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非语言交际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非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人的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都存在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的习惯用语和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容易引发歧义。
身体语言、交际方式和礼仪规范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误解。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加强中英交际的关键。
只有通过增进文化互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习惯和偏好,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通过加强文化沟通,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中英交际关系,实现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00字】2. 正文2.1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在中英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表达情感、态度和意图时会有不同的方式,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不畅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1. 眼神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眼神交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尊重和真诚,而在英国文化中,有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认为是无礼或挑战性的行为。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对方的文化背景,适当调整自己的眼神交流方式。
2. 身体接触:在一些西方国家,身体接触通常被视为亲密的表达方式,比如握手、拥抱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身体接触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的身体接触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
在交流中需要谨慎使用身体接触,避免引起误解或不适。
3. 姿势和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姿势和手势习惯。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尊敬的姿势,而在西方国家可能用握手表示问候。
手势也有可能产生误解,比如在西方国家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可能被视为侮辱。
在中英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交际习惯至关重要。
中西文化非语言交际对比研究浅析

二、 跨 文化非 语 言交 际研究 的意义
中, 非语言因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自 1 9 5 6年《 非 语 言交 际 : 对人 际 关 系 的直 观 感 觉 笔记 》出版 以来 ,
它 一直 受 到 人 类 学 、 传 播 学 和 语 言 学 等 学 科 的 关 注。 … 使用 身势语 ( b o d y l a n g u a g e ) 手势 、 目光 和 面部 表 情进 行交 流可 以 达 到语 言交 流 所 不 及 的效 果 , 语 言 交际 主要作 用 于 听觉 , 因而受 明显 的时空 限制 , 而 非语 言 交 际则可 表达 得更 自然 , 更 生动 形象 。所 以 , 在研 究 人类 交际 的时 候 , 就 必 须研究 非 语言 交 际 。
三、 跨 文化 非语 言交 际的研 究
、
关 于非语 言 交 际
因为 要 帮 助学 习者 克服 文化 差 异带 来 的干 扰 , 所 以研 究 的重点 在 于研 究 文 化差 异 。根 据《 跨文 化
语 言 是交 际 的重 要 工具 , 却不 是 交 际 唯一 的手
段 。非 语 言交 际是 与 语 言交 际相 对 应 的概 念 , 是 指 “ 不 依赖 语 言 ( w o r d ) 而进行 的交 际” , l 2 更 确 切 地 说, 它是 “ 在 一定 交 际 环境 中语 言 因 素 以外 的、 对 输
点是通过研 究中关文化 中身势语的差异 突出跨文化 特别是 中美 文化 中非语 言 交际的差异 。只有认知 中西文化的差 异, 才能
提 高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关键词 : 身势语 ; 非语 言交际 ; 语 言交际 ; 跨文化 交际; 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礼仪差异常常导致误解和不适,尤其是在中泰文化间。
本文将探讨中泰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礼仪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以促进良好的文化交流和互理相待。
1. 目光接触在中文文化中,目光接触被视为一种尊重和信任的表达方式。
当人们进行交流或面对面的对话时,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被视为礼貌和诚意的体现。
然而,在泰国文化中,持续的目光接触被认为是不尊重的。
当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持续而强烈的目光接触,以免让对方感到不适。
2. 姿势和动作在中文文化中,坐姿端庄、手势稳定被视为得体和礼貌的举止。
而在泰国文化中,交谈时坐得更加放松自在,使用手势较多也是常见的。
因此,在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着力放松自己,采用更加开放和动态的姿势和手势,以更好地适应泰国文化的习惯。
3. 礼貌用语礼貌用语在中泰文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文文化中,使用适当的客套话和敬语被视为一种对对方的尊重和示好。
然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直接且简洁的语言,过多的客套话反而被认为是虚伪和拖泥带水。
因此,在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避免过多地使用礼貌用语,并尽量使用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
4. 身体接触身体接触在文化间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除非和熟悉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多的身体接触,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加习惯于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或靠近对方说话。
在与泰国人交往时,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接受一定的身体接触,以示尊重和亲近。
5. 微笑微笑在泰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泰国人习惯于用微笑来表达欢迎、善意和友善。
无论是商务场合还是日常交流,微笑都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中国文化中,微笑的意义相对较为复杂,不同情境下的微笑传达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学会用微笑来传达友善和善意,以更好地融入泰国文化的交际方式。
总结: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差异,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是建立良好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中美差异

一、简单介绍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际,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通过语言。
当语言被记载下来的那一刻,语言就可以完全从它发生的语境中脱离出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包含的过程。
对人类来说,很显然语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它却不是人类交际的全部。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有力的补充。
通过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人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人。
一些学者发现,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两者是互相依附的。
这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确实是正确的。
但是在某些场合下,肢体的行动与所说的相互对立。
当这一情况发生时,我们就要去找到进一步的信息,或者通过语境来猜测说话者表达的真正含意。
二、学习非语言交际中身势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管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当我们与别人交流时,我们所使用的远远超出了语言本身。
通过表达,我们同时也在用肢体来表达我们的感情,比如说微笑或是伸出手来表示欢迎等等。
在大家看来,点头意思是“是”,张开手挥舞是在说“再见”,在别人说话或是听讲座是靠在椅背上或是打哈欠表示缺乏兴趣,感觉无聊。
但是,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以上所提到的身势语却表达了其他的含意。
对斯里兰卡人、尼泊尔人、一些印度人、一些爱斯基摩人来说,点头不是“是”而是“不是”。
所以为了用外语和别人有效的交际,我们应该知道伴随语言同时产生的姿势、身体运动所表达的意思。
三、身势语在中国和美国的具体种类和应用(一)交流时的安全距离不同的人对人们在交流时应保持的安全距离有着不同的见解。
研究表明,在美国,人们在社会和商业关系中,主要有四种距离:亲密、个人、社会和公共。
