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断层破碎带控制爆破技术
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项目越来越多,公路隧道项目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断层破碎带易发生施工事故,对施工人员和工程开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想避免这样的影响,必须进一步提升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引言断层破碎带是隧道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地质情况。
如果施工时意识不清,施工中就会出现大问题,容易发生大面积滑坡,给隧道工程造成很大困难,延误工期,严重耗费资金,造成事故。
因此,应增强对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的重视,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提高工程质量。
1. 断层破碎带对隧道的影响隧道一旦出现断层破碎带,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与其他正常区域相比,断层破碎带含水量较高,抗剪强度较低,强度降低造成岩石压缩性提高。
支护隧道时,压缩性增大的岩体容易变形甚至断裂。
此外,鉴于断层破碎带上下层的性质不同,沉降会更加不均匀。
沉降不均、含水率高,容易引发隧道崩塌、塌方等安全事故,甚至会相应延长工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工程总造价。
2. 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要点2.1做好施工方法的选择在隧道断层破碎带进行施工时,要做好施工要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结合不同的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
首先,考虑到断层破碎带的平均宽度,施工人员应当做好隧道初期支护工作,可采取径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加固。
同样,施工人员也能够借助提高钢筋网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其次,考虑到断层破碎带裸露地表,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浅埋方式,做好水害防治工作。
因此,施工人员能够选用地锚和地表排水沟来防止水害。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控制锚杆相互间的距离和锚杆的分布,以更好地保证隧道的稳定性。
最后,如果断层破碎带宽度比较大,施工人员应当提前选择注浆管方舱和钢结构支护半断面,因为此时隧道岩体处于松散状态,支持工作要做好。
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是地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断层破碎带是指断层周围的岩石因断层运动而发生破碎和变形的带状区域。
这种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需要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
传统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架支护、锚杆支护、喷锚支护等。
但是这些支护方式在断层破碎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支护方式,如钢丝网加注浆体支护、钢筋网加注浆体支护等。
这些新型支护方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保证巷道的安全。
其次,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需要采用合适的爆破技术。
传统的爆破技术容易引起断层破碎带的扩展和加剧,从而增加了巷道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新型的爆破技术,如液压劈裂技术、液压冲击技术等。
这些新型爆破技术具有较好的控制性和精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断层破碎带的扩展和加剧,从而保证巷道的安全。
最后,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需要采用合适的地质勘探技术。
地质勘探技术是巷道施工前必须进行的工作,能够有效地了解地下岩体的结构和性质,为巷道的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质钻探、地质雷达等。
但是这些技术在断层破碎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新型的地质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技术、电磁勘探技术等。
这些新型地质勘探技术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地了解地下岩体的结构和性质,为巷道的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巷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是地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巷道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采用一些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如新型支护方式、新型爆破技术和新型地质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和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断层破碎带带来的问题,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重要的保障。
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技术要求探讨

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技术要求探讨隧道施工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隧道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畅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尤其是断层破碎带地段的隧道施工更加具有挑战性。
断层破碎带的存在会给隧道施工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如何在这种地段进行隧道施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技术要求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的特点断层破碎带是指在地下由断层构造引起的地质构造带,通常具有断层带的特征,即地层变化剧烈、岩石破碎、微裂隙多等特点。
在断层破碎带地段进行隧道施工,会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地质条件复杂:断层破碎带地段的地质条件通常十分复杂,地层中存在大量的岩石破碎、微裂隙等情况,地下水、地下气体等也难以预测。
2.隧道稳定性较差:由于断层破碎带的存在,隧道工程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隧道围岩的支护和加固。
3.施工难度大: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通常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易发生塌方、地下水涌入、地下气体燃爆等问题。
在断层破碎带地段进行隧道施工,需要根据地质条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
以下是针对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探讨:1.地质勘察要全面细致在进行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前,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应全面了解地下岩层的构造、裂隙、断层及各种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2.合理的支护与加固方案在断层破碎带地段进行隧道施工,必须制定合理的围岩支护与加固方案。
对于破碎性较强的岩层,可以采用高压注浆、锚杆加固等方式来增强围岩的稳定性;对于存在地下水涌入的情况,可以采取凿岩抽水、封闭水泥浆注浆等方式来控制地下水。
3.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在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断层破碎带控制爆破技术

