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中国桥梁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经历封建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再到隋唐时期,战乱与统一周而复始。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在朝代更替过程中缓慢提高,也逐渐具有了符合自身文化与内涵的特色。
期间由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座座形式多样的桥梁,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和天灾人祸的考验,直到今天,许多古代桥梁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历程始于原始社会结束于清代,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我国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从形制来看,它们采用了榫卯和藤索连接房屋构件的方式。
从时间上来看,这些建筑建造于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所以可推测,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不同性能材质的组合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形成了群居的文明,陕西西安的半坡村曾发现了一处总面积高达五万平方米的大型氏族聚落,聚落中住房密集分布有序,周围还有宽达5-6米用于防卫的壕沟。
考虑到在不需要进行防御或警戒的时候村民方便快捷的越过壕沟出入村落,不排除当时就有使用人造桥梁的可能性。
原始时期先民受限于的材料加工、造桥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建造的桥梁必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例如桥梁的强度与耐久性不足以承受几千年间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如今已难觅踪迹。
但是他们在桥梁方面的努力与行动,为以后的桥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周秦时期从周革殷命到列国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至秦始皇一统中国,其间跨越500余年,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生产资料及土地私有制的逐步形成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但这个时期人们还无法做到遇水架桥,依然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渡河状态。
到了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随着冶炼技术日益成熟,铁器丰富了桥梁的选材列表,同时各种建筑物的兴起也对石材的利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了石材的投入使用,原本单一的木柱梁桥形式得以升级,石柱、石梁、石质桥面等全新的构件相继出现并运用到桥梁的建设之中。
关于桥的说明文作文8篇

关于桥的说明文作文8篇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
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或者其它设施跨越天然障碍或人工障碍的构造物。
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开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
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立开展时期。
这时不仅创造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构造体系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石拱桥的创立,它的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开展的鼎盛时期。
东晋时,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南迁,刺激桥梁的大开展。
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赵州桥,北宋的虹桥,北宋万安桥……。
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创造和成就,都是此时创立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开展的饱和期,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展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桥”话题作文指导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桥"话题作文指导一、这个话题写说明文有困难,因为学生对详细一座桥的了解不能全面深入,会无话可说。
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去深入了解,做不到也没必要。
不如让学生介绍自己家里或房间里的特点,可能效果会更好。
此话题写散文,借以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应该更有价值。
二、中心确实定。
赞美桥的品质、精神,表达学习的愿望。
桥的品质、精神:默默无闻、忍辱负重、无私奉献、坚韧坚强、沉稳宁静、旷达深沉等等。
三、根本内容,思路。
(一)、介绍桥的根本情况。
位置(连接何地)、环境、修建时间、外形、规模、构造特点、质地等。
石拱桥的发展与保护

平推力 的存在 ,拱圈小的弯矩将 比相 同跨 径梁 的弯强度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拱 是主要 承受压力 的结构 ,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抗 拉性 能差而抗压性能较好的圬工材料来建造拱
桥。
5 古 桥 保 护 意 义 存 调 查 研 究 中发 现 大 量 石 拱 桥 普 遍 存 在
2 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特点 21 . 阏地制宜 ,就地 取材。 我 国分布 着各种不 同的桥 型 ,这 均是 为 了适 应 不 同的 地 形 和需 要 ,采 取 因地 制 宦 ,就 地取材而建设的 。如华 东地区的薄墩连续薄拱 桥 ,华南地区的石墩石梁长桥 ,两南地 区的索 桥 ,华 北 地 区 的 敞 肩 石 拱 桥 ,西 北地 区 的木 伸 臂梁桥 ,巾原地区黄河上的浮桥 等。
基 金 项 目 :聊 城 古 建 筑 保 护 与 研 究基 金 资助项 目 ( 编号 :X 80 4 ) 0 10 3 。
使得我 国桥梁具有地区和民族 的特点 。中国的 石 拱 桥 ,南 方 和 北 方 不 同 。 东南 水 乡石 拱 桥 的 特点是拱券石较薄 ,砌筑方法不 同,且 多薄墩 连拱 。北 方 石 拱 ,根 据 清 官式 石 桥 的做 法 ,拱 券厚度为拱跨的百分之十六。北方诸桥 ,由于 洪 水 时 流 速 大 ,冬 季 流 冰 撞 击严 重 ,所 以桥 墩 不宜过于轻薄 ,加以古 代施工技 术影 响,厚墩 可 以逐 孔 砌 筑 .各 孔 拱 互 相独 立 。 23从 实 际 出 发 ,多 方 面发 挥 桥 梁 效 益 。 . 古代匠帅建桥 时 ,首_ j 考虑 的是否实用 , 所 以我 国古桥 ,尽管桥 型各异 ,均是从实用 出 发 ,发挥 了桥梁的最大效益。
建 筑 J 工 程
科
石拱 桥 的发展 与保 护
关于桥的资料

