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解密(6):找茬也是靠记忆力
科学解密“最强大脑”瞬间记忆与智商有关

科学解密“最强大脑”瞬间记忆与智商有关科学解密“最强大脑”瞬间记忆与智商有关,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最强大脑”中“一目十行”的神人现象、一本《论语》、甚至是厚厚的《红楼梦》,为什么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几分钟,就可讲出书中的内容,连具体的数字也能复述出来?实际上,这就是“瞬间记忆”,“瞬间记忆”是一种重要的短时程记忆,它负责将“正在经历”的信息进行短暂的储存和运用。
研究表明,瞬间记忆的好坏和人类智商有相关性。
科学解密“最强大脑” 瞬间记忆与智商有关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课题组采用先进的光遗传方法,证实了“瞬间记忆”的幕后“操纵者”为大脑内侧的前额叶——额头后面的一片大脑区域。
当“瞬间记忆”正在进行时,内侧前额叶负责信息的“暂时存储”,而当“瞬间记忆”任务基本完成后,信息的“续存储功能”就会转交给其他脑区,这时,内侧前额叶会转而负责发出抉择行为的指令。
他说,而且,内侧前额叶皮层在延迟期间的活动只在学习阶段起作用,所以一个人工作记忆能力的强弱,与是否学得快也许有关系。
该研究成果已于24日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
“瞬间记忆”的学名为“工作记忆”,是一种用“秒”来衡量的短时记忆。
“它好比电脑里的‘临时缓存’,负责存储思维的中间结果。
例如,做心算28×71时,工作记忆强的人,就能把中间过程的计算结果预存在大脑里,最后完成相应运作。
”李澄宇说,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项智能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工作记忆的参与,这就是为什么身患老年痴呆、中风等疾病和衰老的人,他们的工作记忆会出现缺陷。
李澄宇说,大脑前额叶占人脑皮层总量的30%,现有研究已初步证实,“瞬间记忆”的好坏与人类的智商存在着相关性,与先天的基因也有相关性,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也能提高“瞬间记忆”能力。
【记忆术原理】《最强大脑》中的记忆技巧

【记忆术原理】《最强大脑》中的记忆技巧《最强大脑》中的一些选手,都是瞬间短时记忆的高手,这种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大多数社会上的记忆培训主要是瞬间记忆和短期记忆的训练,如看一个有20个字符图像的方块,瞬间就反过去,孩子能报出20个字符是什么。
这样的孩子,经过了半年左右的训练。
在家也有简单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短期记忆能力。
一种方法是眨眼训练。
在你眼前摇动一个字符,从慢到快,从一个字符摇动到一行字符,然后摇动到五六行字符。
孩子记忆单词和视觉瞬间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还有图形训练和场景训练。
看一张照片。
上面有什么。
乍一看,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
实际上,脑海中有一幅图画。
场景训练是指有人突然推开门,伸出头,看一眼,然后缩回,以掌握此人的特征。
经过反复训练,学习效率将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这种训练能提高学习成绩吗?训练得当,可以提高瞬间记忆效率,但如果没有巩固,也就是“过眼云烟”,不能给学习带来实质性帮助。
因为记得快,忘得也快。
只有反复地复习,才会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短期记忆如果不复习,有50%以上的遗忘率。
通过复习,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才会对学习成绩有提升。
此外,学习中的理解记忆,是比较难通过记忆训练改善的,这是综合能力。
大脑功能包括很多方面,包括思维能力记忆力记忆力只是其中之一。
只要中上游以上的儿童能够通过刺激他们的图像感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只要经过训练,许多孩子都能具备背诵文章等能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技巧。
最强大脑选手是怎么记忆的记忆技巧有哪些

最强大脑选手是怎么记忆的记忆技巧有哪些最强大脑中的记忆技巧一、拍照式记忆拍照式记忆,又称照相式记忆,是人类在儿童时候基本都具备,成年后却逐渐丧失的记忆方式。
简单来说,普通人记忆万事万物,往往都用文字的方式进行储存,而拍照式记忆,则按照图像的方式进行存储。
比如说,我们读书的时候往往要背诵课文。
正常人的方法,是逐字逐句的背诵,耗费的时间很长,而且效果不好。
