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七章古代村落与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及布局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及布局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及布局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民居的类型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反映出因地理、气候、文化、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地方色彩。
东、南、西、北,山区水乡,丘陵沿海,各具特色。
当然,即使在同一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民居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中国地域辽阔,粗略统计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
概约地划分为七大类,即:窑洞式民居、干栏式民居、庭院式民居、土楼式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毡房和帐房、藏族和维吾尔族民居等。
其中庭院式民居最为普遍。
1.洞穴与窑洞——和世界许多地方一样,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民居形式,尤其是在北方,是天然洞穴(中国古人对建筑的称呼,如庐、庭、库、庞、厦,这些字都有“广”或者“厂”部首)。
为了生活的方便,我们的祖先逐渐从山上搬往平原、水边。
那里很难找到天然洞穴。
于是他们就凭过去的生活经验,建筑仿洞穴式的居住环境,即窑洞。
最早的窑洞建于六千年以前。
从天然洞穴到人为窑洞的发展讯息,也可以从中国文字的结构中窥知一二。
(窑,家,牢,实,宝,富;宁,宰,室,安,宿,寝,宗。
)而在今日之大西北,窑洞仍然广泛存在。
大约四千万人住在黄土高原上的土房子里。
(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的部分) 这是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落后贫穷的结果。
古代中国的老百姓,在创造这种民居形式时,显示了他们善于因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有限自然资源的智慧,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被动适应自然环境而非主动改造环境的人生观、宇宙观。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古村落与民居》PPT课件

编辑ppt
1
第一节 中国古村落
一、古村落的概念
古村落指的是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的村寨, 他们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有创业始祖的 记载和传说,有家族兴衰的记载,有古老祖传的 遗训族规,一脉相承的大一统的文化形成强大的 家族凝聚力。
编辑ppt
2
二、古村落的基本特征 (一)讲究“天人合一”,择吉而居,山水养人 (二) 族规家法严格保护环境,人养山水 (三)以礼仪聚人,以文教育人
编辑ppt
40
六、现存著名游览地
(一)江南民居—东阳卢宅
卢宅位于浙江省东阳市东郊卢宅村。南宋初,卢 氏择居雅溪后,取山川形胜之灵,得人文风俗之润, 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科第绵延,宅第连片。从南宋 初,卢氏裔孙卢员甫迁居雅溪,经元、明、清、民国 历800年而不衰,堪称江南名门望族。
编辑ppt
41
编辑ppt
编辑ppt
5
诸葛八卦村
编辑ppt
6
(二)浙江南浔
南浔位于浙江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 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 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经济繁荣鼎盛时期。
南浔的卖点在于有众多的江南名园,而且这 些园子多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其中最著名的是江 南名园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
编辑ppt
编辑ppt
19
编辑ppt
20
周庄
(六)婺源
江西婺源地处赣东北,与皖南、
浙西毗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
农村”。它的美,除了山川之迷
人——峰峦、幽谷、溪涧、林木、
奇峰、异石、古树、驿道、亭台、
廊桥、溶洞和鸟类奇多之外,就是
古村落古民居建筑。
编辑ppt
21
古代民居建筑知识点总结

古代民居建筑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民居建筑的类型古代民居建筑的类型主要包括宫殿、府第、宅第、园林等。
宫殿是古代帝王的居住之地,具有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等特点;府第是地方官员的居所,一般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奢华程度;宅第是普通百姓的住宅,按照居住人口的规模不同可以分为小宅、中宅和大宅等;园林则是贵族和富人的住宅所在,一般有精美的园林景观和建筑装饰。
二、古代民居建筑的结构特点古代民居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在平面布局上,古代民居建筑多采用"四合院"的结构,在中央设置天井,周围围合着厅堂和卧室等房间。
在建筑结构上,古代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砖瓦结构,房屋的横梁、纵榫、柱子和门窗等构件均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和稳固性。
在建筑材料上,古代民居建筑多采用木材、砖瓦、石材和竹子等,各具特点。
三、古代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古代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主体建筑和庭院景观两个方面。
在主体建筑上,古代民居建筑的装饰主要包括门窗、檐华、壁画、雕刻和瓦当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在庭院景观上,古代民居建筑的装饰主要包括假山、水池、廊亭和花木等,景点布置和景观造型都具有特色。
四、古代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古代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在建筑风格上,古代民居建筑的风格主要包括唐风、宋风、明风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特色;在建筑形式上,古代民居建筑的形式主要包括门楼、房舍、厅堂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布局结构;在建筑材料上,古代民居建筑的材料主要包括檩木、红砖、青瓦、石材等不同的建筑用料和装饰品种;在建筑装饰上,古代民居建筑的装饰主要包括雕刻、绘画、砖雕、瓦当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法。
五、古代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古代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主要包括立法保护、科学修复、文化传承、旅游推广等多方面措施。
在立法保护上,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古代民居建筑进行保护和管理;在科学修复上,专门的文物部门对古代民居建筑进行修复保护,保持其原汁原味;在文化传承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宣传古代民居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旅游推广上,打造古代民居建筑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参观体验。
中国民居建筑ppt课件

型住宅,平面多是方形,建筑为二层楼,以三合院、四合 院为基本单位。一般正屋较长,侧面厢房开间狭窄,进深 亦浅,廊屋仅是联系的过道,内置楼梯,天井很小。 • 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规模宏大, 布局井然有序。
化石” • 千百年来,建筑被视为标示等级名分、维
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 • 山西祁县民居体现了左上右下、东尊西卑
的昭穆之制
二、中国民居与文化
中国民居的环境观
• “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
• “五位四灵”的环境模式
•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 “以崇尚自然和追求真趣为最高目标,以 得体合一为基本原则,以巧于因借为最高 技法”的环境意向
中国民居建筑
历史
文化
内容
现状
原始社会 夏商周时期 秦汉魏晋 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元明清时期
......