一、桥的概念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
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
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
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
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
二、桥的意义与特点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故《说问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
”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我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一)地域性。
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
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
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
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
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这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说明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周秦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遍运用,在桥梁建造中也有了铁器件。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石拱桥,如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
东汉时期则出现了造型优美的石拱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较多,浮桥的架设明显增多,如杜预在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上架设的河阳浮桥、在今天的南京建造的朱雀大桁等。
隋唐五代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鼎盛时期。
隋代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唐代则兴起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卢沟桥等。
宋元时期:宋代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如福建泉州洛阳桥等。
元代则建造了著名的卢沟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在桥梁建造上更注重桥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如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等。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和艺术史。
从最早的木梁桥到后来的石桥、拱桥、浮桥等,中国古代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断推动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说起桥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承载着国家的发展梦想。
从古至今,我国桥梁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下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
二、古代桥梁1. 木桥时代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铁器,只能用木头搭建桥梁。
那时候的桥梁,大多是横跨河流、峡谷等地形的简单木板桥。
虽然这种木桥结构简单,但它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2. 石拱桥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用石头建造桥梁。
石拱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一大创新。
石拱桥的结构稳定,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在我国,著名的石拱桥有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石拱桥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设施,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三、现代桥梁1. 钢铁巨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钢铁桥梁。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约1670米,主桥跨度长达1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钢桁梁悬索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交通问题,还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世界奇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一座跨越伶仃洋的超大型跨海工程。
这座大桥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底隧道、沉管隧道、斜拉桥等多种建筑形式。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座世界奇迹,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华民族自信的象征。
四、未来桥梁1. 智能桥梁——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是一座智能化的桥梁工程。
这座大桥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等功能。
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的建设,将为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中国公路桥梁发展史

南浦大桥
南浦大桥竣工通车 于1991年12月1日, 总长8346米,主桥 长846米,跨径423 米,通航净高46米
它是目前世界上第 四大双塔双索面斜 拉桥,呈“H”形的 主桥塔高150米 南 浦大桥是我国自行 设计、自行建造的 双塔双索面、迭合 梁斜拉桥
日本穿过大 厦的高速路
悉尼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筑。 这座大桥从1857年设计到1932年竣工
者座于赵 李用 州 春石 桥 是头多位 一建年于 位造前河 著的的北 名单隋省 的孔代赵 工拱,县 匠桥是的 ,世赵 它界州 的上桥 设第, 计一建
1400
赵州桥
使还 上 面 赵 古加 的 坡 州 老大 四 度 桥 的了 个 非 的 赵洪 小 常 设 州水 拱 平 计 桥的 洞 缓 有 至流 , , 许 今量 不 十 多 十。 但 分 独 分这 节 便 到 坚些 省 于 之 固精 了 车 处 。心 石 马 : 的材、 设,行多 计减人米 和轻上长 高了下的 超桥;赵 的的桥州 技重拱桥 术量两, ,,肩桥 50
1912—1949年 全国通车的道路仅8万公里
全 国 三 分 之 一 的 县 不 通 公 路
中国近代道路
我国公路发展大致经 历了四个阶段。
1 从建国初期至改革 开放的1978年
2 从1978年至1985年。 3 第三阶段为“七五” 时期。国家明确交通 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 的瓶颈产业,国务院批 准设立公路建设专项 基金和车辆购置附加 费,专门用于公路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道路伴同人类活动而产生,又促 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展,是历史文 明的象征、科学进步的标志。
卢沟桥
北京城外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一 座中外闻名的桥梁。卢沟桥全长260多米,桥两侧200多根 护栏石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那些很难数清的 石狮,是卢沟桥上最有趣的景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
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
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
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
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
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
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
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
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