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品评知识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蛋糕的质量感官评价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
字以内
一、实验目的
▪(1)对不同生产批次(厂家)的同种产品进行质量感官评定,检验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2)掌握质量感官评定的方法。
▪(3)作为筛选品评员的一个依据。
二、材料及仪器
▪样品:不同批次生产的同种产品
▪仪器:盘子、小刀等。
三、实验步骤
▪(1)样品
必须编号,不同批次的样品分别
用三位数(如148,013等)进行
编码。
每组中一个成员对样品进
行编号,代码不能让其他成员对
样品的性质作出结论。
▪(2)评价
A、根据产品属性尺度表,品评
员对不同代码样品分别从色泽、
外形、表皮、内部组织、口感等
进行打分。
各种特征评5次,超过
50%(次数)以上的评定结果才
能作为最后的评定。
各产品的属性尺度如下:
色泽:标准的蛋糕表面应呈金黄
色,内部为乳黄色(特种风味的
除外),色泽要均匀一致,无斑
点。
外形:蛋糕成品形态要规范,厚
薄都一致,无塌陷和隆起,不歪
斜。
表皮:柔软。
B、请仔细观察和品尝各样品,
并对各样品的品质特性进行打分,由很差、差、适中、好到很好,分别以1,2,3,4,5分来表示。
▪(3)统计
1)将每个品评员的打分表(表
1)汇总到一起,制作出汇总统计
表。
2)统计分析。
利用方差分析对汇
总统计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
批次生产出来的同一产品(蛋糕)
的质量级别和它们之间的差异程
度。
表1 各样品的品评结果表
THANKS。
食品感官评定复习资料

食品感官评定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2.食品感官分析是通过评价员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觉)而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常包括四种活动:组织、测量、分析、判断。
3.感觉阈值包括绝对阈和差别阈。
4.外部环境条件、参与试验的鉴评员、样品制备是食品感官评定的三大条件。
5.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由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6.样品制备要求:均一性、样品量、样品的温度、器皿。
7.感官评价组织类型:生产厂家组织、实验室组织、协作会议组织、地方性及全国性产品评优组织。
8.参加鉴定人员的感官灵敏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最终结果的趋向性和有效性。
9.差别试验方法包括成对比较检验法、二—三点检验法、三点检验法、“A”—“非A”检验法、五中取二检验法。
10.食品常用物性检验仪器有质构仪、搅拌型测试仪(布拉本德粉质仪和淀粉粉力测试仪)、电子鼻、电子舌、感官机器人(食品味觉机器人和葡萄酒品评机器人)。
11.市场调查的对象包括所有的消费者,调查人数每次不少于400人,最好在1500~3000人,调查常采用排序试验、分类试验、成对比较试验等方法。
12.新产品的开发经过九个阶段:设想、研制、鉴评、消费者抽样检查、货架寿命研究、包装、生产、试销、商品化。
13.新产品开发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鉴评小组,即实验室鉴评小组和消费者型。
14.感官分析评价员的类型有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训练型。
二、选择1.影响感觉的因素: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变调现象、相乘作用、阻碍作用(给出一个例子,让你判断属于哪种现象,见课本P6)。
2.各种试验方法的模式和呈送顺序:(给你一个模式,让你选择属于哪种方法)(1)定向成对比较法:361 981 呈送方式:AB BA231 242(2)差别成对比较法:361 981 相同不同;呈送方式:AA BB BA AB231 242 相同不同(3)二—三点检验法:981(Ra)365 472 固定参照模式:RaBA RaAB256(Rb)713 508平衡参照模式:RaBA RaAB RbBA RbAB 3.排序检验法样品数一般小于6个,但样品数大于20个且不是比较样品间差别大小时也可选用此法。
食品感官评定

15:58:46
第一部分 感官评定基本知识
食品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人们日常采购食物的接收标准是什么?