而如果用拍照式记忆,则是把一页书当成一副图像,先记忆住图像。
然后背书的时候,在大脑中调出这幅图像,对着上面的内容逐字逐句念出来,就背完了。
历史上以及现代,很多大咖和牛人都很擅长拍照式记忆。
比如说百度总裁张亚勤,据说拿一份报纸,只要看几分钟,他就能像回放电影一样,将报纸的内容通篇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可能你会觉得好像很难,但事实上拍照式记忆也是可以慢慢训练的。
很多网友都曾经介绍过自己的训练方法和经验,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典型训练方法:1、拍照记瓷砖1 / 6对着一块瓷砖墙壁,用粉笔划定一个区域。
迅速看几秒钟,然后闭上眼睛,要准确说出区域里面瓷砖有多少块。
不断变换区域的形状和大小,直到能做到每次都准确报出块数。
2、拍照记忆真实图像一张真实的照片或者绘画作品,认真查看几分钟,然后闭上眼睛,开始回忆图像的所有细节,比如说这个女人头上的发箍是什么颜色,样子的。
一般还需要一个配合训练者,拿着图像不断追问细节。
一开始记忆小图,后面记忆大图。
3、拍照记忆抽象图像拿来一页书或者报纸,按照上面第2个步骤的方法,将其当作图像来记忆。
闭上眼睛后,逐渐将其包含的文字信息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训练,正常人都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记忆和背诵能力,初步展现神奇的记忆能力。
最强大脑中的记忆技巧二、联想式记忆法联想式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新鲜事物,和自己已经熟悉的旧事物关联起来,通过熟悉的旧事物记忆陌生的新事物。
上周,职场充电宝曾经邀请世界记忆大师(全世界不到200人)李庆前来分享,李大师便分享过一个关于联想记忆法的精彩案例。
最强大脑的秘密——探索记忆力--高中心理健康

群山书包 手 摩斯 彩虹 坛子 鼠标 婴儿 火箭 星星
枫叶 梯子 运动员气球 女孩 棍子 西瓜 圆桌 跳水铁链
锁头 磁铁 猫头鹰 狮子 滑板车 啤酒 蝴蝶 花篮救护车口红
•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 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
01瞒天过海 02围魏救赵 03借刀杀人 04以逸待劳 05趁火打劫 06声东击西 07无中生有 08暗渡陈仓 09隔岸观火 10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 12顺手牵羊 13打草惊蛇 14借尸还魂 15调虎离山 16欲擒故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 19釜底抽薪 20混水摸鱼
(2)头文字法
• 记住一组词语中的第一个字,但是也是要充分发挥想 象力。想象时要有图、有序、有理、有趣、有谐音。
• “瞎商周春秋,站在琴上,七洞汗衫,七洞汗衫见男背, 睡躺无聊,背诵经文,难诵完,明天醒面肿。”
(3)连锁记忆法
• 记忆力是一种以熟带新的联想力。
• 有心理学家已经研究:左脑是理性的脑,右脑是创 造的脑。实际上我们右脑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右 脑的脑容量是左脑脑容量的100万倍。所以充分调 动右脑的想象能力、形象能力,对我们的记忆有莫 大的帮助。世界记忆大师锦标赛,有随机词语识记 比赛,要求按顺序在15分钟记住至少100个词,越 多越好。这时就需要词语的发散联想。
• 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 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三、遗忘曲线及其解释
• 1、艾宾浩斯的实验: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无意义的
音节,经过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 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
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 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
《最强大脑》解密(1):最强大脑其实是最强记忆

最强大脑其实是最强记忆《最强大脑》第一期,四个参赛者被誉为中国版的“神奇四侠”。
他们各怀绝技,表演精彩绝伦,好像他们的能力之间没有什么共同性。
然而事实上,这四个节目所展现的,其实都是超强的记忆力。
“X-女特工”赵越展现的是对动作的记忆能力。
虽然,这与我们所理解的背课文背单词那种记忆力不同,但这确实是对自己肢体动作的记忆力。
技巧运动掌握得比较好的人,其实就是对自己肢体动作的记忆力比较好的人。
