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品评2

合集下载

第一讲_感官评价

第一讲_感官评价
第一讲
什么是感官科学
李婷婷
本讲提要
1.什么是食品感官科学?
2.食品感官科学体系结构
3.学科历史演变 4.食品感官科学新探索
引子: 食品的基本属性
营养
? 交际 文化
安全
感官 货架 感官货架期与安全货架期?
感官是我们探测外界 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1. 什么是感官科学?
(1) 食品感官科学的定义 食品感官科学是现代食品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分 支,应用现代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叉手段,系统研究 人类感官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形式、规律与演化的一门学 科。学科核心的概念和内涵是食品感官品质属性及其测 量,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感官分析。特别突出关注食品感 官品质的内涵、分析评价理论与方法、理化测定技术、 工艺形成、消费嗜好等食品科学和消费科学的基本问题, 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及技能性并重的特点,是现代食品 科学技术及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微笑
礼貌微笑 冷笑
人类的笑有4个连续的阶段:放松、忘记世俗常规、自在地笑和笑出声来。
B.研究方法的四个维度
产品属性
时间
物理强度
感觉强度
第 1 维度:产品感官属性空间



入口感
圆口感
后味
个性感
产品A

形 香 入口感 圆口感 后味 个性感
产品B
色 形 香 入口感 圆口感 后味 个性感
产品C 产品感官属性空间
食品感官分析 建立在心理物理学及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感官对食物刺 激的响应规律,利用它的对食品感官品质进行科学品评、
评价,作为食品科学和食品工业的一种独特的研究工具及 质量检测手段。 食品感官科学 建立在完整的感官生理与心理基础上,以食品感官品质与 人体感官感觉的相互关系为中心,研究食品感官品质的特 性、形成、控制、分析、接受等的基本规律,讨论食物与 人类感官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进化,作为食品科学的基础学 科。

糖浆感官品评评分表及规则

糖浆感官品评评分表及规则
Q/HF02—2017
品评日期:
糖浆感官品评评分表及规则
蒸后罐号/批次号:
品评人:
糖浆样品
评价项目
稀释糖液
原糖浆
稀释液
稀释酸化 液
扣分评价标准及说明
滋味
异味
/
/ 除了甜度有异味=2 分
硫臭(臭鸡蛋、下水道味等) 氨味,氨臭 咸菜味 油哈味 异戊酸(刺鼻臭) 丁酸 A 吲哚 泥巴味 其他污染臭(描述并打分)
外观得分=10-外观扣分
样品 综 合 评价
滋味得分=10-滋味扣分 气味得分=10-气味扣分
综合质量得分=外观得分*0.3+口味
得分*0.2+气味得分*0.5
9.0 分<优秀≤10 分 8.0 分<良好≤9.0 分 7.5<勉强接受≤8.0 分 不合格≤7.5 分
1
3分
2 分 注意:
2分 1分 2分 1分
⑴凡是原糖浆或稀释糖 液中任意一种有 B 类缺 陷,均按表中扣分。 ⑵稀释并酸化后的糖液 中,若品评到发酸味,
2 分 不算作异味;而原糖浆
1 分 和稀释液中有发酸味,
其他味(描述并打分)
2 分 则作为异味。

杂质
外观
色泽
不符合标准要求扣 9 分 不符合标准要求扣 9 分
5分 5分 5分 5分
注意: ⑴A 类缺陷中,原糖浆 和稀释糖液各占 2.5 分,二者总分为 5.0 分。
5 分 ⑵稀释糖液中有两种处
5 分 理糖液,任意一种含有
5分 5分 5分
A类缺陷时,或两种处 理 液都有 A 类缺陷时,均 扣 2.5 分。
发酵,发酸味,米酒味
3分
焦糊味 生面粉味,陈玉米粉味,麸皮味 煮玉米味 气味 缺 发面味,蒸馒头味 陷 水果味(乙醛/丁酸乙酯/异戊醛等) 烟味(愈创木酚) 纸板味 B 麦皮味,麦皮青气味(谷味)

