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创新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创新进行探讨。

一、注重情境化教学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大多是局限在课堂讲解和练习中,学生缺乏实际的情境和体验,导致作文内容单一、缺乏生动性。

创新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注重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写作。

可以利用校园、社区等实际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然后进行写作训练。

在校园内组织写游园感受、野外写作、社区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写作,从而增强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和观察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资源得到了很大丰富,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写作素材的展示和学习,通过观看、听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比如利用电脑编辑文字、制作幻灯片等,丰富作文的形式和表现方式,提高写作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三、活动化评价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评价主要以老师的打分和评语为主,学生的写作得分往往成了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焦虑和功利心理。

创新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采用活动化评价,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参与感受。

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互评、小组评议等方式进行互动评价,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有收获,提高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质量。

四、拓展写作内容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大多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主题,内容单一,缺乏新鲜感。

而创新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拓展写作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写作。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写作、作文小说、科普文章写作等,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和写作领域,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创新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教学资源,注重情境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化评价和拓展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浅谈作文的创新教学

浅谈作文的创新教学
的情感却是浅薄的呢?不会感动 , 缺乏真情实感 ; 没有感悟 ,
少 了真知灼见。
创新是写作的特征 , 也是文章的生命。 在作文教学中 , 我
们要积极 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刘禹锡有句惊
世名言 : “ 请君莫奏前朝 曲 , 听唱新翻《 杨柳枝》 那么 , 。 学生
写作文如何才能不奏 前朝曲 而多翻 , 杨柳枝 呢?我觉得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写自 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 现, 跳出前人 的窠臼 , 另辟蹊径 。 宋人范温评价办东坡说 :老 坡作文 , 工于命意 , 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这种 命意 必 然得力于他 的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如何才具有创新意识呢? 融入时 代新意识。白居易在《 与元久书》 中强调“ 文章合 为时而著 他的意思是 , , 文章应该写8 代的人 , 寸 叙时代的事 ,
趣顿生 , 产生强烈的写作欲。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合理想象
到学生的作文中 , 应该有仰天长 啸 、 浅吟低 唱的迥异 , 也应该
有爱得深切 、 恨之入骨 的情感 ; 应该有 风声 雨声读书声 、 “ 家事国事天下事 ” 的内涵 , 也应该有十五六岁的躁动不安 、
跨世纪青年的阳刚之气 。 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作文中流露出
浅谈作文 的创新教学
冯 立成 华北油田一处中学 河北 任丘市 020 650
摘要 : 从上述例子中 ,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文章 界 这 “ 、 人情” 应该是 丰富多彩 、 有滋有味的。现实生活反映
题 目拟得好 , 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同样道理 , 在作文 训练中 , 命出一个好题 , 学生一见也一定会眼前为之一亮 , 兴
目叫《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学生不看不 知道 , 吓一跳 , , 一看 议 论 纷纷。 诸位都知,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 , 他的作 品深受人们欢迎 , 他的人格深受人们敬 仰 , 怎么会千出这等 丑事来呢?待读者一 口气读完才明白真相 : 原来作者 并不是 在咒骂丰子恺先生 , 而是在赞扬 丰先生 高超的画技 、 巧妙 的 构思 。 丰老先生每每画人 , 大都只勾勒出其大概轮廓 , 从不细 画他们的面孔 , 不求形似、 只求神似 , 堪称一绝。 读完全文 , 掩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几点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几点策略我们要想让学生乐于写作文,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我们的教法,让学生真正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文来。

一、小学作文题材的创新传统作文教学观认为,只有歌颂美好生活、赞扬伟大精神、表明远大理想之类的文章,中心才算是健康向上的,才是值得倡导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习作似乎成了样板戏、八股文。

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避开传统题材,将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的形式真实地表现出来,不必刻意粉饰什么,哪怕是反映社会的阴暗面,或是对某种社会现象表示困惑、迷茫甚至是批判,真正做到“言论自由”。

于是,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作文真真正正地成了他们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方式。

二、小学作文指导的创新作文首先是要使学生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表象,再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形成内部言语,然后把内部言语转化为视觉言语,形成文字。

所以,作文的指导应在一定的思维水平上进行,而且要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观察、构思和表达的指导。

1.观察指导的创新。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通过观察,客观世界会带着鲜明的形象有声有色地进入儿童意识。

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

观察还要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认识事物之间的异同,特别是观察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相近的物体。

富有创意的观察能使学生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感受,全面认识事物的客观属性,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2.构思指导的创新。

素质教育的作文应该是个性化的作文。

作文指导的大忌是使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或大同小异。

作文指导应是一种互动式的指导,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在一次作文兴趣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以“红领巾在飘动”为题写一段话。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实践(3篇)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作文教学创新实践,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创新实践的具体措施,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不足等。

