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断层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象山隧道F15断层施工方案分析

象山隧道F15断层施工方案分析
Y 9+8 0~ YDK2 9 9+9 3 5 。
浆墙左 中右各预 留 2根共 6根孔 口管作超 前探孔 , 探孔方 向沿隧 道开挖方向布置 , 探孔长度暂定为 6 0m。
2 工程地质 及水 文情 况
挤压擦痕明显 , 扁豆体发育 , 压扭性 断层 , 属 断层宽 度 5m 左右 。
1设计地质构造及 地质条 件。F 5断裂 带 : ) 1 碎裂岩 、 糜棱岩 , 3 2 顶 水 注浆 .
对安装好孔 口管的探水孔进行顶水注浆 , 顶水注浆材料主要 受其影响上下盘各 2 的岩石 裂隙发育 , 0m 岩石碎 裂 , 该断层沿走 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 以及普通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 水泥浆配 比 向延伸长度 大于 20 0m, 0 分布于 D 2 +5 0 右 , K9 1左 与隧道轴线夹 采用水灰 比 W : C=0 6 1 :, . : ~1 1浆液 比 C: S:10 3 : , : .~11 水玻 角 3 4。三迭系上统文宾 山组 上段中薄层灰色 ~深灰色 , 粉砂岩 、 璃浓 度为 3 e~3 e, 0B 5B 注浆速度为 2 /妇 ~10L mi, 0L H 1 / n注浆 砌加强( 钢拱加径向型钢 支撑 ) ) 方量很 大或通 顶时 的处治 山体 注入水玻璃 加固 ; 孔检查 , 。2 塌 钻 确认加 固效果 ; 拆除挡墙 ; 清除
1 工 程 概 况
4号斜 井位于线路前进 方向的左侧 , 与线路正线左 线小里程
砂质泥岩 , 弱风化 , 节理裂隙发育 , 地下水较发育, 级 围岩。 为V
2 Ts ) P探测报告情况。D 2 +8 6 K 9 2 : 体较破 K 9 5 ~D 2 十9 1岩
属硬岩 ~较软岩 。地下水 发育 , 变现为普遍 渗水或 方向夹角为 4 斜 井倾 角为 2 .4, 3, 3 0 。斜长为 84 2 l采用 有轨 碎 ~较 完整 , 9 .8n, D 2 +9 1可 能 出 现 股 状 水 。D 2 + 9 1 D 2 + K 9 2~ K 9 提升运输 , 井 主要 为花 岗岩及 砂岩 , 斜 正洞 为砂 砾岩 和粉 砂岩 。 线状 出水 , K 9 2 属硬岩 , 地下水发育 , 普遍渗水 , 滴水 。 对隧道 正洞施工有 影响 的断 裂主要有 : 1 , 1 , 1 , 1 F 4 F 5 F 6 F 9断裂 。 90 岩体较破碎 , 6: 隧道不 良地质 有 : 岩溶 、 岩溶 突水 、 突泥 、 地温 、 岩爆及 围岩 大变 3 施 工 方 法 形 。由 4号 斜 井 承担 的 主要 施 工任 务 为象 山隧 道 正线 左 线 长 3 1 施 作 超 前 探 孔 . 21 1m( 线 长 22 5m) 的 开 挖 、 砌 工 程 以 及 横 通 道 和 相 应 2 右 5 段 衬 在距离 F 5断层 5m~1 I 1 01 处施作超前水平探孔 ( T 视围岩 开 的附属 工程 。其 中 F 5断层 里 程为 D 2 1 K 9+8 5 K 9+95 挖情况确定 )施作 3m厚 的混凝土止浆墙 , 8 ~D 2 4, , 在施 作止浆墙 时在 止

隧道断层安全专项方案

隧道断层安全专项方案

一、编制说明为确保隧道工程在穿越断层带时的安全施工,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本方案以《隧道工程安全规范》为依据,结合我国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断层带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工程概况本隧道工程位于某地,全长XX公里,设计断面为XX米。

隧道穿越断层带,断层带宽XX米,断层带倾角为XX度。

断层带内岩性复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三、安全措施1. 断层带围岩加固(1)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加固措施,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

(2)对断层带进行预注浆,降低断层带内岩体裂隙水的压力,减少断层带内的应力集中。

2. 施工监测(1)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断层带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地表沉降、洞内位移、围岩压力等。

(2)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3. 应急预案(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等。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选用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 施工设备选用先进的隧道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环境保护1. 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采取有效的降尘、降噪措施,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六、总结本专项方案旨在确保隧道工程在穿越断层带时的安全施工。