感官品评知识

感官品评知识
– 红色:+甜味,-苦味 – 绿色:+甜味,-酸味 – 黄色:-甜味,-酸味
• 遮蔽颜色会降低品评员对风味辨识的能力,或用假的颜色 甚至会造成被干扰的风味反应
气味(odor)
• 原理
– 必须是挥发性物质 – 嗅觉、三叉神经
• 描述语
– 花香、苹果香、焦味、发酵味、腥味、臭 味……
• 最复杂的系统,变化丰富 • 为是否接受食品的决定因子
测试A
样品 人数 • 测试A: 332 14 671 26
测试B
437 19 564 11
• 测试B:
三角测试
• 三个样品,A/A/B 或 A/B/B(各一半的测 试人数) • 目的:测试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区别 • 优点:统计上比成对比较和二三点测试更 有效 • 问卷:3个样品中与其它2个不同的是哪个 样品? • 人数: >=18名受训人员,>=30名消费者 • 依据答对人数总和查表或公式运算
显示产品的喜好 差异或排序
配对比较法
• 两个样品A与B进行比较 • 目的:比较两个样品在某特征上的差异
– 常用于原料替换实验,产品喜好度测试等
• 可分为单尾、双尾试验两种
– 单尾——有对错,如浓度高低 – 双尾——无对错,如喜好性
• 问卷:2个样品中哪个更…?(甜) • 人数:>=18名受训人员,>=30名消费者 • 依据答对人数总和查表
– 咸味 – 甜味 – 现有产品风味的熟悉训练 – 定期考核与淘汰 –… …
敏感度/阈值(threshold)
• 表达反应敏度的一种界限,包括四种:
– 绝对阈值(absolute threshold):人可感受有别于水 或空气或正常环境但尚无法辨识的最低刺激浓度 – 辨识阈值(recognition threshold):可辨识出特定感 官特性的最低刺激浓度 – 差别阈值(difference threshold):可感受感官强度的 差异所需之最低刺激浓度的差异 – 临界阈值(terminal threshold):以达人类感受临界点 最低刺激浓度,即超过此浓度后人类已无法感受其浓 度的增加,感受强度维持于临界点的强度不变

感官评价总结

感官评价总结

感官评价感官评价中的四种活动指的是唤起、测量、分析、解释2.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区别检验法、描述分析法、情感试验3.基本感觉分为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

4. 基本味觉分为甜、酸、苦、咸。

5.量化(数字化)感官体验的最常用方法有分类法、打分法、排序法、标度法。

6.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食品及其物质的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7.感官检验是建立在多种理论综合的基础上的,主要与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密不可分。

8.感官检验必须做好三方面的控制——品评室的控制、产品的控制、品评人员的控制。

9.视觉主要是对食品的进行评价外观形态、色泽、色调、质感。

10.筛选区别检验品评员时,一般采用匹配试验、区别检验、排序检验、分级检验对其进行感官能力的测试。

11.感官检验中常用的标度法有三种,即类项标度、线性标度、量值估计标度法12.感官检验分为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嗜好型感官检验。

13.食品的感官检验是以人的感觉_为基础,通过感官评价食品的各种属性后,再经概率统计分析而获得客观的检测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

14.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分为三类,有.区别(差别)、分析或描述性、情感试验__ 15.食品质量安全是指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它包括食品的理化、感官、卫生标签等多项内容。

16.现代感官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特性;以物品特性获知人的感受。

17.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集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8.环境条件对食品感官检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面对品评员心理和生理上影响;对样品品质的影响:。

19.食品感官检验中的差别试验,其结果存在两种风α-风险;β-风险险。

20.分析型感官检验是利用人的感觉测定、物质的特性21.嗜好型感官检验是通过物质、来测定人们的嗜好度。

22.做一般的感官灵敏度测试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匹配检验、区别检验、排序和分级检验。