为了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作文教学创新实践。

二、创新实践措施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如童话、科幻、历史、地理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活,提高写作兴趣。

例如,开展“我的家乡”主题作文活动,让学生在参观家乡的过程中,收集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加强阅读指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句式和写作技巧。

同时,指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2)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示范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写作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创新作文教学模式(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合作写作活动。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作文。

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翻转课堂。

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课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讲解和指导。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微课教学。

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将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内容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1)多元化评价。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浅谈创新作文教学

浅谈创新作文教学

浅谈创新作文教学摘要: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只有创新,文章才能不落窠臼,脱颖而出。

醒目的标题和开头,以及精美的、诗意的、有创新的语言已成为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

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创新的意思,一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指“创造性,有新意”。

因此,创新要求我们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未曾出现过的。

也就是说,创新的内容必须完全出自“我”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标题、开头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成为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

1 标题创新1.1 引用流行歌名流行歌名为人所熟知,带来的往往是熟悉的感觉。

假如在文章的标题上套用流行歌名,那带来的就是一种熟悉的、出乎意料的感觉了:一听此名,想起那歌,一看,却是这文。

新意,就因这熟悉名字下不熟悉的内容而产生了。

如在创作关于“我的未来”的内容时,为文章套上《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歌名为题;写朋友之间心意相通的内容时,以《一切尽在不言中》为题;写孝顺父母的内容,就以《常回家看看》为题。

用流行歌名做题目,带来了错位搭配的新鲜感,也因歌曲本身的主旨与文章的主旨相通而另有一番画龙点睛的效果。

1.2 运用拟人、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运用修辞,能给人深刻印象,能增添生动形象的情趣。

如幸福是什么?从一般人的角度去构思可能太老套了,那就换动物的角度运用拟人来试试吧,于是有了《一条海豚的幸福生活》的题目。

生活,甜酸苦辣,五味俱全,多像一桌味道丰富的饭菜啊,于是运用比喻,题目就成了《生活好比一桌宴席》。

时间,多么的宝贵啊,怎样才算珍惜它呢?关键是把握现在,于是运用反复与设问就有了《现在?现在!》的题目。

1.3 套用流行语套用流行语,也跟引用流行歌曲名一样,造成的是一种意外之趣。

如化用《在水一方》,便有了《在桥一方》;写没有专心学习的教训便将《都是月亮惹的祸》变成了《都是课外书惹的祸》;写老爸的威水史,于是拐来了本山大叔的创意,有了《老爸,你太有才了》。

浅谈“创新作文”教学

浅谈“创新作文”教学



“ 创

作 市 相 城 区 东 桥 中学 , 江 苏 苏 州 2 1 5 1 5 2 ) “ 挺 摧 残孩 子们 的 ” 。这 是 “ 童话大王” 郑 渊 洁对 当今 传 统 作 文教 学 方 式 的看 法 。 是 的, 我 们 的作 文 教 学 大 都 还 是 应 试 教 学, 机械 化的训练使文章模式 化 , 既剥夺 了人文美 , 又 摒 弃 了 人性爱 , 造 就 了 当代 的 “ 八 股文” 。 单 一 的作 文 教 学 偏 离 了以 学 生 为作 文 主 体 的 正 轨 . 时 代 呼 唤 作 文 教 学 的 创新 。 呼 唤 真 情 的 回归 . 鼓励灵性 的飞扬 , 成 为 新 时代 作 文 的 需 要 。为 了让 作 文 教 学 有 更 好 的 氛 围 , 放飞学生心灵 , 解 放 学 生 个性 , 我 结 合平 时作 文 教 学 实 践 , 对“ 创新作文” 教 学做 了 一 些 探索 。 我认 为“ 创新作 文” 教 学 主 要 是 培 养 学 生 作 文 的兴 趣 , 拓 宽知识 面 . 努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观察 力 、 思辨力 和创造力 。 让 学 生 写作不 受约束 , 勇于创新 , 写出真 实的生活 、 由衷 的 心 声 和 亮
其 习惯 表情 ) , 1 5 分钟后上交 , 由老 师 选 读 , 请 大 家 猜 猜 写 的 是 谁。 学生兴致高涨 , 边 写 边 观察 , 非常认真。 学 生 为 别 人 能 从 习 作 中猜 出 同桌 而 欣 喜 不 已 .整 个 过 程 学 生 都 表 现 出 强 烈 的 兴 趣。 学 生 在 动 手 的过 程 中思 维 集 中 、 活跃 , 并 随 着 兴趣 的迁 移 . 在 不知 不 觉 中真 正 跨 人 作 文 之 门 ,慢 慢 培 养 起 对 作 文 的 浓 厚

谈作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谈作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谈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优良素质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说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知识的积累、丰富的想象、潜能的发挥是创新的强大动力。

