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_第二单元第一课戏曲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第二单元第一课戏曲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了解欣赏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础知识,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4、能够模仿豫剧的韵味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通过听一听、学一学、做一做实践练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重点难点】了解、认识京剧的行当、脸谱,参与京剧艺术相关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播放《中国戏曲真神奇》(欣赏视频,感受音乐中的戏曲元素)2、以京剧中旦角行礼的形式向学生问好,并让学生说出在哪种艺术形式中常见,引出课题——中国戏曲。

3、你知道的戏剧剧种还有哪些?4、京剧概说:四大徽班、重要作用、现代京剧(三)新授课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中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组成。

京剧的历史: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京剧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京剧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京剧的起源1.2.2 京剧的发展历程1.2.3 京剧的基本特点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介绍京剧的概念。

1.4.2 讲解京剧的起源:讲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4.3 展示京剧的基本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京剧的唱、做、念、打等基本特点。

1.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第二章:京剧的角色与行当2.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角色设置和行当分类,掌握各个行当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2 教学内容2.2.1 京剧的角色设置2.2.2 京剧的行当分类2.2.3 各个行当的特点和代表人物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讲解京剧角色的概念。

2.4.2 讲解京剧的行当分类:讲解京剧的行当分类和特点。

2.4.3 展示各个行当的代表人物: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各个行当的代表人物。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第三章:京剧的唱腔与音乐3.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唱腔种类,掌握京剧的音乐特点。

3.2 教学内容3.2.1 京剧的唱腔种类3.2.2 京剧的音乐特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讲解京剧唱腔的概念。

3.4.2 讲解京剧的唱腔种类:讲解京剧的唱腔种类和特点。

3.4.3 展示京剧的音乐特点: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展示京剧的音乐特点。

3.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第四章:京剧的剧目与经典4.1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的常见剧目,掌握京剧的经典剧目和选段。

4.2 教学内容4.2.1 京剧的常见剧目4.2.2 京剧的经典剧目和选段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丑末寅初京韵大鼓

曲艺篇教案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音响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2)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活动,感受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粤剧三种曲艺的音乐风格特点,愿意探索相关戏曲音乐
的文化知识,并乐于参与各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朗诵《丑末寅初》的唱词,体会语言的特点,再听演唱,体会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
爱地方文化情感。

(4)学唱粤剧《荔枝颂》的音乐片段。

(5)粤剧念白节奏的整理与分析,探索粤剧念白运用于节奏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具体谱例来说明粤剧念白所具有的丰富节奏元素,通过表演说明粤剧念白中所具有的独特身段和表情特点,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味的协调能力和表现力,从而使节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曲艺音乐的基本内容,了解、认识、掌握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唱粤剧《荔枝颂》片段,让学生把握和识辨粤剧唱腔的特征。

教学过程:。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章节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京剧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3. 了解京剧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京剧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3. 京剧的代表性剧目和著名艺术家。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视频,感受京剧的魅力;2. 讲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相关历史背景;3. 分析京剧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如唱腔、念白、做功等;4. 举例介绍京剧的代表性剧目和著名艺术家,讲解其艺术成就。

章节二:京剧的唱腔与音乐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唱腔种类及其特点;2. 掌握京剧音乐的基本构成和表现形式;3. 能够分辨不同京剧唱腔并进行简单演唱。

教学内容:1. 京剧的唱腔种类及其特点;2. 京剧音乐的基本构成,如曲调、节奏、乐队等;3. 京剧唱腔的演唱技巧和呼吸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京剧的唱腔种类及其特点,配合实例进行分析;2. 介绍京剧音乐的基本构成,分析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3. 教授京剧唱腔的演唱技巧和呼吸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演唱;4. 组织学生进行唱腔分辨和演唱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章节三:京剧的表演与角色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和技巧;2. 掌握京剧角色的分类及其特点;3. 能够分析京剧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

教学内容:1. 京剧的表演形式,如生、旦、净、末、丑等;2. 京剧角色的分类及其特点,如文生、武生、花旦、青衣等;3. 京剧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和技巧,配合视频实例进行分析;2. 介绍京剧角色的分类及其特点,讲解不同角色的扮演方式;3. 分析京剧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4. 组织学生进行京剧表演展示,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章节四:京剧的服饰与道具1. 了解京剧的服饰种类及其特点;2. 掌握京剧道具的使用方法和象征意义;3. 能够分析京剧表演中的服饰与道具运用。

《戏曲篇》教学案例

《戏曲篇》教学案例

《戏曲篇》教学案例狮山高级中学郭睿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准备与课本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粤剧唱段视频等,戏曲知识资料。

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讲解戏曲的概念,让学生对中国戏曲的艺术特点有了基本的认识。

2、通过粤剧,京剧,豫剧的某几个艺术特点的对比,让学生对中国戏曲的艺术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

3、通过欣赏几首著名戏曲选段,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知识,感受和体验其唱腔特征。

4、能够模仿粤剧的韵味学唱《分飞燕》。

教材分析:采用民花城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的第二单元第一节的戏曲篇。

本篇节是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几首著名戏曲选段,感觉和体验其唱腔,让学生初步把握和识辩唱腔的特征。

《荔枝颂》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1957年在匈牙利世界青年艺术节获一等奖的名曲。

该曲调婉转甜美,描述一位一边劳动工作卖荔枝,一边唱轻快的歌调招来人群的农家女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

《牢房相会》选自粤剧《关汉卿》,根据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与女演员朱帘秀的故事改编的,粤剧中的名段。