另外三个节目,更是纯粹的记忆力(对此,大家或许有些不明白,这个我们后面会陆续解密)演示,我们来看看三个表演者的资料就明白了:“超级找茬王”郑才千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从2008年开始进行系统的记忆力训练;2008年10月参加在巴林举行的“世界记忆锦标赛”,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此后陆续参加《超人来了》、《芝麻开门》、《挑战女人帮》等综艺节目,展现自己神奇的记忆力。
网上有人猜测说他这次魔方墙的表演运用的是“对眼3D”技巧,这样的猜测是不正确的。
因为,如果真那么简单的话,随便找个人表演就行了,没必要找世界记忆大师,并且还要刻意隐瞒他的记忆大师身份。
“辨音美少女”黄华珠2010年,来自广西大学附中的黄华珠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世界记忆锦标赛”,获得少年组总季军,当时年仅14岁,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世界记忆大师”。
在本期《最强大脑》节目中,当“冷面判官”Dr.魏对黄华珠说出“这在脑力界什么都不算”这样的外行话的时候,他可能并不知道,他眼前站着的这位瘦弱的小姑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世界级的记忆大师。
“千面师奶”李玉娟香港记忆学总会主席,2006年开始从事记忆培训;2011年,她所训练的学生尹悦龙(年仅10岁)参加在英国举办的“世界记忆锦标赛”,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世界记忆大师”。
在本期《最强大脑》节目中,Dr.魏建议李彦宏请“千面师奶”李玉娟帮助进行人脸识别研究,然而,他或许并不知道,李玉娟的表演依靠的是记忆力,而不是所谓的人脸辨别能力。
最强大脑中关于记忆案例

最强大脑中关于记忆案例《最强大脑》是一档备受瞩目的智力挑战节目,其中涌现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记忆表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最强大脑》中出现过的精彩记忆案例,以展示人类记忆潜力的无限可能性。
第一起案例是关于一位参赛者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展现出的惊人数字记忆能力。
该参赛者在观众随机报出一系列数字后,竟然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和准确度将这些数字倒序回忆并报出。
这种数字记忆的高超能力令众人大开眼界,也让人们对人类记忆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另一起惊人的案例是关于一位参赛者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展示的快速图形记忆能力。
该参赛者在短短几分钟内向观众展示了大量随机排列的图形,并在随后迅速回忆并准确重现了这些图形。
这种快速图形记忆的能力让人不由得感叹人类大脑的记忆潜能之广阔。
除了数字和图形记忆外,还有一位参赛者展现了出色的语言词汇记忆能力。
在一轮挑战中,该参赛者被要求在短时间内背诵并准确回忆一篇非常复杂的语言文本,并在随后的测试中准确地回答了相关问题。
这个案例再次展现了人类记忆能力的非凡潜力,令观众惊叹不已。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记忆案例是一位参赛者展现的时间线索记忆能力。
在一项挑战中,该参赛者被要求回忆出一个非常复杂的时间线索,包括历史事件、日期和相关细节,并展现出了惊人的回忆能力。
这种时间线索记忆技能展现了人类大脑对于时间序列信息的出色处理能力。
可以看出,《最强大脑》中的记忆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大脑记忆潜能的无限可能性。
通过这些精彩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大脑的非凡之处,也让我们对于自身的记忆潜力有了新的认识和期许。
希望通过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案例,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于记忆力训练和提升的兴趣,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大脑记忆的最强潜能。
最强大脑中关于记忆案例

最强大脑中关于记忆案例记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最强大脑》节目中,记忆运用的各种技巧和案例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最强大脑》中关于记忆的案例。
案例一:王敬原的数字记忆在第一季《最强大脑》节目中,王敬原以惊人的数字记忆实力脱颖而出。
在比赛中,主持人随机念出了一串长度为200位的数字,王敬原竟然凭借着惊人的记忆能力,轻松地将所有数字准确地重复了出来。