断层破碎带控制爆破技术1、地质特性断层破碎带与一般的软弱围岩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前者破碎,后者软弱。
从单轴抗压强度来说,前者均高于后者。
但前者的自稳能力小于后者。
2、破碎岩层爆破技术断层破碎带的爆破除采用常规的缩短循环进尺,控制装要量外,关键是合理设计周边部位的钻眼,装药参数及装药结构,保证良好的成型,尽可能避免对隧道围岩的扰动破坏作用。
即尽可能维护隧道轮廓线以外围岩的原始状态,除要求良好的成型外,还要求爆破产生的地震动强度最小。
其次还应采取适宜的掏槽形式,钻爆参数及起爆顺序。
减轻地震动控制爆破技术⑴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的确定一般由类似工程条件的工点实际测得的爆破震动速度衰减规律公式计算,计算式为:Qm=R3(Vkp/K)2/3式中 Qm——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Vkp——震速安全控制标准R——爆源中心至震速控制点的距离K——与爆破技术、地震波传播途径介质的性质有关的系数⑵掏槽形式的选择根据以往有关隧道爆破震动速度的观测数据,选用楔型掏槽。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震动速度,而且容易掏出槽来,且能使掏槽的单段用药量减小。
⑶爆破器材的选择根据断层破碎带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了充分发挥炸药的最大效率和减小对围岩的破坏,选择2#低爆速炸药与之匹配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
⑷选择合理的段间隔时差为避免爆破震动叠加作用,雷管跳段使用,其时差控制在100ms左右。
⑸循环进尺的选定主要根据地质条件、进度安排进行,根据本隧道的地质情况及工期要求,循环进尺控制在0.75~1.2m范围内。
⑹地板眼的爆破根据本隧道断层破碎带的特点,将地板眼分成3个段位起爆,减少地板眼同时起爆的炸药量,改变地板眼抵抗线的方向,从而减小地板眼爆破产生的地震动强度。
⑺爆破参数的选定爆破参数的选定按照计算法结合工程类比法确定,并经现场试验进行检验调整。
①炮眼深度L以循环进尺作为炮眼深度,掏槽眼加深20%。
②炮眼数目N按照下式计算确定炮眼数量,N=K×S×L/L×n×r式中 N——炮眼数目,个K——单位炸药消耗量1Kg/m3L——炮眼深度,mn——炮眼装药系数r——炸药的线装药密度S——开挖断面积,m2以上计算数据按照比钻眼数进行校核后确定。
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技术要求探讨

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施工技术要求探讨隧道施工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域进行的,其中断层破碎带地段更是施工的难点。
如何克服断层破碎带地段的困难,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同时,保障工人的安全,成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要求方面探讨如何在断层破碎带地段进行隧道施工。
一、勘察与设计在断层破碎带地段进行隧道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结构与地质条件。
断层破碎带地段的地质情况复杂,等级不同,对隧道设计与施工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针对不同的断层破碎带地段情况进行合理的隧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阶段需要结合地质情况,合理选择井洞与支护方式。
同时,要根据不同断层破碎带的性质与变形特征,确定支护工程方案。
(定向爆破或不定向爆破、预注浆或定向注浆、锚杆或钢筋网等)。
在设计工程方案时,还要进行充分的计算验证,使其合理可行。
二、爆破技术断层破碎带地段常常采取钻孔与爆破的方式作为出洞点和主洞的施工方式。
钻孔与爆破是隧道施工中最基本的施工方式之一,但是其执行方式会对隧道施工时间、进度与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断层破碎带的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钻孔与爆破技术也相应有所改进。
在断层破碎带地段进行爆破施工时,必须选择正规、专业的爆破服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爆破规章制度进行作业。
在具体爆破施工中,还需根据不同断层破碎带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定向爆破或不定向爆破,尽量减少对洞身和洞壁的影响,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使断层破碎带的破碎程度能够达到预定需求。
三、支护技术断层破碎带地段的隧道支护是关键环节。
由于断层破碎带地段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支护要求高度针对性,支护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的整体效果与安全。
因此,在断层破碎带地段的隧道施工中,支护工作必须得到很好的落实。
针对不同的断层破碎带地段情况进行合理的支护工程方案。
(使用钻孔或固结性药材注浆,或钢筋网或锚杆进行预支护)并对复杂约束较强的支护节点进行重点治理。
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及措施

