的要求。按规范要求,教室用房且双面布置的内廊的最小净宽为2.1m,考虑到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要为其留有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故适当放大取走道宽3.6m,净宽3.05m,可让三至四人并行通过。

2.2.3楼梯间的确定

本建筑共设三部楼梯,其中两端的双跑楼梯作为消防楼梯之用,大厅主入口处选取一部双分平行楼梯,典雅庄重。

(1)楼梯形式的选择:楼梯常见形式有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梁式楼梯由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踏步板支承在斜梁上,斜梁支承在平台梁上,作用于楼梯上的荷载先由踏步板传给斜梁,再由斜梁传至平台梁。梁式楼梯梯段板较薄,可节省材料,当梯段板较长时,梁式楼梯较为经济,但这种楼梯施工复杂,外观显得比较笨重。板式楼梯具有下表面平整,施工支模方便,外观比较轻巧的优点,是一种斜放的板,板端支承在平台梁上,作用于梯段上的荷载直接传至平台梁。当梯段跨度较小时,采用板式楼梯较为合适,但其斜板较厚,为跨度的1/25~1/30。本工程均采用板式楼梯。

(2)楼梯踏步的尺寸:考虑到人们行走的舒适性,便于疏散等要求,取踏面宽300mm,踢面高150mm,楼梯坡度小于30度。

(3)梯段和平台的尺寸:梯段宽取决于同时通过的人流的股数及是否经常有通过一些设备的需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0.55m + 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再结合本建筑的一些布置特点,两端的疏散楼梯分别取梯段宽1.6m和1.8m。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取1.8m;中间的双分平行楼梯取梯段宽分别为2.4m、1.6m、2.4m,平台深度取2.2m。

(4)楼梯扶手的确定:楼梯的扶手应坚固适用,且在两侧都设有扶手,其高度为1100 mm。在楼梯的起始及终结处,扶手均自其前缘向前伸出300mm,且出于安全因素,扶手末端向下布置。

2.2.4厕所各尺寸的确定

厕所内设有带洗手池的前室,厕所有直接自然风和天然采光。

(1)卫生洁具数量按规范要求:男厕每50人设大便器一只,每50人设小便槽1000 mm;女厕每25人设大便器一只。本建筑每层楼最多500人,考虑到现实中男女比例的问题,按男∶女=3∶2计算,本设计每层男厕共设10个大便器,小便槽7000m,女厕共设10个大便器。洗手池及各卫生洁具的尺寸均按建筑设计图集的要

求确定。

(2)为遮挡视线,在男厕的小便槽处设置了1100宽、1200高的挡板。

2.3平面布局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是在熟悉使用空间及其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整体的使用要求,分析各使用空间之间及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整体规划、场地环境等具体条件,将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联系和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建筑整体。

在建筑平面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题目为综合教学楼,建筑的功能要求比较多,所以我首先从建筑的功能着手,分析其使用空间的结合。先把建筑中使用功能相同或联系紧密的使用空间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区。平面设计必须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分类并进行分区布局,使之既有明确的分区和隔离,又有必要的联系,一般而言,对于使用中联系密切的各部分要相近布置,对于使用中有干扰的部分,则要求适当地分隔。同时考虑“闹静”与“动静”的关系和特点,将需要安静环境的用房尽可能离开产生噪声的用房布置。

由于教室对于采光要求较高,所以开了较大的窗子;对于走道,为了达到一定的采光效果,故在走道两侧的纵墙上开有高窗。另外,建筑中作为垂直交通的联系手段,常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本设计中,建筑为五层,故采用了楼梯作为垂直交通手段。同时考虑到建筑的防火要求,所以在建筑两侧各布置一个防火楼梯。

2.4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是在符合使用功能和结构构造等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造型的进一步美化,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紧密结合平面、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而进行。因此在立面设计中一应反映出建筑的性格,即建筑的使用性质;二应反映内部空间及其组合情况;三应反映自然条件和民族特点的不同;四应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总体要求。