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降低施工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本方案,确保隧道工程顺利完成。

隧道断层施工方案

隧道断层施工方案

隧道断层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方案的设计对项目进展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构建隧道时,可能会遇到断层地质条件,这是指地球上岩石层断裂或滑动的现象。

隧道工程中遇到断层地质条件,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本文将就隧道工程中的断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2. 断层地质条件分析断层地质条件是指岩石层断裂或滑动形成的地理现象。

在施工隧道时,遇到断层地质条件可能会影响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主要的断层地质条件有以下几种:2.1 活动断层活动断层是指岩石层因地壳运动而形成断裂,并且具有继续滑动的趋势。

活动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隧道变形、开裂甚至坍塌。

在施工前,需对活动断层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2.2 稳定断层稳定断层是指岩石层断裂后停止运动,不再活动的断层。

相对于活动断层,稳定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小。

在遇到稳定断层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断裂带断裂带是指多个断层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地质现象。

断裂带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隧道变形、开裂甚至坍塌。

在遇到断裂带时,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方案在面对断层地质条件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断层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方案:3.1 施工前勘察在进行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了解断层地质条件的具体情况。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获取断层的位置、长度、倾向等信息,并评估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

3.2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设计适应断层地质条件的施工方案。

对于活动断层,需要采取控制断层滑动的措施,例如加固地层、设置断层锚固等。

对于稳定断层和断裂带,可以考虑采用隧道衬砌等工程手段来增强隧道的稳定性。

3.3 施工监测与预警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施工监测与预警工作。

隧道穿越断裂带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穿越断裂带专项施工方案

西铁车2号隧道穿越断裂带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西铁车2号隧道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西铁车村东南至沂源县小张庄村,隧道穿越碌碡陡坡及山间河谷区。

隧道里程DK1076+119~DK1083+970,全长7851km,进、出口线路设计路肩标高分别为312。

205m、351。

968m,洞身最大埋深约234m,最小埋深约27m,隧道内为单面坡,分别为5.0‰的上坡(531m)和 5.1‰的上坡(6200m)、4。

9‰的上坡(1120m)。

在DK1080+356处设置一座613m长斜井,斜井进入正洞后双方向施工,斜井为双车道斜井,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出碴。

隧道进口段377.54m位于R=4000m 的曲线上,隧道出口段1086。

24m位于R=3500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

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冲沟发育,地面高程296m~565m之间,相对高差最大约269m,自然坡度较陡,一般为15~50°,整体地形为西高东低,植被多为树木及少量杂草,局部有少量耕地。

对到进出口有村、省级公路,交通相对方便.该隧道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山东段最长隧道,也是目前山东省境内最长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由进口、出口及1个斜井共4个工作面掘进。

隧道围岩有Ⅱ、Ⅲ、Ⅳ、Ⅴ级,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全隧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Ⅱ级围岩段采用曲墙式带底板衬砌,Ⅲ~Ⅴ级围岩采用曲墙加仰拱结构形式,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其施工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技术标准高。

二、地质构造本隧道穿越地层为强~弱风化花岗岩、灰岩、页岩。

隧址区不良地质主要是岩溶,整个隧址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鲁西台背斜,其基底由泰山群花岗岩构成。

寒武系盖层发育,大部分呈倾角平缓的单斜构造覆盖于基底,寒武系地层较连续,局部以断层接触,寒武系地层与太古界花岗岩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1、断裂隧址区洞身分别穿越7条实测及推测断层.各断层的主要特征如下:F1:与洞身相交于DK1077+960,与线路夹角约为56°,为平移断层,断层产状110°∠70°。

中铁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中铁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XX隧道工程,隧道全长XX米,设计时速XX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

隧道位于XX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包括岩溶、断层、裂隙等不良地质。

本工程采用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施工方案如下:二、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包括隧道施工、测量、地质勘探、通风、排水、爆破等专业技术人员。

2. 施工设备配备先进的隧道施工设备,如盾构机、TBM、钻机、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等。

三、施工工艺1. 隧道开挖(1)根据地质条件,采用新奥法、爆破法等开挖方法。

(2)开挖过程中,加强地质勘探,确保隧道安全。

2. 支护结构(1)采用锚杆、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支护结构。

(2)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合理设置锚杆间距、锚杆长度、喷射混凝土厚度等参数。

3. 隧道衬砌(1)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确保衬砌质量。

(2)衬砌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衬砌厚度、强度、密实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4. 隧道排水(1)设置隧道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孔、集水井等。

(2)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积水及时排除。

5. 隧道通风(1)采用机械通风,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

(2)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合理设置通风系统。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强施工过程监控。