15:58:46
第一章 概 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感官评定概念 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来检查或测定食品 的特性(外形、色泽、味道、质感、 稠度等),并对食品质量做出评价。
注: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 官鉴定、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感官评价
在评定两种食物时,应先品尝味道低的 食物,然后品尝高浓度的食物,因为两 种不同味觉的食物会相互影响。
例如:
15:58:46
味觉
检查糖与苹果,如果先检查糖,再检查 苹果,那么就感到苹果的甜味清淡无味 。这是因为糖吸附了苹果中挥发性的芳 香物质,同时糖的甜度也掩盖了苹果的 味道,所以在评价食品味道时,应先检 查低浓度后检查高浓度的食品。
良质大豆油:呈黄色至橙黄色。 次质大豆油:呈棕色至褐色。
15:58:46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粘性的液 体。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 工过程中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 脂具有颜色。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决 定于油料的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及含量 ,油料籽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炼 程度及油脂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等。
15:58:46
蛋壳有裂纹,格窝现象;蛋壳破损,蛋 清外溢或壳外有轻度霉斑等。手摸有光 滑感。蛋与蛋碰击发出哑声(裂纹蛋),摇 动时内容物有流动感。有轻微的生石灰 味或轻度霉味。二类次质鲜蛋,蛋壳发 暗,壳表破碎且破口较大,蛋清大部分 流出。手掂重量轻;蛋拿在手掌上翻转 时总是一面向下(贴壳蛋),属次质鲜蛋 。
玻璃管中透过光线观察有没有异常现象。
15:58:46
食品感官评定中的主要感觉 2、听觉
品评知识

品评基本知识一、品评的意义1、品评(感官分析):就是利用感官去了解、确定某一产品的感官特征及其缺点,并最后估价其质量;即利用视觉、嗅觉和味觉对产品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定义、分级。
2、品评包括四个阶段:①利用感官(眼、口、鼻)对产品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感觉;②对所获得的感觉进行描述;③与已知的标准进行比较;④最后进行归类分级,并得出评价。
3、品评的作用:主要作用是鉴定产品的质量,通过品评来了解产品的现状,可能的发展变化,工艺缺陷,以及应采取的工艺措施等。
4、品评能力的取得:除必须的生理条件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外,最主要的是个人的兴趣和热情,大多数人都具备产品品评必须的嗅觉和味觉敏锐度,而最缺乏的是给他们提供机会经常品评不同的产品;如果嗅不到某种气味,是因为他不认识、不知道怎么辨别这种气味,在味觉上也有同样情况;在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训练后,在有经验的、能正确表达其感觉的人员的指导下,经常进行品评,这样就会记住很多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味觉和嗅觉的训练。
5、品评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①具有尽量低的味觉和嗅觉的感觉阈值(敏感性);②对同一产品的各次品评的结论始终一致(准确性);③精确地表述所获得的感觉(精确性)。
二、嗅觉与味觉的概念1、嗅觉:嗅觉是有气味的气体分子随空气吸至鼻腔嗅沟处产生的。
①当经口呼吸或经鼻作平静呼吸时,吸入的气流几乎全部经下鼻道进入,以致有气味的物质不能达到嗅区粘膜,故感觉不到气味;②为了获得明显的嗅觉,就必须做适当用力吸气或者做若干次急促的吸气和出气,但这种办法还不能完全满足,因为这种感觉很快变成轻微③最好的方法:头部略为下低,使品评杯放于鼻下样品中,香气自上而下进入鼻孔,使香气在闻得过程中容易在上鼻甲上产生空气涡流,使香味分子多接触到嗅觉粘膜。
2、味觉:味觉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舌头的粘膜,但不是舌头的整个表面,而是舌尖、两侧和舌根,在这些部位分布着不同型式的味觉乳头。
