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子_史料初考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1-2单元)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1-2单元)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答题框内)1.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埃及B.印度C.中国D.巴比伦2.我国境内最早学会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3.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4.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用陶罐盛水B.吃猪肉 C.穿棉布衣服D.住草屋5.相传,发明养蚕缫丝的是:()A.黄帝B.嫘祖C.仓颉D.伶伦6.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7.夏朝最后一个王是:()A.桀B.启C.汤 D.纣8.要求大臣要勤于政事,要有功于民的君主是:()A.夏启B.夏桀C.商汤 D.伊尹9.把商的都城迁到殷的王是:()A.汤B.盘庚C.商纣D.伊尹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A.尧舜禹时代B.夏朝C.商朝 D.西周11.西周的建立者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平王12.下列制度中,西周没有实行的的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宗法制13.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夏朝合金铜爵B.商朝的司母戊鼎C.商朝的四羊方尊D.西周的大盂鼎1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发现于我国的:()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15.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A.姜尚B.孙武C.管仲D.伍子胥16.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的是:()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7.在战国七雄中,瓜分晋国而形成的三个国家是:()A.齐赵魏B.燕韩秦C.韩赵魏D.楚魏韩18.我们祖先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夏朝B.春秋时期C.商朝D.战国时期19.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商朝B.周朝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20.战国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庄子 D.墨子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孔子C.庄子 D.墨子22.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①老子②韩非③孙武④墨子⑤庄子,属于道家学派的是()A.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3.秦朝时的灵渠,连接了()A.长江水系、黄河水系B.长江水系、岷江水系C.长江水系、珠江水系D.长江水系、黄河水系24.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25.秦统一后,制定的全国规范性文字是:()A.小篆B.大篆C.隶书D.楷书二.填空题:(本大题9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先秦散文

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
向重加整理,按国别整理为十二策,定
名为《战国策》。
1、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2、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 曾被视为“畔经离道之书”。
一、长于说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
三、运用譬喻、寓言增强论者的说服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
1、了解《曲则全》的义理。
2、明白为政中宽猛相济的道理。
3、体会叔向对于贫富与仁德关系的看法。
4、理解“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的 道理。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
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
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
一、以“道”为核心。
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 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章六十四)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 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 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 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 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 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 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 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 也。”
一、别具匠心的以孔子的言论为结,通过客观

中共中央党校任俊华《周易》、《老子》、《孙子》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

中共中央党校任俊华《周易》、《老子》、《孙子》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

中共中央党校任俊华《周易》、《老子》、《孙子》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一、专业的设置任俊华老师的《周易》、《老子》、《孙子》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哲学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任老师长期长期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方面造诣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这一个方向属于中国哲学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任老师,任老师同时也是中国道德哲学与国学方向的导师。

二、考试的科目中国哲学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是: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04中国哲学史③304中国哲学文献学。

其中任俊华的中国道德哲学与国学以及《周易》、《老子》、《孙子》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哲学的复试加试科目为:国学概论、中国道德思想史;王杰的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复试加试科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文史知识;陈中浙的佛教哲学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复试加试科目为:西方哲学史,中国文史哲知识。

三、导师介绍任俊华,职称:编审,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

任俊华(1966—),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原名隽华,字懋宰。

主要作品有《韩非子全文注释本》(2000)《再塑民族之魂》等。

已出版《韩非子全文注释本》(2000)、《再塑民族之魂》(2001大陆版、2003台湾版)、《环境伦理的文化诠释》(2004)、《孙子兵法正宗》(2006初版、2007修订版)、《三十六计正宗》(2007)、《大学中庸孟子正宗》(2008)、《周易故事》(2008)等著作十余本(含合著)。

四、参考书目中国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中国哲学史稿》孙叔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中国哲学史》肖箑父主编,人民出版社;4、《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

复试加试参考书目:1、任何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或《中国哲学史资料选编》。

经典古籍《道德经》介绍

经典古籍《道德经》介绍

经典古籍《道德经》介绍导读:老子的经典《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有错置等情况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经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

《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在陕西写成,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位于现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老子述《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在这里写出了这部凝结了华夏智慧的绝世之作,故此处胜迹又称楼观台。