3. 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隧道工程质量。

五、施工安全1.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5. 遇到突发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六、施工进度1. 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任务和完成时间。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前言断层及破碎地层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

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必须对断层及破碎地层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隧道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二、勘察分析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必须对断层及破碎地层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

勘察工作应包括地形地貌、岩性及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考察。

在确定断层的位置、倾向、倾角以及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之后,还应进行室内地质试验,对有代表性的岩样进行力学性质和强度试验,以确定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案。

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断层及破碎地层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分析断层及破碎地层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

在确定断层及破碎点位置之后,应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如钻孔加固、锚喷锚杆支护、拱形钢架支护等,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断层及破碎地层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确保隧道施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3. 统筹安排施工进度和质量。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要制定不同的施工策略和工期计划,确保工期的合理和质量的达标。

四、工程案例某省某地铁隧道工程,经过勘察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断层及破碎地层。

针对这一地质问题,制定了以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采用锚喷锚杆支护的施工工艺,对断层积水的地段采用拱形钢架支护。

2.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断层变化情况的监测,适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

3.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施工的进度计划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通过上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实施,该地铁隧道工程顺利完成,未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五、总结断层及破碎地层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方案,确保隧道施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石郞山隧道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

石郞山隧道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

石郞山隧道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石郞山隧道是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位于山区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存在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问题。

为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以应对这些地质挑战。

二、地质背景分析石郞山隧道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破碎带,地质环境难度较大。

断层破碎带是造成地下隧道结构破坏和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高度警惕和应对。

三、施工方案设计1. 地质勘察与评价在隧道工程前期,应充分对石郞山隧道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与评价工作,准确掌握隧道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和性质等信息。

2. 预处理措施针对发现的断层破碎带,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包括支护、注浆加固等,以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

3.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预处理效果,制定适合石郞山隧道地质条件的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支护措施、监测预警等内容。

4. 施工实施根据专项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断层破碎带引起的问题。

四、施工质量控制1. 监测预警实施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地下断层、破碎带等地质变化情况,以便做出及时应对措施。

2. 质量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质质量检测,评估隧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工程质量。

五、总结与展望石郞山隧道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进一步提升隧道工程施工水平。

以上是石郞山隧道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隧道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和帮助。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

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隧道施工中,遇到断层及破碎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问题。

为了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来应对断层及破碎地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

一、前期勘察与设计二、应对断层地层1.断层预处理:对于较大规模的断层,可以采取预处理措施,如钻孔注浆、灌浆固化等,以增加断层带的强度,减少断裂面的活动性。

2.断层切趾处理:在断层面附近设置切趾钢构或排水板,用以减少断层作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增强结构稳定性。

3.断层补强:通过加固断层带或施加水平荷载等方式,提高断层处理后的整体强度。

三、应对破碎地层1.预充填法:在破碎地层中预先布置充填体,以提高地层的整体强度。

充填体可以采用砂石、水泥浆等材料,填充至地层中,形成强实层,减少地层变形和沉降。

2.钢支护法:利用钢支撑结构,对破碎地层进行支护。

钢支护可以采用钢梁、钢网片等形式,通过固定和支撑作用,增加地层的整体强度,减少变形和坍塌。

3.冻结法:在破碎地层中进行冻结处理,以提高地层的稳定性。

通过注入制冷液体,冷却地层,使地层结冰,形成坚硬的固结体,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监测与控制1.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地表和地下监测点,对隧道周围的地层变形、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2.注浆加固:在隧道施工中发现断层或破碎地层时,可以采取注浆加固的方法,通过注浆材料填充空隙,增加隧道周围地层的整体强度,保证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方案措施主要包括前期勘察与设计、断层处理、破碎地层处理以及监测与控制等。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断层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根据目前已有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验标及现场实际情况。

2、XXXX股份有限公司雪峰山隧道出口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地质构造F33断层构造位置处于闽西北隆起带南缘即区域性南平~宁化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带内,区内以北北东~北东向构造为主,南北向构造零星发育为基本构造格架。

断层带上下盘裂隙发育,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围岩级别影响较大,易产生渗水、坍塌,施工时应及时衬砌支护和防渗。

F33断层:糜棱岩、碎裂岩带,可见宽度>5.0m,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具硅化、绿泥石化。

为压扭性断层。

上下盘影响宽度各约20m。

围岩稳定性差,产生坍塌。

与线路交于DK315+100左右。

三、总体施工方案断层段严格按“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原则组织施工。

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开挖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反射法和超前钻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对围岩的破碎和富水程度进行预测和验证。