哲理观 宗法观 环境观 思维观 生态观 审美观
......
汉族民居 少数民族
一、中国民居建筑的历史根源
原始社会 • 天然穴居或巢居(旧
陕( 西半
石器时代)
省穴
• 穴居、半穴居、地面
西居 安)
建筑、干栏式建筑
四、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2、南方少数民族民居 •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
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 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 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 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 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 式建筑。
中国古建筑民居赏析PPT课件【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石雕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7.第三句 点题, 以“夜 半”说 明诗人 在久久 等待, 但约客 未至, 却只听 到阵阵 的雨声 、蛙声 。 8.第四句 描写了 “闲敲 棋子” 这一细 节,生 动地表 现出诗 人此时 闲适恬 淡的心 情。
9. 我们只 有在重 大集会 、节日 庆典与 外交场 合穿具 有中国 范儿的 “国服 ”,才 能有利 于在世 界上树 立充满 文化自 信的中 国形象 。
• 民居多以一明两暗的三间式为基础,连接组合成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下 4种。[2]三间式是宏村古民居群最基本的平面形式,三间式的建筑两厢房 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厅堂与厢房进深相同,平面呈方形,加上四周高墙围 扩,形似一颗玉玺,因此又称为“一颗印”。在三间式的基础上,演化出五 间式,如乐贤堂、三立堂。四合式俗称上下厅,也称上下对堂。为三间两进 楼房,是两组相同三间式的组合。四合式又有大四合和小四合两种。大四 合上厅与下厅相同,中间是天井。上厅里三间式,地坪较高;下厅也是三间 式,但地坪较低,进深也比上厅略浅。天井两侧以厢房相接。大四合式的上 厅和下厅均有楼层。小四合式上厅三间相同,为正厅。下厅则为平房,设有 楼层,而且进深浅,房间小。中间明堂一般构不成厅,只能作通道使用,俗称 “穿堂”。四合式房屋一般在下厅要加一扇门,使外人从大门不能直接窥 视厅堂,冒华居便是一例。
• 挑斗式马头墙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doc_PPT课件

四合院
•
• 四合院剪影
•
•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
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
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
规模。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在北京城大大
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
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这种四合院,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留下
来的,当前仍然沿用着。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
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四合院的院门,大都采用木板大
门。厚厚的木板制成的大门一端,上下都放在轴心里,左右旋转,可
以关开闭合,安全、可靠。
•
• 四合院布局
•
•
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那”拉 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那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 就能搭盖起来。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帐篷用树木 做支架上盖毛皮。进入畜牧社会,支架变成哈纳,同洞顶毪覆盖。据《呼伦贝尔概要》载:“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 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此种天幕生涯, 可蔽风雪,可防虎狼。”“穹庐'满洲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宋 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所咏 的就是蒙古包。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资料收集:段文浩 熊静 编写论文:田雨薇 吴芳 制作PPT:李丛天 李龙泽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庄严而富有艺术感的特点闻名于世。
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结构精巧,装饰华丽。
古代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中国古代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典型,其建筑布局严谨,宏伟壮观。
建筑师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和建筑技巧,如“飞檐翘角”和“三进五进式”布局,使宫殿更加庄重和美观。
古代寺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旨在供奉神明或修行者居住,以它的宁静和庄严而闻名。
寺庙建筑通常由几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如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这些建筑物常常用彩画和雕刻来装饰,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园林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代园林由人工湖泊、假山、花草树木等元素组成,旨在模拟自然景观。
园林的设计和布局讲究意境和动静结合,力求创造出富有诗意的环境。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它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而受到广泛赞誉。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和建筑师的关注。
许多著名建筑师汲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灵感,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例如,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受到中国古代宫殿的启发,设计了著名的明斯特博物馆。
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理解。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世界各地许多园林都受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如日本的京都御苑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
这些园林通过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原则,创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讲古代建筑概述一、建筑与古建筑概述1、建筑的出现搭窝——巢居进洞——穴居(自然山洞)建房筑屋2、建筑的含义广义的建筑,泛指人类使用木材、石料、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而成的大型固定设施的总称,包括房屋、道路、桥梁、园林、庙宇、宫殿、陵墓等。