感官品评

感官品评

样品的控制
稀释度 温度 器皿 样品数---液体~5-6
个,固体~2-3个 样品量---25毫升
漱口
样品代码与排列顺 序
样品均一度 受评方法 样品相关资料
品评人员的类型
消费型 无经验型 经验型 训练型 专家型
统计方法
利用健全的统计原理,做好事前规划来 减少误差的产生.
感官品评
感官品评的定义及作用
感官品评的定义 感官品评是指品评员运用眼、鼻、
口等感觉器官对样品的色泽、香气、口 味及风格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 应用范围
研究开发、生产、品管管制、市场 行销至贩卖等部门的人员
感官品评的应用
品管和生产部门 ¤原物料标准之设定 ¤产品分级 ¤品管检验指标的制订 ¤储存期间产品风味品评 ¤产品风味之品质管制保证 ¤品评员的筛选与训练
温度、湿度 → 舒适;(18-22℃,50%—60%) 3、讨论室
样品的控制
1、稀释与载体; 2、温度:
热食:60-66℃,冰淇淋-1-2 ℃ ,其他4-10 ℃
3、器皿: 4、样品数:
液体:5-6个;固体:2-3个。
样品的控制
5、样品量:25ml; 6、漱口水; 7、样品代码及排列顺序; 8、样品均一度; 9、受评方法; 10、样品的相关资料。
品评的基本要求
人感官为主观判定,往往差异很大, 且再现性小,为了克服误差,必须控制 四项基本要求: 1、品评环境的控制; 2、样品的控制; 3、品评员的控制; 4、统计学的利用。
品评环境的控制
1、预备室 2、品评小室:(颜色:白色或浅灰)
气味:生理上的干扰;(干净无其他异味存在) 声音:心理上的干扰;(好的隔音设备) 光线:舒适,有色光源;(灯:200-400Lux)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2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2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食品感官评定》课程食品监管13A1班期末考试卷(B卷)(请考生注意:本卷为考试卷,答案写在本卷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出题审阅批准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协同效应2. 差别阈3. 二-三点检验法4. 评估检验法5. 鉴评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____(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

2. 感官检验是建立在多种理论综合的基础上的,主要与社会学、____(4)___和___ (5)密不可分。

3. 筛选区别检验品评员时,一般采用__(6)__、_(7)___、__(8)__和___(9)__对其进行感官能力的测试。

4. 影响阈值(味觉)的因素很多,例如:___(10)___、___(11)____、__(12)____、___(13)__、等5. 食品的脆性和弹性分别与人类感觉中的___(14)___、和___(15)___有关。

6。

做一般的感官灵敏度测试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__(16)__、__(17)___、__(18).7. 嗜好型感官评价是通过___(19)___来测定人们的_____(20)___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最容易产生感觉疲劳的是()。

A。

视觉 B. 味觉C。

嗅觉 D. 触觉2.选择品评员最基本的要求是()A。

年龄一致B。

自愿参加 C. 做过培训 D. 感官正常3.盛样品的容器不可用的材质为( )A,玻璃制品B。

陶瓷制品C。

不锈钢制品 D. 塑料制品4.食品的外观性状,如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等靠( )来评价。

A. 视觉B。

味觉C。

嗅觉D。

触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由感觉的( )产生的.A. 对比现象B. 疲劳现象C. 掩蔽现象D。

拮抗现象6.不属于食品感官评价三大支柱的学科是()A。

2016-017-2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标准

2016-017-2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标准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70134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编制单位:食品工程系《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07013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 2.0] 参考学时[ 32.0] 课程归口单位[食品工程系]制定人[ 盛杰 ] 制定日期[2016.12.05]审核人[ ] 审核日期[2016.12.22]批准人[ ] 批准日期[2016.12.23]一、适用对象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食品检验工、食品研发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化学基础技术与分析技术》(070124)《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070136)《食品理化检验技术》(070138),为食品加工、质量管理类工艺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感官检测过程的相关知识,能对食品原料、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感官分析测试,掌握相应仪器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一)知识目标掌握不同试样的采集及制备方法以及不同感官分析方法以及分析结果的处理和判断。

了解常见食品基本营养成分、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成分等的感官检测原理。

理解主要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原理。

(二)技能目标能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按照一定的感官检测标准完成食品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并作出品质判断。

学会运用专业术语,能正确处理检验数据,分析检验误差,正确评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素质养成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科学领域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