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及措施
隧道洞身段Ⅳ、Ⅴ级围岩较多,围岩强度较低,在不利构造面组合切割作用下极易发生塌方现象,为保证隧道安全通过软弱围岩段,采取以下施工方法及措施:
(1)施工原则: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以防为主,稳步前进。
(2)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切实掌握软弱地层的情况,包括宽度、填充物、地下水以及隧道轴线与节理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及时施作喷、锚、网,并辅以型钢架加劲措施,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仰拱和二次衬砌紧跟开挖。
隧道破碎带地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风镐配合机械开挖,掘进循环进尺控制在0.5~1.0m。
采用爆破法掘进时,应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和装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震动。
(4)通过软弱破碎富水段时,必须先治水,治水采用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必要时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止水,控制渗漏水。
(5)采用超前注浆管棚加固围岩,及时施作喷、锚、网支护,并辅以格栅拱架加强措施,构成强支护体系,及时形成封闭结构。
(6)二次衬砌应尽早施作。
施工缝、沉降缝作特殊处理。
当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才能拆模。
(7)加强监控量测,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当量测结果显示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异常时,须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充分研究和了解隧道断层破碎带的地质情
况,包括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特点及组合方式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
2.隧道开挖技术:对于存在断层破碎带的隧道,应尽量避免采用全断面开挖
的方式,可结合断层带的实际情况,采用半断面微台阶、上下断面顺序开挖或微震爆破的方法。
例如,当隧道穿越局部或者大规模的断层破碎带
时,且断层破碎带处在隧道的拱部时,通常可选择半断面微台阶法来进行开挖。
这种开挖技术有利于空间的灵活运用,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3.隧道支护技术:在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锚喷支护,以保证隧道断层破
碎带的稳定性。
4.注浆技术:在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洞口地表时,可以采用注浆技术来提高
地表的稳定性。
注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可以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进洞,采用CD法开挖施工。
具体包括钻孔和注浆两个步骤。
钻孔孔径。
长大隧道断层及破碎带施工技术探讨

长大隧道断层及破碎带施工技术探讨目前由于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以及铁路隧道等工程数量越来越多。
在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经常会面临很多地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隧道施工。
长大隧道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围岩破碎的情况影响到整体施工进度,这种地质情况一般相对比较复杂,围岩的稳定性也相对比较差,因此经常会造成塌方或者是掉块的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在施工的时候可以采用安全、快速、稳定的施工方案,这也是克服断层破碎带最主要的方式。
对此我们就应该要注意其具体施工技术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会重点分析施工的开挖技术以及支护技术的使用,以此给相关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参考。
标签:长大隧道;断层及破碎带;施工技术1 引言断层及破碎带是进行隧道施工之中最常见到的一种地质情况,要是对其认识不够或者是施工的方式不正确就会导致隧道发生塌方.情况好的话会塌方几米,严重的话就会塌方几十米,这样不仅会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阻碍,还会延误施工期限,增加施工成本,给隧道整体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所以在该地质阶段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出来一套安全、稳定的施工计划,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千万不能随意施工。
对此对其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2 工程概况长平CPA2项目全长13.755km,八座桥梁五座隧道,桥隧比重约68%,风洞山特长隧道是长平高速项目的重难点工程,也是全线唯一的特长隧道。
左洞长4911m,右洞长4902m,设计为单向分离式三车道隧道。
隧道区所处区域位于长乐-南澳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和平潭-东山北东向断裂构造带的北部,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其中有7条地质断裂带,隧道软弱围岩比重大,覆盖层薄,施工危险性较大,连续施工的限制性因素较多。
隧道上方还有居民饮用的南阳水库,不可控因素较多,且中间无斜井,只能从进口和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
施工难度巨大。
3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我们要坚持做超前地质预报,提前掌握隧道围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开挖的参数以及支护参数等等,更好的安排现场安全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断层破碎带控制爆破技术
前者破碎,后者软弱。
从单轴抗压强度来说,前者均高于后者。
但前者的自稳能力小于后者。
隧道的施工中,采取减小地震动的控制爆破技术,可以减小爆破对隧道围岩的扰动,有效的控制破碎带塌方的几率,为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创造条件。
断层破碎带的爆破除采用常规的缩短循环进尺,控制装要量外,关键是合理设计周边部位的钻眼,装药参数及装药结构,保证良好的成型,尽可能避免对隧道围岩的扰动破坏作用。
即尽可能维护隧道轮廓线以外围岩的原始状态,除要求良好的成型外,还要求爆破产生的地震动强度最小。
其次还应采取适宜的掏槽形式,钻爆参数及起爆顺序,减轻地震动控制爆破技术。
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的确定。
一般由类似工程条件的工点实际测得的爆破震动速度衰减规律公式计算,计算式为:Qm=R3(Vkp/K)2/3。
式中Qm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Vkp震速安全控制标准;R爆源中心至震速控制点的距离;K与爆破技术、地震波传播途径介质的性质有关的系数。
掏槽形式的选择。
根据以往有关隧道爆破震动速度的观测数据,选用楔型掏槽。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震动速度,而且容易掏出槽来,且能使掏槽的单段用药量减小。
爆破器材的选择。
根据断层破碎带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了充分发挥炸药的最大效率和减小对围岩的破坏,选择2#低爆速炸药与之匹配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