本设计在立面上看来比较简单,在墙面涂料的色彩上,用分格条把这个立面的色调区别开来,分别刷有淡蓝色乳胶漆和白色乳胶漆,显的质朴、典雅。在窗户处理上,整个立面大体上采用了两种形式的窗户,较大的截面尺寸使得整个建筑显的很稳重。总之,整个建筑在立面设计上力求达到活泼、简洁、朴素、典雅的效果。通过对空间的综合利用,以端庄朴实无华的形象来表达教学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环境得到改善。

2.5剖面设计

建筑剖面设计任务是确定建筑各部分空间的高度、建筑的层数、建筑空间的利用及处理建筑剖面中结构构造关系等问题。建筑剖面设计实质是对使用空间、交通联系空间进行竖向组合布局。建筑剖面设计和建筑的使用、造价、节约用地等有很大关系,而且要结合平面一起考虑,才能有助于剖面设计完成。层高是剖面设计的重要数据,是工程常用的控制尺寸。本设计中层高的确定除了考虑室内净高与结构、构造所需的高度外,还使其符合建筑模数要求。建筑剖面组合则是根据建筑竖向使用要求,解决层高、层数和建筑在高度方向的安排方式,并协调这些因素与“造型力求简洁”之间的矛盾。

2.6装饰设计

本设计在装饰上不追求豪华,重视材质、材色、崇尚自然,协调和谐,突出重点,创造出与建筑物身份相称的朴实、典雅。外墙为乳胶漆墙面,配上浅色塑钢窗,黄色分隔条纹。在门厅、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作重点装修处理。一般教室采用彩色水磨石楼面;在卫生间,做成防水地砖楼面,以利于防水;在化学实验室内,做成耐酸地砖楼面;而在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室,则做成导静电聚氯乙烯塑料楼面。

2.7建筑细部做法

1.墙基防潮:防水砂浆防潮层

20厚1:2水泥砂浆掺5%避水浆,位置一般在-0.06标高处

2. 地面做法:水磨石地面

1) 15厚1 : 2水泥白石子(或掺有色石子)磨光打蜡

2) 20厚1 : 3水泥沙浆找平层

3) 60厚C20混凝土

4) 100厚碎石夯实

5) 素土夯实

备注:①石子粒径6~15mm嵌

②每间距约800~1000(或按设计)用玻璃或钢条分格,如用铜条应打眼穿

22号镀铁丝卧牢,每米4根

③彩色磨石子地面采用白水泥加色,并用有色石子

3. 楼面做法:水磨石楼面

1) 15厚1:2白水泥白石子(或掺有色石子)磨光打蜡

2)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3) 捣制混凝土楼板

备注:①石子粒径6~15

②每间距约1000(或按设计)用玻璃或钢条分格,如用铜条应打眼穿22号镀

铁丝卧牢,每米4根

③彩色磨石子地面采用白水泥加色,并用有色石子

4. 踢脚台度:水磨石踢脚台度

1) 10厚1:2水泥白石子磨光打蜡

2) 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

备注:①混凝土墙刷素水泥浆结合一道。

②加气混凝土墙刷107胶水泥浆一遍,配比:107:水泥:水=1:1:4

③踢脚面台度高由设计人定

5. 内墙墙面:乳胶漆墙面

1) 刷乳胶漆

2) 5厚1: 0.3: 3水泥石灰膏砂浆粉面压实抹光

3) 12厚1: 1: 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

备注:①乳胶漆颜色由设计人定

②混凝土墙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入重3-5%的107胶

③硅酸盐、加气混凝土墙刷(喷)一道107胶水泥浆,配比:107胶:水泥:

水=1 : 1 : 4

用6~8厚1 : 1 : 6水泥石灰加气砂轻质砂浆涂刷及填补在砌块上

6. 外墙面:乳胶漆墙面

1) 刷乳胶漆(外墙用)

2) 6厚1 : 2.5水泥砂浆粉面压实抹光,水刷带出小麻面

3) 12厚1 : 3水泥砂浆打底

备注:乳胶漆宜在抹灰后干燥不小于3天,温度不低于+15℃条件下施工

7. 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有保温层)