其中,亲密距离是指45厘米到直接肢体接触之间,产生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如丈夫和妻子;个人距离指45厘米—80厘米,主要发生于朋友、熟人、亲戚之间;社会距离指1.3米—3米;而那些在一起公事或在社交聚会中谈话的人通常都要保持更远的距离,这就是公共距离,通常情况下在公众发言或教师在教室中都属于公共距离。
还有一点我们要时刻记住,那就是大多数的英语国家都不太喜欢人们靠他们太近。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对比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对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及其对比。
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空间距离、时间观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非语言元素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揭示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文章将首先对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交际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非语言交际的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与分类非语言交际,通常被理解为在交流过程中,除了口头语言之外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这种沟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常常扮演着传递情感、态度和文化信息的角色。
非语言交际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到空间利用、时间观念,甚至穿着打扮和物体操弄,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中最直观、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它包括了手势、姿态、身体动作等,这些都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例如,某些文化中,点头表示同意,而摇头则表示否定;但在另一些文化中,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恰好相反。
面部表情也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而这些情绪在不同文化中的解读也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微笑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友好和尊重的表示,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只是表示礼貌。
除此之外,空间利用和时间观念也是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元素。
不同的文化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一些文化强调个人空间的重要性,而另一些文化则可能更加注重公共空间的利用。
在时间观念上,有的文化可能更强调准时和效率,而有的文化则可能更加注重灵活性和人际关系。
穿着打扮和物体操弄也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
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文化中差异论文

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非语言交际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在不同文化中,同样的非语言形式其意义也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从跨文化交际出发,我们把非语言交际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
本文旨在以手势语、眼神交流和着装为例,简单谈谈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西文化;手势语;目语;着装【中图分类号】h01introductionnonverb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all of the ways of communication except for the languag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like our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our cultur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take the following as example: gesture language, eye contact, dressing.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communication. therefore,in different cultures, the sam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may not have the same meaning.i. gesture languageh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dy. while gesture language, by which people usually express themselv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nverbal language. the same gesture in differen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or even theopposite meanings.in china, the thumb up means “good”, while the little finger means “bad” or “poor”. it embodies the chinese culture of respect for seniority. in usa, the thumb up means asking for a lift, while the thumb down means “bad”. circling the temple by using the finger means using brain in china,while in america it means being crazy.ii. eye contactone could draw up quite a list of “rules” about eye contact in chinese culture and in western culture: to look or not to look; when to look and how long to look; who to look at and who not to look at.when people are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they need more eye contact in western countries. for them eye contact means politeness, respect and trust. so the time for eye contact is longer and more often for western people to communicate than that for chinese. because western people think the lack of eye contact means the lack of honesty or bashfulness. in china, people avoid staring at others just because of politeness, respect or obedience. therefore, if we chinese give less eye contact than western people, they will think we are look down upon them and feel angry; we chinese,especially young female, may consider they are impolite by staring.iii. dressingin modern society, dressing symbolizes social status,or occupation. the people who are dressed formally show more prestige.in western, the requirement for dressing in invitations is usually printed in the lower right corner. if writing white tie, men should dress in formal dress or tuxedo, with stiff collar shirt and white tie; women should be in long dress with bare shoulders and back. if writing lounge suit, male guests need to wear a suit and tie, and there is no strictly requirements for color. female guests may wear a dress or skirt. if writing dress informal, people often are dressed more casually. while chinese have no such detailed requirement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communication way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assisti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conflic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treat them correctly, respect other’s cultures and communicate equally. only by this way can we communicate easily and well with others who ar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参考文献[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4]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5]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孟小云译,《体态与交际》,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8]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的对比》,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0]guo-ming chen & william j. starosta著,林大津、尤泽顺导读,《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礼仪往往决定着彼此间的态度和关系。