①基本味觉分为甜、酸、苦、咸,舌头对这些味的感觉能力主要分为舌尖、舌体两侧和舌根部四个区,一般来讲:舌尖————————————甜味敏感区舌尖侧面的边缘———————咸味敏感区舌头中部两侧————————酸味敏感区舌根部———————————苦味敏感区(如下图)苦酸咸甜②为了使品尝时能够得到均匀和正确的味觉印象,也就是对样品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使喝进去的一口样品,尽可能分布于所有的味觉区③此外,味觉乳头是被粘膜的表皮所遮盖保护的,在乳头中的小沟间常充满着唾液及口内残余的粮物,这会影响品评时对滋味的分辨,所以品评前不宜吃浓味和刺激的食物,每品一种样品后还需要漱口三、品评程序:1、先评外观:即样品的色泽,用手指捏住玻璃杯柱,举杯在适宜的光线下观察色泽、清浊、悬浮物等2、再评香气:将杯端在手里,离鼻一定距离闻其香气,注意应先吸气后再对准品评杯吸气,一杯闻好后,稍微休息片刻,再闻另一杯。
食品感官鉴定知识点

一,绪论1.感官鉴定技术是随着三点检验法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2.首个专业介绍感官知识感官技术应用的期刊叫做《感官研究》3.感官简评方法和理化分析之间的关系1.感官质量指标是理化、卫生质量的综合反映直观表现2.感官指标通常具有否决性3.理化质量和卫生质量作为内在质量指标构成感官质量的骨架,是塑造感官质量的物质基础4.当前的理化分析能不能代替感官简评为什么?答不能主要原因如下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3.用感官感知的产品性状,其理化性质尚不明了4.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完全替代感官分析的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5测试仪器一般价格昂贵,而且仪器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定,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效果二感官的基础知识1.感觉的概念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感觉阈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差别阈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阈上刺激高于上限值的刺激阈下刺激低于下限值的刺激绝对阈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2.感觉的分类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四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4.感官的六个主要特征1、对周围环境和肌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3.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光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5.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6.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5.影响感觉的因素有五点: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变调现象相乘作用阻碍作用6.其中生理因素即五种现象五个名词解释1.对比增强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2.对比减弱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成为对比减弱现象3.阻碍作用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的感觉4.相乘作用当两种刺激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
15啤酒品评知识

(四) 啤酒品评要求
3、其他方面
评酒用的杯子最好是无色或棕色的玻璃杯(为了方便起 见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评酒时间最好是每年的春秋季,这时的气候较暖,天气 晴朗;一天当中来说上午9:00—11:30,下午3: 00—5:00,饭后不宜评酒;一天最好不超过5小时;
(二)啤酒的口味缺陷
11、焦糊味
主要由煮沸锅清洗不当使糖焦化产生。
(二)啤酒的口味缺陷
12、铁腥味
主要铁容器的铁溶入啤酒或酿造水中含铁量 较高。水中含铁量0.1mg/L以下较理想,最 高不能超过0.2mg/L。啤酒中铁含量不能超 过0.2mg/L。
(二)啤酒的口味缺陷
13、涂料味
主要是发酵设备内涂料质量不好或配 置不当,以及新涂料容器未做处理, 使啤酒带有涂料或药味。
(一)啤酒的基本感官指标
⑶ 柔和、爽口和杀口
“柔和”表示啤酒的香气和各种味觉协调,不能有 某一种口味太强或太弱,引起味觉不愉快的刺激感;
“爽口”实际上是啤酒口味质量的一种综合概念, 不纯正的啤酒难爽口。爽口与二氧化碳含量有关, 无气的啤酒不会爽口。
“杀口”表示啤酒饮用后,啤酒中溶解的二氧化 碳在口中分散逸出,使感到口内麻舌,产生新鲜、 刺激、舒适的感觉。
啤酒品评
品评的作用
品评是提高质量的原动力. 口感是各种指标的影射.
及时了解、发现质量问题,尽快采 取措施.
