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2020届高三: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2020届高三: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句式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译:(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具体说出所疑.(1),"如……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列子汤问》)译: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2),奈……何.译成"把……怎么办"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史记·滑稽列传》) 虞姬,虞姬,奈若何 (《史记·项羽本纪》)(3),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寇深矣,若之何 (《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若楚惠何 (《城濮之战》) 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3,何……焉为 .译为"有什么……呢 ".夫子何命焉为 (《墨子·公输》)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 ","怎么……呢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 译: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5)其它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A,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 ) 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 (所……的是什么 )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何为…… (为什么…… ) 如:君何为生我家二,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1,何以……为,何……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 ","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 ""何"为疑问代词,"为"是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崤之战》) 译: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本纪》译: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 何以贷为 (高考题) 译:为什么还要钱财呢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换成"奚",意思是一样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高空再向南呢2,"庸……乎",译为"哪管……吗","难道……吗"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译: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3,"岂……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译: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译: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5.独……耶(乎,哉) 可译为"难道……吗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译: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独不怜公子姊乎译: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6."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这也是用以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不过语气较为委婉,中间有一种揣摩的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不也……吗 ""不会……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7.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列子·汤问》) 译: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8.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 译:勾践回答说:"如果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 9.……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译:这些人的可耻人格,卑贱行为,与这五个人相比,轻重究竟怎样呢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译:少卿您看我对妻子儿女怎么样呢10. "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怎么……呢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1."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译:您不是三闾大夫吗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2. "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 译: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译: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13. "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14. "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祭妹文》) 译: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15、其它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A,何……哉(也) (怎么能……呢) 如:何可胜道也哉B,安……哉(乎) (哪里……呢 )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C,如之何…… (怎么能……呢 ) 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D,顾……哉 (难道……吗 ) 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三,表示选择问的固定结构1, "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这是在比较的前提下表选择问的句式.原为"与……孰"的格式.①吾与徐公孰美②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译: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其它表示选择的固定格式:A,与其……孰若…… (与其……,哪如……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其坐着等死,哪里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 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 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项伯)孰与君少长?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孰与....”“.... ,孰与(孰若) ....” 这是一种用来表示比较、选择关系并带有疑问语气的 固定句式。当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同时出现时,可译 为“....和(同、跟) ....相比,谁(哪个、哪样) ....”。 当 比较内容根据上下文省略,仅剩下比较的对象时,可译 为“....和(同、跟) ....比起来怎么样”或“....比....怎么 样”。
过去周朝有个人,(一生)多次求官没有得到君主赏识, (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问道: “您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 识。现在自己伤心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 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 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 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 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 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 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 未能做官。”

文言文阅读之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阅读之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阅读之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近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译]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个事怎么办?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3)“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则较死为苦也,(这)将奈之何?(林觉民《与妻书》)[译]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4)“何也”“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呢”。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译]自己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译]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5)“何所”是表疑问的固定句式,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

2.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何如……”“……孰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更……”“……比……怎么样”。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你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译]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到底怎么样呢?3.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十五种:一、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 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

2022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宾结构:
例句:吾欲食饭。

(我想要吃饭。

)
2. 主谓宾补结构:
例句:汝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 主谓状结构:
例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实践,这不是很快乐吗?)
4. 主谓双宾结构:
例句:吾赠汝书。

(我送给你一本书。

)
5. 主谓宾宾补结构:
例句:吾赐汝金币。

(我给你金币。

)
6. 主谓宾定结构:
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没有好种子吗?)
7. 主谓宾宾状结构:
例句:夫子示之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示之说:在贫穷时,要专心做好自己;在达到成功时,要兼顾天下。

)
8. 主谓宾宾补状结构:
例句:晏子使楚恶衣粝食者知吾之贵也。

(晏子通过使楚国的穷人了解到我的贵重。

)
9. 主系表结构:
例句:吾乃曲江大将军也。

(我乃是曲江大将军。

)
10. 主谓表结构:
例句:吾皇帝是明天子也。

(我皇帝是明朝的天子。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 何所……?(所……是什么?)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2.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3.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4.孰与……?(与……比,哪个…?)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

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译文: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畜养起来而控制它呢?5.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6.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7.何如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表示反问1.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崤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3.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4.不亦……乎?(不是……吗?)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固定句式文言文例句

固定句式文言文例句

固定句式文言文例句
1. 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释:……是……的意思。

2. 固定句式:不亦……乎。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解释:不也是很……吗?
3. 固定句式:以……为。

例句:先即制,后retaliating。

(《左传》)
解释:把……作为。

4. 固定句式:与其……孰若。

例句:与其临渊羡鱼,孰若退而结网?(《淮南子》)解释:与其……,不如……
5. 固定句式:……非……则。

例句:非得劲儿,则不能自好。

(《史记》)
解释:如果不是……,就……。

6. 固定句式:所+动词。

例句: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
解释:“所”字加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行为的结果。

7. 固定句式:无以。

例句:吾不能无睹矣。

(《孟子》)
解释:没有什么用来……。

8. 固定句式:有以。

例句:臣今日得与将军相见,有以知将军之非窃器者也。

(《三国演义》)解释:有用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应译为“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7.何……为?
这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为”这个虚词。“为”有两个读音,一是读“wèi”,一是读“wéi”。读“wèi”的时候,它只有介词性。一是读“wéi”。读“wéi”的时候,情况比较复杂,有三种情况。一是动词性,是一个“本领”很高强的动词,可以这样讲,句中需要什么动词,它都能够代替。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也就是说在被动句中,“为”必须读“wéi”。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句中的“为”就必须读“wéi”。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在“何……为”这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这种情况。
4.得无……乎?得无……耶?
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一样吧?)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③虞姬虞姬把你怎么样呢?
6.何有于……?
这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究其实质是两种特殊句式的紧缩和移位。一是由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原句作补语,翻译过来必须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还原到“有”的前面。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种格式就容易得多了。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这种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为:“还要……做什么?”或者:“要……干什么?”请看下面例句:
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还要告辞做什么呢?”
例句:②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呢?”
8.不亦……乎?
这是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词,稍一疏忽就可能把它理解为副词,其实,它是一个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不是……吗?”或者译为:“岂不是……吗?”
在古文中,这种固定格式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下面的几个例句:
先看下面例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山》)
②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加线的句子应分别译为:
①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
②(我们)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③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吧?)
⑤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5.奈……何如……何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何”则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若”的宾语。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翻译不再难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