根据雪峰山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TSP探测报告(溪源斜井门处方向-02)结果:围岩探测结果推断表表1结果如下:在探测段DK315+308~DK315+140范围内,开挖揭示的围岩为花岗岩,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302~+257、+192~+175段岩体较破碎~破碎;在+291、+282、+278、+272、+260附近可能存在线状出水。

施工方案建议:在预测出水段及软弱夹层段应施做加长炮孔以验证该段围岩、地下水发育情况,施工过程中及时对破碎的围岩段做好超前支护,对地下水较发育段宜做好防排水工作。

具体施工方法根据现场掌子面围岩情况确定。

四、施工方法1、注浆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所揭示地质断层及地下水的水量情况按设计采取超前预注浆、局部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等注浆方式,确定注浆的范围。

(1)径向注浆对于开挖后仍呈面状渗水或围岩较破碎时,对开挖周边进行径向注浆加固,达到止水和加固围岩的作用。

径向注浆根据注浆设计图纸并结合地层特点进行确定,并在现场施做过程中不断完善,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径向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1)径向注浆成孔施工首先在周边按设计标识出钻孔位置,利用台车或风钻成孔,达到设计孔深后,进行清孔、验孔;完成后安装孔口管。

2)径向注浆方式径向注浆采用一次性注浆方式进行施工。

3)径向注浆结束标准径向注浆结束标准以定量定压相结合进行控制。

注浆施工过程中,以定压为第一控制原则。

在该段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 L/min时,继续灌注10min即可结束;如果长时间注浆压力不上升(一般指30分钟).,应将注浆材料调整为双液浆,再注30分钟后仍不上升,可按定量标准进行注浆控制并报请监理人共同确定结束标准。

注浆结束标准一般以达到设计注浆终压及设计注浆量要求进行控制,且检查合格经监理确认后方可结束。

4)径向注浆效果检查评定径向注浆所有注浆孔的注浆P-Q-t曲线必须符合设计意图;径向注浆结束后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允许渗流水量或围岩填充密实标准要求;检查孔检验注浆效果并对检查孔进行补注浆。

(2)帷幕注浆按设计图纸提供的超前帷幕注浆地段组织施工。

施工时加强地质验证,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变更设计。

1)超前帷幕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超前帷幕注浆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2)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方法进行前进式分段注浆施工工艺时,即在施工中,实施钻一段注一段,再清孔钻一段、再注一段的钻、注交替方式进行钻孔注浆施工。

每次钻孔注浆分段长度根据围岩情况定位1~3m。

前进式分段注浆采用止浆塞或孔口管法兰盘进行止浆。

进行后退式分段注浆施工时,在检查合格的钻孔中放入止浆塞及其它配套装置,对一个注浆分段进行注浆施工,第一分段注浆完成后,后退一个分段长度进行第二分段注浆,如此往复,直到将整个注浆段超前帷幕注浆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完成。

进行后退式分段注浆施工,注浆分段长度宜取0.6m~2.5m。

取全孔一次性注浆时,直接将注浆管路接在孔口管上,在孔口处利用孔口管进行全孔注浆施工。

3)钻孔注浆施工步骤钻孔前要按照设计将钻机就位,计算出各钻孔在工作面上的坐标,标识出注浆孔的准确位置,开孔前保持钻机前端中点与掌子面钻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固定钻机,保证钻杆中心线与设计注浆孔中心线相吻合,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在钻孔过程中也应检查校正钻杆方向。

超前注浆孔的孔底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40孔深,注浆孔和检查孔的孔底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80孔深,其它钻孔的孔底偏差应小于1/60孔深或符合设计规定。

钻孔2m后安装孔口管或注浆管,兼测量水压力及涌水量。

施工前应对不同水灰比、掺加不同掺和料和不同外加剂的浆液进行试验,选择适合的浆液和配比,按照配比准确计量,严格按顺序加料,搅拌后的浆液必须经筛网过滤后方可进入注浆机。

注浆前对止浆墙或止浆岩盘进行检查,对薄弱部位进行封堵(麻丝蘸双液浆塞紧).,以免浆液从裂隙泄漏;检查注浆材料数量能否满足连续注浆要求,如不能保证连续注浆要求,则要等补足数量或有运输保障供应的情况下才能注浆;还要对注浆系统密封情况进行检查。