1) 40厚C30细石混凝土 ,内配Φ4双向钢筋中距150,粉平压光

2) 洒细砂一层,再干铺纸胎油毡一层

3)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4) 70~250厚水泥防水珍珠岩块或沥青珍珠岩块保温层(2%找平)

5)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现捣钢筋混凝土屋面

备注:刚性防水层需要设分格缝:

①用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或为刚性防水层时,应按纵横间距≤6m设置分缝,

缝中钢筋必须切断,缝宽20mm,与女儿墙之间留缝30mm,缝内嵌填密封材

料;

②用块体材料作保护层时,按100m2设置分格缝,用水泥砂浆作保护层时每

1m2设表面分格缝。

③铺贴卷材防水层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宜设置分格缝,纵横间距

≤6m,缝宽20mm,当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与保温层连通。

缝内必须嵌填密封油膏。缝上加铺300mm宽卷材一层,单边粘贴,上加铺

一层胎体增加材料的附加层,约900mm宽。

8. 平顶做法:板底乳胶漆顶

1) 刷乳胶漆

2) 6厚1: 0.3: 3水泥石灰膏砂浆粉面

3) 6厚1: 0.3: 3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扫毛

4) 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3~5%的107胶)

5) 捣制钢筋混凝土

9. 卫生间地面做法:地砖地面(带防水层)

1) 8-10厚地面砖干水泥擦缝

2) 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

3) 10厚1 : 2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4) 刷素水泥浆一道

5) 40厚C20细石混凝土

6) 刷冷底子油一道,二毡三油防水层或用聚氨酯三遍涂膜防水层厚1.5~1.8或

水乳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一布(无纺布)四涂防水层,厚1.8~2.0mm

7) 20厚1 :3水泥砂浆,粉光抹平

8) 60厚C20混凝土随捣随抹

9) 100厚碎石或碎砖夯实

10) 素土夯实

10.卫生间楼面做法:地砖楼面(带防水层)

1) 8-10厚地砖楼面,干水泥擦缝

2) 5厚1 : 1水泥细砂浆结合层

3) 15厚1 : 3水泥砂浆找平层

4) 40-50厚C30细石混凝土层,坡向地漏

5) 聚氨酯三遍涂膜防水层,厚1.5—1.8或水胶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一布四涂厚

1.8—

2.0,四周卷起150高

6) 20厚1 : 3水泥砂浆找平层,四周抹小八字角

7) 捣制钢筋混凝土楼板

11.卫生间的墙面做法:瓷砖墙面

1) 5厚釉面砖白水泥浆擦缝

2) 6厚1 : 0.1 : 2.5水泥石灰膏砂浆结合层

3) 12厚1 : 3水泥砂浆打底

12.坡道台阶:花岗石台阶

1)花岗石条石规格厚度和宽度,按台阶设计要求,长度1000~1500表面剁平

2)30厚1 : 3水泥砂浆结合层

3)素水泥浆一道

4)100厚C20现捣钢筋混凝土Φ6双向钢筋中距150(厚度不包括踏步三角部分),

台阶面向外坡1%

5)150厚碎石或碎砖垫层

6)素土夯实(坡度按工程设计)

7)台阶横向两端M2.5号砂浆砖砌240厚地龙墙,横向总长度大于3米时,每隔

3米加一道240厚地龙墙,地龙墙埋深在冰冻线以下,C20混凝土基础垫层600宽、300高

13.散水:混凝土散水

1)2厚1 : 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

2)60厚C20混凝土

3)素土夯实向外坡4%

备注:每隔6m留伸缩缝一道,墙身与散水设10宽,沥青砂浆嵌缝;宽600~900;坡度3-5%

3.建筑结构设计

3.1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某市某技师学院综合教学楼

工程规模:主体5层、总高度20.85米、总建筑面积5746平方米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工程地理环境:本工程位于某市泉山区

抗震设防烈度:7度,第一组别,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g

建筑类别:丙类

场地土:Ⅱ类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框架安全等级:三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1.0

