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技术以教给学生生物物理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讲述物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常见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以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他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所必备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得到基础。

教学时数180时,主要采用讲授、实训的模式,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康复临床上常用得到物理治疗技术,能够应用物理治疗技术对功能障碍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列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物理因子疗法和物理疗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方式。

、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以与治疗安全防
护措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运动疗法技术。

2.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技术。

3.具备康复对临床常见功能障碍选择治疗技术的能力。

4.能对康复临床常见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恢复的训练操作。

【素质教育目标】
1.皮痒刻苦钻研、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

2.培养治病救人、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人体系《实用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实用物理治疗学二、教学对象:本科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五、课程目标与任务: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人体运动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使学生充分了解利用物理治疗解决疾病的方法。

通过实习操作学会基本操作技能。

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学习与实际的联系,为今后教学、科研、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六、教学内容要求与时数内容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试(学时)2 第一章6 3 第二章6 3 第三章5 3 第四章5 3 第五章5 3 第六章4 2 第七章4 第八章4 2 第九章2 第十章2 第十一章2 第十二章4 第十三章2 期末(一) 理论部分第一章物理治疗学概论掌握物理治疗学的定义,了解物理治疗学的分类及物理治疗学的作用机制,熟悉物理治疗学的临床应用,了解物理治疗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有关理化基础知识,掌握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技术。

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原理及离子进入人体后的去向,掌握离子导入疗法离子导入的深度及数量,掌握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熟悉离子导入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了解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第三章低频电疗法熟悉低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低频电疗法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低频电疗的治疗特点(感应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间动电疗法、TENS疗法、电睡眠疗法、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掌握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

熟悉低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和方法,熟悉低频电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四章中频电疗法熟悉中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低中频电疗法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中频电疗的治疗特点(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掌握中频电疗的生理作用。

熟悉电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低、中频电流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康复治疗学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

本书系统介绍了物理治疗的种类及各种技术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技术、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本书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限制、特定要求)的原则,结合全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特点,并与康复治疗师的考试大纲及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精心组织编写,使之更适合于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教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运动疗法、神经发育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技术,为在毕业后从事康复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另外见习时间长达18学时,能将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将在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书共分三十一章,第一章为概论,它概括阐述了物理治疗学的定义、范畴、治疗作用、发展史及展望,详细介绍了学习内容及常见检查及治疗方法。

其余章节为各论,分别介绍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概述、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每种治疗注意事项),除配备了与本书内容相匹配的光盘和习题集外,增加了实践指导,有利于学生扩大学习范围和复习参考之用。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见习18学时;理论与见习学时之比3:1。

四教材:《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燕铁斌,第2版,2013年。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物理因子的产生机理和治疗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操作和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疗、光疗、声疗、热疗、冷疗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并掌握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操作和安全防护要求。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物理因子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并能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三、课程内容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述1.1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和应用概况1.2物理因子治疗的分类和治疗范围1.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作用与优点2.电疗技术2.1电流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2.2常用电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3电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3.光疗技术3.1光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3.2常用光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3光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4.声疗技术4.1声波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4.2声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3声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5.热疗技术5.1热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5.2常用热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5.3热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6.冷疗技术6.1冷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6.2常用冷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6.3冷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介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练习,进行实际病例和模拟情境的操作训练。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物理因子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参考书目:1.《物理疗法学》2.《物理医学与康复学》3.《康复治疗学》4.《物理治疗学》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区康复课程代码:26220470课程类型:专业课学分:2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基础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等适用专业:社区康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是社区康复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根据社区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岗位群的能力需求设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理疗技术的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能够在康复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合适的理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电疗法(低频、中频、高频)、磁场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知识目标主要是了解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治疗原理;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特性;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包括:能够根据疾病情况和物理因子的特性,熟练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准确的选择处理方法。

素质目标要求具有敬岗爱业精神、人文关怀精神及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以课堂教师讲授形式为主,专题介绍、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为辅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同时注重本学科相关研究热点或者研究成果的介绍,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及采用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手法、课后作业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内容:物理因子治疗定义、发展和应用前景、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要求:1掌握内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2•熟悉内容:物理因子的应用范围、分类及前景;3•了解内容:物理治疗师的培养、需求及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物理治疗学概述教学提纲