一、积累素材、生活感悟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告诉我们,读书是写作的基础。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采取定向阅读与自由阅读有机结合,集中阅读与分散阅读有机结合。

教师布置课外阅读内容,再让学生自选阅读内容,也可成立读报兴趣小组或校园新闻报道组。

使学生在读中吸取营养,提取精华,拓宽视野,积累素材,丰富语感,感受生活,在读的基础上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作文的基础。

那么,我们就要把学生的写作引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

使他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留心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随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日积月累,积水成渊,积沙成丘,不断充实自我,标新立异,自然会写我自心,抒我自情,显我自趣。

二、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以课本为“主体”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即从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为起点,对课本要求写的命题作文恰当取舍,删繁就简,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乐于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开拓,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说真话,抒真情,显真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写作思路,使学生有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空间。

教师应指导适当的写作方法,作文要求则只限文体,不限大小,不求统一。

想象是创新立异的源泉。

学生一旦具备了素材的积累和生活的感悟,自然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太空里自由的翱翔。

如在写作中让学生利用拟人、拟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己和写作对象同时进入角色,展开丰富的联想,憧憬美好的明天,创造灿烂的生活,设想未来的人物,走进未来的世界。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导学生 自己改 , 不再 由教 师越俎代 庖。 2 张扬 写作 个性 , . 培养创 新 幼苗
诚然, 由于学 生 的阅读 视 野 、 生活 经历 等 的不 同 , 生活 感 受 对 纵 观 目前 的作 文教 学 , 笔者 认 为 目前 仍然 存在 着 “ 少慢 差费 ” 也 各异 , 在文章 中表现 的思 想 、 认识 也千 差万别 。作文 教学 要在活 要 多角 度地 指导 学生 写 作 , 引导 学生在 作 文 的现象 , 师们 受传统 作 文教 学思 想 的束缚 , 循“ 师命题一 学 字上 下工 夫 , 多层 面 、 教 遵 教 生 作文一 教师批 改一 教 师讲评 ” 的单轨 道运行 规律 , 整个 教学 过 在 程 中 以教 师为 中心 , 忽视 了学 生的主体 地位 。而学生 则是被 动地 、 盲 目地 、 违心地 屈从 教 师的 “ 导”默 默地 拼凑 “ 命 文章 ”学 生 教 , 遵 , 的主动 性 、 积极 性严 重 受挫 , 写作 个性 和创 造能 力 受到 遏制 。 以致 中尽情 地绘 我所 见 , 写我所 闻 , 抒我 所 感 。 用鲜 嫩的 语言 表达 自己 独 特 的感受 。对 于个 性鲜 明 、 有新 意 的文章 , 经 发现 , 一 要倍 加赞
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必 然 会遇 到 许 多认 知 问题 ,这 些 问题 交 织在 一起 , 为 学生 学 习的心 理 动 力和 课堂 教 学 的契机 。 成 中学 生 有很 强 的求知 欲 , 常表 现 为思 想上 的 困惑 和 疑 问 , 时 正是 这 些 思 想 和认 知 问题 驱 动学 生 去追 求知 识 、 索真 理 。 师通 过挖 掘 教 探 教 材, 以问 题 为 契机 , 心 设 计 , 疑 解 惑 , 精 释 帮助 学 生 完成 学 习 目 标 。例 如 , 生在 学 习 了电磁 感 应 的知识 后 , 电磁 感应 中电 能 学 对 的来源 产 生疑 惑 。我 就在 “ 电磁 感应 中的能 量 转化 ” 一节 的教 学 中设计 了这样 一些 问题 :为 什 么线 框在 非 匀 强磁 场 中 的摆 动会 很 快减 弱? 同学们 很快 想 到 : 安培 力做 负功 , 机械 能减 少 , 机械 能 转化 为电 能 。 接 着我 又 问 : 能量 又 是 如何 转 化 的呢 ? 然后 和 同学 们 一起 讨 论 洛 仑 兹 力 的 两 个 分 力 的作 用 。 通 过 这 些 问题 的 层层 设 问和 讨论 , 断 激发 思维 火 花 , 之成 为 有序 的 思维 训 不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
山西省高平市石末中学焦文习传统作文教学“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极易走入五大怪圈,即训练的模式化,指导的模式化,语言的“他化”,情感的“荒漠化”,思维思想的模式化。

我想就此谈一谈我个人对作文教学的看法。

一.作文评估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文评估方式如今已是五花八门:传统式教师批改(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估方式);学生互批互改;以面谈代替文批;教师“下水作文”等等。

姑举三例略做剖析。

首先看学生互批互改。

我们得承认,学生改得很细致,眉批评语都不少,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他们在写作中常犯的大毛病:或对作文的中心主题模糊不清,或对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的艺术匠心评改不到位,并且大多数仅仅是挑挑错别字,划划优美句子而已。