环境类别:上层Ⅰ类

基础:二a类

3.2 结构方案选取

3.2.1竖向承重体系选取

选择合理的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或构件布置,使之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同时还须综合考虑建筑物高度、用途、经济及施工条件等因素。常见的竖向承重体系包括砖混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及筒体结构体系等。

砖混结构体系:主要由墙体承受竖向荷载,楼板层承受水平荷载,同时设置构造柱加强墙体的稳定性,设置圈梁增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其自重大,且不利于抗震,加上浪费粘土资源,因此目前限制使用。

框架结构体系:由梁柱连接而成,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造型活泼等优点,可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长,地震反应较小,经合理设计可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其缺点是结构抗侧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侧向位移较大。

剪力墙结构体系:由剪力墙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力的结构,剪力墙是利用建筑外墙和内隔墙位置布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承受竖向荷载在墙体内产生的向下的压力及侧向力在墙体内产生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因此剪力墙具有较大的承受侧向力的能力。但墙体太多,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增多,材料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既增加了结构自重,又限制了建筑上的灵活多变。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既保留了框架结构建筑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又具有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作用,具有较好技术经济指标。一般10~40层高层建筑可采用该结构。

筒体结构体系:主要有核心筒和框筒结构组成的空间受力结构,筒体结构抗侧刚度大,整体性好,建筑布置灵活,能提供很大的可以自由分隔的使用空间,特别适用于30层以上或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本综合教学楼的建筑高度为二十多米,共计五层,楼层高度3.9米,在楼层高度及建筑物高度均比较小的情况下,其结构的抗侧刚度及抗震性都较容易满足。根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 (1)

武汉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 一、总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是申请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根据《武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就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印刷与装订等统一制定本基本规范。 二、毕业设计(论文)结构及要求 一般地,各学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毕业设计(论文)封面;②中文摘要;③英文摘要;④目录;⑤正文; ⑥参考文献;⑦致谢;⑧附录;⑨有关图纸(大于3号图幅时单独装订)。 特别地,艺术类专业的为毕业设计(创作),与上述要求类同。以下内容凡未特别说明的,则视毕业设计(创作)为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相应的要求均适用于毕业设计(创作)。 医科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①毕业论文封面;②中文摘要;③英文摘要;④目录;⑤正文;⑥参考文献;⑦致谢;⑧附录;⑨综述;⑩综述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排版,存储格式为doc格式。 (一)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格式(可在教务处网上下载)。论文题目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医科类专业不超过25个字),要简明扼要,可加副标题。 (二)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 (三)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中英文摘要在目录中不出现。 (四)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结束语)。 绪论:简要说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医科类的另列附正文后),以及所要研究的内容。

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模版)

. ..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模版) 1. 基本要求 理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不少于6000字(不含图∕表)。摘要部分应有200~300字,关键词4~5个,参考文献5~8篇,其中含2篇以上英文参考文献。 2. 打印要求 论文一律用A4标准复印纸打印,论文正文及设计任务书采用双面打印(其中任务书封面采用单面打印),论文封面、开题报告、目录采用单面打印。上述材料用塑料封皮夹住,不得自己装订,论文将由学校统一装订。版面页边距上空2.5cm,下空2.5cm,左空2.5cm,右空2.5cm,装订线1cm,装订线位置:左边。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首页显示页码,页码标记由正文第一页开始。行距为1.5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一律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 计量单位使用要求 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 论文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封面→开题报告→目录→正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评阅教师评阅意见→成绩评定表→设计任务书。附有图纸的论文,图纸按A4大小折叠。 5. 摘要写作要求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试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6. 参考文献要求 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 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 ;标准S ;专利P;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磁带(magnetic tape )MT ;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7.写作格式要求 (见后范例)