《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

老子,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

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长孔子20余岁。

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国学油画RSD组合—刘念创作的《老子归来》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河南鹿邑县。

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楚简老子道德经》窦中亮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

此本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

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道家的始祖老子

道家的始祖老子

道家的始祖老子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的始祖。

据可考史料,老子的思想与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传说老子生活在大约公元前600年至前470年,时值春秋时期。

他的父亲是当时宋国的司马老佐。

公元前573年夏天,楚国起兵伐宋,老佐身先士卒遭算阵亡,宋国兵溃。

老夫人与身旁仅剩的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在逃奔宋都的路上来到了陈国相邑(即今河南鹿邑东)。

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

原来老夫人已有身孕。

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

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

这也是为什么《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宫镇)人。

《史记》上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音丹)。

他担任守藏史职位,是一位隐君子,也就是隐居在尘世的有德之人。

据说,老子降生时,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

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

聃(耼)指耳朵长而大。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像之事。

老夫人请了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儿子。

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老耼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老聃便问:“天为何物?”先生说:“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

”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说:“清清者,太空是也。

”“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

”“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

”老聃又问。

“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说:“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夜晚,老聃把他的疑惑向母亲询问,母亲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

于是他仰头观望日月星辰,低首思索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入眠。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说:“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

【原创】1.3先秦的思想文化

【原创】1.3先秦的思想文化

★学会读史 史料均为原始文献史料。史料一“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 “德政”治国理念。史料二“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张是“仁 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 政思想。史料三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 体现了民本思想。
12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_甘__石__星__经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是世 界上最早的星表。 (3)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__司__南__”。 (4)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_筹__算__计__算__法__。 2.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史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
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
——《孟子》
史料三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
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
3
2.表现
学派
儒家
墨家
4
代表 孟子
荀子 墨子
思想主张
影响
(1)提出仁政学说 主张“民贵君轻” (2)主张人性本善说
《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
(3)强调先义后利
(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制天命
而用之”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
(2)主张“性恶论” (3)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20
目录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一百家争鸣含答案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一百家争鸣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习目标时空坐标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4.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1)政治思想。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成为儒家基本文献。

3.孟子的思想:(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一)老庄之学1.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请正确连线)。

3.庄子的思想:(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齐物”的思想。

4.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法家思想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

3.代表人物及主张(请正确连线)。

孔子问礼老子

孔子问礼老子

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

第一次有年代可考,是在孔子17岁时,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

据《水经注〃渭水注》载:‚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

《礼记〃曾子问》曾四次记载孔子向老子求学问礼,其中载:‚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土恒,日有食之’‛。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史记》有记载。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态,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

’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孔子世家》亦载:‚南宫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洛阳东关通巷北口有老子故宅,清代建筑,现存配殿3间、厢房8间,均硬山灰瓦顶。

门西侧有‚廛东寺老子故宅‛等字、清代碑刻1通。

今洛阳廛河区东关大街有孔子入周问礼碑1通,碑高3.56米,宽0.92米,清雍正五年(1727)洛阳县令郭朝鼎立,碑额篆‚重修文庙碑记‛,刻‚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大字,记载了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孔子自鲁至周观‚先王之制‛,考‚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这件事。

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

《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踵而至,中国由一个经济上独立、政治上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机关和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必然给清朝档案和档案工作带来变化,如外交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外文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近代技术档案的产生,另外还形成一系列专门档案,如财会档案、统计档案、近代学校档案等。

相对于清政府近两百年的文书档案工作,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确实不足一哂。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对清政府政治统治造成巨大冲击,却无法撼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积淀。

2.学者们研究太平天国的重心在于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军事斗争等问题,相对于这些,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也不能占据主导。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的敌人不仅有封建统治者,还有外国侵略者,农民阶级已经不自觉地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这两点使得这场农民革命运动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它具有新时期的新特点。

不仅如此,它还对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革命斗争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国历史上起巨大影响的原因。

对于这样一个以军事斗争为主的农民政权来说,工作重心的军事性和本身知识水平的有限性使得其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显得较为平淡,无论是当时的太平天国领导人,还是当今的学者,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农民革命斗争的一些主要问题上,太平天国档案工作遭受冷落也在情理之中了。

