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如画江山李煜虞美人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虞美人学习课件.ppt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一乱 梧楼
•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
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
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
雄,忘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
谋虑略。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 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
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
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 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
课文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了 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 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 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 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
词牌名——虞美人
• 1、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 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变 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 曲名,以诉衷肠。“虞美 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 名。
月 东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
明 中
风 ,
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 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 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词中两次提到月 的意象,这个意象
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意象的涵 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义类:
1、望月思乡 2、望月怀人 3、望月感怀
“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 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虞美人李煜ppt课件完整版

东方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 发,西方艺术则更25
当代社会中传统诗歌传承与发展
传统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传统诗歌作为文化遗产,仍受到广泛关注和尊重,但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2024/1/28
传统诗歌的传承方式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社会活动等途径传承传统诗歌,同时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普 及和推广。
之思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02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在词坛中地位极高,是宋初婉约
派词的开山之作。
《望江南·多少恨》
03
全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绘词人的所见所闻,刻画出词人无限
怅惘的感伤。
20
同时期其他诗人同类题材作品比较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传统诗歌的创新与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 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鼓励诗人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诗歌,推动传统诗歌的发展。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2024/1/28
22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审美差异 探讨
2024/1/28
23
中西方诗歌中爱情主题比较
1 2
中西方爱情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诗歌倾向于内敛、含蓄,西方诗歌则更加直 接、热烈。
爱情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
中国诗歌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西方诗歌则运 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
爱情主题在诗歌中的地位
意义
《虞美人》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这首词以 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展 现了李煜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魅力。
当代社会中传统诗歌传承与发展
传统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传统诗歌作为文化遗产,仍受到广泛关注和尊重,但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2024/1/28
传统诗歌的传承方式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社会活动等途径传承传统诗歌,同时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普 及和推广。
之思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02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在词坛中地位极高,是宋初婉约
派词的开山之作。
《望江南·多少恨》
03
全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绘词人的所见所闻,刻画出词人无限
怅惘的感伤。
20
同时期其他诗人同类题材作品比较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传统诗歌的创新与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 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鼓励诗人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诗歌,推动传统诗歌的发展。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2024/1/28
22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审美差异 探讨
2024/1/28
23
中西方诗歌中爱情主题比较
1 2
中西方爱情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诗歌倾向于内敛、含蓄,西方诗歌则更加直 接、热烈。
爱情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
中国诗歌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西方诗歌则运 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
爱情主题在诗歌中的地位
意义
《虞美人》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这首词以 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展 现了李煜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魅力。
《虞美人》李煜PPT课件

时代背景:李煜生活在南唐由盛转衰的时代,经历了国破家 亡的巨变。他的词作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
《虞美人》创作背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期间。此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永恒 与人生的短暂无常的尖锐矛盾,抒发了作者亡国后顿感生 命落空的悲哀。
问题二
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在李煜的 其他作品中是否也有出现?它们有何象征意义?
问题三
李煜在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手法对表 达词的主题有何作用?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分享一
在阅读《虞美人》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李煜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
奢靡。
反映南唐士人心态
词中透露出作者对南唐命运的忧 虑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反映了 南唐士人在国家衰亡之际的无奈
与感伤。
体现南唐文化特色
词中运用了大量南唐时期的典故 和文化元素,体现了南唐文化的
独特魅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展了楚辞、汉赋等古典文学传统
01
李煜的词作在形式上继承了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传统,同时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虞美人》,我们可以借鉴李煜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 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应用二
李煜在词中所表达的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可以引发我们对自身 处境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应用三
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通过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妙之 处,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虞美人》创作背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期间。此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永恒 与人生的短暂无常的尖锐矛盾,抒发了作者亡国后顿感生 命落空的悲哀。
问题二
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在李煜的 其他作品中是否也有出现?它们有何象征意义?
问题三
李煜在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手法对表 达词的主题有何作用?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分享一
在阅读《虞美人》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李煜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
奢靡。
反映南唐士人心态
词中透露出作者对南唐命运的忧 虑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反映了 南唐士人在国家衰亡之际的无奈
与感伤。
体现南唐文化特色
词中运用了大量南唐时期的典故 和文化元素,体现了南唐文化的
独特魅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展了楚辞、汉赋等古典文学传统
01
李煜的词作在形式上继承了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传统,同时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虞美人》,我们可以借鉴李煜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 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应用二
李煜在词中所表达的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可以引发我们对自身 处境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应用三
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通过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妙之 处,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第14课《虞美人》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本课件设计引用法国谬赛尔名言导入 新课,之后介绍“虞美人”词牌的由来、 李煜生平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再播放 《虞美人》视频以营造学习氛围;之后引 导学生解读本词,归纳意境,最后设计比 较阅读以巩固学习成果。
本课重点定位为对词的内容把握及艺 术手法的分析,教者使用本课件时可据学 情酌情拓展。
李煜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绩最高。内容主要可分
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应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 绩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 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 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 感的个性形象,反应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 推动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 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实景:月下花前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发问:愁思如水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向东流”
愁
愁
1.“月下花前”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 虽王侯,实为亡国奴、囚徒。在对生命已经 绝望之时,“月下花前”是对他的一种讽刺, 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月下花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 李煜
本课件设计引用法国谬赛尔名言导入 新课,之后介绍“虞美人”词牌的由来、 李煜生平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再播放 《虞美人》视频以营造学习氛围;之后引 导学生解读本词,归纳意境,最后设计比 较阅读以巩固学习成果。
本课重点定位为对词的内容把握及艺 术手法的分析,教者使用本课件时可据学 情酌情拓展。
李煜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绩最高。内容主要可分
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应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 绩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 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 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 感的个性形象,反应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 推动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 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实景:月下花前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发问:愁思如水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向东流”
愁
愁
1.“月下花前”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 虽王侯,实为亡国奴、囚徒。在对生命已经 绝望之时,“月下花前”是对他的一种讽刺, 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月下花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ppt课件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 内 ,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按内容和风格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 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 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 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柳 永、李清照。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
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 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 ,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6。.“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 句“朱颜改”中的“朱颜”含义是什么
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借用“明月”这一意象有
何用意?
故国之思
“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
小楼,迎面而来的东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但是感受
到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 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 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 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改变的只是“朱颜”吗?表达什么情感?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 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
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 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 ,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6。.“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 句“朱颜改”中的“朱颜”含义是什么
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借用“明月”这一意象有
何用意?
故国之思
“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
小楼,迎面而来的东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但是感受
到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 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 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 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改变的只是“朱颜”吗?表达什么情感?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 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虞美人》ppt课件21张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指导学生诵读《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字数多少)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 上)。
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
3、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其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是豪放派诗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和力量;以秦观、 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是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感 情婉转缠绵,多写个人遭遇,男女之情。
李煜的词以他“被俘”作为分水岭,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为一个国君,他的词题材狭窄, 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 绪。词风:绮丽柔靡。
亡国被俘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 转向了写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 词风》:哀怨伤婉,成就很高。
后人评价: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
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 律。投降宋朝后被封为“违命侯”,幽禁在汴 京。他整日以泪洗面,凄凉寂寞,度日如年, 在41岁生日(七月七日晚)时做《虞美人》, 并令歌伎演唱,在词中不假思索的表达他对过 去宫廷生活的怀念,因此触怒宋太宗被赐毒酒 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 绝命词了。当然《虞美人》也是他脍炙人口的 代表作。
虞美人李煜ppt优秀课件