观众们为他的超凡记忆能力惊叹不已。
案例二:李春平的图形记忆在第二季《最强大脑》节目中,李春平展示了他超强的图形记忆能力。
在比赛中,主持人随机展示了一组由各种复杂图形组成的图案,每幅图案只展示了几秒钟,然后就被收起来了。
但是李春平却凭借着出色的图形记忆能力,竟然能够将这些图案准确地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来,令人惊叹不已。
案例三:姚贝娜的歌词记忆在《最强大脑》节目中,不仅有数字记忆、图形记忆,甚至还有歌词记忆的案例。
著名歌手姚贝娜在比赛中展示了她惊人的歌词记忆能力。
主持人现场随机念出了一首歌的歌词,然后姚贝娜竟然能够轻易地跟上并准确地唱出来,令人感叹不已。
这些案例都展现了《最强大脑》中关于记忆的神奇魅力。
记忆力不仅是脑力竞技表现的重要一环,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不禁要对记忆的神奇力量感到震撼,并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有了更深的思考。
希望在未来的《最强大脑》节目中,能够看到更多不同形式的记忆案例,为观众带来更多启发和感动。
以上就是关于《最强大脑》中关于记忆的案例,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大家展示记忆的神奇之处,也能够激励更多人在记忆方面进行探索和挑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最强大脑背后隐藏的惊人秘密

最强大脑背后隐藏的惊人秘密《最强大脑》的第一个节目“魔方墙”,看起来是最不可思议的,因为面对那密密麻麻的小色块,大部分人都会像周杰伦所说的那样,“看两秒就不会想看了”,而从45000个色块里找出一个被调换过的,简直就像大海捞针那样困难。
然而,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方法可依循的,别人能做到,如果你能掌握他的方法,也同样可以做到。
即使不能做到对方那样好,但只要你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努力,至少能慢慢地接近对方的水平。
左右两面魔方墙,每面墙22500个小色块,两面墙总共45000个小色块。
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一个一个地进行左右比对的话,即使一秒钟比对5个小色块,能够连续比对而不觉得头晕眼花的话,那也得需要9000秒,也就是两个半小时(150分钟)。
最后或许能找出来,但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恐怕早已回家睡觉了。
在节目中,郑才千找出被换掉的那个小色块,大概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因此,他一定是用了特别的方法,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机械比对。
对于魔方墙这个节目,网上比较流行的破解思路是,运用了3D眼的技巧,把两个图在眼前重叠之后,那个变动的色块自己就会跳出来。
所谓“3D眼”,就是看3D图时的用眼方式。
例如下面这幅3D 图(原图为彩色;也可以到网上搜索其他3D图),如果你像看一般的平面图那样仔细去看它,那么,你只能看到一堆一堆的杂草(如图所示),好像并无特别之处。
然而,如果你懂得运用3D眼,那么,你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个图里其实有两只非常生动的蚱蜢,一只小的在上方,另一只大的在下方。
不知道你是否看出来了呢?3D眼怎样运用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尽量让我们双眼的视线保持平行,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处于发呆状态时的眼神。
通常我们在看书或者看图的时候,我们双眼的视线是聚焦在某个点上的。
例如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的视线落在这一页的某几个字上,那么其他字就无法同时看清楚;当你把视线转移去看另外的字的时候,刚才的字也就消失在你的视野之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强大脑》解密(6):找茬也是靠记忆力----记忆力训练网()张海洋《最强大脑》第一个节目“超级找茬王”,初看起来是最不可思议的,因为面对那密密麻麻的小色块,大部分人都会像周杰伦所说的那样,“看两秒就不会想看了”,而从45000个色块里找出一个被调换过的,简直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后来,有部分网友就破解说,那其实用的是看3d图的方法,只要调整眼睛视线就可以了,非常简单,任何人都能做到。
其实,这个节目,既没有大家所想的那样超乎寻常的难,也不像某些网友所说的那么简单。