第一章-物理治疗学概述教学提纲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运动治疗的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2、增强心肺 3、促进代偿共嫩搞的形成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6、调节精神和心理状态
二、运动的潜在危险 1、运动损伤 2、脏器功能过负荷、衰竭 3、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
1、手法牵伸 通过手力牵拉来增加挛缩组织的长度 和关节活动
2、机械装置被动牵伸 利用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
织。 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
3、自我牵伸 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可 以利用自身重量
2.按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
(1)等长运动: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即等长 运动时关节不发生活动,肌肉长度不变,而肌肉张力 增加。如举重,推墙等。
(2)等张运动:运动时肌肉缩短,关节角度发生变 化,而肌肉张力不变。如步行或慢跑等。
(3)等速运动:是借助特定的仪器,确立一定的收 缩速度后,使肌肉进行收缩,仪器提供随时可变的阻 力,使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的速度恒定。
第三节 运动治疗的机制
一、治疗原则 1、因人而异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制动是临床治疗和康复医疗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卧 床休息、局部固定及瘫痪等。
降低组织器官的能量消耗,相对减少代谢需求,有 助于保护受损组织器官的修复。
八大系统的影响。
(3)基于运动控制理论的治疗技术 包括运动再学习、强制
性使用运动疗法
(4)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与方法 包括放松性运动和耐力性
运动
(5)以代偿和替代原理为基础 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应用、能量节约技术运动的来自本类型1.按运动方式分类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NURS222010T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康复方向)学时:64学时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运动治疗技术。

物理因子治疗是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和康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不仅具有消炎镇痛、镇静安眠、兴奋神经和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等作用,还可以通过功能性刺激以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因此,物理治疗在康复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重点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范畴的各项工作,能够独立从事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各项工作;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三、实践环节实验项目一直流电离子导入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离子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离子电泳法的基本生理效应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离子电泳法常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

离子电泳法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离子电泳法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及安全基准。

3.掌握:离子电泳法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实验内容1.了解:眼杯电离子导入法、外耳道电离子导入法、鼻腔电离子导入法。

2.熟悉:指杯电离子电浴法、脊柱区直流电疗法、额枕部直流电疗法。

3.掌握:一般体表直流电离子导入法(对置法、并置法)、眼枕部直流电疗法、直流电水浴法。

(三)注意事项1.分组情况:2 人一组;1 人角色为患者,1 人为治疗师;练习完毕后互换;2.教师要注意观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3.对个别不能完成操作的学生给予指导;4.对较普遍的问题进行总结。

实验项目二低频脉冲电疗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低频脉冲电疗各参数的特征。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物理因子治疗学是综合物理学、生理学及人体解剖学知识,研究电、磁、声、光、冷、热、水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物理治疗仪器的使用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解决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疼痛、水肿、损伤等问题。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组织的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2.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

3.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方法。

(二)基本能力1.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处理临床相关问题,制定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2.安全、有效地使用各种物理治疗仪器。

3.准确记录治疗过程,评估治疗效果。

4.熟练掌握各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有条理地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5.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6.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7.外语熟悉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学专业词汇及阅读英文参考资料。

(三)参考学时理论授课学时18学时,实习时数18学时。

(四)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50%;技术考核:40%;演讲:10%;共100分。

二、教学大纲(一)前言物理因子治疗学又称为理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治疗功能受限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临床技术操作及专题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水、冷、热、声、磁等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效应,掌握其治疗原理、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

熟悉电刺激治疗、光疗、声疗、冷疗、热疗、磁疗等各项仪器之原理与操作,了解以上治疗仪器之基本电学原理及其安全原则。

(二)教学时数安排1.讲课时数18学时。

2.实习时数18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技术以教给学生生物物理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讲述物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常见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以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他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所必备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得到基础。

教学时数180时,主要采用讲授、实训的模式,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康复临床上常用得到物理治疗技术,能够应用物理治疗技术对功能障碍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列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物理因子疗法和物理疗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方式。

、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以及治疗安全防
护措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运动疗法技术。

2.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技术。

3.具备康复对临床常见功能障碍选择治疗技术的能力。

4.能对康复临床常见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恢复的训练操作。

【素质教育目标】
1.皮痒刻苦钻研、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

2.培养治病救人、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及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