描述关汉卿和朱帘秀狱中相会的场面是十分动人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粤剧、京剧、豫剧的艺术特点的对比,让学生对中国戏曲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唱粤剧片段,让学生把握和识辩粤剧唱腔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说唱脸谱》2、由老师范唱《荔枝颂》的选段。

二、切入老师:同学们,以上所看到,听到是比较著名的戏曲片段。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堪称中华艺术中的神奇瑰宝;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由于各地区的方言文化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带有地区特色的剧种。

老师:既然戏曲的剧种繁多没办法一一介绍和详细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简单的了解一下其中三大剧种:京剧、豫剧、粤剧。

三、展开戏曲艺术特色(三大剧种的对比):唱腔,乐器伴奏,角色,脸谱。

唱腔: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

京剧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京剧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京剧的起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了京剧。

1.2 讲解京剧的发展历程:道光年间,京剧逐渐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进入繁荣时期;民国以来,京剧不断创新发展。

1.3 分析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第二章:京剧的行当与角色2.1 介绍京剧的行当分类:生、旦、净、末、丑。

2.2 讲解各个行当的特点及代表角色: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行(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等),净行(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末行(文末、武末等),丑行(小花脸、文武生等)。

2.3 分析京剧角色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表演技巧。

第三章:京剧的唱腔与板式3.1 介绍京剧的唱腔分类:二黄、西皮、南梆子等。

3.2 讲解各种唱腔的特点及代表剧目:二黄唱腔(如《贵妃醉酒》、《宇宙锋》等),西皮唱腔(如《空城计》、《穆桂英挂帅》等),南梆子唱腔(如《樊江关》、《玉堂春》等)。

3.3 介绍京剧的板式:导板、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等。

第四章:京剧的伴奏与乐器4.1 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等。

4.2 讲解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及在京剧中的作用:如京胡的弓法、指法等,京二胡的揉弦、滑音等,月琴的拨弦、滑音等,三弦的拨弦、扫弦等。

4.3 分析京剧伴奏与唱腔的协调关系及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京剧的服饰与道具5.1 介绍京剧的服饰分类:蟒、帔、靠、水袖等。

5.2 讲解各种服饰的特点及代表角色:如蟒袍(皇帝、官员等),帔衫(皇后、贵妃等),战袍(武将等),水袖(生、旦、净、末、丑等)。

5.3 介绍京剧的道具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如刀、枪、剑、斧等武器,屏风、桌椅、灯笼等布景道具,以及各种配饰(如发冠、耳环、项链等)。

第六章:京剧的表演技巧与艺术特色6.1 讲解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唱、做、念、打。

6.2 分析各种表演技巧在京剧中的具体运用:如唱腔的韵味、表情的丰富、念白的清晰、动作的规范等。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教学设计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京剧》教案教学内容: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学情分析: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

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及京剧的相关知识,能演唱简单的京剧片段,加深对京剧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有进一步学习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京剧片段及文字资料的切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听、学、唱、做感受京剧的艺术特点及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唱、念了解京剧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仿与表演京剧动作、京剧的念白,感受京剧“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

难点:对比感受西皮、二黄唱腔的不同之处,学唱京剧片段。

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2.合作探究法:了解京剧知识、京剧行当、京剧表演形式等。

3.讲授法:学习京剧相关知识。

4.练习法:学生学唱表演京剧片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以京剧的表演形式及唱念做打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欣赏与模仿表演结合起来,通过真切地看和明白的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唱和表演,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情感,从情感上拉近京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的戏曲——演唱片段(学生分析剧种)——“国粹”京剧二、新课1.京剧的起源清朝乾隆年间,为了给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他们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以及表演形式,还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古典戏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概念:戏曲的定义、特点和形式。

2. 戏曲的历史发展:古代戏曲、近现代戏曲和当代戏曲。

3. 主要戏曲流派: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

4. 戏曲表演艺术:唱、做、念、打四大基本功。

5. 戏曲音乐:曲调、唱腔、伴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2. 教学难点:戏曲表演艺术和戏曲音乐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2. 示范法:播放经典戏曲唱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音乐和表演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戏曲的认知和感受。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唱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唱段,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3. 示范:播放不同流派的戏曲唱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音乐和表演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戏曲的认知和感受。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唱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戏曲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的掌握程度。

b. 学生对戏曲表演艺术和戏曲音乐的欣赏能力。

c.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讨论参与度。

c. 实践环节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古典戏曲》章节。

2. 音频、视频资源:经典戏曲唱段、戏曲表演片段。

3. 网络资源:相关戏曲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图书资源:关于戏曲的书籍、杂志、论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

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

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
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

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过南音演唱(片段)学习,用闽南语演唱,练习咬字、吐字有趣的学习,感受体验南音唱腔艺术。

理解方言在戏曲音乐中的独特表现力
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

在快乐的学习中期待下一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演奏南音小乐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文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

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并喜欢聆听和观看、学习戏曲音乐,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闽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乐器演奏《直入花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戏曲艺术。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南音是我比较擅长熟悉的戏曲剧种,我曾开过市级南音公开课,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戏曲本来是比较难上的一个课题,我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唱南音,并通过快乐、趣味学唱南音反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的最后会让学生舍不得离开教室,他们还会想要学习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让学生不但喜欢音乐鉴赏课,还喜欢戏曲艺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快乐自主的学习,热爱民族音乐。

本课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我突破常规教学,选用了教材之外的内容,把身边的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鉴赏课与演唱演奏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产生学习了解戏曲的欲望,改变了原本较为枯燥的单一鉴赏课。

让学生有了继续聆听和关注戏曲音乐的愿望。

结合课外预习使本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回归主题。

不足之处的设计主要是在时间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学习是难点,时间不好控制,可多设计一课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南音。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下节课能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

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那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