感官品评训练2

感官品评训练2
ຫໍສະໝຸດ 区别 描述的轮廓
整体/特征
可接受度
偏好
享乐的
选择
感官分析
消费者认可/意见 情感测试 消费者测试 消费者偏好
分析测试
专业测试
产品开发、复制、 改进、稳定性、 成本降低
辩别测试
描述测试
感官品评测试
品评目的
辩别测试 --整体区别 辩别测试 --特征区别
问题 是否有区别
测试类型
三角测试 对比测试 5取2测试 成对比较 排序测试 感官特征轮廓 (部分或全部) 成对偏好测试 排序偏好测试 享乐批分测试
尝味的程序

Liquids 液体 Same amount for each judge 数量一致

Taste small sips and roll around mouth to activate all taste bud areas 啜饮以激活所有的味蕾 Or slurp so that liquid is sprayed uniformly throughout the mouth 或咕嘟咕嘟地喝,使液体均匀分布在口腔 Rinse mouth carefully with water or have a bite of cracker 仔细地漱口或者咬一口苏打饼干
Sensory analysis is about collecting data from human assessors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perceived when exposed to a product
感官分析是从人体感觉器官收集数据,进而了解它 们是如何感知产品的. Flavor defects Kinesthetic smell taste viscosity texture Mouth feel color Appearance size shap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的分类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辨认的感觉还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等多种感觉。

三、企业开展感官品评的主要目的1.原辅料、半成品感观检验 2.成品的快速感观检验 3.了解一种新产品质量好坏4.评价同一品牌质量产品品质;不同品牌的质量特征 5.了解质量事故反馈酒的感观缺陷 6.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信息 7.质量评比理化分析与感官品评的一般特征对比食品感官品评的必要性 :◆感官品评更迅速,不费功夫,测定费用少,感度高,精度良,尤其对于尚未开发出适当仪器测定法的样品◆从本质上说,如果没有人的感觉判断就不成立 ◆用感官品评法可直感地作出综合判断人的感官品评可以检测分析各成分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物理、化学分析仪器无法实现的一、现代感官品评与传统品尝方法的区别理化分析感官品评测定手段 理化仪器 人测定途径 物理的、化学的 生理的、心理的 输出功率 物理数值或图形 语言 测定器间或品评员之差小 个人差大 校正 容易难感度 根据物质有限度有时比仪器分析优越的多再现性 高 低 疲劳和顺应 小 大 训练效果 小大环境的影响 一般不大大,但通过充实设备和品评员的条件,可以变小 实施的难度 需要仪器,处理麻烦 不需仪器,简便迅速 可测领域 可测物质有限度,不能测定嗜好等 可以测定嗜好等 综合判断难以作出容易作出●(1)经验型→科学型●(2)专家型→品评小组●(3)随机性大,凭经验→标准化(国标GB、GB/T)●(4)少数服从多数→数理统计●(5)忽视人的感官灵敏度差异→品评人员培训并考核二、感官品评中生理及心理的变化1.生理学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生理变化●◆感官或感受体并不是对所有变化都会产生反应,只有当引起感受体发生变化的外界刺激处于适当范围内时,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感觉疲劳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感觉的疲劳程度依所施加刺激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去除产生感觉疲劳的强烈刺激之后,感官的灵敏度还会逐步恢复。

2.心理学样品编号,颜色,样品呈送的顺序等因素●①对比增强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吃过糖后,再吃山楂则感觉山楂特别酸●◆同种颜色深浅不同放在一起比较时,会感觉深颜色者更深,浅颜色者更浅●②对比减弱现象●③变调现象尝过氯化钠或奎宁后,即使再饮用无味的清水也会感觉有微微的甜味●④相乘作用麦芽酚添加到饮料或糖果中能增强这些产品的甜味●⑤阻碍作用西非的神秘果会阻碍味感受体对酸味的感觉。

在食用过神秘果后,再食用带有酸味的物质也感觉不出酸味如何提高品评的可靠性?感官品评法是用科学的方法挑选优秀的品评员,并且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其感官灵敏度高,识别能力强。

感官品评法还对品评条件(如场所、时间,温度,光线等)都有一致的标准,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建立客观标准,因此结果可靠性强。