学生的批改兴趣尽管很高,但缺乏对本次作文训练共性问题的认识,实际训练的收效不大,还是要有教师的讲评才起作用,很费时费力。

再看教师“下水作文”。

在各类语文教研书里均可发现此类不尽科学的提法。

我也曾尝试过一二次,也曾当众“自得”地读给学生听,并自析自评。

排除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因素之外,我发现,我的“下水作文”实际上是“作文下水”!远不如写作优秀的学生写的好!——相信有这种自知之明的语文教师也不止我一人。

那么,教师的“范文”又“范”在哪呢?!这里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评论家与作
家是两回事。

我认为,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舞台上最好的角色应该是评论家而不是作家。

“眼高手低”对于作家来说可能是致命伤,但对评论家来说,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伤疤。

话说回来,即使教师的作文真正好,用自己的文章去与学生的作文“比美”,不说“倚老卖老”也算是抹杀了作文优秀学生的光芒了吧。

再有,我总觉得语文教师也够不容易了,有那么多正事要做不算,单单“多读书”这一条分内的额外要求就能把所有语文教师牢牢的泡在书海里!哪有时间来写一篇标准的范文呢?那些在课堂上与学生“同步完成”作文的教师,恐怕早忘了自己是课堂上的教学组织者,以致学生抄袭、卡壳、或干脆在玩也不闻不问。

再次,以面批代替文批。

我曾试过一次,在一学期作文训练全部结束迎接期终考试时,我曾对两个班的近50名作文“问题学生”逐一进行作文面批。

具体就是结合本学期该生的八篇作文,对他们的作文现状进行分析指导,每人5——15分钟不等,个别学生甚至要三五十分钟。

针对性的确有,但解决办法说来说去无非是些“要多读书”、“要多写随笔日记”、“要多观察生活”等语文教师的大众套话而已。

至于学生听后真正收获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是,如果每一次作文评估都这样先批改后谈话,恐怕学生都没时间来听你“刮噪”吧。

基于对以上三种(当然远不止这些)时下流行的作文评估模式的分析,我认为,作文评估不要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套路。

传统的作文评估模式:批改(个性)——讲评(共性)好就好在能发现
所有学生在本次作文训练中的共性问题。

比如中心、立意、选材等大问题的处理,都很有针对性,学生能够在最大的层面上提升自己的写作不足。

然而,时间长了,一个套路下去必然引起学生的接受倦殆,正如阅读教学不能总用一种模式一样。

由此,我的看法是,作文评估模式要灵活多样。

各种作文评估的方式都可拿来我用。

黑格尔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吗?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不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吗?教育家巴班斯基不也说“我们对各种教学法性能的研究,可以又一次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地结合使用各种方法。

”如果我们每学期有8——12次作文训练的话,完全可以选1——2次让学生自由批改,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评分的标准,阅卷的口味、心理等诸多非写作水平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完全可以选1次师生对面谈作文;教师有水平有精力也不妨下放到民间,写一篇“下水作文”看看。

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我认为教师的评语必须有,教师的鼓励性、指导性必须强,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句话,作文评估的方式必须灵活多变,在各种评估方式的交叉实践探索中+寻找一条完美的出路。

二.作文教学要侧重写前指导。

传统的作文教学说它是“大杂烩”的确不为过:每两周一次作文训练,每次两课时,90分钟,在这两课时里,学生要当堂完成本次作文(因为学生课下没时间且有抄袭嫌疑)至少要60分钟,师生在不足30分钟的时间里,要提出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好与不足),
发给学生,最好有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而不是今天一个样,下次又换成了毫不相干的主题。

此外,众所周知,学生的写作文远远不同于文学创作。

由此,如何在目前作文考试有限的时间内会写作,高质量的写作,技巧性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至少几年内还不会有大的作文考试变革吧)而这正是传统作文教学的失重之处。

其次,“作文学”的指导。

实际上,把学生写作文的学问称为“作文学”的确不为过。

因为它既有文章的共性,又有“作文”的特性(如题目、字数、中心、主题、文体等的限定)。

告诉学生作文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教会学生作文的审题方法,构思方略,行文要著远比在训练后大谈毛病强得多。

要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作文理念,即使文章学技巧平平的考生,也一样可以拿到较为理想的分数。

可能有人会指责这种做法有些急功近利,但问题是,究竟谁有权彻底变革当今的作文考试呢?!
最后,其它指导。

这里主要包括个别写作后进生的入门指导,个别尖子生的拔高指导,擅长不同文体学生的“分科”指导等等,不再赘述了。

总之,作文教学的写前指导不同于作文共性问题的讲述,相对于传统写作仅重技能训练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大胆创新。

只有抓住“创新求变”的思路,才能有活水涌出,才能唤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