狭义的建筑,仅指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及活动需要的楼宇和房屋。
3、建筑的特点耐用性结构性美观性复杂性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4、建筑的种类(1)按功能、性质分——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2)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木结构;混合结构: 砖木、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3)按层数分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公共建筑——24m-100m 为高层(非单层)100m以上为超高层工业建筑——单层、多层、混合层数(4)按施工方法分装配式建筑现浇式建筑装配、现浇混合式建筑5、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抬梁式结构穿斗式结构井干式结构干阑式结构密梁平顶式结构抬梁式结构穿斗式结构二、建筑的功能1、居住功能针对房屋建筑而言,其最主要的功能当然是居住了,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
质量可靠是首当其冲的。
2、生活功能2、生活功能遮风避雨饮食起居休息娱乐装饰美化待人接物用具陈设空间区隔3、审美功能对称美高大美玲珑美沧桑美奇特美组合美变化美4、经济功能建筑业是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筑对整个经济的促进是毫无疑问的。
5、文化功能建筑是文化符号建筑是文化载体建筑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框架和依据三、中国古代建筑体现的传统思想1、敬天祀祖祭天祭社稷祭祖2、皇权至上皇宫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在皇宫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故宫太和殿,须弥座台基高8.13米,面阔11间,进深5间;从大明门(清朝叫大清门,现已拆除,是天安门广场的一部分)到太和殿共有5重门阙,依次为大明门、丽正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广场面积3多万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台即戏剧舞台,是指为戏剧演出而建 的专门场所。
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文化名村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一 样,应具备下列条件:
(1)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2)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3)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4)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 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 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 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 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步建造各家宅院。 (4)体现强烈的趋吉避祸观念。
(二)书院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 育机构。最早出现于唐代,北宋以后, 书院发展成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 书、讲学的处所,书院建筑的数量也大 为增加。
(三)牌坊 显示尊贵身份、旌表功名节孝。
我国最有名的村落牌坊群是棠樾牌坊群 。
B. 聚族而居
C. 防卫性强 ”字形
D. 平面布局呈“口
7. 福建土楼的主要分布地有( )。
A. 永定 D. 厦门
B. 福州
C. 南靖
8. ( )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代表。
A. 关西新围
B. 鹤湖新居
C.
大万世居
D. 燕翼围
9. 我国古村落分布较集中的地方有( )。
A. 太湖流域 D. 粤中
A. 山西民居
B. 皖南民居
京四合院 D. 客家围屋
C. 北
4.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一般会开在( )角。
A. 东南 西北
B. 东北
C. 西南 D.
5. ( )施工简便易行,成为主要的窑 洞挖掘方式。
A. 地坑窑 D. 靠崖窑
B. 锢窑
C. 靠山窑
6.客家围屋的两大特点是( )。
A. 形状为圆形
四、古代著名村落选介
(一)皖南古村落 1.宏村 “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
脚”的牛形村落布局和缜密的牛形水系
2.西递
西递群山环抱,双涧萦绕,风光秀美, 山水宜人,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
西递村至今保存有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 124幢,这些建筑充分显示出古徽州砖、 木、石雕精湛技艺,被誉为“中国明清 民居博物馆”。
1.下列建筑当中,常出现于村落当中的有( )。
A. 祠堂
B. 书院
C. 戏台
D. 牌坊
2. 关于西递村,说法正确的有( )。
A. 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称
B. 有“民间故宫”之
C. 有著名的月沼 居博物馆”
D. 被誉为“中国明清民
3. 下列建筑当中,属于中国五大特色民 居建筑的有( )。
二、窑洞
主要分布在陕北、陇东、豫西、晋中地 区,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靠山窑 在天然或人为挖出的崖壁上横向开凿窑
洞。
(二)地坑窑
先在平地上挖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 深坑,然后把窑洞凿在深坑四面的坑壁 上。
(三)锢窑
即在地面上用土坯或砖建造类似窑洞的 拱券结构的建筑,这种建筑称为“锢窑 ”,多为四合院式。
七、皖南民居
徽派民居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四水归堂” (二)黑瓦白墙 (三)雕饰精美
八、开平碉楼
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一种集防卫、居 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 建筑,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 。
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 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思考与练习
我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山西,南皖南” 的说法,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也是我国 非常有特色的民居建筑。
一、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 表。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典型代表。
其基本特点是: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尊 卑有序,讲究对称;封闭性和私密性较 强,对外只开一个街门;多为平房,梁 柱门窗及檐口椽头有油漆彩画;院落宽 敞,可植树栽花,叠石造景,饲鸟养鱼 。
B. 皖南
C. 晋中南
10. 从使用功能上分,开平碉楼有( )三种 类型。
A. 众楼
B. 独楼 C. 居楼
D.
