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案(20篇)

《揠苗助长》教案(20篇)《揠苗助长》教案 1一、教学设计思想: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
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3、点击课文自学。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①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②完成课堂练习。
4、指导朗读(1)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3)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揠苗助长教案(优秀6篇)

揠苗助长教案(优秀6篇)《揠苗助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焦、费、望、算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3、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赏图画,直接感受,加深体验,合作学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在课文中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情感妙答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两则寓言故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脚踏实地学习。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难点:懂得寓言中的启示。
“寓、截”的识记。
“费、望、算”的书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教学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学习第一则寓言)1、读:(边读边标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3、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读书:(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解词: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
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好”办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自己感觉怎样?解词: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揠苗助长》优质教案

12 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焦、筋”等5个生字,会写“筋、疲”,会写“禾苗、筋疲力尽、明白”。
2.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能用哪些方法使禾苗长高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2.出示拔禾苗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图片中的人在干什么吗?关于这幅图片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设计意图:由看图猜寓言入手,引入本节课寓言“揠苗助长”,通过根据题目质疑提问,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快速进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中体会寓言的寓意。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2.认读生字:“焦、筋、疲、喘、截”,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熟字识记、图片识记)3.认识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4.识字游戏点字种花(设计意图:本节课生字较少,重点放在“疲”字的学习,进行“病字旁”的归类识字,同时强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的复习。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教师提出问题:读课文,说说“揠苗助长”讲了什么故事?学生汇报交流: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要自己的禾苗_________,就把禾苗一棵一棵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2.理解“揠”预设:“揠”就是拔的意思,那么,题目也可以称为“拔苗助长”了。
揠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②他是怎样揠苗的?③揠苗的结果是什么?4.学习第一自然段,分析起因教师引导理解:这个人为什么要去拔禾苗呢?你是从哪里找到的?教师指导朗读:请你带着“巴望”的心情来读一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5篇

For a company to develop rapidly, it can rely on hiring good talents, especially smart talent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5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三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二、读题,知题目,了解作者。
师;什么是寓言呢?谁来说说?生:“寓”是寄托的意思。
“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一)自学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二)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3、指名读文(1)第一自然段: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案教案:揠苗助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二章第六节《揠苗助长》。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国一个农民想要加快稻谷的生长速度,于是将稻苗拔高,结果稻谷并没有因此长得更快,反而死亡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揠苗助长》的故事内容,了解农民为何要揠苗助长,以及揠苗助长的结果。
2.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 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揠苗助长》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揠苗助长》全文。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系列农作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引发学生对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思考。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揠苗助长》,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农民为何要揠苗助长,以及揠苗助长的结果。
3. 分析与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农民的心态,以及为何揠苗助长是错误的做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联系实际(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急于求成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学生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揠苗助长1. 农民为何要揠苗助长?2. 揠苗助长的结果如何?3. 寓意: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揠苗助长》的故事内容。
2. 请写一篇短文,阐述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哪些事情是急于求成的,以及这种心态可能带来的后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事物的发展。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小古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小古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小古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小古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4课《寓言二则》。
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2、学生各抒己见。
3、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抽读。
字理学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巴望筋疲力尽白费一大截纳闷兴致勃勃(3)分组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三、师生对话,感悟寓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你读懂了什么?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去理解的?(2)“巴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5)指导朗读。
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2、默读二、三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语句读懂的?“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6)指导朗读。
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篇一:教案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重难点: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悟出寓意。
过程:一、情景导入1、孩子们,春天到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老师想带大家去游玩,欣赏田园风光,你们想去吗?那就坐好了,跟着老师一起出发吧!(出示图片至揠苗助长页)2、咦,这是怎么回事?是谁在哭呀?出示)原来是他们啊!他们为什么要哭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揠苗助长来了解一下出示板课题3、“揠”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吗?和拔一样吗?想一想拔萝卜是怎样?(从土里拔出来)那么揠苗是把禾苗从土里拔出来吗?揠的意思其实是轻轻地往上——提(拽)。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1、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的嚎啕大哭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来了解故事内容出示目标(a.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帮助它长高呢?为了让禾苗长高,种田人想到了什么办法?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b.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生自由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学习课文,感悟(一)、第一段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帮助它长高呢?2、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表达这个人的最大特点,你会用什么?他究竟有多急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第一句,找出最能代表他特点的词语出示段一小一a.板书:盼望长高“盼望”什么意思呢?(非常希望)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天天到田边去看)到田边看什么呢?种田人还真是急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
2、过渡:可是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禾苗长高了吗?真的没有长高么?是怎么长的?(按照自己的生长规律,一点一点的长)从哪看出来的?种田人为什么没有发现?(急于让禾苗长高一大截,用一个词叫急于求成)过渡: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可是种田人却一点也没有看到禾苗长高,那种田人该有多失望啊!你能试着读一下吗?出示段一小二3、读得真好,课文第一段当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急性子了?找一找,用“~~~~”画出出示段一小三(“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种田人——急,很急)指名读,读出他的急4、禾苗按照自己的规律一点一点的生长,种田人却急着看到禾苗长高一大截,而没有发现,来,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种田人焦急的心情。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案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揠苗助长》。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耐心等待、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揠苗助长》。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2)学会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揠苗助长》的兴趣。
(2)简介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或进行情景对话。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揠苗助长”的道理。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揠苗助长》。
2. 运用课堂所学生字词编写小故事或进行情景对话。
3.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符合“揠苗助长”的道理?与家长或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教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
板书,提醒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勃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y z sng jiāo p mn b
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纳闷兴致勃勃
寓言揠苗助长
3.读通课文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告诉我们 .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
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出示: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师评价:你真了不起,老师不讲你也能自己解决。
明确:揠,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
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出示: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1)巴望是什么意思?(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来换个词来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① 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指名读,扩大读的面积)
② 我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天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每一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晴天来吗?阴天呢?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3)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
(齐读)
(4)这一段当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的快些?
出示:可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师:他读的怎么样啊?谁能来评价一下?(突出了几个字一点儿也没有长)
师:你也能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生:禾苗实际上是长高了,只是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
于是就想办法帮它长。
师: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生:因为他太着急了!
师:来,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农夫会怎么想?怎么说?
过渡: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
是什么办法呢?生说出示
师: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的筋疲力尽。
师:原来他苦思冥想的办法就是用拔的方式来帮助禾苗快快的生长。
师:想出了办法,按理说他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他还为什么筋疲力尽呢?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所以才筋疲力尽。
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出示:观察人物图画
(词串联系)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吗?
3、你能读出这种既高兴又累的感觉吗?试试看!谁再来读?(扩大面读一读)
4、齐读
过渡:看着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默读就是不动唇,不发出声音,放在心里读!)
(三)、第三段
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生: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师:你是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兴致勃勃)
看来这个人真的累极了,可是他又为什么兴致勃勃呢?
生:想到自己的禾苗要长高了,心里自然很高兴了
师:所以,他虽然是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师: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啊?(请学生评价)那你来读读看!
齐读
(四)、第四段
过渡:他这么着急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生:(太着急了)禾苗被他都拔起来了,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师: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五)、表演内化
这样精彩的故事,想不想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一看啊?先请同学们自己在小组里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找同学上来演一演(教师下去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表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