品评的作用
及时了解、发现质量问题,尽快采取措施; 品尝待滤酒:不合格的不能过滤或降等级等; 品尝成品酒:不合格的不出厂; 针对缺陷查找原因、改进工艺如质量反馈酒 改变原料、工艺时判定质量是否稳定; 判定新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时感官品评很重要; 市场调查—了解类似产品质量,新产品的市场信息;
食品感官鉴定知识点

一,绪论1.感官鉴定技术是随着三点检验法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2.首个专业介绍感官知识感官技术应用的期刊叫做《感官研究》3.感官简评方法和理化分析之间的关系1.感官质量指标是理化、卫生质量的综合反映直观表现2.感官指标通常具有否决性3.理化质量和卫生质量作为内在质量指标构成感官质量的骨架,是塑造感官质量的物质基础4.当前的理化分析能不能代替感官简评为什么?答不能主要原因如下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3.用感官感知的产品性状,其理化性质尚不明了4.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完全替代感官分析的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5测试仪器一般价格昂贵,而且仪器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定,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效果二感官的基础知识1.感觉的概念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感觉阈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差别阈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阈上刺激高于上限值的刺激阈下刺激低于下限值的刺激绝对阈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2.感觉的分类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四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4.感官的六个主要特征1、对周围环境和肌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3.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光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5.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6.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5.影响感觉的因素有五点: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变调现象相乘作用阻碍作用6.其中生理因素即五种现象五个名词解释1.对比增强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2.对比减弱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成为对比减弱现象3.阻碍作用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的感觉4.相乘作用当两种刺激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
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一、审评室(一)审评室环境1. 审评室周围50米内必须无污染环境,如卷烟厂,制烟厂,农药厂,化工厂,垃圾场等。
2.环境必须安静吗,无噪音,音响在60分贝以下。
3.审评室四周(五米以内)不宜种植乔木型的大树和香花,以防室内光线暗淡和香气进入。
4.空气流畅,保持空气清新。
(二)审评室布置1.应建立专用审评室,要求设在二楼以上,反对与办公室混用。
2.要求坐南朝北,开窗面积占墙面的30%~35%3.墙面色泽为浅灰色或乳白色,天花板为白色或乳白色,使光线反射均匀。
4.光线充足,均匀,不能有太阳光直射。
在自然光不足的阴雨天可用人工光源补充。
即在品茶台上安装3~4只并联四十瓦日光灯。
光源与台面距离 1.0~1.2米,干评台照度不应低于1000lx,湿评台照度不应低于750lx。
5.审评室应安装空调设备,以便调节温湿度,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清新。
6.室内温湿度室温要求在15~28度,太高太低均会影响品评人的灵敏度。
相对湿度应在70%以下,湿度过高会影响参评结果的正确性,并使茶叶受潮失风。
二、审评设备1.审评台品茶台分为湿评台和干评台,。
评茶台要求采用无异味的材料制成,如檫树等。
评茶台规格长*宽*高位(150*70*80厘米)。
每张台应设二只抽屉,深度为20厘米,颜色要求为黑色。
2.茶样盘正方形,一角开口,。
规格尺寸为20*20*4厘米,内径为18.4*18.4*3.4厘米。
大样盘(拼盘小样使用)规格为35*35*5厘米,一角开口。
3.叶底盘正方形,黑色。
规格为10*10*2厘米。
4.白瓷盘长方形白搪瓷盘,规格为22*15*4厘米5.纲斗尼龙或不锈钢制,用于捞茶渣用。
6.烧水壶以铝制或不锈钢制电茶壶为主。
不宜用铜壶和铁壶烧水,容量适品茶两而定。
7.定时钟能自动报时,五分钟响铃报时8.天平感量为0.1克的托盘天平9.吐茶桶镀锌铁皮桶。
规格高80厘米,上口直径35厘米,中腰直径20厘米。
10.审评表用于记载品茶各项目的评语和评分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筛选标准:各依味觉答对题数进行排名 • (1) 味觉答对6题以上者,即代表其感官能力在 一般人排名的前70%。 • (2) 味觉答对8题以上者,即代表其感官能力在 一般人排名的前50%。 • (3) 味觉答对10题以上者,即代表其感官能力 在一般人排名的前30%。
品评人员的筛选与训练
• 训练
• 客户抱怨追踪处理
– 找出问题点
• • • • • •
找出消费者认为重要的指标 进行重要指标的定量 找出可感受差异的存在与否 决定产品感官保存期限 建立运销过程的管制点 建立仪器与感官品质的对应关系或模式
品评手法介绍
品评的方法
• • • • 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 二三点测试(duo-trio test) 三角测试(triangle test) 顺位法(ranking test)
• 生理余后感
– 清新振作、清爽、温暖、解渴、丰富等等
如何测量
• 仪器测量?
– 外观:色差仪、分光光度计.. – 气味:GC、电子鼻 – 滋味:pH计、糖度仪 – 风味:? – 质地:TPA、流变性测定仪 – 余后感:?