此外,对于分析结果需要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检验,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三、感官品评的应用及分类②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型偏爱型市场调查消费者个人爱好新产品开发最佳工艺、配方保存条件确定生产规范确定各工序要求加工过程管理原材辅料、半成品检查产品质量检验批次间,与外厂产品比较消费者接受程度品评小组人员培训统计方法(对于α型行为非常有效) ③品评人选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测定(对β型行为的对策) 精确度好分析型感官品评,选择感觉灵敏的人 ;在嗜好型感官品评中 ,选择并训练精度高的人是不必要的嗅觉的特征1.敏锐 人的嗅觉比味觉要敏锐得多。

在进行感官品评时,捕捉样品的特征蛛丝马迹和分辨样品的差别常常是靠闻味而不是靠口尝2.易疲劳和适应 在进行品评时,必须是聚精会神,特别是第一印象的结果往往是十分重要的,在闻完第一个样品后,应该休息一会儿,或闻一杯清洁的水,疲劳恢复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品评。

西汉刘向《后汉书》:“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个人差别大 每个人的嗅觉灵敏程度差别很大,有人十分灵敏有人却很迟钝,即使嗅觉比较灵敏的人也是对有的气味灵敏,而对另一些气味却很迟钝。

4. 嗅盲 嗅觉迟钝极端的情况便是嗅盲。

Amoore 做实验发现,嗅盲的气味有八种。

对异戊酸(汗臭)无嗅感的人占2%,对硫醇无嗅感的人占0.1%。

气味阈值的概念◆ 气味阈值是指在同空白试验作比较时,能用嗅觉辨别出的这种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

◆判断该物质在食品气味中所起作用的数值称为香气值。

香气值是指气味物质的浓度和与其阈值的比值。

◆香气值在1以下说明嗅觉器官对这种物质的香气无感觉。

第四节 啤酒的 主要香味和口感异味味蕾与味觉 ● 舌头的中央和背面没有味觉乳头,而无辨别滋味的能力,但存在触觉神经,因此对压力、冷热、光滑、粗糙、发涩等有感觉。

● 味蕾是由30~150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群,是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 ● 成人舌上约有一万个味蕾,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向舌尖,舌缘及冠状乳头集中。

到了老年,唾液分泌量也相应减少,所以到50岁以后,人的味觉能力出现迅速减退的趋向。

● 味蕾对各种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人分辨苦味的本领最高,其次为酸味,再次为咸味,而甜味则是最差的。

舌头表面感觉味的范围很广,但对味的敏感度则根据舌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舌尖部位对甜味最敏感,舌前边缘部位对酸味敏感,舌后边缘咸味敏感,而舌根对苦味最敏感麦芽香 酯香 酒花香 酒花异香 双乙酰臭 污染臭生酒花臭 硫化物臭 酵母臭老化臭 乙醛酸味 高级醇各种味觉在舌不同部位的阈值物质名称味觉特征舌尖阈值/% 舌边阈值/% 舌根阈值/% 食盐咸味0.25 0.24~0.25 0.38蔗糖甜味0.49 0.72~0.76 0.79盐酸酸味0.01 0.003~0.006 0.03 硫酸奎宁苦味0.00029 0.0002 0.00005●味觉阈值是指口腔味觉器官(主要是舌)可以感觉到的特定味的最小浓度,是表示人对呈味物质的觉察敏感度的一个参数。

●当人们描述呈味物质味觉大小时,一般用味值强度来表示。

味值强度(F)与呈味物质在体系中的浓度(c)成正比,与它的极限阈值(L)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 F=c/L三、味觉的分类在亚洲,中国把口味分为甜、苦、咸、酸、辣5种味道。

印度把口味分为甜、苦、咸、酸、辣、淡6种味道(佛教)。

在欧洲,把口味分为甜、苦、咸、酸、收敛味、碱味。

◆酸、甜、苦、咸作为味感中的四种基本味道,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它们和色彩中的三原色相似,它们以不同的浓度和比例组合时就可形成自然界千差万别的各种味道。