E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毕业论文

E 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毕业论文 根据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之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类,综合考虑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灌溉面积、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工程规模由库容决定,由于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821.4m ,库容约为 3.85亿m 3,估计校核情况下的库容不会超过10亿m 3,故根据标准(SDJ12-1978),该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属于大(2)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1.1 洪水调节计算 该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2级建筑物土坝堆石坝的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水电站厂房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临时性建筑物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标准。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得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设Q =,/16803s m (p=1%),20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校Q =2320m 3 /s ,(%05.0 p )。 根据选定的方案调洪演算的设计洪水位2822.60m ,校核洪水位2823.58m ,设计泄洪流量672.6m3/s,校核泄洪流量753.7m3/s 。 1.2 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 通过各种不同的坝型进行定性的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综合效益等因素,最终选择土石坝的方案。 根据工程功能以及满足正常运行管理要求,该枢纽由土石坝、泄洪隧洞、冲沙放空洞、水电站(包括: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电站厂房、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本次根据工程经济性、正常运行安全稳定性以及地形地质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要求,并且将冲沙放空洞和泄洪隧洞与施工导流隧洞相结合对枢纽建筑物进行了布置。枢纽平面布置见图5.2。

浙江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

浙江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 一.毕业论文的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综合考核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法学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授予相应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环节:毕业论文环节主要包括课题调研及查阅资料、毕业论文实施等阶段。 2.能力要求:在毕业论文阶段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法学科学研究工作和综合运用法学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具体可归纳为: (1)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 (2)能较好地掌握法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发现探索与创造的能力。 (4)使用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数据处理、文字输入等)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 3.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的要求 参加毕业论文环节的同学,都必须遵守以下的要求: (1)认真学习法学院的《浙江大学法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了解毕业论文的过程和要求。 (2)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保质保量完成。 (3)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论文工作进度,接受指导教师及有关人员的指导和检查。 (4)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严禁和杜绝弄虚作假及抄袭他人成果,如有剽窃抄袭或伪造数据行为,经调查核实,以零分记。 4.毕业论文字数应在6000—8000字,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论证充分,使用法言法语,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跨学科时要注意使用法言法语。 5.毕业论文的几个关系 (1)内容与形式:在注意内容的同时,形式要规范。 (2)创新与理解: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应当建立在理解之上。 (3)兴趣与能力:要写自己熟悉学科。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选题的要求 每位同学都应认真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法学发展的动态,慎重选择和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1.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一定的学术价值; 2.结合当前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3.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 (二)选题的原则 由各指导教师根据学科发展和本科教学的要求,提出本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经院审定后,在第四学年冬学期末,向全体毕业班学生公布。 学生可在公布的参考选题范围内,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论文课题;学生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61164

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目录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 (1)混凝土原材料 (2) (2)混凝土的搅拌 (2) (3)混凝土的运输 (2) (4)混凝土的浇筑 (3) (5)混凝土的养护 (3) (6)加强施工管理 (3) 三、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 (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4) (2)露筋 (4) (3)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 (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5) (5)混凝土裂缝 (5) (6)混凝土夹芯 (5) (7)外形尺寸偏差 (5) 四、论文结语 (6)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城市中不断涌现出大规模、节能环保、形态迥异的高层建筑,而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此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钢筋混凝土,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因此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就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之一。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导施工过程的当代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与整体性,我们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就得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抓好每一施工环节。现浇混凝土工程包原材料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五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如下: 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后方可应用。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如果黏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在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目的是使混凝土中的各组成骨料混合成一种各物料颗粒相互分散、均匀分布的混合物。搅拌过程的控制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选择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搅拌时间适中,若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还不均匀,强度及和易性将下降;若搅拌时间过长,不但会降低搅拌的生产效率,同时会使不坚硬的粗骨料,在大容量搅拌机中因脱角、破碎等影响混凝土质量。其中如果用自落式搅拌机,时间搅拌在90~250s以内,如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间控制在60~200s以内,采用搅拌机容量越大,则搅拌时间较长的原则。其次,采用二次投料法代替一次投料法,强度可提高约15%,可省水泥15%~20%。其中预拌水泥浆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后,再加入砂和石子搅拌成混凝土;或用预拌水泥砂浆法:先将水泥、砂、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成为均匀的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为均匀的混凝土。第三,进料容量控制为出料容量的倍左右,且是搅拌机械的倍。因为进料容量超过规定容量的10%以上,就会使材料在搅拌筒内无充分的空间进行掺合,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反之,装料过少,则又不能充分发挥搅拌机的效能。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要求做到运输过程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不离析、不漏浆,即要保证运输