感官品评执行步骤
感官品评的步骤
• • • • • • • • 制定目标 根据目的设计实验及品评表 训练、筛选品评员 取样、准备样品 品评室准备 进行测试,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结果报告
• 浓厚感、平滑感、颗粒感、粘度
– 咀嚼过程
• 硬度、弹性、咀嚼感、粘牙感
– 化学性触觉
• 涩味(化学性皱缩) • 辣味、灼烧感、碳酸气
– 温度
• 清凉
质地(texture)
• 消费者常用描述语:
– 粘度:稀、粘、浓 – 表面感觉:平滑、奶油状、泥状 – 碳酸气:气泡感、泡沫感、刺痛感 – 质感:水水的、淡淡的、厚重的 – 化学:涩味、灼热(烧)、尖锐性、辛辣度 – ……
显示产品的喜好 差异或排序
配对比较法
• 两个样品A与B进行比较 • 目的:比较两个样品在某特征上的差异
– 常用于原料替换实验,产品喜好度测试等
• 可分为单尾、双尾试验两种
– 单尾——有对错,如浓度高低Fra bibliotek– 双尾——无对错,如喜好性
• 问卷:2个样品中哪个更…?(甜) • 人数:>=18名受训人员,>=30名消费者 • 依据答对人数总和查表
样品 人数
671 17
564 41
二三点测试
• • • • 三个样品,R/A/B (R=A or R=B) 最简单的参考比较法 目的:找出相同或不同的样品 答对概率:1/2
• 人数:>=18名受训人员,>=30名消费者 • 依据答对人数总和查表
• 二三点测试问卷 • 姓名: • 说明:以下有一个参考品和两个样品,其中一个 样品与参考品一样,请您依次品评,勾选出与参 考品相同的样品。样品间请漱口。 • • • 参考品 R 样品 324 867 相同 □ □
– 样品均一度 – 受评方法 – 样品相关资料
品评执行过程的控制
• 品评员的控制
– 筛选与训练、问卷的设计 – 关注品评员的情绪及反应、注意影响品评员反 应的因素 – 制订固定品评的步骤或条件,标准化 – 品评员的类型与要求
• 统计方法的应用
品评员的类型
• 1. 消费者型:一般的消费者,不需要训练,但需 要简单的筛选,100人以上 • 2. 无经验型:试验阶段的测试,应为产品的消费 者,30-50人 • 3. 经验型:具有基本分辨感官差异的能力,差异 测试,15-30人 • 4. 训练型: 经过一定程度的筛选,受长期训练, 差异测试和提供分析性数据,8-15人 • 5. 专家型:对某项产品或特定感官特性累积数年 工作经验,具有特殊感官能力者,如品酒师、品 茶师
• 在消费者意识中质地(25.3%)与风味(26.8%)几乎平 分秋色(Szczesniak,1971))
• 触觉的范围广泛(唇、舌、口腔壁、手)
• 会与风味发生交互作用
余后感(aftertaste)
• 食品离开口腔所残留的味觉、嗅觉或触觉 皆属之 • 与较易残留或易迟滞的物质有关
– 鲜味、苦味、涩味、油脂感、沙沙感、清凉、 灼热等等
– 咸味 – 甜味 – 现有产品风味的熟悉训练 – 定期考核与淘汰 –… …
敏感度/阈值(threshold)
• 表达反应敏度的一种界限,包括四种:
– 绝对阈值(absolute threshold):人可感受有别于水 或空气或正常环境但尚无法辨识的最低刺激浓度 – 辨识阈值(recognition threshold):可辨识出特定感 官特性的最低刺激浓度 – 差别阈值(difference threshold):可感受感官强度的 差异所需之最低刺激浓度的差异 – 临界阈值(terminal threshold):以达人类感受临界点 最低刺激浓度,即超过此浓度后人类已无法感受其浓 度的增加,感受强度维持于临界点的强度不变
– 苦>酸>咸>甜
滋味(taste)
• 较容易达成共识 • 质不会受量的影响 • 交互作用
– 甜:-酸,-咸味,-苦味 – 咸:低咸+甜味,高咸-甜味 – 鲜味:+肉味,+海鲜味
• 会受介质、温度、生理状态、年龄、饮食 习惯等因素影响
风味(flavor)
• 当物质置于口中所感受的气味和滋味的综合 • 为影响消费者喜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 描述语
