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G=mg (g随高度增加而变小、纬度增加而变大)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μ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浮力F浮=ρ液gV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压强p=F/S;液体压强p=ρgh胡克定律 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向心力F=mω^2r近地卫星 mg=G(Mm/R^2);地球赤道上G=mg/R;同步卫星mg=mω^2r;第一宇宙速度mg=mV^2/R=gR=GM/R;行星密度ρ=3M/(4πR^3)双星系统 F合=F1+F2+2F1F2cosα;tanθ=F2sinα/F1+F2cosα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合=sqrt(Fx^2+Fy^2);tanα=Fy/Fx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合=0或Fx=0或Fy=01.3 动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ma或a=F/m或者ΣFx=maΣFy=ma向心力 F=mω^2r牛顿第三定律 F=-F'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s=vt匀变速直线运动 t=(v-v0)/a,s=v0t+1/2at^2平均速度 v=s/t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Vt/2=V0+1/2at^2,s=V0t+1/2at^2自由落体运动 h=1/2gt^2,v=gt竖直上抛运动 h=1/2gt^2,t=2v/g,v=gt斜抛运动 h=v0t+1/2gt^2,d=v0cosθt,hmax=v0^2sin^2θ/2g注:公式中的μ为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ρ为密度,S为面积,k为弹簧劲度系数,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质量,r为距离,ω为角速度,α为角加速度,F为力,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d为水平距离,θ为发射角度。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定则。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F 1 +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合=0 或 : F x 合=0 F y 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 F N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一、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沿一条直线做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外力方向一致。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事变化、同时消失、性质总相同。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二、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三、热力学三大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在使用:△U=-W+Q时,通常有如下规定:①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W<0,即W为负值。

③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④系统从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⑤系统内能增加,△U>0,即△U为正值⑥系统内能减少,△U<0,即△U为负值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总表(人教版)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总表(人教版)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总表(江苏)一、运动的描述⒈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略)⒉时间和时刻:12)(t t t t -=∆或,其中12t t 、表示末、初时刻。

⒊位移:12)(x x x x -=∆或,其中12x x 、表示末、初位置(坐标)。

⒋速度:x v =⒌平均速度:)()(2121__⋯++⋯++=t t x x v ⒍瞬时速度:)(lim 0t x v t t ∆∆=→∆即时间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⒎加速度;t v v a t v a t )(,0-=∆∆=或,其中0v v t 、表示末、初速度,v ∆表示速度变化,t t 、∆均表示相应的时间。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 ):m/s 2 末速度(V t ):m/s时间(t ):秒(s ) 位移(x ):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㈠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平=x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 2 -V o 2=2ax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V t +V o )/24.末速度:V t =V o +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 +V t 2)/2]1/2 …6.位移:x= V 平 t=V o t + at 2/2=V t/2t7.加速度:a =(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8.实验用推论:⑴两连续、相等时间T 的位移差2aT x =∆,Δx 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⑵两非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 2)(aT n m x x x n m n m -=-=∆-。

高级中学物理定律定理定律概念全套整合

高级中学物理定律定理定律概念全套整合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概念、规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概念、规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必修)【物理学】1、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2、物理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存在的现象、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同时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

3、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质点: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突出物........,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3、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4、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有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

5、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位移来表示。

我们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线段来表示位移,起始指...向终点...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7、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有大小和方向,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8、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单位是米/秒。

9、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t∆或一段位移x∆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表示,它只能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0、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计时仪...器.。

高三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和规律

高三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和规律

高三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和规律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和规律1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关键一点]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易错现象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1)x—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v—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