03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对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作如下规定: 一、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九个主要组成部分: 1.封面 采用全校统一制作格式,填写的内容为: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姓名、辅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所在学院(部)、专业、班级、完成日期。 2.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心内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读者不需要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毕业设计(论文)信息。摘要内容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要注意突出毕业设计(论文)中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和具有新见解的部分。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4.目录 目录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提纲,是其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简明扼要。 5.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引言(绪论、前言)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和讨论,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人文社科类设计(论文)正文不少于8000字,理工科类设计(论文)正文及说明书不少于10000字。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7.附录 重要的测试结果、图表、程序等可列在附录中。 8.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滥用浮夸庸俗之词。 9. 外文资料翻译及原文 理工科学生要求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参考文献翻译,字数不限。 二、撰写规范 1.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一律由计算机打印,按统一要求进行装订。题目不宜超过33个汉字。模板中已定义好格式,直接输入即可。或输入后选择相应样式来格式化。 题目使用“封面论文题目”样式来格式化。 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和学生学号使用“封面作者信息”样式来格式化。 学院(部)、专业和班级使用“封面作者单位”样式来格式化。 年、月和日使用“封面论文日期”样式来格式化。 2.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其内容次序为:题目、“摘要”二字、摘要正文、关键词(15个汉字左右)。 ⑴题目可以分成1或2行,使用“中文论文题目”样式来格式化。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教学工作部文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及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选题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它是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对所学知识有综合运用性质,具体题目应多样化,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经济实践、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也可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模拟题目,但都应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科研等较为全面综合的训练。 2.题目的难度要适当,分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尽可能做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使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题。 3.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跨专业(学科)进行选题。 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和内容上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 5.我院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工程技术研究型、软件开发与设计型、理论研究型等;经、管、文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理论性研究、应用软件设计或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 6.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批表”,经所在专业教研室讨论,并经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后生效。此表按专业装订在一起,存放在各系。 7.选题、审题工作原则上应于第七学期末完成并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尽早考虑和准备。学生可自愿报名选题,但要由教研室调整、平衡最后确定。优秀生可自行确定题目,但需经教研室批准,并指定指导教师。各院系应填写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登记表”,此表由各系保存,并将电子文稿报教学工作部备案。 8.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原则上做到每人一个题目,如确有个别题目较大,一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可允许有2人或多人做同一个题目,但在内容上要有明确的分工,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能相同。 9.选题程序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撰写要求 二、中英文设计总说明(或论文摘要) 1、设计总说明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以500字左右为宜,并译成英文。 2、论文摘要应能概括研究题目的内容和主要观点,中文摘要在400字左右,并译成英文。 3、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三、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及页码应与正文中的一致。 四、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及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1、绪论应说明本题目的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题目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题目的指导思想;阐述本题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题目中的应用,题目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3、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和综合,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题目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

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应按规范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 六、致谢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题目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七、附录(样张见第28页)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源程序等。如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六、经管类 学生根据地方经济建设情况或企业实际,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分析数据,完成论文字数在12019以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2篇以上外文文献。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 论文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A4、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 厘米,页眉页脚各1.5厘米。 行间距:1.5倍行距; 页码: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脚右侧。封面、中英文设计说明(论文摘要)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 字体和字号 章标题(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 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加粗 条标题(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二)中英文设计说明(论文摘要)(样张见第18页)

毕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英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英文文献翻译