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表演,其实依靠的是强大的记忆力。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们的思路来好好分析一下。
有可能用3d眼吗?网上比较流行的破解思路是,运用了3d眼的技巧,把两个图在眼前重叠之后,那个变动的色块自己就会跳出来。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这个3d眼的技巧,如下图:当我们看着眼前的两副图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的两只眼睛,会聚焦在某个焦点上,例如聚焦在左边(或右边)的图的某个局部,其它地方会相对模糊。
我们的视线不可能同时聚焦在两个图上。
而3d眼的技巧就是,你尽量放松自己的双眼,让两眼的视线平行看出去,也就是说,左眼看左图,右眼看右图,这样,左右两边的图就会出现一个重合的影子,当两图一重合,其中被更改的那个色块就会自动跳出来了。
大家不妨试验一下。
很多人可能不容易掌握“左眼看左图,右眼看右图”的技巧,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你不要想着去看眼前的图,而尽可能地让视线穿过这个图,仿佛去看这个图后面很远的地方,这样,你两眼的视线就会平行了。
只要你掌握这个技巧,就会发现,无论多复杂的两个图,只要善于运用3d眼技巧,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松地找出那个被更换的色块。
不知道你是否找出来了呢?然而,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虽然我们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但是,在节目现场是根本做不到的。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3d眼的运用原理。
3d眼的运用,就是要把原本的对焦视线尽量调整为平行视线,这样,两边的图才会出现重叠。
然而在节目现场,两面墙如此巨大,选手的距离有好几米远,这时眼睛看过去的视线,本来就是平行的,基本上已经没有调整的空间了。
换句话说,无论你再怎样挤眉弄眼,两面墙都是不可能重叠起来的!不信的话,你自己可以找两面墙或者两栋相邻的建筑物来试试看。
因此,3d眼的技巧,只适合近距离的、不那么大的两个图,超过一定距离,或者图形大小超出一定范围,就没有办法运用了。
所以,从原理上来看,要运用3d眼的技巧来表演这个节目,是不可能的。
记忆大师会自降身份吗?退一步说,如果运用3d眼的简单技巧就能应付这个表演,那么,身为“世界记忆大师”、曾刷新几项亚洲记忆纪录的郑才千,想必也不会自降身份去做这种无聊的表演。
想想看,如果随便找一个人,只要教他简单的记忆技巧,他就能轻松地应付这个节目,那郑才千去参加这个节目,意义在哪里?只是为了跟各位观众混个脸熟、接下来准备进军娱乐圈吗?即便真有这个打算,也得看这个节目到底会给他带来声誉还是会损害他的声誉啊。
如果大家发现他是运用3d眼技巧完成的,而3d眼只是个小技巧,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到,不仅跟大脑能力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也不涉及到任何特别的能力,把这样一个节目搬上《最强大脑》,那岂不是愚弄大众吗?我们相信,郑才千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江苏卫视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
这是稀奇古怪的先天本领吗?你可能会问,既然不是运用3d眼技巧,那么,有没有可能这是郑才千先天的超强本领呢?这也完全不可能。
首先,郑才千好几年前就成为世界记忆大师了,网站上很容易能搜索到他的介绍资料,却从没看到他的介绍里有说这项本领的。
而且,郑才千曾参加过多家电视台进行记忆力表演,却从未看过他进行“找茬表演”。
其次,这个节目是《最强大脑》节目制作方原本就有的节目,在国外同类节目的视频里就能看到,这个节目是制作方安排给郑才千,给他一两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训练的。
而在此之前,郑才千是从没进行这项训练的。
最后,即使他真有这种稀奇古怪的本领,也没有机会发现。
如果真像他节目里说,玩找茬游戏比别人快,那也是小图片,他不大可能自己去把图弄得越来越大,目的是为了训练这种稀奇古怪的本领吧?即使他制作的图很大,也不可能大到像现场两堵魔方墙那么大吧?即使有那么大的图,也不可能是由这么多魔方组成的魔方图吧?真有这么大,放在哪里呢?难道他专门买个巨大的仓库专门放这玩意?要知道现在的房价可不便宜啊!即使有钱买得起大仓库,问题是训练这个能力想干嘛?难道是准备参加“世界魔方墙大赛”?再说,作为世界记忆大师,在推广记忆方法这个事业上就有做不完的事情了,在记忆训练上也还有许多可以继续精进的地方,哪里还有时间去做那种无聊的事情呢?所以,总结来说,郑才千是个记忆大师,他比普通强一些的地方,是他经过系统而刻苦训练而获得的记忆力。