– 红色:+甜味,-苦味 – 绿色:+甜味,-酸味 – 黄色:-甜味,-酸味
• 遮蔽颜色会降低品评员对风味辨识的能力,或用假的颜色 甚至会造成被干扰的风味反应
气味(odor)
• 原理
– 必须是挥发性物质 – 嗅觉、三叉神经
• 描述语
– 花香、苹果香、焦味、发酵味、腥味、臭 味……
• 最复杂的系统,变化丰富 • 为是否接受食品的决定因子
气味(odor)
• 主观性强烈 • 稳定性差 • 反应持续时间较短(4-5秒) • 灵敏度高(ppm、ppb)
• 质会因量的改变而改变
• 会受介质、温度、生理状态、年龄、适应效应等因素影响
滋味(taste)
• 水溶性的物质,味蕾 • 描述语
– 酸、甜、苦、咸、鲜 – 辣×
• 与气味共同影响风味较大 • 敏感度:
– 对酸、甜、苦、咸、鲜基本五味的敏感筛选
– 可信度 – 稳定度
公司现用品评人员筛选配方
味道 酸味 甜味 添加物 柠檬酸(ctiric acid) 白砂糖(sugar) 0.004 0.2 0.02 0.04 浓度( % ) 0.006 0.3 0.04 0.06 0.008 0.5 0.07 0.08 室温 测试温 度
感官品评
大纲
• 感官品评基础知识 • 品评手法介绍 • 实习与应用
感官品评基础知识
• • • • 感官品评技术介绍 感官品评的量测 感官品评的执行 感官品评的应用
感官品评的定义
• 什么是感官品评
– 感官品评技术是指以科学方法,利用 人的五种器官,即听觉、嗅觉、味觉、 视觉、触觉,来测定和分析食品或人 使用的物品之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技术。
外观(appearance)
• 原理
– 实体反射的影像 – 固体与液体的反射情况不同
• 描述语
– 颜色 大小 形状 光泽 透明 浑浊 澄清 粘稠 流动性
外观(appearance)
• 会受环境光源的影响 • 产品颜色不对时,有40%的顾客会采取退货举动 (Cannon,1999)
• 颜色与其他感官特性的交互作用
品评执行过程的控制
• 环境的控制
– 良好的隔音效果 – 灯光 – 温度 – 湿度
品评执行过程的控制
• 样品的控制
– 稀释与载体
• 浓缩汁、番茄酱…
– 温度
• 熟食、冰淇淋…
– 器皿 – 样品数、样品量、漱口
品评执行过程的控制
– 样品代码及排列顺序
• 494、913、315三个样品共有 6种 组合
感官品评的重要性
• 人类早期就已经使用感官品评 • 仰赖感官与经验选择食物
• 不单为生存也为满足选择食物
感官品评的重要性
• 食物感官品质的高低由人决定 • 物化及仪器结果≠人的感受
感官品评的研发应用范围
• • • • • • • 新产品开发 配方的更改 产品品质改善评估 制程改进评估 降低成本/选择新原料 消费者认可/意见 消费者喜好
品评人员的筛选与训练
• 筛选
– 基本条件
• • • • • • • • 一般健康状况 感官辨别能力 个性 个人习惯 时间或情况许可 参加意愿 性别 年龄
品评人员的筛选与训练
– 感官特性的辨别与描述能力
• 嗅觉的记忆性测试
– 对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气味进行分辨与记忆性测试
– 敏感度
• 基本味觉的敏感度测试
• 无法控制外在因素
• 以实验室所得答案解释普遍大众的习性或趋势
品管品评的应用
• 品评本身或结果并不是决定者而是帮助作决定的 工具 • 降低决定犯错的机率 • 品评方法会依产品的特性与实验的目的而不同 • 必须决定管制的感官指标机及其上下限
品管品评的应用范围
• 监测样品的正常与否
– 原物料的验收 – 半成品及成品的品质
• 茶饮料测试问卷 • 姓名: • 这里有两个茶饮料,请您分别根据样品的 茶香味和整体风味进行比较,勾选出您认 为强度较强的样品。 • 512 433 • 茶香味: □ □ • 整体风味: □ □
• 测试A:请比较332和671哪个样品更甜? • 测试B:437与564两个产品哪个更受欢迎?
测试A 332 33 测试B 437 59
品评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