外文文献: hydraulicturbin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Abstract Power may be developed from water by three fundamental processes : by action of its weight, of its pressure, or of its velocity, or by a combination of any or all three. In modern practice the Pelton or impulse wheel is the only type which obtains power by a single process the action of one or more high-velocity jets. This type of wheel is usually found in high-head developments. Faraday had shown that when a coil is rotated in a magnetic field electricity is generated. Thus, in order to produce electrical energy, it is necessary that we should produce mechanical energy, which can be used to rotate the ‘coil’. The mechanical energy is produced by running a prime mover (known as turbine ) by the energy of fuels or flowing water. This mechanical power is converted into electrical power by electric generator which is directly coupled to the shaft of turbine and is thus run by turbine. The electrical power, which is consequently obtained at the terminals of the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 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脆性大、容易开裂。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是这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成因 ;控制措施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3) 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 (3) 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洒水造成的裂缝 (3) (3) (3) (3) (3) (4) 混凝土本身原因造成的裂缝 (4) (4) (5) (5) (5) (5) (6) (6) 混凝土外界因素造成的裂缝 (7) 第三章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7)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7) 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9) 混凝土施工温度方面的控制 (12) 原材料及施工配合比方面的控制措施 (12) 第四章混凝土裂缝控制案例 (13)

工程概况 (13) 裂缝的出现部位和表现形式 (14)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4) 此实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15) 以后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15)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第一章前言 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我们施工过程中都要产生,为了避免砼有害裂缝的出现,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施工措施来控制裂缝的出现,使我们所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尽量减少到国家规范要求以内。 混凝土裂缝也是社会各界可以接受的一种现象,只是我们如何将有害程度控制在规范要求以内。正因为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它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它在受到不同压力、温度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可能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和发展往往会使其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降低,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很多工程结构的失事都是由于混凝土裂缝造成的。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结构构件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是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其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本文结合的现场施工经验,并大量资料,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控制措施。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大致可分为混凝土施工、本身特性、外界因素等三大类。在此,我们就按此分类来谈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成因。 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模板洒水不当,过于干燥,或因模板本身吸水量过大,造成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产生裂缝。 混凝土振捣施工造成的裂缝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新)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论文(设计)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3.毕业论文(设计)中所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4.对论文中的图或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题,安排于相应位置。若同类图表数量过多,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面。 5.凡手绘图形一律用碳素笔在硫酸纸或复印纸上誊描,并标上图号、图题,然后贴附于论文适当位置或附录中,要求图面整洁、比例适当。 6.毕业论文(设计)正文要求10000字以上(不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 7.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 二、内容要求 ㈠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英文摘要约300个实词。 3.关键词:从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在撰写正文前要写毕业论文题目。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以下就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分别加以说明,供学生写作时参考。 ⑴毕业论文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前言部分应有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学生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介绍和评论其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前言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①研究背景与意义;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③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

黄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电子版

黄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试行)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更是重视质量的世纪。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工程技术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黄河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1 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4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等。绪论一般不少于1千字。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3)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5)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6)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1.4.3 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1.5 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1.6 参考文献 ·2·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doc

---------------------------------------------------------------最新资料推荐------------------------------------------------------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 附件 2: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学习期间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是学校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格式,提高撰写质量,制定撰写要求及书写格式。 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毕业论文(设计)包含下列内容,其序号也表示相关内容在论文中的编排顺序。 1、封面(1)论文题目应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言简意赅,字数不能超过 30 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需翻译成外文,写在汉字题目之下。 论文题目在封面的中间居中排列。 (2)学生姓名、班级与学号学生姓名必须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一致,班级为自然班,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学院与专业学院与专业要写全称。 (4)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后需附职称。 2、目录目录由论文的章、节、参考文献、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内容列出章、节二级标题即可,目录应单列页码, 1/ 5

