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高血压糖尿病个人工作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个人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 提高自身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

2.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 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周围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

二、具体实施计划1. 学习阶段(1-3个月)(1)阅读相关书籍、文章,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2)参加线上或线下健康讲座,提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意识。

(3)咨询专业医生,了解个人病情和治疗方案。

2. 生活方式调整阶段(4-6个月)(1)合理膳食:控制饮食总热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油脂和糖分摄入。

(2)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戒烟或减少烟酒摄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4)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整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3. 监测阶段(7-12个月)(1)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

(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剂量、运动强度等。

(3)记录日常生活,分析病情变化原因,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参与阶段(12个月以上)(1)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向周围人宣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2)协助社区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筛查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三、工作总结与评估1. 每季度对工作计划进行总结,分析工作成果和不足。

2. 根据病情变化和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工作计划。

3. 定期评估工作成果,如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四、注意事项1. 保持耐心和毅力,坚持执行工作计划。

2. 重视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周围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

通过以上个人工作计划的实施,我相信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为家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高血压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高血压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黑石中心卫生院2019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慢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卫生乡镇卫生院,慢病的预防是慢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乡镇慢病的防治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慢病患者防治的效果。

为此我院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有关高血压、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的要求,特制定2019年慢病规范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利用现有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对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村医分管此项工作,卫生院慢病专干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严格贯彻执行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早期发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3、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2新糖尿病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纸质版的健康档案。

7、二、建档工作目标8、1、建立本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符合服务规范的要求。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能力,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3.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三、主要任务1. 加强宣传教育(1)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2)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3)加强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慢性病防治能力。

2. 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统(1)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慢性病患者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动态管理;(3)开展慢性病患者随访服务,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3.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2)对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有效;(3)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1)提倡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减少食盐、油脂摄入;(2)鼓励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3)倡导戒烟限酒,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2. 开展前期调研,掌握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现状;3. 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能力;4. 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5. 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6. 开展慢性病筛查、随访、治疗等工作;7. 定期评估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4. 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高血压糖尿病个人工作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个人工作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个人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当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伴随肥胖、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个人工作计划应该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方案,从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到规律运动,再到使用药物等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疾病。

二、目标设立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2. 组织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4.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5.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6. 提升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达成途径1.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采用多媒体形式向患者宣传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并且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医生、专家来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2.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3.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组织患者参加心理辅导讲座,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建立正确的心态,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4. 健康管理服务。

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和跟踪管理,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做好干预措施。

四、具体措施1. 健康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包括健康杂志、健康网站、社区宣传栏等;(2)组织患者参加定期的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健康管理(1)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的体征、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2)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和跟踪管理,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和管理方案。

糖尿病工作计划(15篇)

糖尿病工作计划(15篇)

糖尿病工作计划糖尿病工作计划(1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

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糖尿病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糖尿病工作计划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充分认识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对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

根据我区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xx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建立慢性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积极探索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模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和健康教育记录。

全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

全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

全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全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落实《xx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xx省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按照市卫生局《萍乡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统一部署,为加快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范围与对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以行政村(人口较多的自然村)为单位,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参加自我管理的对象为辖区内所有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重点引导中老年患者加入自我管理小组。

二、目标(一)总目标探索建立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村为基础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1.到2014年底,每个乡镇60%的行政村至少建立1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个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全县建立92个自我管理小组,个体化管理3480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到2015年,每个乡镇的行政村至少建立2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个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全县建立385个自我管理小组,个体化管理4800名高血压、2400名糖尿病患者。

三、工作内容(一)宣传动员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行动计划政策,营造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控氛围,提高患者自主应对和管理健康的积极性。

发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引导、帮助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并指导开展活动。

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动员和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免费体检、随访、健教等政策,了解自我管理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带给自身的健康益处等,促进患者自愿加入自我管理小组。

(二)引导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开展患者调查。

各乡镇卫生院通过查询居民健康档案、签约服务、筛查重点人群、组织健康体检等途径,调查掌握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信息,对患者进行造册登记,筛选自我管理重点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年初工作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年初工作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年初工作计划一、引言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口健康的两个重要慢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患有高血压的人数约为10亿,而糖尿病患者约为4亿。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发病率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工作计划。

二、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1. 为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制定定期体检计划,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监测和评估。

2. 组织定期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建立全面的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和治疗情况,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三、饮食管理1. 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推广低盐低脂的饮食结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2. 鼓励患者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类、禽类和豆类等,同时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3. 加强饮食监管,规范食品添加剂和加工食品的使用,减少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影响。

四、药物治疗1. 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确保高血压和糖尿病得到及时控制。

2. 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根据需要及时修改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提高治疗的效果。

3. 关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合规性,避免患者因药物不规则使用而影响疗效。

五、运动管理1. 鼓励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合适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和心肺功能。

2. 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3.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六、心理护理1. 关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疾病的影响。

2. 组织心理援助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3. 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互助交流平台,共同应对疾病的挑战。

高血压、糖尿病工作计划(精选11篇)

高血压、糖尿病工作计划(精选11篇)

高血压、糖尿病工作计划(精选11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血压、糖尿病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高血压、糖尿病工作计划篇1一、工作目标1、建立健全符合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乡慢性病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项目,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2、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建档率达85%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体检率达到85%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率达到85%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高血压患者管理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高血压患者筛查途径为:对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2、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规范化,达到全国高血压登记规范要求。

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机构对辖区高血压登记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上报到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高血压患者管理。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开展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项目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符合我镇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镇慢性病
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项目,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2.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城市建档率达85%以上,农村达65%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体检率达到85%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农村管理率达到35%以上,城市管理率达到5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高血压患者筛查途径为:对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
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咼危人群筛查中
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2.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规范化,达到全国高血压登记规范要求。

在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机构对辖区高血压登记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上报到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高血压患者管理。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开展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
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高血压患者健康检查。

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机构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心电图、肝功能、胸部X片、B超、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二)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18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为: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糖;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与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机构对辖区2型糖尿病登记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并上报到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
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健康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四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
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心电图、肝功能、胸部X片、腹部B超和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的初筛检
查。

4.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登记处规范化建设,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实现规范化管理,达到全国糖尿病登记规范要求。

张坂卫生院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