他如果参加节目是为了显示他与众不同能力,那么只可能是显示他强大的记忆力,而不可能去显示稀奇古怪的能力,更不可能去炫耀那种人人都能做到的3d眼技巧。
真正的挑战规则让所有观众都觉得无比神奇的“超级找茬王”表演,其真正的游戏规则,是挑战强大的记忆力。
魔方墙的排列顺序,是固定下来的,不是现场随便排列的。
在排列好顺序之后,让选手提前一两个月的时间,把这个顺序全部记下来(当然,是需要记忆方法才能记住的)。
在挑战现场,由观众随机更改其中一个小色块,选手运用自己脑海中早已记住的排列顺序,来跟右边的魔方墙进行细致比对,从而找出被更改的那个小色块。
所以,真正要考的就是,郑才千是否能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把由22500个小色块的排列顺序记下来。
当然,这里还需提一下的就是训练方式。
节目组不大可能把这么多魔方现在郑才千家里预先摆好,因为家里根本摆不下。
所以,唯一的可能,是把魔方墙的排列图发给郑才千,让他根据图来进行训练。
而且不可能是整张图,应该是分开的图,例如100张图。
事实上,魔方墙肯定是根据早已设计好的图来摆放的,如果没有图来对照的话,是很难摆好的。
虽然现场有两面一模一样的魔方强,但左边的那面墙,是作为检验结果用的,而不是用来作为比对用的。
如果左边那面墙的顺序不是提前记下来,而是现场逐个进行临时比对的话,那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记忆策略:既然魔方的排列顺序是提前记住的,那么,大家可能会问,那么多的小色块,他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记下来的呢?这里我们就要探讨一下记忆策略了。
首先,我们假设以小色块作为记忆单位。
现场有两面魔方墙,每一面魔方墙有2500个魔方,每个魔方9个小色块,共22500个小色块。
虽然提前把22500个小色块的排列顺序记下,对郑才千来说并不是特别难,但考虑到表演时间太长,因此,以小色块作为记忆单位的方案是不可行的。
假如选手是按一个一个小色块去进行比对的话,那要比对22500次。
假设以快得不可思议的速度,每秒比对5个小色块,全部比对完,需要4500秒,也就是一个多小时,那观众都跑光了。
因此,以小色块作为记忆单位,是不可行的。
其次,我们假设以一个魔方来作为记忆单位。
假设以一个魔方来作为记忆单位,那就需要记住2500个魔方的排列顺序,然后进行2500次的比对。
每次比对耗时1秒钟,也得2500秒,也就是40多分钟,这时间也太长了。
因此,以单个魔方作为记忆单位的方案也是不可行的。
最后,我们假设以魔方群作为记忆单位。
如果单个魔方不可行,那么,还有一种方案,就是以魔方群作为记忆单位。
例如横5个、竖5个共25个魔方组成一个魔方群,作为一个记忆单位。
这样一来,2500个魔方,只需要比对100次,就能找出哪个小色块被调换了。
如果每次比对时间大约2秒,共需200秒,那么,全部比对完需要大约3分钟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比较合理的时间了。
所以,我们判断,郑才千是以每25个魔方所组成的魔方群来作为记忆单位的。
这个方案有一个难点,就是25个魔方的所包含的小色块总共是225个,2秒钟左右要比对225个小色块,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即使能提前把100个魔方群的色块位置全部记下来,但每个魔方群都有225个小色块,怎么才能在2秒钟左右的时间内发现225个小色块的其中一个被调换了呢?那就需要用到另一个记忆策略了:把每个魔方群看作一个图形。
魔方墙相当于100幅图如果把每个魔方群看作一幅图的话,那么,在郑才千看来,那整面密密麻麻的魔方墙,其实就相当于100幅图。
每个图都是一幅独特的图案,一旦其中的某个小色块被调换了,那么,很快就会被发现。
这里的关键在于,那100个图案,不能设计成非常形象具体的图案,否则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是100幅图了。
所以,这个节目设计的真正奥秘,是把那100幅图设计成相对比较抽象的图案,观众如果不仔细去看,是很难发现的。
事实上,一般的观众也不会仔细去看,正如周杰伦所说:“聪明的人看2秒就不想去看了。
”因为眼睛都看花了嘛。
我们前面说了,魔方墙的排列是预先设计好的,而且肯定是有图的,而100幅图,是比较适合的。
郑才千所要做的,就是每天对着这100幅图,用心把它们全部记下来。
到了挑战现场,再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图,来进行细致比对,从而找出那个被调换的色块。
考虑到世界记忆锦标赛中,有“抽象图形”这个项目,郑才千作为世界记忆大师,在图形记忆上的能力,肯定是超越常人的。
所以,节目组必须要找像郑才千这样的记忆大师,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记忆任务。
如果找没有经过系统记忆力训练的普通人,那就不大可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
附图:世界记忆锦标赛上的抽象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