虞美人李煜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李煜简介 • 《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 《虞美人》的赏析 • 《虞美人》的影响 • 总结
01
李煜简介
李煜生平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 。
李煜的生平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皇子、南唐国君和亡国之君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作为阶下囚的时期。
音乐价值
美学价值
该词所表达的美学思想,如对自然美 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影响了后人 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该词被谱成多种曲调,成为流行于乐 坛的经典歌曲,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的启示
01
02
03
情感表达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启 示现代人要珍惜当下,勇 敢表达自己的情感。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李煜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 ,却能直抒胸臆,表达出深沉的 情感。如“春花秋月何时了”这 句,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
韵律和谐
词的韵律和谐优美,每句话的节 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这 种韵律和节奏感增强了词的艺术 表现力。
04
《虞美人》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虞美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 刻的情感内涵,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 人墨客,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创作过程
李煜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借景抒情等,使 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他也借鉴了前人的诗词,使得自己的作 品更加丰富、有内涵。
03
《虞美人》的赏析
主题思想
忧愁之情
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忧愁和哀思,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 的无奈。这种情感贯穿全词,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contents
目录
• 李煜简介 • 《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 《虞美人》的赏析 • 《虞美人》的影响 • 总结
01
李煜简介
李煜生平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 。
李煜的生平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皇子、南唐国君和亡国之君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作为阶下囚的时期。
音乐价值
美学价值
该词所表达的美学思想,如对自然美 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影响了后人 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该词被谱成多种曲调,成为流行于乐 坛的经典歌曲,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的启示
01
02
03
情感表达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启 示现代人要珍惜当下,勇 敢表达自己的情感。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李煜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 ,却能直抒胸臆,表达出深沉的 情感。如“春花秋月何时了”这 句,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
韵律和谐
词的韵律和谐优美,每句话的节 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这 种韵律和节奏感增强了词的艺术 表现力。
04
《虞美人》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虞美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 刻的情感内涵,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 人墨客,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创作过程
李煜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借景抒情等,使 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他也借鉴了前人的诗词,使得自己的作 品更加丰富、有内涵。
03
《虞美人》的赏析
主题思想
忧愁之情
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忧愁和哀思,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 的无奈。这种情感贯穿全词,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虞美人学习课件.ppt

课文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了 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 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 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 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
词牌名——虞美人
• 1、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 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变 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 曲名,以诉衷肠。“虞美 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 名。
春
春花秋月,
花
美景当前,谁
秋 月 何
人不爱,但作 者为何偏偏诘
时
问苍天“何时
了
了”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 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 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 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可见绝望悲苦之极。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 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 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生命的绝响——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
挚情感,反复吟诵, 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 韵美。
2、学习作者“把 抽象感情形象化”等 艺术手法。
3、探求作者的情 感世界,进一步体会 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 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
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
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
雄,忘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
谋虑略。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 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
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
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 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 认为它好在哪里?
Hale Waihona Puke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 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 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 荷人类罪恶之意。
——王国维
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的《浪淘沙》个 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有分别说出了哪些人 生共通的体验?
未 若一 锦抔 囊净 收土 艳掩 骨风
流
质 本强 洁于 来污 还浊 洁陷 去渠
沟
我见过你的如画江山
——走进李煜
主讲人:李智杰
追本溯源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 重光之词,神秀也。
——王国维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 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 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提示(紧扣人物背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别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 又”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 心理活动?如果将”只是朱颜改”中的“ 只是”二字换成“可惜”行不行?
提示: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 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 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 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 荷人类罪恶之意。
——王国维
“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 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运 用的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