3.太平天国档案工作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虽然汇编出版了《太平诏书》、《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条书》、《新遗诏圣书》、《太平天日》等文献及史书,但它们并不是以为档案工作服务或对档案工作本身问题探讨的形式出现的,它们的汇编公布,是为了宣传教育太平天国广大军民进行反清斗争。

洪仁是太平天国一位学者型人物,且有代表作《资政新篇》,被人称赞道:“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

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

家藏有各种参考书,对于各种题目,皆有研究的资料。

”但他所有的工作及活动与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关系甚微,也只能作为太平天国档案工作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明证了。

如上所言,太平天国档案工作的特点大略如此。

实际上,我国已有以周雪恒老师为代表的档案学人对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笔者旨在借助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求同飨。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责编:学林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

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

“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

“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

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

“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

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老子》一书为老聃所作,成书年代不至于晚于战国初。

无论从文体或思想内容一贯性来看,这本书很可能是出于一人的手笔,当然,有些字句为其弟子或后学所附加,亦所不免的。

③关于《老子》的版本流派,朱谦之先生评价说:“《老子道德经》旧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王弼二种。

”④自先秦以来,有关《老子》的注疏解说,多达数百种。

台湾老学专家严灵峰对自汉迄明代之重点注书,编撰有评介丛书《老子集成》。

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亦撰有《历代老子注书评介》,都有许多精到之见,值得我们参考研究。

朱谦之在《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中收集了石本十三种,写本分旧抄本四种,敦煌本十五种,共十八种,佚本十种,道藏本四十一种,另外还有诸刻本及其他。