顶水注浆压力为水压加2~3MPa;超前注浆压力为静水压力的2~3倍或设计要求注浆结束压力。

注浆达到设计注浆压力或注浆量时即可结束。

结束后采用施工过程中的P-Q-t曲线、浆液填充率反算、涌水量对比分析法;钻检查孔法和在开挖过程取样比较法对注浆效果进行评定。

4)注浆施工技术措施进行预注浆施工时设置良好的工作面,并在底部设置积水坑,尽可能保证底部施注浆孔角度及底部预注浆孔钻孔到位、止浆量足。

检查孔严格检查注浆止水效果,以任何检查孔不出浑水为准,且出水量不大于0.3 L/m·s;注浆顺序应坚持先底部,后中部、再上部,先外侧后内侧;每个钻孔设孔口管且埋设要牢固、密实,在钻孔中发现有泥沙从孔中外涌迹象时,及时退钻、进行顶水注浆堵水、不能造成溶管或溶隙充填物的大量流失,恶化地质状况;加强止浆墙及作业段空间的沉降变形及必要的应力监测;严格按拟定的钻孔、注浆施工方案和方法进行注浆。

钻孔的方向、深度都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根据超前钻孔探测,随时测量涌水量及水压,化验水质,核实地质情况,如与设计不符,及时向监理提出,并向地质信息系统反馈,以便迅速变更设计后调整施工方案;注浆发生堵管时,先打开孔口泄压阀,再关闭孔口进浆阀,然后停机,查找原因,迅速进行处理。

注浆结束时,应先打开泄压管阀门,再关闭进浆管阀门并用清水将注浆管冲洗干净后方可停机。

注浆结束标准以达到设计注浆终压及设计注浆量要求进行控制,且检查合格经监理确认后方可结束。

施工过程中作好施工日志及各种检查记录。

2、开挖注浆结束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是否进行补注浆,是否可以开挖。

根据现有资料针对不同断层采取不同的开挖方法,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断层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主要采用5m超前帷幕注浆及台阶法施工,开挖后结合径向注浆加固围岩。

3、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喷支护紧跟、钢架支护,喷射砼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钢架紧跟开挖施作,及时封闭成环。

辅助支护施工措施根据实际进行设计变更以及现场施工安全需要进行施做。

4、仰拱超前,衬砌适度紧跟仰拱超前施工,衬砌适度紧跟,形成封闭结构,提高衬砌结构的承载力;施工缝、沉降缝作特殊处理,一方面为了防水,另一方面可减弱地层活动性对衬砌结构的危害。

五、施工技术措施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提高开挖质量是保证支护质量的关键。

确保喷混凝土与围岩密贴,并保证喷混凝土厚度和密实度。

钢架后部用同级砼喷填密实,喷混凝土将钢架包住。

钢架间距符合设计,安装位置正确,保证接头处的等强连接,钢架连接处和脚趾处采用锁脚锚杆锁定。

锚杆和径向注浆孔的长度、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孔内浆液饱满,注浆孔注浆达到设计要求标准。

严格施工纪律,施工方案一经确定,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不得私自变动,严格的施工纪律,合理的工序安排,先进的施工工艺,严肃的管理制度是一套防止围岩失稳的有效手段。

加强监控量测,加密量测断面和量测频率,及时反馈围岩和支护的变形信息,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

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六、安全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如图6-1所示。

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根据安全应急预案准备好相应的应急物资,并在施工断层段前进行演练。

3、制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

4、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TSP203、超前钻孔、地质雷达等综合预报手段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详细的预报,视岩层地质状况确定施工方案和支护手段。

掘进中认真进行地质描述和观察,加强隧道开挖后变形收敛量测信息的收集,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适应围岩的变化。

5、隧道开挖,严格按浅孔控制爆破方法和《爆破安全规程》操作施工。

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

6、钻眼人员在进行钻眼作业前,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对松动的岩石,立即采取找顶、加强支护或其它措施。

7、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警戒区外。

爆破经过通风排烟30分钟,并由爆破人员检查有无瞎炮、残药、危石等危险后,其他作业人员方允许进入工作面。

8、钻孔前,先清除易落或松动的危石,司钻过程中严禁边打眼、边装药,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孔。

9、在施工运输中安排调度值班,统一指挥,洞内运输车辆限速行驶,洞口、交叉路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专人指挥交通。

洞内车辆、机械停放处,应设置有足够的照明。

弃碴场有专人指挥卸碴。

图6-1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10、机械设备建立严格的管、用、养、修制度,并切实执行,实行奖罚,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七、文明施工成立以工区主任为组长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

按照国家、铁道部、建设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对现场文明施工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违反文明施工的行为,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必要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各作业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现场文明施工小组,负责各施工区域内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八、环保工区成立环保领导小组,工区主任担任组长,由工区书记任副组长,主抓环保工作。

设立环境保护部,负责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作,作业队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做到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