中泰两国有着各自的礼仪传统和规范,本文将探讨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中国和泰国在非语言交际的礼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目光礼仪、手势礼仪、空间礼仪、时间礼仪以及称谓礼仪等方面。
目光礼仪:在中泰文化中,目光交流的方式和频率有所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避免直接对视,尤其是在表达不满或批评时。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对视,以表示友好和尊重。
手势礼仪:中泰两国的手势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差异。
例如,泰国人常常用双手奉上食物,以示尊重和礼貌,而这一行为在中国的礼节中并不常见。
空间礼仪:中国人注重私人空间,交谈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比之下,泰国人可能更倾向于身体接触,他们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友好和亲近。
时间礼仪:中泰两国对于时间的观念有所不同。
中国人一般比较守时,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对较为宽松。
在泰国,迟到是常见现象,他们往往将这视为对对方的尊重。
称谓礼仪:在称呼对方时,中泰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泰国,一般称呼对方为“P”,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则更倾向于使用“先生”、“女士”等称谓。
以商务场合为例,一位中国商务人士到泰国进行谈判。
在会议期间,泰国方人员不断用手势来加强他们的观点,且经常直接与对方身体接触。
而中方人员则尽量避免直接对视,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例子就展现了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礼仪上的差异。
再举一个例子,在一次商业聚会中,一位中国商人和一位泰国商人相遇。
泰国商人不断赞美对方的商业成就,并经常使用头衔来称呼对方。
而中国商人则更注重平等,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先生”或“女士”来称呼对方。
这个例子也展示了中泰两国在称谓礼仪上的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体现了两个国家在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性。
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

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中西非言语交际的比较引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言语交际虽然是主要形式,但非言语交际同样重要。
非言语交际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音调和服装等许多方面。
尽管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却可能大相径庭。
本文将探讨中西非言语交际的异同。
身体语言的比较身体语言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许多信息,包括情绪、态度和状态。
然而,一些身体语言在两种文化中的含义可能不同。
例如,中国人通常在表示不确定或不同意时,会轻微摇头,而西方人则会左右摆动头部。
在西方,点头通常表示同意或肯定,而在中国,点头通常表示肯定,但摇头却表示否定或不同意。
此外,西方人通常会使用开放的姿势来表示自信和舒适,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保持更封闭的姿势,以表现得更为谦逊和谨慎。
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的比较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也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表达情感和进行眼神交流时,其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自信和诚实的表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直视被认为是不礼貌和不适当的,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流时。
此外,一些在西方常见的面部表情,如微笑表示高兴或友善,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微笑可能表示悲伤或愤怒。
手势的比较手势也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手势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人们常常用挥手表示打招呼,而在中国,这个动作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者不适当的。
此外,西方人常常用手指摆出“V”字形表示胜利或赞扬,而这个手势在中国并不常见,甚至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者不适当的。
反之亦然,西方人的一些手势在中国并不常见,如用手指摆出“OK”字形表示赞扬或同意。
音调和语言的比较音调和语言也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得人们在交流时使用的音调和语言也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体态语差异
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体)、 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拥抱和微笑等) 以及人 体各部分动作(如面部动作、目光交流、手部 动作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中西副语言差异
包括沉默、话轮转换( turn- taking) 和各种非 语义声音;
中西客体语差异
包括皮肤的修饰、衣着和化妆等;
中西环境语差异
BAC K
中西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根本方法 文化对比法
1)只比异同,不论褒贬 2)对比的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3)对比的应当是每种民族的主导文化 4)对比的是交际规则,而不是社会现象 5)对比是共时的 6)对比的有效方法是定量分析,调查分析 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从跨文化和外语教学的需要出发 非语言行为 (1) 体态语(Body Language) (2) 副语言(Paralanguage) 非语言手段 (3) 客体语(Object Language) (4) 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WEST
OUTLINE
Definition Function Research method Classification Reason Cultivation
非语言交际定义
简单的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语的交际 具体的如: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 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 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 也可由环境造就)。 BACK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中,信息 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为,其它都是 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更有甚者认为人们在 表达情感和态度时, 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 , 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
作用具体表现在6 个方面
(1) 重复(Repeating) (2) 否定(Contradicting) (3) 代替(Substituting) (4) 补充(Complementing) (5) 强调(Accenting) (6) 调节(Regulating)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 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向 学生讲解用以表示非语言行为和手段的词语和 句子。 在教学手段上, 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 段, 使学生在真实、自然、轻松、有趣的环境 中学习和领会非语言交际,分析和对照非语言 交际的文化差异。
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 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时间信息、 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声音、灯光、颜色和 标识等
中西非语言交际差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
1.文化差异 空间信息的差异 (1)对待拥挤的态度(2)近体距离(3)领地观 念(4)空间与取向(5)座位安排 时间信息的差异(1)单元 (2)多元 2. 价值观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对权力距离的态度(power distance) 对不确定因素回避程(uncertainty avoidance) 男性-女性(masculinity-femin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