本文主要参照孙雍长《老子》(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的体系分类。

我这主要介绍它的版本类。

版本类分为石本,写本,道藏本和刻本。

一、石本1.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简称景龙碑本、易州本等)2.唐开元二十六年易州龙兴观唐玄宗注道德经幢(开元本)3.唐开元二十七年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幢(简称邢玄本)4.唐广明元年泰州(镇江焦山)道德经幢(简称广明本、焦山本)5.唐景福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简称景福本、景本、易福本)6.陕西县楼观台道德经碑(《金石萃编补略》定为唐刻,楼正本)7.宋景佑四年甘肃庆阳天真道德经幢(简称庆阳本)8.宋(年月轶)浙江杭州吴山崇义祠道德经幢(简称杭州本)9.元至元二十七年陕西县楼观台道德经碑(简称高翔本)10.元大德三年陕西宝鸡蟠溪宫道德经幢(简称蟠溪本)11.元延佑三年赵孟馥书道德经石刻(简称赵孟馥本,赵本)12.遂州道德经碑(见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简称遂州本等)13.天台山司马天师漆书经幢(《古文四声韵》引;简称天台经幢本)二、写本《老子》史料初考□童霞芳兰台世界LANTAIWORLD2005.1268史料研究1.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见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版;简称帛书甲本)2.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同上;简称帛书乙本)3.敦煌唐人写本残卷罗卷本(计九种,分别简称敦煌甲本,乙本,丙本,丁本,戊本,己本,庚本,辛本,壬本;又总称罗卷本)4.英伦图书馆存敦煌唐人写本残卷(简称英本)5.北京图书馆存敦煌唐人写本残卷(简称馆本)6.法京藏敦煌残卷(计三种;简称武内敦甲本,乙本,丙本)7.中村不折藏敦煌残卷(简称武内敦乙本)8.(日)奈良圣语藏旧抄卷子残本(简称奈卷本)9.(日)武内义雄藏室町时代抄本(简称室町本)10.(日)武内义雄〈老子原始〉引〈天文旧抄〉河上公本(简称天文抄本)11.(日)泷川君山藏旧抄河上公本(简称泷川旧抄本)三、道藏本1.汉河上本《道德真经注》(见〈道藏〉;简称道藏河上公本)2.汉严遵《道德真经指归》本(见〈道藏〉;简称严遵本)3.魏王弼《道德真经注》见〈道藏〉;简称道藏王本,王弼本)4.白文《道德真经》本(见〈道藏〉;简称道本)5.唐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简称道藏傅本,傅奕本)6.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本(见〈道藏〉;简称唐本)7.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疏》本(见〈道藏〉;简称玄本)8.唐陆希声《道德真经传》本(见〈道藏〉;简称陆本)9.唐李约《道德真经新注》本(见〈道藏〉;简称李本)10.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撰疏》本(见〈道藏〉;简称强本)11.唐李荣《老子道德经注》本(见〈道藏〉;简称荣本)12.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本(见〈道藏〉;简称庭本)13.旧题顾欢撰《道德真经注疏》本(简称顾本,道藏注疏本)14.宋徽宗御制《道德真经》本(见〈道藏〉;简称徽本)15.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本(见〈道藏〉;简称陈本)16.宋吕惠卿《道德真经传》本(见〈道藏〉;简称卿本)17.宋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本(见〈道藏〉;简称邵本)18.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本(见〈道藏〉;简称司马本)19.宋苏澈《道德真经注》本(见〈道藏〉;简称苏本)20宋林希逸《道德真经口义》(见〈道藏〉;简称林本)21.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本(见〈道藏〉;简称董本)22.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本(见〈道藏〉;简称彭本)23.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篡徽篇》本(见〈道藏〉;简称篡本)24.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本(见〈道藏〉;简称霖本)25.宋李荣《道德真经义解》本(见〈道藏〉;简称李本)26.宋刻《道德真经集注》本(简称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本)27.金寇才质《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本(简称寇本)28.金赵秉文《道德真经集解》本(见〈道藏〉;简称赵秉文本)29.《道德真经全解》本(金时雍序,见〈道藏〉;简称金本)30.元邓猗《道德真经三解》本(见〈道藏〉;简称邓本)31.元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本(见〈道藏〉;简称张本)32.元李道纯《道德会元》本(见〈道藏〉;简称纯本)33.元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本(见〈道藏〉;简称杜本)34元吴澄《道德真经注》本见〈道藏〉;简称吴本)35.元林志坚《道德真经注》本(见〈道藏〉;简称志本)36.元刘维永《道德真经集义》本(见〈道藏〉;简称维本)37.明太祖御注《道德经》本(见〈道藏〉;简称明本)38.明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本(见〈道藏〉;简称危本)39.无名氏《道德真经解》本(见〈道藏〉;简称无本)40.王守正《道德真经衍义》手抄本(见〈道藏〉;简称正本)以上《道藏》本均见于民国十三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正统道藏》四、刻本1.成都怡兰堂严遵《道德指归》校勘本(简称怡兰堂校严本)2.涵芬楼影常熟瞿氏藏宋刊河上公本《道德经》(简称宋河上本)3.北京图书馆藏明世德堂刊河上公本《老子》(简称世德堂本)4.明刊河上公本《道德经评注》(简称经纶堂本)5.浙江书局本王弼注《老子》(简称张之象本)6.南总宇惠王弼注《老子道德经》(简称明和宇惠本)7.《古逸丛书.集唐字老子道德经注》本(简称《古逸丛书》本)8.经训堂本傅奕校定《老子道德经》(简称经训堂傅奕本)9.宋麻纱本《老子道德经》(故宫博物院影印,简称麻纱本)10.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本(简称范应元本)11.四川图书馆刊蒙文通辑成玄英《老子义疏》本(简称成玄英本)12.明闵齐及刊《老子》(简称闵本)13.明刊《中都四子集》本《老子经》(简称四子本)14.明吴勉学校《老子道德经》(简称吴勉本)15.《永乐大典》本《老子》(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永乐大典》本)16.北京大学藏、武林溪香馆《诸名家评点老子晋注》(简称晋注本)17.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老子道德经音义》(简称陆德明本)18.(日)天明《群书治要》本《老子》(简称《群书治要》本)19.马总《意林》本《道德经》(简称意林本)另外还有校译类163种和97种通论类。

清代以来,校诂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成绩。

下面各家的著作,为研究《老子》的人所比读,如:王念孙《老子杂志》,俞樾《老子平义》,易顺鼎《读老子札记》,刘师培《老子校补》(以上是清代)。

马叙伦《老子校诂》,奚侗《老子集成》,高亨《老子正诂》,蒋锡昌《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释》,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等。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为老子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