更楼
A. “一颗印”民居
B. 皖南民居
C. 干栏式住宅 D. 客家围屋
11. 注重雕饰尤其是注重( )是徽派民居的 最大特色。
A. 木雕
B. 石雕 C. 砖雕 D. 玉雕
12. 开平碉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 )。
A. 夯土
B. 混凝土 C. 砖 D. 石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
三、客家围屋
客家人的居住模式与建筑风格与当地有 很大不同,最典型的是客家人的围屋建 筑。
围屋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夯土为 承重墙,可达五层之高。聚族而居和防 卫性强是客家围屋的两大特点。
(一)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所创建的一种有独特 风格的建筑类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大型夯 土民居建筑,广泛分布于福建西部和南 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以永定、南靖和华 安等地最为集中
(二)广东客家围龙屋
广东的客家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有圆形、 半月形、方形等多种,占地从几千平方 米到2万多平方米不等。其共同特点是以 建筑外墙将多个房间包围在内,房间与 房间之间首尾相连,所有房间大门朝内 开,恰似一条巨龙,故称“围龙屋”或 “围屋”。
(三)赣南客家围屋
赣南围屋是赣南客家文化的物化形式, 也是这一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是“深 山中凝固的交响乐”。
赣南的围屋多呈方形(也有少数圆形的 ),大的占地1万多平方米,内住数百人 ,小的占地四五百平方米。
四、干栏式住宅
干栏式住宅是最早的住宅形式之一。用 竹、木做支柱将居住层架离地面是这一 住宅形式的主要特征。
比较典型的如西双版纳的干栏式住宅, 一般分成上下两层,下层喂养牲畜、堆 放农具,上层住人。
4.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是( )。
A. 西递村 流坑村
B. 西湾村 C. 宏村 D.
5. 采用“牛形水系”的是( )。
A. 西递村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坑村
B. 西湾村 C. 宏村
6. ( )的主要建筑都坐落在三十度的 斜坡上,组成一个城堡式建筑群。
A. 西递村 D. 流坑村
B. 西湾村 C. 宏村
第七章 古代村落与民居建筑
第一节 古代村落建筑
一、古代村落的布局 (一)影响村落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和建筑材料等;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意识、民族差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风尚等。
(二)古代村落的布局特点
(1)古代村落的营建主要依据风水环境。 (2)非常重视水口的选择和经营。 (3)明确重要建筑的位置,并以其为参照逐
(二)临县西湾村
临县西湾村位于山西省临县,距黄河古 镇碛口镇1千米。
(三)流坑村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距乐 安县城38千米。
被称为“千古第一村”。
第二节 传统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民居最突出的特点是因地制宜 、因材致用,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
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客家围屋、 干栏式建筑和 “一颗印”民居被称为中 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一、单项选择题
1. 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的是( )。
A. 歙县 溪
B. 乐平 C. 黟县 D. 绩
2. 下面哪一个地方有著名的村落牌坊群?( )。
A. 西递村 D. 棠樾村
B. 宏村 C. 田螺坑村
3. 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是( )。
A. 西递村 流坑村
B. 西湾村 C. 宏村 D.
五、“一颗印”民居
“一颗印”是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 种民居形式。因住宅外观方整,被四四 方方的外墙所包围,如一枚印章,故俗 称“一颗印”。
六、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主要有下列四个特点。 (1)防御性强。 (2)一面坡顶。 (3)天井是东西窄、南北长,便于防风沙和
日晒。 (4)大宅院常有看家楼,以了望和观景。
7. 被称为“千古第一村”的是( )。
A. 西递村 D. 流坑村
B. 西湾村 C. 宏村
8. 下面窑洞当中,位于地面之下的是( )。
A. 地坑窑 D. 靠崖窑
B. 锢窑
C. 靠山窑
9. ( )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圆形土楼。
A. 承启楼 D. 振福楼
B. 裕昌楼 C. 怀远楼
10. 用竹、木做支柱将居住层架离地面的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