与正文页码分开。 3、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述的简短陈述,应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工作目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成果,以 300500 字为宜。 摘要需用中外两种文字书写,外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翻译,写在中文摘要的下面。 4、论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或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等组成,绪论阐述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等;论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论点论据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语言精练;结论是对论文的归纳与总结,语言应简洁、准确、完整;凡论文引用、参考、借用他人成果,均须在参考文献中详细列出;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说明,包括必要的图表、工程设计图纸、辅助性工具等。 5、其它说明(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照国家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 (2)如果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性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 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 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 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 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一: 摘要:建筑土木工程项目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工程项目成本也同样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一项重要课题,成本控制与土木工程效益有直接的联系,合理的成本控制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工程开支,创造更大的工程价值。 关键词:建筑土木工程;成本控制 一、引言 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保证项目有效和按时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经济措施对项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和监督的过程。一项工程的开展,尤其是土木工程项目,其所创造的价值更多为无形价值。建筑设施等需要保证质量,但是成本支出也不能毫无限制。通过成本的控制来降低费用支出,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仅为整个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同时保证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因此,成本控制对于土木工程建筑而言,更加具有实际管控意义。 二、当前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建筑项目成本意识缺乏 在当前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项目开工前缺少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再生产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组织设计。项目经理关心利润却对成本开支状况较少过问,缺乏成本意识,不利于建筑成本的控制;其次,施工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节约在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有 些施工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节约,造成了很多原材料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2.2、建筑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 在当前建筑工程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还是沿用以往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成本都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把建筑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相应的比较。这种办法在重点项目进程应用时,很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工程项目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写作要求范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写作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反映我校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方面,现参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制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写作要求”,供指导教师参照并对学生写作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指导。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 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下列内容组成 2.1题目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题目应写成一名词性短语,不应写成完整的陈述句。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如不应出现:“本文可供……部门参考”或“本文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等字句)。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可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但不应包括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共知的公用符号和术语。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要求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要用第三人称写法,控制在300~500个汉字以内。 每篇论文必须写中文摘要和相应的英文摘要。在写英文摘要时,应将论文题目同时译成英文题名,并置于英文摘要前。英文摘要一般应以被动语态表述。英文摘要可控制在250~300个单词。 2.3关键词 选取3~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译成英文。中文关键词在中文摘要下方列出;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 (同教[2007]20号)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调查研究、查阅和应用中外文献及采撷网络信息的能力; 2.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 3.设计、计算及制图的能力; 4.实验研究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5.综合分析、凝练创新、编制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的能力; 6.外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原则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指导教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即选题在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进行,以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3.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特长或潜能有更好的发挥,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4.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5.毕业设计(论文)按不同学科类型分别有所侧重: (1)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工程实践性课题的比例应不低于70%,首先应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专题研究; (2)理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要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3)经管、人文、法学、外语、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要有新颖性,要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接触社会,论文要有一定的新意或创见。 6.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课题经院(系)领导审定后,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可以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大课题,但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工作量适当,并根据各自独立完成的任务,给出课题名称或分别在原课题名称后加副标题以示区别。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外,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 三、审题工作程序及要求

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doc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 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包含下列内容,其序号也表示相关内容在论文中的编排顺序。 1、封面 (1)论文题目 应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言简意赅,字数不能超过3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需翻译成外文,写在汉字题目之下。论文题目在封面的中间居中排列。 (2)学生姓名、班级与学号 学生姓名必须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一致,班级为自然班,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学院与专业 学院与专业要写全称。 (4)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姓名后需附职称。 2、目录 目录由论文的章、节、参考文献、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内容列出“章”、“节”二级标题即可,目录应单列页码,与正文页码分开。 3、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述的简短陈述,应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工作目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成果,以300—500字为宜。摘要需用中外两种文字书写,外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翻译,写在中文摘要的下面。 4、论文正文 一般包括绪论(或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等组成,绪论阐述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等;论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论点论据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语言精练;结论是对论文的归纳与总结,语言应简洁、准确、

完整;凡论文引用、参考、借用他人成果,均须在参考文献中详细列出;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说明,包括必要的图表、工程设计图纸、辅助性工具等。 5、其它说明 (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照国家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 (2)如果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性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 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 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与指导教师等栏目,要用楷书书写,端正、整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打印输出。 2、目录格式 (空2行)(3号黑体) 目录(3号黑体,居中) 引言(或绪论)(或作为正文第1章,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 (1) 第1章……………………………………………………………Y 第1节……………………………………………………………Y ………………………………………(略) X ×××××(正文第X章)……………………………………………………Y 结论…………………………………………………………………………Y 致谢………………………………………………………………………Y 参考文献……………………………………………………………………………Y 附录 A ××××(必要时)……………………………………………………Y 图 1 ×××××(必要时)………………………………………………………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