◆除四种基本味外,鲜味、辣味、碱味和金属味等也列入味觉之列。

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这些不是真正的味觉,而可能是触觉、痛觉或者是味觉与触觉、嗅觉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应影响味觉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2.身体状态的影响(1)身体患疾病或营养缺乏(2)身体患某些疾病或发生异常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

(3)由于疾病而引起的味觉变化有些是暂时性的,待病恢复后味觉可以恢复正常,有些则是永久性的变化(4)用钴源或X射线对舌头两侧进行照射,七天后舌头对酸味以外的其它基本味的敏感性均降低,大约两个月后味觉才能恢复正常(5)在体内缺乏维生素A时,会显现对苦味的厌恶甚至拒绝食用带有苦味的食物现代的感官品评方法●现代的感官品评方法首先是用科学方法来训练和挑选品评人员,经过训练和挑选的品评人员,感觉灵敏,识别力强。

他们品评的结果再现性好,能比较好地反映出测试样品的特点。

●还对进行品评的外界条件,包括场所、时间、温度、光线、品评所用的器具都有比较一致的标准和要求,对品评采用的方法和评浯(打分)也规定了相应的标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结果的可靠性较强。

三要素:品评员、外部环境条件和样品制备样品制备室该区域应靠近品评室,但又要避免品评人员进入品评室时经过制备区看到所制备的各种样品和嗅到气味后产生的影响。

应充分重视样品制备区的通风性能,以防止制备过程中样品的气味传入品评室。

样品制备区内所使用的器皿、用具和设施都应无气味。

配备如冰箱、烘箱、操作台、玻璃器皿、样品盘、清洗池等在选拔品评员时,常用以下3种比较法进行试验(1)稀释比较按“二杯法”或“三杯法”连续品评3天,将结果填入表中。

(2)甜度比较使其含糖浓度为4g/L(3)苦味比较加入4ppm溶解于90%乙醇的异α—酸,使呈苦味在上述三组试验中,获高分者入选。

但在二杯法中,有猜对50%的可能性,因此只有正确率达到75%以上者才能入选。

在三杯法中,也有猜对33%的可能性,所以平均正确率须达50%以上者才能入选。

感官品评人员的训练品评员进行训练的规则(1)主动学习的原则(2)反馈的原则(3)逐步训练的原则(4)个人基础的原则品评员的分类品评人员分类试验室感官品评组织的组成在上面提及的五种类型人员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通常建立在感官试验室基础上的感官品评员组织都不包括专家型和消费者型,只考虑其它三类人员。

感官品评的时间●春季上午 9-11点●夏季上午 9-11点●秋季上午 9-11点●冬季上午 10-12点●如果下午评酒3-5点。

注意应当注意:原假设可能在“5%的水平”上被拒绝,而在“1%的水平”上不被拒绝。

如果原假设在“1%水平”上被拒绝,则在“5%水平”上更被拒绝。

因此,对5%的水平用“显著”一词表示,而对1%的水平用“非常显著”一词表示。

品评方法的分类● 差别品评法、顺位品评法、评分法、质量描述法、综合评价法等。

● 感官品评是以复杂的人为仪器,依赖于感觉器官所进行的品评,因此得到的各个数据是主观的,误差也较大,因此需要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解析,得出客观的结果。

官评析方法适用目的差别检验法● 差别检验只要求品评员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中是否存在感官差异 ● 差别检验的结果分析是以每一类别的品评员数量为基础的。

例如,有多少人回答样品A ,多少人回答样品B ,多少人回答正确。

解释其结果主要运用统计学的二项分布参数检查。

● 差别检验中,一般规定不允许“无差异”的回答(即强迫选择)。

差别检验中需要注意样品外表、形态、温度和数量等的明显差别所引起的误差● 常用的方法有:二点法、二-三点法、三点法、五中取二法、A-非A 法等二点检验法 (二杯法)以随机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品评员,要求品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定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一种品评方法称为二点检验法或二点试验法 此检验方法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感官品评方法,它可用于确定两种样品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差异,差异方向如何;或者用于偏受两种样品中的那一种。

本方法比较简便,但效果较差(猜对率为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